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生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人生只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
100
(3 分14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451~4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2.對於信箋寫作,「結尾敬辭」使用問候語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選項:
(A)「敬請 教安」用於師長
(B)「恭請 福安」用於政界
(C)「敬頌 勛綏」用於軍界
(D)「敬請 籌安」用於商界


2(D).

7.宋代詞人中,與蘇軾同樣屬於豪放派的是:
(A)歐陽脩
(B)李清照
(C)周邦彥
(D)辛棄疾


3(A).

9.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其中「乃」字意義與下列相同的選項是:
(A)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B)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C)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D)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4(A).

2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段文句的含意,和下列哪一句的意義不相近?
(A)自助人助
(B)將心比心
(C)推己及人
(D)設身處地


5(D).

10.下列選項前後兩「」中文字讀音相同的是哪一組?
(A)心廣體「胖」/臃腫肥「胖」
(B)山東「單」縣/孤軍「單」行
(C)「翟」宗泉先生/戰國人墨「翟」
(D)「否」極泰來/陟罰臧「否」


6(C).

19.李白〈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最適合用來形容這首詩風格的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雄奇
(B)直率
(C)含蓄
(D)風趣


7(A).

21.史鐵生〈命若琴弦〉:「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後,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閱讀上文後,推論作者以河水為喻,所欲暗示的主旨為下列哪一個選項?
(A)河水的不安靜象徵生命之途的顛沛困頓
(B)河水漂流象徵隨波逐流是瞎子的志向
(C)以河水的不安靜對比行走莽蒼山路的平坦安適
(D)以河水漂流對比瞎子旅途的行止明確


8(A).

4.以下諸句的修辭,屬於「諧音雙關」的是哪一選項?
(A)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
(B)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C)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D)買梨莫買蜂咬梨,心中有病沒人知


9(A).

30.現代詩歌常選擇歷史上的人物或作品,作為創作和重新詮釋歷史的題材。下列敘述指稱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你實在很迂,很天真,僅僅聽見劍外一記春雷,便喜滋滋的相信春回大地。 ──李白
(B)酒字寫得飽滿,鵝字寫得歪斜,他執意如此,蘭亭還有什麼諷諭能取代蘸酒的 書法。──王羲之
(C)向左,還是向右,才是那來時的路?我切切驅動綿綿細長的鬚髮,哪裡有桃花的 香氣,我便往哪裡去。──陶淵明
(D)一把慷慨的琵琶,憑她纖纖的手指,撥撥刮刮,能彈壓幾千里的飛沙?羊群細嚙 的黃昏,馬前掠過了多少雁陣?鞍上那宮人一路回首,為何蹄印盡處,不見了長安 的蜃樓。──王昭君


10(A).

23.徐照〈漁家〉:「阿翁年紀老,生計在綸絲。野水無人占,扁舟逐處移。數鱗新柳串, 一笛小兒吹。有酒人家醉,公卿要識誰。」本詩的風格為下列哪一選項?
(A)平易清新
(B)沉鬱雄渾
(C)華美婉約
(D)典雅綺麗 


11(C).

49.張可久〈南呂.四塊玉.客中九日〉:「落帽風,登高酒,人遠天涯碧雲秋。雨荒籬下黃花瘦,愁又愁,樓上樓,九月九。」表現出來的情懷最接近下列哪一選項?
(A)失意的鬱悶
(B)志在四方的懷抱
(C)思鄉的惆悵
(D)登高飲酒的情趣


12(C).

44. 《論語.學而》:「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句話的意旨是下列哪一選項?
(A)君子若不尊重道義,就不能擁有威權
(B)君子若不重視群體,就不能呈現威信
(C)君子若不自我莊重,就不能呈現威儀
(D)君子若不敬重師道,就不能擁有威望


13(C).

