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光榮的傳統可以繼承,輝煌的成果要靠自己打造
84
(1 分34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9 年 - 109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戶政、錄事、經建行政:法學大意#86352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下列何者並非我國現行法中,刑事制裁的方式?
(A)死刑
(B)徒刑
(C)鞭刑
(D)褫奪公權


2(C).
X


2 有關法源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直接法源是指以國家所頒布的法令為法律依據
(B)直接法源包括憲法、法律及法院裁判
(C)間接法源並不直接具有法的效力,必須經過國家承認始發生拘束力
(D)間接法源包括法理及學說


3(D).

3 下列何者為法律解釋方法中之「文義解釋」?
(A)從法律條文之邏輯結構,考量整體規範之意義,以解釋法律
(B)從立法資料探究立法當時立法者之真意,以解釋法律
(C)從條文之立法目的解釋其意義
(D)從條文的文字及其可能包涵之意義,以解釋法律


4(C).

4 契約成立後,如因其原先之生活關係產生重大變化,非當時所能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可主張適用何種原則?
(A)誠實信用原則
(B)信賴保護原則
(C)情事變更原則
(D)契約自由原則


5(C).

5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法規廢止之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法規規定之事項已執行完畢,或因情勢變遷,無繼續施行之必要者
(B)機關裁併,有關法規無保留之必要者
(C)同一事項規定於二以上之法規,無分別存在之必要者
(D)同一事項已定有新法規,並公布或發布施行者


6(B).有疑問

6 依地方制度法規定,有關地方自治法規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自治條例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或上級自治團體自治條例牴觸者,無效
(B)直轄市、縣(市)、鄉(鎮、市)自治規則,除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另有規定外,應於發布後函報行政院備查
(C)地方立法機關得訂定自律規則
(D)自治法規經地方立法機關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 自治法規由地方行政機關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自治規則


7(D).

7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列何者違憲?
(A)警大碩士班招生簡章規定,色盲不得報考
(B)政府採購法規定得標廠商之國內員工總人數逾 100 人者,應於履約期間內進用一定人數比例之原住民
(C)祭祀公業條例規定,條例施行前已存在之祭祀公業,其派下員依規約定之,致許多女性無法成為其派下員
(D)法律規定非視覺功能障礙者,不得從事按摩業


8(A).

8 關於懲戒與懲處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懲戒機關為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懲處機關亦同
(B)對非執行職務違法行為之懲戒,限於嚴重損害政府之信譽;懲處則無此限制
(C)懲戒處分包括減俸及罰款;懲處處分則無
(D)懲戒程序有監察院參與之可能;懲處處分則無 .


9(C).

9 依憲法及增修條文規定,有關公職人員之產生方式及其任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六年
(B)立法委員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C)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並無固定任期
(D)監察委員由地方議會選舉產生,任期六年


10(B).

10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意旨,法院於審判程序中應使被告得以獲知其被訴案件之卷宗及證物全部內容,俾使有效行使防禦權,係下列何者之展現?
(A)政府資訊公開原則
(B)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C)有權利即有救濟原則
(D)職權調查原則


11(C).
X


11 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關於法律保留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剝奪人民生命或限制人民身體自由之刑罰,必須遵守罪刑法定主義,以制定法律之方式為之
(B)屬於憲法保留之事項者,縱令立法機關,亦不得制定法律加以限制
(C)涉及人民憲法上自由權利之限制者,原則上應由法律加以規定
(D)凡屬執行法律之細節性、技術性次要事項,均應由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


12(C).

12 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規定,有關人民聲請憲法解釋之敘述,下列何 者錯誤?
(A)人民、法人或政黨均得聲請
(B)須主張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
(C)須先依法定程序提起訴訟,但不以受確定裁判為要件
(D)須主張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有牴觸憲法之疑義


13(A).

13 依憲法、增修條文及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關於權力分立的敘述,下列何者 錯誤?
(A)我國現行國會體制為兩院制
(B)憲法本文的中央政府體制具有內閣制的某些特徵
(C)監察院曾經具有國會之地位
(D)依現行規定,行政院院長之任命毋須經立法院同意


14(B).

14 建築物牆面繫掛廣告物,不問其廣告物對市容景觀影響程度有無差別,一 律禁止,有違下列何種原則?
(A)誠信原則
(B)比例原則
(C)明確性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15(A).

15 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機關於行政程序進行中應注意之情形,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應一律注意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事項
(B)僅需注意當事人不利事項,由當事人自行提示有利事項
(C)僅需注意當事人不利事項,但依當事人請求注意有利事項
(D)僅需注意當事人不利事項,但當事人可提起行政爭訟以維護權益


16(A).

16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裁量之瑕疵?
(A)不當妨礙行政效率
(B)逾越法定裁量範圍
(C)不符法規授權目的
(D)怠於行使裁量權限


17(C).

