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優良的傳統可以繼承,但是卓越的成就要自己創造
100
(7 分19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試題:國文科#12015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下列文句,何者有錯別字?
(A)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B) 清流激湍,映代左右
(C) 豁然開朗,屋舍儼然
(D) 革退不用,議罰不貸


2(B).

2. 下列「」內的詞語,何者使用最適當?
(A) 只須在販賣機按個紐,等「一炷香」的片刻,就得到一罐咖啡
(B) 李先生到戶政事務所,約莫「一盞茶」的工夫就把手續辦好了
(C) 他聰明幹練,再困難的事情,憑藉「一彈指」的本領都能解決
(D) 先體驗空氣中的茶香,再感受茶湯在口中「一溜煙」般的溫潤


3(D).

3.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語病?
(A) 鳳梨酥香甜可口,是本店所有消費者中最受歡迎的產品
(B) 黑潮帶來豐富的魚類資源,使漁民有各種漁獲量可以打撈
(C) 許多亞洲國家都重視華語,也成為歐美學生優先學習的語言
(D) 農民應於證明書核發次日起十日內,向貸款經辦機構提出申請


4(C).

4. 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為何? 在藍得很乾淨、很闊氣的天空裡,常常□過一隻大鳥。它通常落腳在屋頂的一角,休 息片刻,然後劈啪打著翅膀,又飛起來。當它翅膀拍打的聲音傳到書房裡,媽媽就□ 下手裡的活,把身子□出窗外,睜大眼睛牢牢看著大鳥飛行的體態和線條。(龍應台 《孩子你慢慢來》)
(A) 拂/捨/探
(B) 拂/擱/挨
(C) 掠/擱/探
(D) 掠/捨/挨


5(A).

5. 依據文意,□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為何?
詩是宇宙間最令人□□,最值得我們以全部的意志去投入,追求,創造的藝術。它看似無形虛幻,卻又雷霆萬鈞;它脆弱而剛強,瞬息而永恆;它似乎是沒有目的的, 游離於社會價值以外,飄浮於人間□□之外,但它尖銳如冷鋒之劍,往往落實在耳 聞目睹的悲歡當下,澄清佹偽的謊言,力斬末流的□□,了斷一切愚昧枝節。詩以有限的篇幅作無窮的擴充,可以帶領你選擇真實。(楊牧《一首詩的完成‧抱負》)
(A) 執著/徵逐/巧辯
(B) 執著/驅策/芻議
(C) 費解/徵逐/芻議
(D) 費解/驅策/巧辯


6(C).

6. 下列是一段中間拆散的散文,依據文意,①、②、③、④、⑤最適當的排序應是: 外祖父是個舊學底子很好的老人,為了哄我吃飯,
①一張張貼在窗下的牆壁上,
②說到高興處,就用調羹盛著飯菜,
③每天喂飯的時候,就把我放在窗下,
④指著牆上的人物興緻勃勃地講故事,
⑤他蒐集了一套畫著《水滸》人物的舊香煙牌子,
一邊往我嘴裡送,一邊高聲大叫:「快看!黑旋風李逵來了!阿嗚!」。(林文月〈吃 掉水滸裡的好漢〉)
(A) ③④②⑤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③①②


7(B).

7. 若依對聯規則研判,下列兩副對聯的下聯依序應是:
甲、夢蝶觀魚,大千世界知變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縹緲飛靈,千年入夢飛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巡天探海,一覺淩霄化蝶中/逍遙化境,霄九鯤鵬樂逍遙
(B) 巡天探海,霄九鯤鵬樂逍遙/逍遙化境,一覺淩霄化蝶中
(C) 逍遙化境,一覺淩霄化蝶中/巡天探海,霄九鯤鵬樂逍遙
(D) 逍遙化境,霄九鯤鵬樂逍遙/巡天探海,一覺淩霄化蝶中


8(D).

