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愧
28
(1 分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4 年 - 104-2 專技高考_牙體技術師:牙體技術學(三)(包括全口活動義齒技術學、活動局部義齒技術學科目)#2396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X


1 人工牙齒是用來代替天然牙齒的人工製作物,下列何者不屬於人工牙齒的材質?
(A)複合樹脂
(B)樹脂
(C)硬質樹脂
(D)陶材


2(B).
X


2 下列何種義齒其基底色調豐富美觀、材質強韌且可以高溫清潔,適合臥病在床的病人?
(A)樹脂基底義齒
(B)聚鹽酸樹脂基底義齒
(C)聚碸基底義齒
(D)金屬基底義齒


3(B).
X


3 關於全口義齒的維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咀嚼狀態下義齒要從義齒基底下黏膜脫離時所需力量
(B)口腔中全口義齒在說話喝水時不會發生動搖及脫離
(C)主要是利用義齒基底與義齒基底下黏膜能夠緊密接合來達成
(D)可分為化學性的要件及解剖性的要件


4(B).

4 下列何種部位需要為增加全口義齒的解剖性維持,而進行咬合壓負擔均等化之緩壓法?
(A)新的拔牙窩
(B)殘嵴黏膜
(C)頦孔部位
(D)下顎骨隆凸


5( ).
X


5 義齒的安定是指在進行咀嚼、吞嚥及發音等機能時不會發生動搖及脫離,為了義齒安定必須要特別地 考慮下列何者?
(A)人工牙齒的顏色及咬合關係
(B)人工牙齒的排列及咀嚼壓力
(C)人工牙齒的材料及人工牙齒的咬頭傾斜
(D)人工牙齒的排列及咬合關係


6(B).

6 有關上顎正中門齒的型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與其人臉型的外觀特徵無類似之處
(B)可分成方形、卵圓形、尖形及混合型
(C)女性的牙齒比較小而呈角形
(D)男性的牙齒較大且有呈圓形傾向


7(B).

【已刪除】答案選項文字全錯,請修正

8(B).
X


8 下列何者因與人的天然齒齒列之咬頭嵌合位所形成的平面大約成相互平行,牙醫師在決定全口義齒的 咬合平面得加以利用?
(A)Camper 平面  
(B) Frankfort平面
(C)Spee 平面  
(D) Wilson平面


9(B).

9 咀嚼運動需要多數肌肉的反射性協調來完成,下列何者參與開口運動?
(A)內側翼突肌
(B)外側翼突肌
(C)咬肌
(D)舌肌


10( ).
X


10 有關牙齒的色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男性多呈黃白色
(B)女性則呈藍白色
(C)隨年齡增長顏色不變
(D)與其人的手部皮膚、髮色、眼睛與嘴唇等色調形成協調的自然感


11(B).
X


11 關於工作用模型的製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由一般牙托所取得的印模面,灌入石膏製作而成
(B)促進研究用模型得以精確製成
(C)牙醫師在工作用模型上進行全口義齒的設計
(D)經由牙技作業記錄全口義齒 代號:3111 頁次:8-2


12(B).
X


12 無齒顎與有齒顎的牙齒咬合是不同的,無法決定上下顎的關係,必須以下列何者代替缺損的牙齒及 殘嵴來記錄上下顎的關係?
(A)咬合中心
(B)咬合記錄
(C)咬合基底
(D)咬合器


13(B).

13 有關製作全口義齒時個人牙托(individual tray)外型線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上顎腭後緣處要稍微減短以免引發嘔吐反射
(B)下顎臼齒後墊(retromolar pad)部位要稍微加長
(C)由牙醫師在模型上描記決定
(D)根據全口義齒的齒槽骨壁為基準決定


14(B).
X


14 下列何部位因黏膜薄受到咬合力時會引起疼痛,因此在精密印模時應進行緩壓?
(A)腭隆凸
(B)上顎骨隆凸
(C)上顎舌骨線
(D)舊的拔牙窩


15(B).
X


15 下列何種部位同時存在於上下顎?
(A)繫帶
(B)鈎狀切跡(Hamular notch)
(C)頦結節
(D)舌骨線


16(B).
X


16 下列何部位於上顎殘嵴的外側在模型上呈溝狀,這個部位在牙醫師的印模取得上位於可動黏膜與 不動黏膜的交界,義齒的基底邊緣設定在此?
(A)頰繫帶
(B)腭小窩
(C)牙齦唇頰順行部
(D)腭皺襞


17(B).
X


17 關於面弓(face bow)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Handy II 咬合器的附件
(B)平均值咬合器可共用
(C)可把上顎工作用模型裝戴於咬合器
(D)記錄相對於基準平面的下顎位置


18(B).

