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80
(22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5.下列詞彙依所敘年齡由小而大排序,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荳蔻年華 乙、花信年華 丙、及笄之年 丁、二八年華
(A)甲丙丁乙
(B)乙丁丙甲
(C)丙甲丁乙
(D)丁甲乙丙


2(B).

27-2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7-28 題。 哲學課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有兩點:首先,其他學科有進度和目標,該上到哪裡, 學生們都能了解。而哲學課的目標是在上課中,在學生們開始學習哲學思考時才出現。 提問和回答的形式也與其他科不同,哲學問題的回答和詮釋並無標準答案區塊,我們 鼓勵學生對題目本身提出質疑。其他科目的問題幾乎是不能動的,答案也會是在期待中 的。換句話說,哲學答題不在問題的預設中,回答沒有正確或標準,而是論據的強度和 深度。 第二點,因為沒有問與答的形式,也不是相應於題目的答案都已具備,哲學課的 上課方式明顯和其他學科不同。學生得用心學習,才能理解哲學課所提出的難題,哲學 概念的學習已經和其他課程明顯區隔開來。 這些差別足以使哲學課產生難度,要讓學生突然改變他們過去多年的學習方式, 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也因為與過去的學習有極大的斷裂,反而激起學生的興趣與 好奇心,有些學生因為長期太過框架的教學而意興闌珊,開始上哲學課後,終於燃起 學習的熱情。 (節錄自羅惠珍《哲學的力量——踏進法國高中教室.想想臺灣哲學教育》)
【題組】28.文中所述有關哲學課的特質,不包含下列哪一選項?
(A)哲學課的問題可以被質疑,其答案和詮釋無法被預設
(B)哲學課的課程目標難以預設,學生無法理解哲學難題
(C)哲學課異於傳統的上課方式,將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
(D)哲學課的教學模式突破框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3(C).

15.文學作品中,常見將「抽象的聽覺具體形象化」的寫法,如白居易<琵琶行 >將琵琶聲的激越,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表出,下列何 者未使用此寫法:
(A)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B)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 火,一個子彈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光十色,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 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
(C)輕輕掀開每一本或走或立的臉書/感覺有風自四面八方吹來
(D)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 但聞人馬之行聲。


4(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家」字上面是保護的屋頂,下面是豬。我去黃山遊覽,看見安徽的農舍高大漂亮,心想安徽人懂得享受。後來聽說屋子裡面有兩層,上層給人住,下層給豬住。我才明白古人造字實在有道理,「家」保護著裡面的人畜。現代家庭不養牲口,家中的大人小孩,倒也像另類豬兒一樣住在其中了。
       以前一直以為待在家裡的豬都是懶豬。當豬兒離家時,才發現問題來了。豬兒離家的時機前後有兩波︰第一波是小豬離家時,父母得面對所謂的空巢期,這不打緊。第二波是老豬離家,多發生在家中主人退休的時候,退休日子過得不好,未必是經濟問題。老夫老妻在家大眼瞪小眼,萬一其中一人發號司令慣了,兩老就不能不吵,吵急了,甚至離家。 學者研究指出,日本人離婚高峰期就是男人退休時,且多由女方提出離婚,因為她不願再 忍受退休回家,簡直一無是處的老爺。
      老豬離家,如果留下的是「女」人,這就「安」了,家中只有一個女人還是可以平靜安心的過日子。如果留下的是脾氣倔強如「牛」的男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坐困愁城, 家不就成「牢」籠了嗎?
      家會一直保護著裡面的人,可是當家裡的人離開了,家也會黯然神傷。搬至新家後我重回舊的房舍,就有這種感覺。幾天不見,舊家突然蒼老了,所有的缺點都變得更明顯, 他也無心掩飾。沒有人住的家顯得悲傷且死沉,被舊家的悲傷感染,不忍離棄他,我必再訪。究竟是我需要家,還是家需要我?人和家就是這樣的辯證關係。 (改寫自張系國〈豬兒離家時〉)

【題組】19.甲骨文中「牢」字上邊的蓋子,並不是本文說的「宀」,而是「冖」,指飼養牲畜的圈欄。本文作者以望文生義的手法重新詮釋「牢」的意思,可能會有怎樣的效果?
(A)不拘泥於一字一句的意思,力陳開闊思想
(B)提醒讀者文字演變的差異,增強閱讀能力
(C)藉相似字形翻轉文字信息,展現另類趣味
(D)採取以現在解釋過去模式,解析文字演變


5(D).

閱讀下文後,回答21-25題
陸游粥品私房筆記6639805a19909.jpg陸游是一位高壽的詩人,注重養生。他主張「若偶食一物多,則當減一物以乘除之,如湯餅稍多,則減飯」,又認為「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提倡「食淡百味足」。不過,陸游的體質並不好,他曾提到自己「不堪酒渴兼消渴」。
古人所說的消渴,即今日所稱的糖尿病。陸游的牙齒也不好,有〈齲齒〉等 一百多首與牙病相關的詩。其實,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不但容易蛀牙,也會增 加牙周破壞的程度,陸游晚年詩句「一齒屢搖猶決肉」、「欲墮不墮齒更危」, 顯示他可能深為牙周病所苦。或許正因如此,陸游特別喜歡吃粥。他在〈薄粥〉詩力讚食粥能讓「饑腸且免轉車輪」,又於〈食粥〉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晤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宛丘」即蘇 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過一篇〈粥記贈潘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據 說陸游晚年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熬粥,熬好後喝一碗,再睡個回籠覺,「粥 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改寫自譚健鍬《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6639809e32cba.jpg

【題組】22.依據資料甲、乙、丙,關於陸游食粥與健康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陸游曾向張耒求得煮粥筆 記 ,鑽 研 粥 品養 生 之道
(B)加 糖 會讓 陸 游的 粥 品 GI值 上升 , 但長 時間 熬 煮可 減 低粥 品 GI值
(C)吃 粥 兩小 時 內血 糖 波 動小 , 能讓 陸 游 的回 籠 覺睡 得 安穩
(D)陸 游 吃粥 雖 可使 牙 齒 免於 咀 嚼, 卻 不 利於 血 糖控 制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