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只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如何操縱帆船,就能運用風向到達目的地
80
(1 分30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以下何者非「愛情詩」?
(A)、「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B)、「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C)、「茨菰葉爛別 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D)、「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2(D).

16. 若將唐代區分作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則李白和下列何人 為同時代的詩人?
(A)陳子昂
(B)白居易
(C)李商隱
(D)杜甫


3(B).

題組:59-60
       在一般情況下,座次的尊卑是通過方向來表示的。最尊貴的皇帝座次是座北向南 的。因此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而把稱臣叫做「北面」。大臣朝拜君王,一般是 面向北面,按官位高低從東往西排列,這樣一來,官位高的在右,官位低的在左,這 也就是「右為上」的道理。
       但是清初的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通過許多史料的歸納,得出結論說: 「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古代貴族活動場所的建築 一般都是堂室結構的,它座北朝南,前堂後室。堂與室之間隔有一堵東西走向的牆。 這堵牆,靠西邊有窗(牖),靠東邊有戶(室門),入室必經堂,即所謂「升堂入 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一般都是南向為尊,而在室內的禮節性活動就不同 了。室一般是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座西面東,其次是 座北向南,再次是座南面北,最卑是座東面西,這就是所謂「東向為尊」的來歷。 陳奇猷〈座次的尊卑〉

【題組】59. 根據上文,下列在《史記.項羽本紀》裡所描述的鴻門宴座次,以何人最卑?
(A) 南向坐的范增
(B) 西向坐的張良
(C) 北向坐的劉邦
(D) 東向坐的項羽


4(B).
X


12.下列哪一選項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的「乎」字意思相同?
(A)知恥近「乎」勇
(B)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C)不亦君子「乎」
(D)又況賢聖不若彼者「乎」


5(D).
X


15.下列選項,何者前後句的承接具有因果關係?
(A)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B)從熟悉的故鄉出走,走過長長的荒蕪的沙漠
(C)看見你為我停下的身影,忍不住開心地笑起來
(D)洶湧的黑潮把長堤沖潰,點滴的流泉把磐石滴穿


6(D).

題組:閱讀下文,回答第 21-22 題: 
     陸羽《茶經》論水云:「山水上,石泉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又「江 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其說止於此,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張又新 《煎茶水記》云劉伯芻謂水有七等,以揚子江為第一,惠山石泉為第二,虎丘 井第三,淮水居末。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江水居山水上,井水 居江水上。二說皆與《茶經》不合。 
     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謬說也。羽之論水,惡 ① 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然眾水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說近 物理云。 ──改寫自歐陽脩〈大明水記〉 ① 渟浸:水停止不動。

【題組】21.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張又新將天下的水按水質分成二十種
(B)歐陽脩按水源的遠近和高低評定水質
(C)在《煎茶水記》中,張又新反駁劉伯芻看法
(D)依《茶經》論水的標準,揚子江優於虎丘井


7(B).

13.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請問此對聯最有可能的吟咏 對象是誰?
(A)李白
(B) 杜甫
(C) 孟郊
(D)賈島


8(D).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 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灣計,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彼之駐輪甚便,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 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 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1.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敘述最適當的是:
(A)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
(B)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
(C)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
(D)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9(D).

閱讀下文後,回答21-25題
陸游粥品私房筆記6639805a19909.jpg陸游是一位高壽的詩人,注重養生。他主張「若偶食一物多,則當減一物以乘除之,如湯餅稍多,則減飯」,又認為「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提倡「食淡百味足」。不過,陸游的體質並不好,他曾提到自己「不堪酒渴兼消渴」。
古人所說的消渴,即今日所稱的糖尿病。陸游的牙齒也不好,有〈齲齒〉等 一百多首與牙病相關的詩。其實,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不但容易蛀牙,也會增 加牙周破壞的程度,陸游晚年詩句「一齒屢搖猶決肉」、「欲墮不墮齒更危」, 顯示他可能深為牙周病所苦。或許正因如此,陸游特別喜歡吃粥。他在〈薄粥〉詩力讚食粥能讓「饑腸且免轉車輪」,又於〈食粥〉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晤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宛丘」即蘇 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過一篇〈粥記贈潘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據 說陸游晚年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熬粥,熬好後喝一碗,再睡個回籠覺,「粥 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改寫自譚健鍬《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6639809e32cba.jpg

【題組】22.依據資料甲、乙、丙,關於陸游食粥與健康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陸游曾向張耒求得煮粥筆 記 ,鑽 研 粥 品養 生 之道
(B)加 糖 會讓 陸 游的 粥 品 GI值 上升 , 但長 時間 熬 煮可 減 低粥 品 GI值
(C)吃 粥 兩小 時 內血 糖 波 動小 , 能讓 陸 游 的回 籠 覺睡 得 安穩
(D)陸 游 吃粥 雖 可使 牙 齒 免於 咀 嚼, 卻 不 利於 血 糖控 制


10(C).

【題組】23.若陸游想控制血糖,則依據資料丙,對➀、➁兩項調整方式,最適當的判斷是:➀每餐多吃一碗白飯,少 吃 一碗塊狀肉 類 。 ➁每 餐 少 吃一 碗 清粥 , 多 吃一 碗 高纖蔬菜。
(A) ➀、➁皆 正確
(B) ➀無 法 判斷 ➁正確
(C) ➀ 錯誤,➁ 正 確
(D) ➀ 錯誤,➁無法判 斷


11(A).

20.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倒裝句?
(A)客好何?
(B)吾誰欺?
(C)子何恃而往?
(D)王誰與為不善?


12(B).

21. 下列選項題辭用法,何者正確?
(A)樹茂椿庭:祝女壽
(B)響絕牙琴:輓友人
(C)群賢畢至:賀學校辦學有成
(D)絃歌不輟:賀音樂教室落成


13(B).

22.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詞典,□□□□ 是儒家的經典之一。但其作者歷來說法□□□□。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 的認為是周公所作,經後人增益而成。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 □□□□,至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上文關於《爾雅》的介紹,□□□□處依序填入何者最合適?
(A)不置可否/大相逕庭/時移事改
(B)無庸置疑/不盡相同/代代相傳
(C)堂而皇之/霄壤之別/滄海桑田
(D)無獨有偶/迥然不同/增添枝葉


14(A).

閱讀下文,回答 26-30 題。
       走過曲阜斜坡,仲尼曾經三次回頭,一次為顏淵、子路、曾參、宰我,一次為孔鯉、孔伋,另一次為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
       走過魯國開闊的平疇,仲尼只回了兩次頭,一次為遍地青柯不再翠綠,遍地麥穗 不再黃熟;一次為東逝的流水從來不知回頭而回頭,回頭止住那一顆忍不住的淚沿頰邊而流。
       走過人生仄徑時,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蕭蕭〈仲尼回頭〉)

【題組】26. 根據上文,「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所表達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自我理想的堅持
(B)家庭親人的眷戀
(C)仁義禮智的傳承
(D)道法自然的胸懷


15(D).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38. 根據上文,關於作者以珍惜的心情善待今生有緣相遇之人的原因,下列何者最合適?
(A)是兩人彼此前世不解之緣分
(B)世上沒有永遠並且人生無常
(C)源於馮延巳《歸自謠》所訴
(D)希望日後面對分離不帶遺憾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