18 下列何種方法可以在義齒聚合後,把工作用模型不受損傷取出,亦可再次裝戴於聚合前相同位置, 使得在咬合器上進行義齒咬合調整時變得容易?
(A)修正模型(altered cast)
(B)裂模法(split cast)
(C)咬合紀錄(checkbite)
(D)垂直覆蓋(overbite)


19(B).

19 有關口角線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又稱鼻翼長度線
(B)指嘴唇在輕輕閉合或開口時的口角位置
(C)與上顎犬齒近心面位置一致
(D)決定前齒部人工牙齒長度的基準


20(B).
X


20 使用哥德式弧形(Gothic arch)描記裝置來描記病人的下顎邊緣運動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將上顎咬合堤削除約 5mm
(B)在上顎咬合堤溶融黏著描記釘
(C)將下顎咬合堤削除約 5mm
(D)在下顎咬合堤溶融黏著描記板


21(B).
X


21 全口義齒採用非平衡性平面咬合(non-balanced monoplane occlusion)排牙時,下列何者錯誤?
(A)咬合器的門齒導引(incisal guidance)調整為零度
(B)先排下顎前牙再排後牙,從咬合面觀,以犬齒遠心到臼齒後墊(retromolar pad)中點做直線排列
(C)從前頭面(frontal view)來看,後牙應保持適當的水平覆蓋(horizontal overlap),以防咬到 頰部(cheek biting)
(D)為增加咀嚼效率後牙排列應保持一對一(one to one relationship)關係


22(B).
X


22 有關全口義齒上顎前牙的排列,由咬合面來看,下列何者錯誤?
(A)前牙的排列上顎正中門齒切緣距離門齒乳突(incisive papilla)中點約 8~10 mm
(B)上顎六顆前牙要配合齒列弓的型態(arch form)來排列
(C)第一個橫顎皺摺(the first transverse palatine rugae)可為正中門齒位置之參考
(D)上顎六顆前牙配合試戴好的蠟堤(wax rim)外型來排列


23(B).
X


23 有關全口義齒咬合堤(occlusal rim)的高度,下列何者錯誤?
(A)由基底(base)邊緣來測量,上顎前齒部約為 22 mm
(B)由基底邊緣來測量,上顎臼齒部約為 18 mm
(C)由基底邊緣來測量,下顎前齒部約為 18 mm
(D)由基底邊緣來測量,下顎臼齒部約為 22 mm 代號:3111 頁次:8-3


24( ).
X


24 有關全口義齒咬合堤(occlusal rim)的製作標準,下列何者錯誤?
(A)上顎前方以門齒乳突(incisive papilla)中央向前約 8~10 mm
(B)上顎咬合堤的最後方部位設定在上顎第二大臼齒部為止
(C)上顎前方與假想咬合平面角度約為 80~85 度
(D)咬合堤的標準寬度前齒部 5 mm,小臼齒部 7 mm,臼齒部 10 mm


25(B).
X


25 以下關於龐氏線(Pound’s line)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從下顎犬齒近心到同側臼齒後墊(retromolar pad)舌側切線
(B)是從耳珠(tragus)到鼻翼(ala)的連線
(C)是從下顎犬齒尖(tip)到同側臼齒後墊(retromolar pad)中間點連線
(D)又稱為 functional width line (F.W. line)


26(B).