12.賴鈺婷〈街影回眸〉:「小時候,那座氣味陰森、人影雜遝的傳統市場消失了,取而 代之的,是開闊的晴天朗朗,是城市花園藝術的雕塑,龍山寺的簷宇就在不遠處, 貼上地磚的人行步道,定時水舞表演的噴水池……,新穎的廣場建築是老街區力圖 更新的代表作,剷平攤商混雜的老舊商場,同時蓋出一片藝術公共空間,是不是就能 從落後老舊的氣味中脫身呢?」有關這段文字呈現的情懷,敘述最貼切的是下列哪一 選項?
(A)慷慨激昂
(B)沉鬱愁悶
(C)悵然傷感
(D)悲悽哀痛


14(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28 題。
 比來不審讀書何似?想以道義敵紛華之兵,戰勝久矣。古人有言:「並敵一向,千里殺 將。」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棄書策而遊息,書味猶在胸中,久之乃見古 人用心處。如此則盡心於一兩書,其餘如破竹節,皆□□□□也。古人嘗喻植楊。蓋楊, 天下易生之木也,倒植之而生,橫植之而生,十人植之,一人拔之,雖千日之功皆棄,此最善 喻!(黃庭堅〈與王子予書〉)

【題組】26.下列選項,何者符合黃庭堅認為的讀書之道?
(A)善於比喻
(B)專心致志
(C)手不釋卷
(D)大量閱讀


15(A).

38.古文字有六書之說,請問下列何者運用「形聲」法造字:
(A)松楓
(B)吅品
(C)林森
(D)信武


16(A).

72.下列閩南語詞彙的解釋,何者錯誤?
(A)灶腳:雕有花紋之桌腳
(B)公媽:即祖先
(C)姨仔:稱自己的母親
(D)過往:即過世、往生之意


17(C).

14.「花好月圓」這四個字分別為六書中的哪一類?
(A)會意、指事、會意、形聲
(B)形聲、會意、指事、象形
(C)形聲、會意、象形、形聲
(D)會意、指事、象形、形聲


18(D).

15.「唐裴將軍旻,居喪,請吳道子畫天宮壁度亡母。道子曰:『將軍為我舞劍一回,庶因猛厲以通幽冥。』旻脫縗衣,纏結,上馬馳驟,揮劍入雲,高十數丈,若電光下射,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觀者驚慄。道子援筆奮袂如風,畫壁立就。」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裴旻舞劍上馬,再躍至空中
(B)觀者因怕被電光所傷而驚慄
(C)吳道子用力以衣袖揮灑作畫
(D)裴旻舞劍有助於吳道子作畫


19(D).

8. 。螢光幕上的偶像,為了迎合「大眾」,用浮濫的口語自以為雅俗 共賞。以報紙標題為例,形容詞用「爆」,用「不行」……,某個東西好 吃,說法是「好吃到不行」,還有「好看到不行」、「好聽到不行」,一 個「不行」,囊括了所有的感覺。當人們不再用準確的文字描述世界時, 有一天,世界的細緻之處會不會也消失不見? 這段文字開頭畫線處點出段落要旨。據此判斷,應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偶像總能帶動風潮,使青少年趨之若鶩。
(B)媒體已注意到生活語言有庸俗化的傾向。
(C)文字的奧妙之處,在於能兼顧小眾與大眾的品味。
(D)文字的口語化與粗俗化,正壞蝕我所理解的世界。


20(D).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現今社會人們重視科學實證精神,無法驗證的鬼怪常被認為是虛構的存在。然而 抱著這種認知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鬼怪其實是維持社會文化運作的重要部分。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早夭的嬰幼童有時會被認為是被鬼怪帶走。所以人們會用 牲畜替孩子取乳名,如「狗子」、「小羊」,以貶低孩子在鬼怪眼中的價值;還有些習俗 會在嬰兒出生後,先送至親友家,等滿月再接回,以躲過厄運。因為民間傳說當家中 有人生產,為產婦煮麻油雞補身時,麻油雞香氣會引來貓鬼,貓鬼會用兩隻前爪扣住 嬰兒咽喉,導致嬰兒斷氣。 
     而為了與鬼怪溝通,人們有了各種儀式,也將鬼怪納入我們的禁忌與節日中,許多 祭典都是為了因應鬼怪作祟而來。「祟」字上半部是「出」、下半部是「示」,就是指 鬼神妖物出現、為害作怪的意思。
      人們固然畏懼鬼怪作祟,但仔細想想,鬼怪的存在也相當程度的提供了人們面對 嬰兒早夭的一種解套方式,抑或也安撫了人心。鬼怪是真實或虛構,雖然尚可論說,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鬼怪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題組】9.作者舉貓鬼為例,對於理解全文的作用為何?
(A)澄清大眾長期的誤解
(B)證明鬼怪傳說真實性
(C)凸顯文章主題爭議性
(D)作為作者論點的論據


