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做阿摩,不會怎麼樣,做了阿摩,你會很不一樣
60
(1 分52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53. 針對練習教學法的運用要領,下列何者較正確?
(A) 內容或技能易於掌握時宜採「分散練習法」
(B) 「全部練習法」易聯繫各部分的技能形成全面的了解
(C) 一般而言,「集中練習」優於「分散練習」
(D) 教師應避免提供學生即時回饋,讓學生學會自主校正


2(D).

35. 下列何者為教育政策的研究方法?
(A)科學
(B)批判
(C)冒險
(D)以上皆是


3(D).

16. 下列有關「課程發展委員會」敘述何者為非?
(A)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成員應有特教老師代表
(B)課程發展委員會可決定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
(C)學校得考量地區特性、學校規模及國中小之連貫性,聯合成立校際之課程發展委員會
(D)課程發展委員會的組成方式是由學校教評會決定


4(C).
X


9.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綱要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之主軸,強調教師教學應善於誘導學生學習動機與熱情。請問這種課程教學觀屬於伯恩斯坦(B. Berstein)所分析的哪種課程與教學傳授方式?
(A)弱的分類與弱的架構
(B)強的分類與強的架構
(C)強的分類與弱的架構
(D)弱的分類與強的架構。


5(B).

55.主張一件事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例如一個資賦優異的學生因家境貧困只能放棄升學,藉工作 來分攤家計。請問這種無法由個人控制的狀況被稱之為:
(A)道德恐懼
(B)道德運氣
(C)道德失序化
(D)道德形式化


6(B).

57. 王老師在設計合作學習時,宜採用下列哪一條目標,以引導學生習得較高層級的情意領域目標?
(A)專注聆聽小組成員的發言
(B)以理性的態度辯護自己的立場
(C)覺察小組成員語意中的情緒反應
(D)由肢體動作分辨小組成員的情緒反應


7(A).
X


14. 知識提供者與知識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教授與學習之過程,其牽涉知識提供者必須具 備分享知識給知識接收者之意願,同時知識接收者也必須願意參與學習以獲得解決 問題之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統整時,可善用上述之過程,試問上述過程係指下列 何者?
(A)知識管理
(B)知識翻新
(C)知識移轉
(D)知識建構


8(B).

1T.下列何者不為Vygotsky的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概念對於教學的啟示?
(A)學生可以透過與 他人互動,獲得比獨自學習更多的發展
(B)不提供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促進其主動與探索的學習
(C) 詳細訂定精準、可預期的學習内容與成效是不適當的
(D)教師應提供學生適當的鷹架輔助。


9(D).
X


42.有關教育場域裡的「再製」現象,以下對於「社會再製」理論的說法,何者有誤?
(A)破除考試的客觀假象。
(B)學生須依靠才能而取得社會位置。
(C)學校教育內容控制學生意識型態。
(D)學校不利於低社經背景學生向上流動。


10(C).

12. 跨校的教師研習休息時間,會議室裡出現以下的對話: 黃主任:閱讀了ㄧ些關於母親來自東南亞的學童(ㄧ般稱「新移民子女」)之學習經驗的研究報導後,我覺得這樣背景的學童,的確經 常是學業成績比較落後、比較欠缺自信、而且在同儕間的人緣也比較差。 詹主任:最近因為寫博士論文,多方面分析有關新移民子女的學習經驗之研究報告,我發現多數研究在這些議題上尚無共識,所以對 您的看法,我持保留態度。 下列哪一項哈格里夫思(D. Hargreaves)的說法,最符合上述黃主任的想法?
(A)「比馬龍」(Pyagmalion)效應
(B)「路西法效應」(Luciffer effect)
(C)社會學的迷思(sociological myth)
(D)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群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