26 上顎骨的吸收比下顎骨更嚴重時,義齒為了有良好的維持及安定,一般而言齒槽頂間線(inter-ridge line) 和咬合平面(occlusal plane)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在幾度以下時,就要進行交錯咬合(crossbite)排列?
(A)70 度  
(B)80 度  
(C) 90度  
(D) 100度


27(B).
X


27 有關義齒交錯咬合(crossbite)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上下顎左右側的臼齒人工牙齒全部以相反的來排列是為紀西法(Gysi method)
(B)假定上顎齒列弓較小,上下顎左右側的臼齒人工牙齒全部以相反的來排列,但上顎第一小臼齒 移到下顎後方,是為穆勒法(Müller method)
(C)使用交錯咬合排列用的特殊人工牙齒或無咬頭人工牙齒的方法
(D)將上顎頰側咬頭對到下顎中央溝,把上顎人工牙齒的頰側咬頭外斜面(outer incline)及下顎舌側咬頭 的外斜面做修磨


28(B).
X


28 有關全口義齒採用非平衡性平面咬合(non-balanced monoplane occlusion)時,下列何者錯誤?
(A)齒槽嵴吸收較平的症例比較適當
(B)選用無咬頭(cuspless)或零度(zero degree)人工牙齒
(C)前突運動(protrusive)時後牙排列應保持有一點的接觸
(D)後牙排到斜坡(incline)前即止


29( ).
X


29 有關全口義齒之排列,在平面咬合具有平衡坡道(monoplane occlusion with balancing ramp)時,下列 敘述何者錯誤?
(A)選用無咬頭(cuspless)或零度(zero degree)人工牙齒
(B)以其功能而言,屬於平衡性咬合(balanced occlusion)
(C)除平衡坡道外,其後牙排列和非平衡性平面咬合(non-balanced monoplane occlusion)排牙要點相同
(D)平衡坡道只提供下顎前突運動(protrusive)時接觸


30(B).

30 全口義齒的排牙,依人工牙齒排列順序,有上顎法及下顎法,下述何者正確?
(A)下顎法在下顎犬齒與第一小臼齒間留有 0.5~1.0 mm,此間隙稱為 Tench’s space
(B)上顎法是重視齒槽頂間線(inter-ridge line)法則的排列方法
(C)下顎法是以上顎義齒安定為優先考量的排列方法
(D)上顎法所設定的咬合平面(occlusal plane)較下顎法平行提高約 1 mm


31(B).

31 全口義齒聚合完成,因為樹脂的收縮及變形,必須將聚合完成的全口義齒再裝戴(remount)到咬合器 上做咬合調整,下列關於此咬合器再裝置之敘述何者錯誤?
(A)裂模法(split cast),工作模型在從煮聚盒(flask)取出時要避免破損傷害
(B)採用 Tench 的齒型法,是利用蠟型義齒在煮聚盒(flask)包埋之後取再置位齒型,聚合完成的義 齒利用此將上、下顎再裝戴(remount)到咬合器
(C)面弓轉移法(facebow transfer),聚合完成的義齒先磨光後交給牙醫師,再用面弓轉移將上顎義齒 裝置(remount)到咬合器,再用取得的咬合紀錄裝置下顎
(D)面弓轉移法(facebow transfer)又稱為臨床再裝戴法(clinic remount) 代號:3111 頁次:8-4


32(B).
X


32 關於全口義齒的選擇修磨(selective grinding),下列何者錯誤?
(A)在中心咬合位選擇修磨,出現咬頭頂部的早期接觸時,不是立刻把咬頭頂部削除,要看這個咬頭 高度的必要性,有時是需要修咬頭對咬的咬窩(fossa)或咬溝
(B)在離心咬合時,所謂 BULL 法則是對工作側的修磨
(C)在離心咬合時,所謂 LUBL 法則是對平衡側的修磨
(D)在前突運動(protrusive)則是 MUDL 法則


33(B).
X


33 關於全口義齒的自動修磨(auto grinding),下列何者正確?
(A)碳化矽砥粒(carborundum lapping paste),為黑色,用來研磨陶齒(porcelain teeth)
(B)碳化硼砥粒(boron carbide lapping paste),為綠色,可用來研磨樹脂牙齒(resin teeth)
(C)在咬合其間的碳化物泥太多時,容易造成過度修磨,不僅咬頭傾斜變小且咬合高度減少
(D)自動修磨時,先將門齒導柱(incisal pin)提高 0.5 mm


34(B).
X


34 把義齒基底與義齒基底下黏膜間的空氣排除而產生陰壓,所得到義齒的維持是屬於下列那一項?
(A)吸著
(B)黏著
(C)接著
(D)壓著


35(B).
X


35 用濕式加熱聚合法(compression molding and heat-curing water bath method)來製作全口義齒後,發現 義齒到處有很多氣泡,尤其是義齒床越厚的地方越多,造成此現象最可能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樹脂充填不完整(不夠)(flask underpacked with resin)
(B)分離劑(separator)塗太多
(C)加熱過快,直接放到沸水去煮聚
(D)去蠟(dewaxing)時煮太久,蠟過度融化