21(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組】24.文章中作者引述三次蘇軾作品,下列何者較符合詩句中的心境轉折?
(A)「抑鬱」→「釋懷」→「超脫」
(B)「憤怒」→「堅持」→「沮喪」
(C)「悲傷」→「無奈」→「接受」
(D)「否定」→「憤怒」→「坦然」


22(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你曾聽過海昏侯墓嗎?史書記載,墓主人劉賀原是西漢昌邑王,曾登帝位 27 天,因穢亂朝堂而被大將軍霍光廢貶為庶人,史稱為漢廢帝。待霍光去世,霍家遭新皇帝滿門抄斬後,劉賀再受封為海昏侯。海昏二字雖為縣名,但有人認為多少讓人感受到新皇帝對於劉賀的惡意。
       這位皇帝何以被罷廢?史書透露出一點線索。《漢書》中講述,某次劉賀忽然見到身旁出現穿著衣服的妖怪,驚愕下急忙尋求協助,他的臣子郎中令龔遂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主因在於劉賀無法遠離小人,而對他諫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但可惜的是,劉賀卻依然故我。儘管不是最佳人選,但霍光卻依然支持他繼位,只是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霍光卻因劉賀性格問題,而罷廢這位親手扶植的皇帝,同時將他兩百位從臣問斬。
       但也有學者試圖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為劉賀平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屏繪有孔聖像的鏡匣,上頭有漆文二十行字,被稱為〈衣鏡賦〉,首兩句寫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專家認為,從賦中可以得知這屏衣鏡也有「照心」的用途。這是由於古時之銅鏡皆稱「鑑」,學者指出:「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容,這種水盆即為監,以銅為之則為鑑。」這表示銅鏡除了用來正衣冠,還可砥礪自身德行。除此,宋代蘇軾也曾為劉賀下過評斷,他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如此描述:「以吾觀之,其中從官,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立、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由此可知,蘇軾認為劉賀遭貶或許無關乎其性格問題。
       儘管史書中談及劉賀生平時,多指謫其言行,但撥開歷史的迷霧後,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盡如史書所載。同樣的,當我們想要去評斷他人時,是否僅能依靠旁人的隻字片語就下定論呢?今猶如此,更何況是一位被史書形塑後的失位皇帝。

【題組】21.作者是如何判斷新皇帝對劉賀帶有惡意?
(A)霍光的汙衊
(B)劉賀的品性
(C)受封的地名
(D)墓葬的物品


23(D).

閱讀下文後,回答16-20題
周處生時或死後沒有多久,便有關於他的軼聞流傳。 
如孔約《志怪》云:「義興有邪足虎,溪渚長橋有蒼蛟,並大啖人,並郭西周, 時謂郡中三害。周即處也。」又如祖台之《志怪》所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 蒼蛟吞啖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 創,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句浦乃死。」 
兩書均成於東晉時期,時間相近。同一件事,何以在記述上各有其偏重之處?
《世說新語》則結合「三害」與「斬蛟」,並增加「殺虎」情節,使傳說更為完 整: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 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 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 改意……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固定了「義興三害→周處射虎斬蛟→周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情節單元,成為後世「周處除三害」傳說的「基型」。(改寫自羅景文〈周處傳說探究〉)

【題組】

18.迷因(meme)是文化傳遞的微型單位,經由模仿、複製、改作,承載片段資 訊或觀點,透過語文、圖片或影音等型態流傳,帶來影響。「周處除三害」 即屬迷因,依據下列電影《周處除三害》簡介,關於其模仿、改作傳說,說 明最適當的是:


(A)行為動機模仿傳說,陳桂林因欲「為民 除害」,而向兩大通緝要犯下手
(B)故事結局模仿傳說,陳桂林悔悟後奮發 向上,改造自己,最終盡除三害
(C)人物設計模仿傳說,均安排一關鍵角 色,勸說主角在離世前為人間除惡
(D)三害概念模仿傳說,將猛虎惡蛟轉為兩 大通緝要犯,並創發貪嗔痴的新義



24(C).

15.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上述作品使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A)回文
(B)映襯
(C)頂真
(D)互文


25(B).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37. 根據上文,關於作者對於聚散的體會,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和樂平安→以禮相待→惆悵遺憾
(B)長長久久→人生無常→珍惜善待
(C)一家和樂→拒絕老病→終究分離
(D)當下幸福→不捨祝福→四散各方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451~475)-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