阿摩: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40
(3 分56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銀行◆國文2024~2020難度:(561~56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6.《韓非子‧定法》「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句中「弊」字的解釋,下列何者最適當?
(A)弊政
(B)弊端
(C)蒙蔽
(D)疲蔽


2(D).
X


10.王籍《入若耶溪》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有聲襯托無聲,下列何者用法與之不同?
(A)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B)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C)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D)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3(A).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14-15 題
中國人是最怕旅行的一個民族。鬧饑荒的時候都不肯輕易逃荒,寧願在家鄉吃青草啃樹皮吞觀音土,生怕離鄉背井 之後,在旅行中流為餓莩,失掉最後的權益——壽終正寢。至於席豐履厚的人更不願輕舉妄動,牆上掛一張圖畫, 看看就可以當「臥遊」,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說穿了「太陽下沒有新鮮事物」。號稱山川形勝,還不是幾堆石 頭一汪子水?我記得做小學生的時候,郊外踏青,是一樁心跳的事,多早就籌備,起個大早,排成隊伍,擎著校旗, 鼓樂前導,事後下星期還得作一篇〈遠足記〉,才算功德圓滿。旅行一次是如此的莊嚴!(梁實秋〈旅行〉)

【題組】14.把「山川形勝」視為「幾堆石頭一汪子水」的行為,最適合用下列哪一個詞語來形容?
(A)焚琴煮鶴
(B)洞燭入微
(C)大言不慚
(D)吐屬不凡


4(D).
X


請閱讀下文,回答第 46-50 題: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 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爲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 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 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 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 以實倉廩,備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 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爲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飢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 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 弗勝,不爲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晁錯〈論貴粟疏〉)

【題組】46.有關上文的詞語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國亡捐瘠者」:國家沒有願意捐錢給貧窮百姓者
(B)「游食之民」:指遊手好閒,坐享白食之人
(C)「不農則不地著」:指不務農者不應該擁有土地
(D)「其爲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把握意指有信心


5(C).
X


27.律詩在頷聯、頸聯兩聯,除了講求平仄與押韻外,又要求要對仗。下列最適合與「萬物靜觀皆自得」相對的句子是:
(A)白雲千載空悠悠
(B)四時佳興與人同
(C)相親相近水中鷗
(D)春愁黯黯獨成眠


快捷工具

【精選】 - 銀行◆國文2024~2020難度:(561~565)-阿摩線上測驗

Yenpi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