36( ).
X


36 下列有關全口義齒樹脂充填各種聚合法(packing and curing)的敘述,何者錯誤?
(A)微波(microwave)聚合法,利用微波爐以 500W 加熱約 3 分鐘,相當快速,但需要特殊專用的 煮聚盒(flask)及樹脂
(B)流入法(pour, flow method)是使用加熱聚合樹脂所使用的方法
(C)灌入法(injection modeling)對咬合高度幾乎沒有影響,但需要特殊灌入裝置及煮聚盒(flask)
(D)二階段濕式加熱聚合法(compression molding and heat-curing water bath method),最後用 100℃ 加熱 30~60 分鐘的目的為去除殘餘單體(residual monomer)


37(B).
X


37 下列有關全口義齒換基底(rebase)及襯底墊(reline)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使用襯底墊會使上顎義齒的腭部(palatal)部分變厚
(B)若使用盒埋法(flask method)來換基底時,舊義齒在做功能性印模(functional impression)時 要將倒凹(undercut)完全去除
(C)Hooper Duplicator 為換基底架(relining jig)之一,可用來保持模型牙齒及咬合的關係
(D)襯底墊常使用流入法(pour, flow method)使用常溫樹脂,方便快速且強度和加熱聚合樹脂相同


38(B).

38 樹脂義齒基底(denture base)破折用自聚樹脂(self-curing resin)修理(repair)時,除了要將破折 對好,用支架固定好外,破折面的處理會影響接合強度,如下圖所示,何者接合強度最弱?  
(A)①
(B)②
(C)③
(D)④ 


39(B).
X


39 下列有關金屬床(metal base)義齒和樹脂床(resin base)義齒的比較,何者錯誤?
(A)金屬床較樹脂床薄,約為樹脂的 1/3~1/5 厚度
(B)金屬床義齒調整、修理及換基底比較困難
(C)金屬床構造強固,不易破折、變形及扭曲
(D)金屬床和樹脂床吸水性相當


40(B).
X


40 全口義齒用傳統加熱聚合(heat curing resin)來製作時,關於加熱煮聚盒(flask)去蠟(dewaxing)應 避免過度造成蠟融化,下列何者錯誤?
(A)融化的蠟毛吸入石膏孔洞,可以有分離劑的效果
(B)毛吸入石膏孔洞的蠟防止石膏分離劑(tinfoil separator)的形成,造成分離效果不佳
(C)毛吸入石膏孔洞的蠟的色素回吸造成義齒樹脂變色
(D)正確地去蠟,其加熱程度是將蠟軟化後,很容易就可以剝離,而不是將蠟融化


41(B).

41 下列何者是槓鈎(bar-clasp)的優點?①與支柱齒接觸面積小,因此異物感少 ②咀嚼時,不會改變 食物的流動,因此可以保持自潔性 ③不受支柱牙的周圍組織的型態限制
(A)①②③
(B)僅①②
(C)僅①③
(D)僅②③


42(B).
X


42 圖示為以下那種牙鈎?  
(A)雙半牙鈎(half and half clasp)
(B)反向作用牙鈎(back action clasp)
(C)髮夾式牙鈎(hairpin clasp)
(D)洛奇牙鈎(Roach clasp)


43(B).
X


43 反向作用牙鈎(back action clasp)的倒凹量為:
(A)Far zone 的 0.25 mm
(B) Nearzone 的 0.25 mm
(C)Far zone 的 0.5 mm
(D) Near zone 的 0.5 mm


44(B).
X


44 下列何者不是附連體(attachment)裝置的優點?
(A)固位體不會碰觸到外觀,有良好審美性
(B)支柱牙的倒凹量,從型態上受到的影響較少
(C)可以有效防止食物的進入
(D)異物感少


45(B).
X


45 下列何者不是使用鈎靠(rest)的目的?
(A)把加到義齒的咬合壓傳達到支柱牙
(B)防止義齒的下沉
(C)防止食物的進入
(D)減少異物感


46(B).