8. 下列甲、乙、丙所敘寫的人物,依序最可能為何?
甲、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乙、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丙、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A) 劉鶚/關羽/司馬遷
(B) 劉鶚/荊軻/史可法
(C) 蒲松齡/關羽/史可法
(D) 蒲松齡/荊軻/司馬遷


9(C).

9. 《紅樓夢》中,賈探春、李紈、平兒討論誰能處理香草創造盈利時,薛寶釵提出下列建議,她的主要用意為何?
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個誠實老人家,他又和我們鶯兒的娘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偺們說,他 就找鶯兒的娘去商議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那是他們私情兒,有人說 閒話,也就怨不到偺們身上了。
(A) 不想被葉媽抱怨,也不得罪鶯兒的娘
(B) 推葉媽出面擔責,以免鶯兒的娘惹禍
(C) 不想讓人覺得她徇私,圖利鶯兒的娘
(D) 讓葉媽代她綜理業務,以求省事輕心


10(E).

【已刪除】
10. 下列各組「」內的字,何者讀音完全相同?
(A) 倚命不「匡」勷/「誆」言詐語/欺天「誑」地
(B) 十賊「彉」弩,百吏不敢前/玉「璜」撥亂/斷「潢」絕港
(C) 吾從子如驂之「靳」/疾風知「勁」草/忠「藎」不為明主知
(D) 一「轂」轆跳將起來/「罟」師盪槳向臨圻/新「箍」馬桶三日香
(E) 送分


11(D).

11.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表示一個意思,後一個分句在範圍、數 量、程度、時間等方面所表示的意思,比前句更進一層,這樣的句子稱為「遞進複 句」。下列何者屬於這類複句?
(A) 受到大雨影響,哪裡都去不了,只能在家看書
(B) 與其在這裡空等,還不如趕快過去看看怎麼回事
(C) 從家裡走到學校需要十分鐘,從家裡走到市場也是十分鐘
(D) 處事不僅要掌握情況,深思熟慮,還要冷靜從容,沉著以對 


12(B).

12. 傳統經學的範疇,從先秦的六經,漢代以後的五經、七經、九經、十二經,到明代確 定為十三經。下列何者被納入的時間最晚?
(A) 《孝經》
(B) 《孟子》
(C) 《爾雅》
(D) 《論語》


13(A).

13. 社會情緒學習包含五大面向: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負責任的 決策。下列何者的意涵最能含括且接近這些面向?
(A) 《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B) 《墨子》/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C)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D) 《孟子》/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14(D).

14. 閱讀下文。依據文意,推測下列關於文中「機數」的解釋何者最適當?
(A) 占卜巫筮
(B) 律法訟訴
(C) 流貨營商
(D) 權詐謀略



15(B).

15.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 天不從人願,遭遇此等意外,也只能徒呼耐何
(B) 教室裡書聲琅琅,乍見一位學生自顧自的撥弄頭髮
(C) 為了嚮應全民體育的呼籲,社區增建了交誼室作為運動場地
(D) 面對這種事情,真是熟可忍熟不可忍,我們勢必要去生討一番


16(D).

16. 譚嗣同,字復生,生於 1865 年。梁啟超,生於 1873 年。梁啟超曾撰文提到:「復生 自喜其新學之詩,然吾謂復生三十以後之學,固遠勝其三十以前之學,其三十以後之 詩,未必能勝三十以前之詩也。蓋當時所謂新詩者,頗喜撏撦新名詞以自表異。」從 這段話推測梁啟超對於當時「新詩」的看法,下列何者最適當?
(A) 「新詩」興起於 1895 年
(B) 讚許譚嗣同是詩界革命第一人
(C) 「新詩」只是愛用新名詞,成就不高
(D) 運用新名詞是當時新詩嘗試者創作的方法


17(A).