17 警察對人民查驗身分須具備法律授權依據,係基於下列何種原則?
(A)法律明確性原則
(B)信賴保護原則
(C)法律保留原則
(D)誠實信用原則


18(B).

18 法律授權行政機關訂定行政命令,其授權之目的、內容與範圍應具體明確, 為下列何種法律原則之要求?
(A)誠實信用原則
(B)授權明確性原則
(C)不當聯結禁止原則
(D)法律明確性原則


19(C).

19 某食品廠商違反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行政機關於裁罰時因其積欠國家大 量稅款而予重罰,係違反下列何種法律原則?
(A)誠實信用原則
(B)比例原則
(C)不當聯結禁止原則
(D)法律保留原則


20(C).有疑問

20 下列何種公務員之懲戒處分,得與免除職務併為處分?
(A)減俸
(B)申誡
(C)罰款
(D)減少退休金


21(A).

21 公務員不服行政機關之免職處分時,應為如何之救濟?
(A)向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提起復審
(B)向服務機關之上級機關提起訴願
(C)向懲戒法院會提起再審
(D)向服務機關提起申訴


22(B).

22 某公司因排放廢水,遭主管機關依水污染防治法處以罰鍰。依行政罰法及行政執行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主管機關於裁罰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適用行政罰法
(B)主管機關僅得裁罰公司,不得裁罰公司之董事
(C)公司管理廢水排放之職員的故意、過失,推定為公司之故意、過失
(D)公司拒繳罰鍰時,主管機關得依行政執行法強制執行


23(D).

23 下列何者屬行政法院得審理之事件?
(A)公務員懲戒案件
(B)遭執行職務中之公務員開車撞傷,請求國家賠償
(C)記者無故跟追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遭裁罰
(D)建商申請建造執照遲未獲核發


24(A).

24 人民不服罰鍰處分,經提起訴願遭駁回,得提起何種行政訴訟?
(A)撤銷訴訟
(B)課予義務訴訟
(C)確認訴訟
(D)一般給付訴訟


25(B).

25 人民提起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程序上應先如何處理?
(A)向訴願管轄機關提起訴願
(B)向原處分機關請求確認該行政處分無效
(C)向原處分機關請求重新進行
(D)向原處分機關之上級機關提出請願


26(D).

26 關於民事訴訟法上當事人之合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關於不動產相關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者,當事人應合意定第一審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為專屬管轄
(B)關於因公害污染請求損害賠償金額為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之事件,當事人應合意聲請選擇具備該領域專業證照之受訴法官並組成合議庭審理
(C)參加人經兩造當事人同意者,應代理其所輔助之當事人擔任訴訟代理人
(D)多數有共同利益之人,不合於關於非法人團體之規定者,得由其中選定一人或數人,為選定人及被選定人全體起訴或被訴


27(A).

27 下列何者非民事請求給付借款事件一般適用之審理原則?
(A)職權調查證據
(B)辯論主義
(C)處分權主義
(D)公開審理


28(D).

28 下列關於言詞辯論之敘述,何者正確?
(A)裁定於任何情形下,均須經言詞辯論
(B)第三審之判決於任何情形下,均無須經言詞辯論
(C)判決原則上無須本於當事人之言詞辯論
(D)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29(A).

29 依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何者不屬於起訴狀之應記載事項?
(A)因定法院管轄所必要之事項
(B)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C)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D)原告


30(C).

30 依民法規定,下列關於法人之敘述,何者正確?
(A)因法人為抽象概念,故法人於法令限制內,僅得負擔義務但不能享受 權利
(B)法人應設董事人數為 3 人以上、11 人以下,並以執行長為法人對外之代表人
(C)法人非經向主管機關登記,不得成立
(D)對於董事代表權所加之限制,不得對抗監察人、執行長及其他知情之債權人


31(A).有疑問
X


31 下列關於民法規定代理之敘述,何者正確?
(A)代理人須具有行為能力
(B)代理之效力直接對代理人發生效力
(C)代理人之意思表示是否有瑕疵,原則上應就本人之意思決定
(D)為法律行為時,始得代理


32(D).有疑問
X


32 甲向乙借款新臺幣(下同)100 萬元,約定 1 年後連同利息 10 萬元一併清償,共應償還 110 萬元予乙,並由丙當保證人。結果清償期屆至,甲並未依約還款。依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若直接向丙請求清償,丙基於保證契約,不得拒絕清償
(B)丙的保證債務,僅止於主債務的 100 萬元,不包含主債務之利息
(C)若當時甲乙間的消費借貸契約有違約金的約定,則甲違約時,違約金也包含在丙的保證債務範圍內
(D)縱乙與丙事先約定,丙仍不得拋棄先訴抗辯權


33(D).