46 圖示為下列那種構造?  
(A)固位臂
(B)拮抗臂
(C)附連體
(D)距突


47(B).
X


47 有關活動義齒中,金銀鈀合金的熱處理順序,何者正確?①冷卻至室溫 ②400℃加熱 15 分鐘 ③急冷 ④700℃加熱 5 分鐘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代號:3111 頁次:8-6


48( ).
X


48 有關活動義齒中,ISO 型號 3、4 金合金的熱處理方式,何者正確?
(A)450℃加熱保持 2 分鐘後,室溫慢慢冷卻,再以 700℃加熱 10 分鐘,再慢慢冷卻到 250℃,之後 放入冷水急速冷卻
(B)700℃加熱 10 分鐘後,放入室溫水急速冷卻,再以 450℃保持加熱 2 分鐘,再慢慢冷卻到 250℃, 之後放在大氣中冷卻
(C)250℃加熱保持 10 分鐘後,放入室溫水急速冷卻,再以 700℃加熱 2 分鐘,再慢慢冷卻到 450℃, 之後放入冷水急速冷卻
(D)250℃加熱保持 2 分鐘後,室溫慢慢冷卻,再以 700℃加熱 10 分鐘,再慢慢冷卻到 450℃,之後 放在大氣中冷卻


49(B).
X


49 下列那項不是活動義齒穿脫方向考量的因素?
(A)考慮病人義齒最容易裝脫的方向
(B)在前牙區需考慮審美性
(C)一般來說,是與咬合平面幾乎成平行的方向
(D)可以設計任何支柱牙的適當維持力


50(B).
X


50 下列有關下顎大連接體舌側槓(lingual bar)的敘述,何者正確?
(A)舌側槓具有對咬合壓的支撐能力
(B)舌側槓適用於口腔底淺的病人
(C)使用鈷鉻合金製作舌側槓時,寬度為 1~1.5mm 最恰當
(D)舌側槓必須離開牙齦緣 3mm 以上


51(B).
X


51 修正模型技術法的順序,何者正確?①依照工作模型製作金屬基底 ②金屬基底在口腔內試戴後, 製作基底板 ③把製作好咬合基底的金屬基底板用印模材,進行殘嵴黏膜的機能印模 ④把工作模型 的殘嵴部分切開,並把完成機能印模的金屬底板放回工作模型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52(B).

52 個人牙托的製作順序,何者正確? ①設置停止點(stopper) ②攪拌牙托用常溫聚合樹脂,均等地 伸展到 3mm 的厚度 ③為了確保一定厚度的印模材,必須設置 spacer ④在研究用模型上描記牙托 外形線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53(B).
X


53 下列有關 RPI clasp 敘述,何者錯誤?
(A)常適用於游離端義齒
(B)和環狀鈎相比,支柱齒較不易產生蛀牙
(C)當游離端義齒受到負荷時,義齒以鈎靠(rest)為中心,會發生旋轉運動
(D)固位體放置於大臼齒區


54(B).
X


54 有鈎靠(rest)的二臂鈎,適當的倒凹量為?
(A)Near zone 的 0.25~0.5 mm
(B) Near zone的 0.5~0.75 mm
(C)Far zone 的 0.25~0.5 mm
(D) Far zone 的 0.5~0.75 mm


55(B).

55 下列那種型態的牙鈎有輔助臂?
(A)楔隙牙鈎(embrassure clasp)
(B)環鈎(ring clasp)
(C)雙半牙鈎(half and half clasp)
(D)反向作用牙鈎(back action clasp)


56(B).
X


56 下列何種狀況適合使用線鈎(wire clasp)?
(A)需要與牙架(flame work)整體鑄造時
(B)需要優良的穩定力時
(C)需要設計的自由度時
(D)使用於較深的倒凹區時


57(B).
X


57 下列有關鑄造鈎(cast clasp)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具備優良的彈性
(B)鑄造鈎斷面型態為圓形,所以異物感較少
(C)因為與支柱齒的齒面接觸面積大,容易誘發支柱牙的蛀牙
(D)設計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58(B).