閱讀下文,並回答 17~18 題:
       ChatGPT 能夠寫信、寫故事、寫論文、寫研究報告、寫新聞稿、寫創業計畫書、 寫歌詞、寫詩,還可以寫程式。
       ChatGPT 可以揪出英文句子語法的錯誤、對一篇會議紀錄或新聞報導做總結 (Summary)。
       最令人驚訝的是,回答還會越來越好,昨天回答得不在點上,不曉得在說什麼, 今天就回答得有模有樣。
       在 AI 成熟的階段,ChatGPT 可以準確的知道我們用戶的需求,並給出屬於我們的「解決方案」,模仿人類在做的一些工作,誇張的說,甚至可以模仿高階白領在做的工作,例如分析、統整。
       是的,你並沒有聽錯,ChatGPT 還可以分析、統整,告訴我們哪個項目成功機率會比較高,這根本就等於一個經驗豐富的業務主管 (Business Executives) 及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 會做的事情。
       回到孩子身上,ChatGPT 或許會讓孩子覺得:我寫出來的內容不如人工智慧的內容,都交給人工智慧來做不就好了!?還需要我嗎?
       既然大人的工作都受到影響,那孩子的未來挑戰會不會更大?以下將根據我們的觀點,整理成以下 3 點「應變方法」,以幫助孩子在 AI 人工智慧時代中保持競爭力。
       方法一,雖然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但也發展出更多新的工作,未來孩子 仍有許多選擇的機會。
       方法二,孩子如果能夠學習寫程式,培養運算思維,掌握和計算機、機器人互動的能力,這個將是人工智慧時代,孩子們必須具備的一種技能。
       方法三,孩子除了學習寫程式之外,還要發展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能力。

【題組】17. 依據本文推測作者預設的前提,下列何者最準確?
(A) ChatGPT 的面世已經加劇家長的擔憂
(B) 暗示未來教師甚至整體教育從業市場的崩壞
(C) AI 可以從事已知的所有行業,並且能夠精益求精
(D) 隨著 AI 發展的逐漸成熟,人類的生活即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18(B).

【題組】18. 歸納文末 3 點「應變方法」,下列何者最適當?
(A) 論關鍵,孩子學習的目標其實不變
(B) 培養孩子與時俱進的能力,以及不可替代的價值
(C) 學習運用 ChatGPT,才不至於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D) 人必自重而後為人所重,探究自我生命意義才是王道


19(D).

閱讀下文,並回答 19~21 題: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 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耶?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 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從而成之耶?設有 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 雖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 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665eb2d5adced.jpg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 史佚成之。

【題組】19. 關於本文的寫作背景與動機,下列何者最適當?
(A) 「桐葉」是非常重要城池
(B) 從婦、寺並稱可知對於婦女的歧視
(C) 依據當時的制度,成王無法任意分封諸侯
(D) 同樣的故事作者曾經閱讀過不同版本的內容


20(A).

【題組】20. 對於本文字詞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 「馳驟之」比喻讓他奔走繁忙
(B) 「雖十易之不為病」的「十」是實數
(C) 「教王遂過」指教導成王要面對自己的過錯
(D) 「不中之戲」的「中」意同「要歸之大中」的「中」


21(C).

【題組】21. 下列文句何者與本文的旨意最相近?
(A) 待人須以誠信
(B)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 朝令有問題,夕改又何妨
(D) 親有等差之別,不可貿然踰越


22(A).

閱讀下列甲、乙文,並回答 22~24 題:
       三十六歲彷彿是來到了中年芝麻開門的時刻,在倫敦居住的我,強烈地懷念臺灣的各種食物,開始在廚房中包餃子、做餛飩、炒米粉、煮大腸麵線,在巴黎、馬德里、威尼斯、斯德哥爾摩等地旅行時,也開始去吃一些又昂貴、又不太道地的中國餐館食物,年輕時一直以為自己可以移民國外的我,這時才發現我的臺灣胃沒辦 法移民。
       出國七年間,雖然也常在倫敦、紐約、巴黎、羅馬、京都遇見一些優質的早餐,但臺北獨特的早餐光景卻一直讓我追憶不已。回臺北定居後,選擇過悠閒的生 活,也意味著可以選擇過不同的早餐生活。興致一起,不管是坐捷運或坐小黃,隨 時可以在清晨六、七點到廣州街去吃周記肉粥配紅糟肉,或去永樂市場吃旗魚米 粉,這都是童年阿嬤帶著我走的路線,吃早餐順便拜早香,祭完五臟廟後再去龍山寺或霞海城隍廟。

