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30
(3 分46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2. 請問教育領導人運用科層意象驅動教育革新的良好契機為何?
(A) 照章行事
(B) 魅力權威
(C) 技術創新
(D) 權力意志


2(A).
X


3. 請問下列何者為教育組織永續發展的目標命題?
(A) 效率
(B) 效能
(C) 創新
(D) 正當


3(B).

4. 請問教育行政專業的核心行動為何?
(A) 實踐
(B) 轉化
(C) 遵循
(D) 標準


4(D).

7. 請問下列何者最能完整描述教育政策的意義?
(A) 決策
(B) 規範
(C) 儀式
(D) 論述


5(A).
X


8. 請問倫理領導可以調節那種教育組織的腐化?
(A) 黑腐化
(B) 白腐化
(C) 灰腐化
(D) 以上皆是


6(A).

10. 請問教育行政倫理制度化以專業為主軸要強化的行動為何?
(A) 堅毅挺進
(B) 社會互動
(C) 正義
(D) 關懷


7(D).
X


13. 請問下列何者在社會正義領導實踐過程中,必要伴隨的領導方式?
(A) 抗拒領導
(B) 僕人領導
(C) 分配領導
(D) 正向領導


8(A).
X


14. 請問教育行政素養展現過程中首要工作為何?
(A) 發展價值
(B) 發展態度
(C) 發展能力
(D) 發展關係


9(C).
X


17. 請問全球脈絡下學校領導人文力量的干擾參數為何?
(A) 複雜系統
(B) 政治中立
(C) 時間過長
(D) 價值激盪


10(D).
X


18. 請問學校領導德行喚起,領導人扮演哪種角色較能驅動良好的公民政治?
(A) 教導人
(B) 激勵者
(C) 管家
(D) 經理人


11(D).

19. 請問教育改革激發政治合流的目的在於促進下列何項?
(A) 利益分配
(B) 衝突控制
(C) 權威審視
(D) 團隊動力


12(D).
X


20. 請問就教育行政研究而言,以學生聲音作為方法論的假定為何?
(A) 學生需要被關懷
(B) 學生有能力
(C) 學生要被尊重
(D) 學生有決策權


13(D).

21. 針對 Feuerstein 所提出動態評量的概念,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甲) 評量重點強調未來學習的成果 (乙) 提出「前測-學習中介-後測」的評量歷程 (丙) 概念類似於 Vygotsky 提出搭鷹架的概念 (丁) 可以找出影響個體有效學習或表現阻礙的因素
(A) 甲
(B) 甲乙
(C) 丙丁
(D) 甲丙


14(C).
X


22. 大雄在電視上看到籃球明星林書豪如何投籃的動作,他也跟著模仿其投籃動作。請 問,大雄的模仿行為屬於班杜拉(A. Bandura)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
(A)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B)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C)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D)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15(C).
X


24. 吳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發給學生一張上頭只有一個圓形的學習單,希望學 生能盡可能地加以豐富、變化。請問,吳老師訓練的是哪一種創造力?
(A) 想像力
(B) 精緻力
(C) 獨特力
(D) 流暢力


16(D).
X


30. 根據訊息處理論的論點,學生在長期記憶中儲存「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 做什麼」的知識,此為何種知識種類?
(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條件性知識
(D) 語意性知識


17(C).
X


33. 小陳參加這一次的英文檢定考試沒有通過,他認為這是因為考試題目太難所造成的。 根據 Weiner 的歸因理論中,小陳是作了何種歸因?
(A) 內在、不穩定因素
(B) 外在、穩定因素
(C) 不穩定、不可控制因素
(D) 內在、不可控制因素


18(A).
X


35. 教育心理學家 Dansereau 曾提出一個可以增進學生後設認知策略的方式,簡稱為 MURDER 計畫,其中二個 R 分別是指?
(A) 閱讀(read) 和複習(review)
(B) 背誦(recite) 和回憶(recall)
(C) 複習(review) 和回憶(recall)
(D) 複習(review) 和反映(reflect)


19(D).

36. 陳老師是一位國文老師,課堂中他讓學生閱讀了一篇文章,文章後面提供了幾個附 加問題請學生回答。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此一作法是為了
(A) 提供先備知識
(B) 促進內在聯結
(C) 促進外在聯結
(D) 可引導注意力


20(D).
X


61.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自然科學領域》中提出科學教育必須鼓勵學生「發現 問題」: 引導學生基於好奇、求知或需要,觀察生活周遭和外在世界的現象,察覺可 探究的問題,進而蒐集整理所需的資訊,釐清並訂定可解決或可測試的研究問題,預 測可能的結果,提出想法、假說或模型。 請問這樣的觀點較接近哪一種教育哲學立 場?
(A) 理想主義
(B) 實在主義
(C) 工具主義
(D) 後現代主義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中等-阿摩線上測驗

YuY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