58 設計支柱牙的牙鈎時,必須先取得那條線?
(A)咬合線
(B)析量線
(C) Ah-line
(D)基準線


59(B).
X


59 下列有關牙鈎(clasp)固位臂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以發揮局部義齒的維持機能為目的而設計的鈎臂
(B)不需進入支柱牙的倒凹區
(C)必須設置在析量線(survey line)上
(D)對義齒的脫離不具有抵抗力 代號:3111 頁次:8-7


60(B).

重新載圖60 如圖,此殘留齒與缺牙區的位置關係為甘迺迪(Kennedy)分類中的那類?  
(A)II 類 2 級
(B) iii類 2 級
(C) ii類 3 級
(D) iii類 3 級


61(B).
X


61 下列那些方法,可做咬合器再裝戴(remount)?①裂模法(split cast) ②Tench 的齒型法 ③ 面弓轉移法(facebow transfer) ④哥德式弧形(Gothic arch)描記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B).
X


62 製作可撤式局部義齒時,下列何種情況應選用中心關係(centric relation)位置進行咬合記錄?①上顎 完全缺牙,下顎甘迺迪第一類可撤式局部義齒 ②上顎全部自然牙,下顎甘迺迪第三類可撤式局部 義齒 ③上顎僅存前牙,下顎全部自然牙 ④上顎甘迺迪第四類可撤式局部義齒,下顎甘迺迪第四類 可撤式局部義齒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63(B).

63 有關可撤式局部義齒在排列人工牙齒後牙區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有多顆殘留齒且咬合狀態安定的病例,以協調殘留齒的咬合模式來排列
(B)為了達到理想的外觀,不可使用交錯咬合排列
(C)對咬為天然齒時,在齒槽頂線上排列,以咬合力能傳達到齒槽頂為優先,人工牙齒咬合接觸面積 會變小,而且外觀不佳
(D)對咬為義齒時,大致依據全口義齒人工牙齒的排列方式


64(B).
X


64 關於可撤式局部義齒在排列人工牙齒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前齒部的排列以審美性的回復為主要目的
(B)臼齒部的排列以回復咀嚼為主要目的
(C)在排列開始前,將咬合器的門齒導柱上舉 1mm,在排列完成後不須修磨回復到原來的位置
(D)局部義齒的人工牙齒排列以和殘留齒互相協調,且表現自然為目的


65(B).

65 關於可撤式局部義齒之咬合調整,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減少遠伸性義齒人工牙齒之咬合面頰舌側寬度可降低支持組織之壓力
(B)咬合調整應於義齒其他部位調整之前進行
(C)調整好咬合後,應修出義齒的溝凹、食物溢道等,以達到最大的咀嚼效率
(D)除去咬合干擾點時應修磨下顎牙齒之頰側面及上顎牙齒之舌側面


66(B).

66 調整可撤式局部義齒的咬合時,下列順序何者不適當?
(A)上、下顎都是自然齒支持的義齒時,先調整有最多對咬真牙之義齒
(B)上顎是組織支持,下顎是自然齒支持義齒時,先調整上顎義齒
(C)上顎為甘迺迪第二類義齒,下顎為甘迺迪第一類義齒時,先調整上顎義齒
(D)上顎是自然齒支持,下顎是組織支持義齒時,先調整上顎義齒


67(B).

67 若可撤式局部義齒之金屬支架在口內試戴不貼合,在模型上卻很密合,原因最不可能為何?
(A)印模時支柱牙有位移
(B)金屬熱漲冷縮
(C)印模材變形
(D)印模至金屬支架試戴時間過久,口內牙齒發生位移


68(B).
X


68 下列何者可能為可撤式局部義齒裝戴後,殘留骨嵴黏膜疼痛之原因?①骨吸收不完全導致齒槽嵴凹 凸不平 ②基底床黏膜面有小突起物 ③義齒咬合過低 ④義齒咬合過高 ⑤印模表面有氣泡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


69(B).
X


69 關於病人使用義齒應注意的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應避免使用漂白水浸泡義齒,會鏽化鈷鉻合金牙架
(B)病人晚上睡覺時應取下義齒,使口腔黏膜可以恢復健康
(C)若有浸泡義齒清潔錠就不需刷洗義齒了
(D)義齒不戴時應浸泡在水中,以防義齒脫水及體積改變 代號:3111 頁次:8-8