【題組】22. 根據甲文,下列何者最能表現作者對於飲食的要求?
(A) 從小習慣的飲食就是美食
(B) 價錢不是問題,美味就好
(C) 只愛中式餐點,無法接受西餐
(D) 胃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23(B).

【題組】23. 根據乙文,下列何者最能表達作者的意思?
(A) 各國早餐都有特色,難以比較
(B) 飲食的滋味不僅僅是食物本身
(C) 臺北是臺灣飲食的首善之區
(D) 臺灣最優質的飲食是早餐食品


24(A).

【題組】24. 若為甲、乙文訂定一個主題,下列何者最適當?
(A) 月是故鄉明
(B) 民以食為天
(C) 錯把杭州當汴州
(D) 身在曹營,心在漢


25(D).

請閱讀下列新詩,並回答 25~27 題:
過去的星子在背後低喊著
我們不爲什麽地爭執
躺下,在催眠曲裏
我細數它們墜落谷底,寂然化爲流螢
輕輕飃過我們星光花影的足踝

唉!這許是荒山野渡
而我們共楫一舟

順時間的長流悠悠滑下
不覺已過七洋
千載一夢,水波浩瀚
回首看你已是兩鬢星華的了

水仙在古希臘的典籍裏俯視自己
我們對坐在北窗下
朦朧傳閲發黃的信札

【題組】25. 本詩提到「北窗」,下列解釋何者最有可能?
(A) 朝向北方的窗
(B) 背向窗戶來採光閱讀
(C) 通過神話意象,形容年紀已大
(D) 借用陶淵明詩,表達閒雅逸致之意


26(B).

【題組】26. 下列關於「水仙花」在古希臘代表含義的說明,何者正確?
(A) 表現往事不堪回顧的情懷
(B) 出自希臘神話,代表「自戀」
(C) 象徵古希臘文明依賴愛琴海而開展
(D) 由開花前後的形態比喻古希臘的黑暗與光明


27(B).

【題組】27. 關於本詩的意旨,下列何者最不適當?
(A) 作者與友人的生命對話
(B) 以若無其事的態度表達深切的苦痛
(C) 一步一腳印,珍惜人生每一階段的足跡
(D) 呈現今昔間的深切聯繫與對自我的成長審視


28(B).

閱讀下文,回答 28~29 題
       胡田村胡姓者,兄弟採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為所吞,弟初駭欲奔,見 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首傷而吞不已,然頭雖已沒,幸肩際不能下。弟急極無 計,乃兩手持兄足,力與蟒爭,竟曳兄出,蟒亦負痛去。視兄,則鼻耳俱化,奄將氣 盡。肩負以行,途中凡十餘息,始至家,醫養半年方癒。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惟孔存焉。噫!農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為害,乃德義所感,信然! (蒲松齡《聊齋誌異》)

【題組】28. 關於上文的寫作方式,何者敘述最適當?
(A) 採第三人稱敘事,且以旁觀者的身分述說故事
(B) 「深入幽谷」既指出地點,也預示將有意外發生
(C) 透過人物性格的對比,襯托弟弟臨危不亂的反應
(D) 運用環境的描寫,凸顯弟弟背哥哥回家極不容易


29(D).

