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只要堅持,一定得到別人的支持。
84
(1 分34 秒)
1(B).
X


5 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社會工作的工作範圍涵蓋相當廣泛,有關犯罪相關理論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個人化理論認為罪犯是社會的受害者,認為社會需要改變 ②社會學觀點認為個人需要對犯罪行為負責,但是結構性的社會問題亦需要解決 ③嚇阻理論認為犯罪者無法自制,可以運用 懲罰阻止犯罪 ④生物決定論認為犯罪者是遺傳造成,無法自制,因此要監禁犯罪者 ⑤行為主義認為偏差和犯罪行為是不當的學習反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2(C).

10 社會工作者提供早期療育服務常運用個案管理模式,但實務運作過程往往太過於強調多重問題需要多項資源的整合與轉介功能,而易忽略社會工作者的何種角色功能?
(A)教育
(B)需求評量
(C)心理社會介入
(D)倡導


3(D).
X


13 青少年對自己無法受同儕歡迎,歸因於沒有酷炫的手機。下列何者不是認知行為理論工作者會採取的工作取向?
(A)分析青少年需要用外物證明自己的早年生活經驗
(B)討論人受歡迎和使用手機廠牌之間的關聯
(C)討論「受歡迎」的各種可能定義
(D)學習建立人際關係技巧


4(D).

11 慈善組織會社(COS)與睦鄰運動(The Settle Movement)以不同的工作方式與理念,占據社會工 作發展重要的位置。下列關於兩者敘述何者錯誤?
(A)慈善組織會社的成立是協調城市慈善組織,睦鄰運動起於和貧民一起生活,學習經驗
(B)慈善組織會社認為貧窮是個人責任,無法自我支持方由公眾協助;睦鄰運動經由個人與社會覺 醒,推動改革,以改善工人生活
(C)慈善組織會社派友善訪問者訪問窮人;睦鄰運動則致力於成為當地服務與文化中心
(D)慈善組織會社以居民實際需要開展工作,無既定工作計畫;睦鄰運動有了解貧窮工人需要的一 套工作模式


5(D).

21 根據 Reamer(1999)的說法,社會工作的發展史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價值取向。下列那一個取向 極少涉及價值或規範性的概念?
(A)父權主義取向(Paternalistic Orientation)
(B)臨床取向(Clinical Orientation)
(C)社會正義取向(Social Justice Orientation)
(D)無道德取向(Amoralistic Orientation)


6(A).

30 推行「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方案」是希望能保障案主的權益。下列何者並非此方案的 主要目標?
(A)實施生活適應講座,使案主感受安全
(B)整合醫療、社政、檢察和警察四大服務體系
(C)詢(訊)問時全程錄影錄音,以提升偵辦時效與品質
(D)透過會同詢(訊)問方式,減少案主的陳述總次數


7(D).

5 下列何者不屬於Skidmore, R.和Thackeray, M.歸納之社會工作的功能?
(A)恢復
(B)預防
(C)發展
(D)倡導


8(B).

12 關於心理暨社會學派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強調對案主問題的診斷,應建立在此時此刻的生 活經驗 ②此派亦稱為「功能派」 ③關注的重點在改善人際關係和生活情境壓力 ④「人在情 境中」為此派的中心概念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A).

25 對於無力自我保護的案主群,在未盤點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與人力前,就期待有社會支持網絡,可 以在危機時提供及時協助,這樣的期待只是「許願清單」。此為下列何種倫理的觀點?
(A)現實主義
(B)利己主義
(C)權利論
(D)馬克斯主義


10(D).

21 下列何者為社會工作專業的核心價值?①服務 ②廉正 ③能力 ④效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C).

28 社會工作者陪同出庭必須有法源依據,下列何者並未有專業人員出庭的相關條文規定?
(A)家庭暴力防治法
(B)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C)精神衛生法
(D)家事事件法


12(B).

14 關於心理暨社會學派理論觀點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採取人在情境(person-in-situation)的思考架構
(B)理論基礎來自人本主義心理學
(C)重視個體的早年生活經驗之影響
(D)強調人的內在心理結構會影響其外顯的行為表現


13(A).

31 家庭系統理論提供社會工作者瞭解家庭關係的基礎。下列何者非正確運用家庭系統概念?
(A)親族規勸聲請保護令的離家婦女,能為了孩子,保持家庭的完整,而撤回告訴。這樣子規 勸婦女撤告、回家的行為,是改變家庭界線(boundary)
(B)父親為長途貨運司機,工時較長,母親在夜市做生意,家中有三名子女。長女從小學四年 級起就負責買菜、煮飯、照顧弟妹、出席弟妹的學校家長日。這位家中長女是親職化兒童 (parental child)
(C)婚後想搬出父母家。父親說: 「這樣安排也不錯,你媽媽照顧你們夠久了,正好可以休息了。 只是媽媽有高血壓,最近常頭暈,要是有事,我想我一個人可能也照顧不來」 。這種表達是 「雙重束縛」(double binding)
(D)妻子抱怨: 「丈夫就像個大孩子,只想著要有人照顧,從不體諒做妻子的;還是兒子比較貼 心,知道自己很辛苦,總是會噓寒問暖」 。即使兒子即將到外地求學,都會想要提醒父親要 多關心終日辛苦的母親,並且多經營夫妻的關係。描述此現象的概念是「三角關係」 (triangulation)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專技◆社會工作-阿摩線上測驗

林世華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