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只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如何操縱帆船,就能運用風向到達目的地
96
(3 分2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公職◆華語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0. 關於華語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演繹法一先呈現語法規則,再提供例句說明語法的方法
(B)關聯法一將目標語與學習者母語語法規則做對比的方法
(C)歸類法一先提供例句,讓學習者從例句中概括出結論的方法
(D)對比法一將零散無序的句式按照功能或結構排比的方法


2(A).

11. 進行華語聽力教學時,教師在學生開始聽文本以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尋求答案。關於這項訓練的重點,下列選項何者最不適當?
(A)增強聽後模仿力
(B)訓練集中注意力
(C)提高檢索監聽力
(D)強化關鍵詞辨別力


3(D).

12. 林老師在華語課堂上介紹一個漢字的六書屬性,說明其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的變化,並解釋其本義及引申義。請問上述教學內容最趨近下列何者漢字教學技巧?
(A)漢字展示技巧
(B)漢字辨識技巧
(C)漢字練習技巧
(D)漢字詮釋技巧


4(A).

14. 依據「心、雨、果」等漢字的文字特質,使用下列何種漢字教學法最適當?
(A)字源教學法
(B)字族教學法
(C)部件教學法
(D)邏輯教學法


5(D).

15. 關於華語詞彙教學中的詞彙重現,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 George Miller 提出人類學習詞彙時,記憶容納量的上下限為7±2。
(B)心理學家認為按照遺忘速度先快後慢的規律,學生當天學過的生詞,在此後的第2、4、7、12天重現最有利於記憶。
(C)一個新詞至少要重現六至八次,學習者才能初步掌握。
(D)學習過的詞彙不需以形音義結合體出現,以加強學生在不同協作方面的刺激。


6(B).

16. 華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漢語詞彙嘗試解釋新詞詞義,然後再予以歸納新詞詞義。下列的教學引導何者最適當?
(A)使用「幾乎」來解釋新詞「簡直」
(B)使用「正好」來解釋新詞「恰巧」
(C)使用「原先」來解釋新詞「一再」
(D)使用「一直」來解釋詞「一連」


7(C).

17. 華語教師宜了解不同母語者於華語學習上的難點,以利進行教學設計。就語言對比而言,英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發音時,下列選項中最感困難者為何?
(A)聲母
(B)韻母
(C)聲調
(D)輕重音


8(B,D).

18. 關於華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基本知識,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量詞可分為「個、張、把、支」等動量詞與「趙、回、遍、下」等名量詞。
(B)名詞沒有「數(number)、「性(gender)、「格(case)的變化。
(C)動詞無「時貌(aspect)、「時式/時態(tense)的標誌。
(D)漢語為主題顯著的語言(Topic-Prominent),因此主語(subject)在句中常可省略。 .


9(C).

19. 下列「中介語(Interlanguage)產生的方式,何者最不適當?
(A)語言轉移
(B)虛詞(function word)省略
(C)語言習得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D)第二語言的學習策略


10(D).

20.下列何種教學法視語言為一個整體的溝通系統,主張語言教師應進行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將語言切割成不同技能再分別教導?
(A)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B)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
(C)認知學習法(Cognitive Code Learning)
(D)全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


11(A).

21.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觀之,下列選項何者與華語教學最不相關?
(A)方言變遷
(B)風俗習慣
(C)語言場合
(D)成語文化


12(B).

22.下列選項中各病句的偏誤類型分析,何者最適當?
(A)今天天氣不錯,很合理去海邊。(誤加)
(B)這兩天我沒有時間,我要做多事。(遺漏)
(C)他喜歡運動,游泳很好。(錯序)
(D)我很餓,所以先點兒東西吃了。(誤代)


13(B).

23. 關於溝通式教學法為本的詞彙教學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幫助學生在上下文之中學詞彙
(B)建議學生背誦字典中的字詞
(C)鼓勵學生利用字詞的線索來猜測詞意
(D)隨機進行詞彙教學,不事先預定詞彙


14(C).

24. 王老師發現某學生在華語發音方面出現問題,他想了解問題所在,所以幫學生做發音測驗以做為課程設計的依據。請問此發音測驗應為下列何者?
(A)性向測驗(Aptitude Test)
(B)語言能力測驗(Proficiency Test)
(C)診斷測驗(Diagnostic Test)
(D)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


15(C).

25. 陳老師認為華語教材編寫要考量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及文化背景,而且必須要納入新理論和觀念來支持教材的組織和安排,使教材具長久使用的價值以符合第二語言教學的規律。請問陳老師的教材編寫理念最趨近下列哪一個原則?
(A)文化原則
(B)認知原則
(C)特色原則
(D)語體原則


16(B).

1. 注意力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認為,潛意識的學習有助於長期記憶,是二語習得成功的關鍵;注意力則有助於短期的記憶,是二語習得成功與否的輔助條件。
(A)O
(B)X


17(B).

2. 兒童第二語言學習時發音的控制較成人好,主要是基於心理上的因素。
(A)O
(B)X


18(A).
X


3. 學習者從母語起始至習得第二語言為止,期間所出現的中介語是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的混合體,而中介語的偏誤現象多數要歸咎於受到母語的干擾。
(A)O
(B)X


19(A).

4. Chomsky 的變換衍生語法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認知能力,小孩學習語言並非逐字逐學,而是運用語言衍生法則來學習。
(A)O
(B)X


20(B).

5. 華語教師運用「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教學時不必說話,而是以教師之肢體動作為教學主軸,以利學習者聽與說能力的同時發展。
(A)O
(B)X


21(B).

6. 「我喜歡他的電影,他沒有假的,一般的電影裡的是(停頓3秒)但是他的是自己做 的,我覺得很厲害。」華語學習者說了一半後跳過表達中的難點,這是母語弱化造成的偏誤。
(A)O
(B)X


22(A).

7.內容取向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把學科內容結合到第二語言課堂裡,其 學習目標是以學科內容為主而不是以語言形式為主,但也能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
(A)O
(B)X


23(A).

8. 單純的聽力理解與有視覺支援的聽力理解不同,多通道的資訊輸入有利於語言訊息在 語義提取中啟動、傳遞和對應。在聽的同時出現文字,如聽與看同時練習,有助於學習者聽力理解。
(A)O
(B)X


24(B).

9.依據建構主義的閱讀觀,建構性閱讀是從篇章中提取意義的過程,亦即意義是否能順利提取,無需依賴讀者的先備經驗和語言知識。
(A)O
(B)X


25(B).

10. 華語教材中的生詞、生詞量、句子長度和句子複雜度,都會影響教材的可讀性;單句比複句容易理解,而且越短的句子越容易理解。
(A)O
(B)X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公職◆華語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olivia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