【題組】29. 古文教學雖無須教學生術語,但教師仍須儲備專業認知。下列關於上文的語法筆記, 何者其中有不當之處?
(A) 「遇巨蟒」省略主語「兄弟」;「首傷而吞不已」省略主語「蟒」;「頭雖已沒」省略主語「兄」
(B) 「弟急極」的「極」是程度副詞;「鼻耳俱化」的「俱」是範圍副詞;「奄將氣盡」 的「將」是時間副詞
(C) 「兄在前為所吞」和「見兄被噬」皆含被動語法,「為所吞」是「為……所吞」 的省略式,省略發出動作者「蟒」
(D) 「蟒亦負痛」和「肩負以行」的「負」都是動詞,但意思不同;「乃有悌弟如此」 和「乃德義所感」的「乃」都是副詞,皆「竟然」之意 


30(B).

閱讀下文,回答 30~31 題
 豺之智,其出於庶獸者乎?嗚呼,豈獨獸哉,人之無知也,亦不如①之矣!故豺之力,非虎敵也,而獨見焉則避,及其朋之來也,則相與犄角②之。盡虎之力,得一豺焉,未暇顧其後也,而犄③之者至矣。虎雖猛,其奚以當④之?長平之役以四十萬之眾,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郁離子》)

【題組】30. 上文①、②、③、④的「之」,何者指「豺」?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1(C).

【題組】31. 上文結尾提出的啟示,意指:
(A) 豺懂得示弱,趙國卻不向秦示好
(B) 豺懂得團結,趙國卻上下相猜忌
(C) 豺知應變之道,趙國卻自不量力
(D) 豺知以寡擊眾,趙國卻以卵擊石


32(B).

閱讀下文,回答 32~34 題
       散文是一條茄子:寫一篇茄子,水煮清蒸油炸微波皆可,但一失準頭,動輒氧化發黑,一團爛糊。料理一條散文,抒情敘事議論都行,揮鏟動鍋 freestyle,看似人人都能來個兩下子,但要耐得住細細品味,卻不容易。茄子又最擅「吃味」,油煎火燎, 浸潤有聲,若佐以肉末蔥蒜辣椒則魚香茄子,若加上蒜片辣椒九層塔則塔香茄子,若 □□□□、□□□□變身茄鯗,則劉老老要喊一聲「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散文呢,最敏感於時代的變遷,襲染時代的氣息。一九八七解嚴以降,如限高令解除般樓廈迭起,次文類爭相勃發。近兩三年,散文一類最惹眼的特色,則莫過於「厭世書寫」。相應於厭世書寫的社經氛圍是,青年世代投入職場後,無力於現況又無望於未來,沒有好工作好收入的青貧族、不諳也不耐煩於社交的宅男女,麕集於 PTT、部落格、臉書與 IG 等地盤,糾眾成夥,自我定義為魯蛇、厭世,自諷自嘲、反勵志反長輩貼圖。其中有無法改變現況的無奈,有自我解嘲的幽默,有另闢蹊徑調劑小日子的樂趣,也別具改寫世俗成功定義的用心。(改寫自王盛弘《九歌新 106 年散文選‧編序》)

【題組】32. 關於上文寫作手法與意義的敘述,何者不適當?
(A) 以茄子料理 freestyle,比喻散文門檻低,人人皆可寫作
(B) 以茄子容易吸附醬料味道,暗指眼界寬廣方能品鑑散文
(C) 以高樓因建築法規鬆綁而不斷出現,形容散文多元發展
(D) 以麕集於臉書與 IG 等處,呼應厭世書寫多為年輕族群


33(C).

【題組】33. 上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為何?
(A) 暴殄天物、焚琴煮鶴
(B) 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C)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D) 食不求甘、但求粗飽


34(C).

【題組】34. 依據上文對「厭世書寫」的說明,何者不會編入「厭世語錄」?
(A) 上不去的薪水,下不去的房價
(B) 你其實很耐看,只是我沒有耐心
(C) 只要還有明天,今天就永遠是起跑線
(D) 每次努力,都只是為了換來更大的失望 


35(D).

