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56
(4 分31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一般警察特種考試_四等_行政警察人員:犯罪學概要#1204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 下列名詞何者最為符合「越少使用刑罰越好」的理念?
(A)除罪化
(B)犯罪化
(C)重刑化
(D)機構化


2(B).

2 根據古典犯罪學派的看法,下列情形何者會增加人們選擇犯罪的可能性?
(A)犯罪的成本大於犯罪的利益
(B)守法的成本大於守法的利益
(C)守法的利益大於守法的成本
(D)知道犯罪後一直會被迅速地施以懲罰


3(A).

3 依學者 Bartollas 稱犯罪矯正有三大哲學主流,分別是正義(Justice)、懲罰(Punishment)及矯治 ( Rehabitation )模式 。 有學者形容 , 犯罪矯正哲學與社會思潮的關係就像古老的鐘錘 (Pendulum)。請問這是形容兩者的什麼關係?
(A)社會思潮的變動會影響該社會矯正哲學的更替
(B)社會思潮與矯正哲學難以維持一致步調
(C)矯正哲學過於理想性常與社會思潮脫節
(D)矯正哲學受到社會思潮影響改變速度緩慢


4(B).
X


4 義大利軍醫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在犯罪學研究中有許多公認的貢獻,關於其中的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
(A)龍氏被認為是犯罪學實證學派的鼻祖
(B)早在 19 世紀末他即在學術上開啟對女性犯罪研究的關注
(C)提出「自然犯罪」(nature crime)說
(D)龍氏晚年修改其犯罪論點認為,承認生物的隔代遺傳不能適用於所有犯罪人,因為有些是社會 影響所致


5(C).

5 在犯罪學理論中,強調人與他人或社會互動連結的品質對犯罪行為產生具有重要性之影響,下列 理論何者相對較不明確強調此觀點?
(A)鮑比(J. Bowlby)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B)赫胥(T. Hirschi)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 theory)
(C)梅爾頓(R. K. Merton)的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D)布列斯懷特(Braithwaite)的明恥整合理論(Reintegrative Shaming Theory)


6(B).

6 下列研究題目何者最適合援引衝突犯罪學派的理論進行研究?
(A)居住的地點如何影響一個人犯罪與否
(B)為何只有某些特定的行為被立法機關犯罪化
(C)不要問人為何犯罪,而要問人為何「不」犯罪
(D)老人初犯的特徵是什麼


7(C).
X


7 芝加哥犯罪學派提出解釋少年的犯罪率高低與地理區位有關。請問下列因素何者是這兩者關係產 生的背後最主要理由?
(A)中心商業區犯罪機會較多
(B)鄰里鏈結關係解組,社會控制功能薄弱
(C)經濟發展不佳
(D)對司法與警察機構的不信任


8(C).
X


8 普拉特(A. Platt)的激進派衝突理論(Radical Conflict Theory),批判原本為保護兒童的「救助 兒童運動」維持秩序,結果反而擴大對少年偏差行為予以犯罪化。下列理論概念何者也有類似對 少年行為產生反效果的效應?
(A)雷格利(Regoli)與海威特(Hewitt)的「差別壓迫理論」(Differential Oppression Theory)
(B)雪林(T. Sellin)的「文化衝突理論」(Culture Conflict Theory)
(C)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
(D)赫胥(T. Hirschi)的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


9(D).

9 犯罪學家安格紐(Robert Agnew)認為在家庭、學校與工作中遭遇到的挫折困難才是預測犯罪行 為的重要指標,而非社會階級,他的理論稱為:
(A)次文化理論(subcultural theory)
(B)機會受限理論(theory of limited opportunity)
(C)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
(D)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


10(A).
X


10 犯罪與年齡的關係是犯罪中相當穩固的發現,下列理論與觀點提出對於那些成為慢性成年犯罪人的前置關鍵原因,何者錯誤?
(A)墨菲(T. Moffitt)認為終生犯罪人(life-long criminal)可能因於生命早期有神經心理缺陷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
(B)渥夫幹(M. Wolfgang)等人研究成年後的持續犯罪者,大多是少年常習犯
(C)費靈頓(Farrington)研究發現,犯罪行為之持續性早在 8 歲時便出現問題特質
(D)桑普森(R. Sampson)與勞伯(J. Laub)重新訪談追蹤葛魯克夫婦收集的少年樣本,提出「機構效應」(Institutional Effect)概念


11(B).
X


11 毒品與犯罪這兩者的關係為何引發理論與實務的探究,其中郭德史坦(Goldstein)於 1985 年提 出兩者具「直接關係」觀點,有三種解釋,下列何者錯誤?
(A)精神藥理性暴力:暴力行為是在藥物濫用的影響下發生的
(B)系統性暴力:於毒品銷配、購買和使用交易而形成系統內相互作用的問題模式
(C)經濟強迫暴力:濫用毒品者為購買毒品所需的資金,而從事經濟導向的暴力犯罪活動
(D)共通性的原因:如心理、社會與環境因素,引發這兩者的連結關係


12(A).
X


12 在犯罪學上相當重要的渥夫幹(M. Wolfgang)曾在 1940~1960 年代進行大規模的費城少年追蹤 調查,結果發現有小部分的人犯下大多數的刑案,下列研究方法何者最能描述其研究的特色?
(A)定群研究(Panel)
(B)世代研究(Cohort)
(C)趨勢研究(Trend)
(D)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13(D).
X


