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持續努力,保持前進,成功就在不遠處
100
(2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高中(學測,指考)◆歷史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8. 研討會上,學者爭論清朝前期成功統治帝國的原因,有兩類解釋:第一類認為是統治者在 不同地區,包括新疆、西藏、蒙古、關內,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統治策略,形成一多民族 帝國。第二類認為是統治者採取漢化政策,才能以少數民族身分入主中原。我們應如何理 解這兩種歷史解釋?
(A)第一類解釋的證據:實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B)第二類解釋的證據:動員學者編纂《四庫全書》、開科取士
(C)第一類學者採取多元主義觀點,解釋較空疏,不具學術意義
(D)第二類學者站在華夏中心主義,立場相對客觀,解釋較可靠


2(A).

9. 經濟史家稱十九世紀英國是史上「第一個工業國家」。下表是1801到1921年,英國就業結構百分比的變化。根據十九世紀英國經濟發展 趨勢判斷,甲、乙、丙分別是指:

(A)甲、服務業;乙、農業;丙、工業
(B)甲、農業;乙、工業;丙、服務業
(C)甲、工業;乙、服務業;丙、農業
(D)甲、農業;乙、服務業;丙、工業



3(B,D,E).

33. 1610年代,印度蒙兀兒王室所屬商船「拉希米號」,在印度洋兩度遭歐洲人劫持:
事件一:1612 年 4 月,英格蘭東印度公司船隊劫持「拉希米號」,勒索 4000 英鎊贖金。 蒙兀兒皇帝對東印度公司進行制裁,責令英格蘭人歸還,否則禁止其在境內蘇拉 特經商。東印度公司衡量利弊,不久即屈從皇帝的要求。
事件二:1613 年,「拉希米號」商船又被葡萄牙人劫持,蒙兀兒皇帝大怒,派兵攻打葡萄 牙在蒙兀兒帝國境內的商業據點。葡萄牙人審度得失,決定交還「拉希米號」。
我們應如何詮釋蒙兀兒帝國的處置與歐洲人的反應?
(A)蒙兀兒帝國排斥商業,欲藉拉希米號事件切斷歐洲商務
(B)歐洲人到亞洲的目的是貿易,寧作妥協以確保商業利益
(C)蒙兀兒帝國擁有軍事科技之優勢,歐洲人無法與之抗衡
(D)歐洲人擁船堅砲利,但無法彌補人數劣勢,而尋求妥協
(E)蒙兀兒帝國善用自身優勢,利用歐洲人的弱點加以對付


4(C,D).

34. 某史家討論「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問題時,列出以下大事紀:
一、胡斯(1370?-1415):捷克地區的教士,他否定教宗權威,反對教會販售贖罪券。
二、金碧士(1380?-1471):尼德蘭宗教作家,著有《仿效基督》,主張個人靈魂可以追 求神聖,並與上帝交流。
三、伊拉斯莫斯(1466-1536):基督教人文主義者,以諷刺手法,批評教會腐敗、教士濫 權而出名。 四、馬丁路德(1483-1546):日耳曼修士,也是威登堡大學教授。1517 年發表〈九十五 條論綱〉,反對贖罪券,後來更主張「因信得救」,人人都可以讀聖經。
從這位史家列出的大事紀,可以推斷他的用意應是:
(A)凸顯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缺乏原創精神
(B)認為「宗教改革」是十六世紀特有現象
(C)主張應從教會改革傳統理解路德的崛起
(D)強調宗教改革的發展具有歷史的延續性
(E)證明歷史的走向全屬必然,並無偶然性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高中(學測,指考)◆歷史-阿摩線上測驗

陳姿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