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所見所聞,改變一生,不知不覺,斷送一生
90
(1 分1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公職◆華語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1. 關於人類的語言習得,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 Krashen 的習得/學習假說,主張第二語言的流利度在學習而不在習得。
(B)Lado 的對比分析理論,認為第二語言習得的障礙來自第一語言的干擾。
(C)Long 的互動假說,著重於研究學習者對情境意義理解與掌握的過程。
(D)Rogers 的建構學派學習理論,關注學習者的認知過程,而非情境脈絡。


2(D).

2.下列何者不是 Krashen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主要假說?
(A)語言學習與語言習得是相近但有差別的概念。
(B)第二語言學習在學習詞彙及語法方面有其自然之順序。
(C)二語學習者的情緒和壓力會影響學習成效。
(D)監控假說(Monitor Hypothesis)認為後天習學的語言系統可以引領學習者自然開口使用語言。


3(B).

3. 李老師認為二語學習初期階段會有一段沈默期,而且在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語言規則教學與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請問李老師的教學觀最趨近下列哪一個選項?
(A)自然順序假說與情感過濾假說
(B)輸入假說與習得/學習假說
(C)自然教學法與偏誤分析
(D)關鍵期假說與監控假說


4(B).

4.在溝通式教學的語言課堂裡,適當的操練(drill)也有其必要性。在溝通式教學課堂中,下列操練的原則何者最不適當?
(A)節奏儘量快速活潑
(B)整合聽說讀寫四種技能
(C)要讓學生明白練習的意義
(D)要確定最終的目標是溝通


5(C).

5. 張老師在「漢字藝術一書法練習」單元將「把」字句融入其中,請同學「把筆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把手向上輕抬起筆」...。以上教學設計,最趨近下列何種教學法?
(A)暗示教學法
(B)團體語言教學法
(C)肢體反應教學法
(D)溝通式教學法


6(A).

6. 關於「沉浸式教學(Immersion Program)」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
(A)非雙語教育,不允許同時使用學生母語,使學生自然沉浸在第二語言的情境中。
(B)學習型態是以內容為主的教學方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部分沉浸式教學可指一半的時間使用目標語,另一半時間使用學習者的第一語言。
(D)沉浸式的課程和第一語言的課程平行並進。


7(C).

7.下列特徵何者出現時,最適合應用注重形式的教法(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第一與第二語言明顯不同的特徵
(B)規則常見的特徵
(C)在第二語言不易察覺的特徵
(D)有重要溝通功能的特徵


8(A).

8. 有名外籍學生在臺灣學習華語一年,他的個性外向,和班上的其他同學互動熱絡。上課時每當老師提問他總是搶著回答,有時也會主動要求老師問他問題。學習漢字時, 他希望老師可以多解釋漢字的部首偏旁以幫助他學習更多漢字。這名學生有很多臺灣 朋友,經常從朋友那裡學到日常的口語表達。他也喜歡在臺灣的生活,他說未來考慮 移民臺灣,所以一定要把華語學好。關於這名學生特質的敘述,下列何者最不適當?
(A)學習動機為工具性傾向(instrumental orientation)
(B) 學習風格屬場域獨立(field independence)
(C)是衝動型(impulsivity)的學習者
(D)使用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學習漢字


9(C).

9. 關於華語課堂的寫作活動,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A)抄寫的作用在習得漢字而不是句子結構。
(B)聽寫適合中高級以上的程度,不適用於初級階段。
(C)控管式的寫作目的在檢驗學習結果,不能自由創作。
(D)對話式的日誌是純粹的自我寫作,不適用於課堂活動。


10(B).

3. 學習者從母語起始至習得第二語言為止,期間所出現的中介語是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的混合體,而中介語的偏誤現象多數要歸咎於受到母語的干擾。
(A)O
(B)X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公職◆華語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olivia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