70(B).
X


70 關於可撤式局部活動義齒之功能性印模術(Functional impress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提供可撤式局部義齒基底最大的支持,將咀嚼力量盡可能地分布於廣大的區域
(B)維持住自然牙與義齒齒列間之咬合接觸,同時義齒基底不大會有什麼移動
(C)在某些壓力下記錄支持組織之型態及其與支持組織間之關係
(D)選擇性組織配製印模術(selective tissue placement impression method)不是功能性印模術


71(B).
X


71 遠伸性(distal extension)活動局部義齒採用以下何種牙鈎時,其義齒基底可能會有最大的側向移動?
(A)環鈎(ring clasp)
(B)I 型槓鈎(I-bar clasp)
(C)鍛製金屬線牙鈎(wrought wire clasp)
(D)T 型牙鈎(T-clasp)


72( ).
X


72 下列何者不是可撤式局部義齒發生鈎靠(rest)斷裂的原因?
(A)鈎靠上有咬合干擾
(B)鈎靠鑄造金屬有空泡
(C)牙鈎臂有裂痕
(D)鈎靠厚度不足


73(B).

73 關於可撤式局部義齒基底換基底(rebase)及襯底墊(reline),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換基底是除了人工牙齒以外義齒基底全部換新;襯底墊則是義齒基底黏膜面換新
(B)義齒不合時應盡快進行重襯底墊或換基底,口腔組織不須恢復到適當的健康狀態
(C)直接襯底墊的方法是使用常溫聚合樹脂,由牙醫師直接在病人的口腔內操作
(D)間接襯底墊的方法是使用病人現有的義齒當作牙托,進行殘嵴及黏膜的機能印模取得後,由牙體 技術人員做後續處理


74( ).
X


74 關於活動局部義齒牙鈎臂(clasp)斷掉之原因,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牙鈎臂反覆多次調整造成的損傷
(B)未適當地製作鑄造牙鈎臂
(C)如果牙鈎臂之疲乏限度 (fatigue limit)大於牙周的支持能力,會先發生金屬斷裂
(D)病人不當的使用義齒


75(B).
X


75 製作可撤式義齒時,下列那種缺牙情形最需要進行修正模型印模術(altered cast impression)?
(A)上顎 Kennedy class II
(B)上顎 Kennedy class IV
(C)下顎 Kennedy class I
(D)下顎 Kennedy class III


76(B).
X


76 關於殘留骨嵴(residual ridge),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殘留骨嵴可分為解剖型態(anatomic form)和功能型態(function form)
(B)解剖型態為殘留骨嵴未承受咬合力時之表面型態
(C)功能型態為殘留骨嵴承受功能性力量時之表面型態
(D)解剖型態和功能型態差別程度與殘留骨嵴上的軟組織結構特性無關


77( ).
X


77 下列何種印模術應用在下顎遠伸性局部缺牙印模時,最有可能使缺牙區前的遠端支柱牙(distal abutment)在咀嚼時受到最大扭矩(torque)?
(A)功能性印模術 (functional impression)
(B)動態印模術(dynamic impression)
(C)解剖型印模術 (anatomic form impression)
(D)擇壓印模術 (selective pressure impression)


78(B).
X


78 關於桿型牙鈎臂(bar clasp)的適應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為了美觀需求而須採用桿型牙鈎臂
(B)遠伸性基底病例
(C)用於牙齒支持之局部義齒支柱牙上或牙齒支持之變型區
(D)當支柱牙牙頸三分之一部位有 0.02 英吋倒凹時,且從牙齦方向進到倒凹內


79(B).

79 RPI 系統不包含下列何者?
(A)近心咬合鈎靠(mesio-occlusal rest)
(B)遠心咬合鈎靠(disto-occlusal rest)
(C)遠心鄰接面板(proximal plate)
(D)I 型桿(I-bar)


80(B).

80 下列何者不是設計桿型牙鈎臂(bar clasp)的禁忌症(contraindication)?
(A)桿型牙鈎臂經過之處有組織倒凹(tissue undercut)
(B)前庭(vestibule)太深
(C)牙頸處倒凹很深
(D)支柱牙太往頰或舌側傾斜


試卷測驗 - 104 年 - 104-2 專技高考_牙體技術師:牙體技術學(三)(包括全口活動義齒技術學、活動局部義齒技術學科目)#23963-阿摩線上測驗

梁智翔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