閱讀下文,回答 35~37 題
        做菜是讓人遁逃一切的精神時光屋。當你沉浸在備料的瑣碎程序裡,所有關於人生、事業或感情的焦慮,都可以暫時被擱置在廚房外,而且終點還有一頓飯菜療癒你。 有什麼比這投資報酬率更高的事嗎?上班?約會?嗯,都沒有吧。
       家常菜是我的烹飪主旋律,但移居外地而縮減的社交圈,意味我得在略顯單調的日子裡自行製造高低起伏。我發現在一頓餐食中來點海鮮元素,會讓人感覺富有了起來,同樣坐下來吃晚餐,餐桌上出現三杯透抽,就是比肉絲炒豆干高級許多;而做西 餐又更有上館子的錯覺,同樣的蛤蜊,做成白酒蛤蜊義大利麵,比用米酒蒸煮更有儀 式感。
       我無意貶低家常菜的地位,自己最常做、最愛吃的仍是家常菜。無論你是獨居, 或有室友、家人一同生活,照顧個人身心總是最要緊的。這幾年世界情勢給我們的功課,便是體認到龐大局面都不在尋常人的操控中,少數能掌握的小事之一,就是怎麼 餵養自己和親愛的人──因此在遲滯的日常中變換情境很重要,做一頓異國風的晚餐,來一點平常嫌麻煩、但處理起來不用什麼技術的海鮮,最後發現這些事情你都辦得到, 會感覺好過一點。(改寫自周項萱《紅磡記》)

【題組】35. 依據上文,何者最符合作者對家常菜的看法?
(A) 獨居者最佳料理
(B) 有上館子的錯覺
(C) 容易讓人覺得麻煩
(D) 常做又具療癒效果


36(C).

【題組】36. 關於上文畫底線處的解說,何者最符合文意?
(A) 「比這投資報酬率更高的事」意謂食材成本低廉
(B) 「自行製造高低起伏」暗示作者在異鄉挫折頗多
(C) 「更有儀式感」意謂異於平日做菜的方法和心態
(D) 「感覺好過一點」暗示吃家鄉菜有助於紓緩鄉愁


37(A).

【題組】37. 關於上文的寫作脈絡,何者正確?
(A) 做菜的好處→如何變換料理→變換料理的原因
(B) 做菜的好處→料理的優缺點→變換料理的結果
(C) 做菜的程序→比較不同料理→料理與人生的體悟
(D) 做菜的程序→日常料理方法→時局與料理的關聯


38(B).

閱讀下文,回答 38~40 題
【甲】
       《莊子》中的「孔子」,多仍維持政治家或教導者的形象。如〈人間世〉的「孔子」 分別與顏淵、葉公子高談論如何治國,但傳達的是《莊子》思想。這種借「孔子」代言 的現象,在《荀子》、《韓非子》、《列子》中也能見到。有些學者見《莊子》中的「孔子」 具有正面形象,便以為儒、道可以會通,其實忽略了這是先秦諸子的一種論述方式。他 們既想找「孔子」代言,自然不會營造過於負面的形象。若僅因「孔子」闡發莊子學說, 便認為二家可以會通,則《韓非子》請「孔子」出馬,豈非儒、法也可會通?先秦諸子 援引的事例、人物,往往以能達到說服效果為優先考量,較少慮及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莊子》也會借孔子最知名的「博學」形象而刻意翻轉之,讓他承認自己的無知,透過 這種形象反差來呈顯「知識」有其極限,進而指出若如儒家侷限於知識講求,將無法觸 及生生不已、變化無窮的性命之道。(改寫自李隆獻〈《莊子》、《列子》中的「孔子形象」〉)
【乙】
       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 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莊子‧大宗師》)
【丙】
       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往一反。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 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 還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盡者也。」(《列子‧天瑞》)

【題組】38. 下列何者最符合甲文的觀點?
(A) 各種偏狹的孔子形象,反映了先秦諸子對儒家缺乏正確理解
(B) 先秦諸子常基於論述所需,決定孔子以何種面貌出現於筆下
(C) 先秦諸子讓孔子代言其學說,即是他們接納儒家思想的表現
(D) 翻轉孔子既有形象的程度越大,越能提升先秦諸子的說服力


39(B).