33 甲男、乙女婚後育有一女丙,在丙5歲時,甲、乙離婚,丙之親權歸屬於甲,乙仍按月探視丙。丙9歲時,甲欲與丁女再婚,並希望將丙出養給戊、己夫妻。若要使丙被戊、己夫妻收養,依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無庸得甲或乙之同意,只要法院認可
(B)僅須得親權人甲之同意
(C)僅須得乙之同意
(D)須經甲、乙雙方之同意


34(C).

34 下列何者非民法規定之姻親?
(A)丈母娘
(B)小姨子
(C)親家母
(D)小姑


35(C).

35 甲已喪偶,有子女乙、丙二人。乙滿 20 歲,丙滿 18 歲,均未婚。甲死亡時,乙、丙就甲之遺產為分割之協議。該協議之效力為何?
(A)效力未定
(B)無效
(C)有效
(D)得撤銷


36(C).

36 關於民法之契約成立方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依要約與承諾成立契約
(B)依要約交錯而成立契約
(C)依侵權行為而成立契約
(D)依意思實現而成立契約


37(A).有疑問
X


37 下列關於不動產所有權善意取得之敘述,何者錯誤?
(A)善意取得係屬原始取得
(B)善意取得以受讓人非明知或無重大過失者為限
(C)善意取得適用於法律行為交易
(D)善意取得以信賴登記為前提


38(D).有疑問

38 下列關於典權之敘述,何者錯誤?
(A)典權存續中,典權人得將典物出租他人
(B)典權存續中,典權人得將典物轉典他人
(C)典權存續中,典權人得將典權讓與他人
(D)典物為土地,典權人在其上有建築物者,得將建築物單獨讓與他人


39(C).

39 關於刑事證據法則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
(B)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
(C)被告之自白,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
(D)公眾週知之事實,無庸舉證


40(D).

40 下列何者不構成違法取得被告自白之情形?
(A)疲勞訊問
(B)刑求逼供
(C)違法羈押
(D)告知其他共犯已坦認犯罪


41(B).

41 關於司法警察(官)夜間詢問犯罪嫌疑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稱夜間者,為日出前,日沒後
(B)縱受詢問人拒絕接受詢問,仍得為之
(C)經檢察官或法官許可者,即可為之
(D)司法警察(官)惡意違背禁止夜間詢問之規定,所取得犯罪嫌疑人不利 於己之陳述,不得作為證據


42(A).

42 依刑事訴訟法規定,下列何者屬於訊問被告前應先告知的事項?
(A)犯罪嫌疑及所犯所有罪名
(B)得拒絕接受訊問
(C)得委任代理人
(D)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被告為無罪


43(C).

43 依刑法關於責任能力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滿 60 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B)滿 70 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C)滿 80 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
(D)滿 90 歲人之行為,減輕其刑


44(D).

44 關於刑法第 24 條緊急避難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
(B)緊急避難之行為,不罰
(C)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D)誤想避難亦成立緊急避難而不罰


45(D).

45 甲返家發現乙侵入其住家行竊,欲撥打電話報警,乙見狀出拳猛力攻擊甲的臉部,甲情急之下持家中花瓶抵擋攻擊,因此造成乙的手部受有傷害。 甲的行為應如何評價?
(A)依法令之行為,不罰
(B)緊急避難之行為,不罰
(C)業務上之正當行為,不罰
(D)正當防衛之行為,不罰


46(B).

46 關於刑法第 134 條公務員犯罪之加重處罰,不包含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何種情形,故意犯瀆職罪章以外之各罪?
(A)權力
(B)時間
(C)機會
(D)方法


47(C).
X


47 關於刑法第 137 條妨害考試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不限於依考試法舉行之考試
(B)須以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為之
(C)須使其發生不正確之結果
(D)未遂犯仍須處罰


48(C).
X


48 關於貪污治罪條例之處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關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而對公務員行賄,構成行賄罪
(B)關於不違背職務之行為,而對公務員行賄,並不構成行賄罪
(C)犯行賄罪而自首者,免除其刑
(D)犯行賄罪,情節輕微,而其交付之財物或不正利益在新臺幣 5 萬元以下者,減輕其刑


49(A).

49 下列關於緘默權之敘述,何者錯誤?
(A)訊問前,如果忘記告知被告「得保持緘默,無須違背自己之意思而為陳述。」所為陳述仍得作為證據
(B)法官不可以只因被告拒絕陳述或保持沉默,就推斷被告犯罪
(C)緘默權的規定,是為了貫徹「不得強迫任何人為不利於己之供述」的根本法則
(D)凡與犯罪事實有關的訊問,屬於緘默權的保障範圍


50(C).
X


50 關於刑法妨害公務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構成犯罪
(B)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而施強暴脅迫者,構成犯罪
(C)意圖使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構成犯罪
(D)公然聚眾犯妨害公務執行之罪,在場助勢之人,不罰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9 年 - 109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戶政、錄事、經建行政:法學大意#86352-阿摩線上測驗

喜歡邊佑錫的可愛小胖胖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