13 當前利用電腦與網路作為平台或工具相關的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為博取網路觀看流量而造假 情節內容。有人認為這是因社會變遷,而導致社會文化目標與手段之間出現矛盾所衍生出的偏差 亂象行為。請問這解析觀點最有可能屬於下列何者?
(A)赫胥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B)梅爾頓(Merton)的古典緊張理論(Classic Strain Theory)
(C)犯罪副文化理論(Crime Subculture Theory)
(D)柯恩與費爾遜(Cohen & Felson)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14(C).
X


14 請問標籤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及差別接觸論等三個理論,他們有共通核心觀點概念。下列何者 錯誤?
(A)沒有所謂「天生」的犯罪人
(B)人會犯罪是社會互動的結果
(C)「時間」是犯罪行為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D)出現犯罪行為,個體皆非被認為居於主動與重要的影響角色


15(A).

15 若用瑪札(Matza)和西克斯(Sykes)的中立化技巧(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來解釋電腦駭 客合理化其行為的說辭時,下列何者最符合「責任的否認」?
(A)這不是我的錯,只怪這個系統門戶洞開
(B)警察辦案也常常使用不合法手段
(C)沒有任何人因我的行為受到傷害
(D)都是因為我的關係,大家才得以發現這個系統漏洞


16(B).

16 甲和乙兩人在辯論「年齡」與「犯罪行為」之關係。甲認為出現的犯罪潛伏特質一生不易改變, 但乙認為有些人會在 20 歲左右終止犯罪,有些則持續成為生涯犯罪者(career criminal),其中關鍵因素是社會連結鍵。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與甲觀點相同?
(A)桑普森(R. Sampson)與勞伯(J. Laub)
(B)蓋佛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
(C)松貝利(T. Thornberry)
(D)墨菲(T. Moffitt)


17(D).

17 渥夫幹(M.Wolfgang)教授及其同事對近萬名 1945 年出生於賓州費城的男孩進行縱貫研究,追 蹤蒐集他們的成長資料至 1963 年(至 18 歲)。他們研究有重大的發現與後續影響,下列何者 錯誤?
(A)提出常習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的概念
(B)提出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的觀點
(C)影響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的刑事政策擬定
(D)至今運用過去犯罪人相關資料開發出研究犯罪預測工具之準確度高,因此是類對個體的再犯預 測研究仍相當盛行


18(D).
X


18 學者 Hart(1972)認為,刑事司法的運作對於有權勢者及貧苦無依者有二條差別處理之傳送帶。 請問,他想描繪的刑事司法實務的現象與下列何者的概念最為相近?
(A) Walker 的四層蛋糕模式(Four-layer cake)
(B) Packer 的犯罪控制模式
(C)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
(D)刑事司法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


19(D).

19 近年民意對於觸犯性侵與酒駕等特殊類型犯罪訴求嚴厲刑罰以對抗之。請問下列刑事政策策略和 處遇,何者非屬於犯罪預防之特別嚇阻?
(A)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
(B)三振法案(Three Strikes Law)
(C)強制判決刑期(Mandatory Sentences)
(D)零容忍警政(Zero-Tolerance Policing)


20(A).

20 早期的學者在研究被害者時提出被害者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事件的發生,其觀點被稱為:
(A)被害者促發(victim precipitation)
(B)重複被害(repeat victimization)
(C)對等團體(equivalent)假設
(D)問題行為症候群(problem behavior syndrome)


21(C).
X


21 在犯罪被害者學相關觀點中,下列何者理論認為,被害人與加害人基本是屬於同一個族群,甚至 加害與被害角色還可能交互著?
(A)生活型態暴露理論(Lifestyle-Exposure Theory)
(B)生活型態理論(Lifestyle Theory)
(C)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D)結構選擇理論(Structural-Choice Theory)


22(A).

22 犯罪學家紐曼(Oscar Newman)提出防衛空間(defensible space)的概念,其認為如果可以區分 建築物所擁有的公設財產時,可提升居民對財產擁有的感受,故能更有效防制犯罪,此稱為:
(A)領域感(territoriality)
(B)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C)建築物形象(image)
(D)建築物之週遭環境(milieu)


23(B).

23 捷運「月台門」的設計最為符合下列何種犯罪預防模式?
(A)嚇阻模式
(B)環境設計預防模式
(C)社會預防模式
(D)社區矯治模式


24(A).
X


24 在機場出境計程車等待區公告機場到市區之固定收費標準,以防範收費詐欺與避免爭執,屬於情 境犯罪預防的何項?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刺激
(C)減少犯罪誘因
(D)增加犯罪被發生的風險


25(C).

25 關於犯罪人的轉移(Perpetrator Displacement)相關概念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它是屬於犯罪轉移的一種
(B)當某區犯罪預防工作加強,犯罪從這個地區轉移到鄰近區域
(C)是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因某些原因減少犯罪活動後,便由另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取代之
(D)係指犯罪人專精一項犯罪類型,轉為從事於其他的犯罪類型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一般警察特種考試_四等_行政警察人員:犯罪學概要#120450-阿摩線上測驗

辰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