【題組】39. 關於乙、丙文的孔子形象,何者最符合文意?
(A) 乙文的孔子轉向取法於後王
(B) 丙文的孔子自認曉悟生死之理
(C) 乙、丙文的孔子皆顯現政治長才
(D) 乙、丙文的孔子皆虛心向學生求教


40(B).

【題組】40. 關於①、②兩項敘述正確與否,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乙文的「坐忘」,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意義相近。
②丙文的「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與「未知生,焉知死」意義相近。
(A) ①、②皆正確
(B) ①、②皆錯誤
(C) ①正確,②錯誤
(D) ①錯誤,②正確 


41(C).

閱讀下文,回答 41~43 題
【甲】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 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乙】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峰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

【題組】41. 《世說新語》全書依內容分為 36 門。甲、乙文若依所述人物言行,最可能歸類於哪 一門?
(A) 德行
(B) 任誕
(C) 自新
(D) 豪爽


42(B).

【題組】42. 甲文云:「始知為人情所患」,意謂:
(A) 才發覺義興人被虎蛟侵擾之苦
(B) 才知道自己被鄉親們視為禍患
(C) 終於感受人情世故不容易擺脫
(D) 終於體認為民除患將受到愛戴


43(D).

【題組】43. 關於甲、乙二文寫作方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A) 甲文描述周處擊蛟場面,凸顯其勇武形象
(B) 乙文描述戴淵姿態氣韻,凸顯其秀異出眾
(C) 二文皆強調主角因經歷事件,引發自省而成長
(D) 二文皆安排主角受人言詞譴責,做為轉變關鍵 


44(C).

閱讀下文,回答 44~46 題
        考試取士為清代登進人才唯一之途徑,然至於末年,風亦稍稍替矣,但京官仕途尚不蕪雜。凡以別途進者,限制極嚴,差缺升途皆無望也。其有納貲為郎者,率皆科舉之士,先納一官,以為留京應試,揣摩風氣之地。天下英才入吾彀中,殆人主牢籠才傑之長策歟?北京市面以為維持發展之道者有二:一曰引見官員,一曰考試舉子。 然官員引見有憑引期限,其居留之日短。舉子應考,則場前之籌備,場後之候榜,中 式之應官謁師,落第之留京過夏,遠省士子以省行李之勞,往往住京多年,至於釋褐。 故其時各省會館以及寺廟客店,莫不坑穀皆滿,而市肆各鋪,凡以應朝夕之求饋遺之品者,值考舉之年,莫不利市三倍。迨科舉既廢,市面遂呈蕭索之象,於朝於市,其 消息固相通也。(夏仁虎《舊京瑣記 新 ‧卷六》)

【題組】44. 依據上文,關於納貲為官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可藉此在京城經商營利
(B) 可節省候補官位的時間
(C) 多無法在京官仕途升遷
(D) 多為富裕且無意應舉者


45(A).

【題組】45. 上文末云:「消息故相通也」,主要指出何種現象?
(A) 入京旅客促進京城生計
(B) 京城繁榮維持帝國顏面
(C) 科舉改革啟動全民教育
(D) 考選制度影響京官素質


46(D).

【題組】46. 依據上文,關於①、②兩項敘述的研判,何者最適當? ①納貲為官者參加科舉考試的登榜機會,比一般考生高。 ②應舉考生旅居京中的時間,通常比進京朝見的官員長。
(A) ①、②皆正確
(B) ①、②皆錯誤
(C) ①正確,②錯誤
(D) ①錯誤,②正確


47(D).

閱讀下文,回答 47~50 題
【甲】
       唐宋人以詩鳴者,指不勝屈。其卓然名家者,猶不減數十人。茲獨取六家者,謂 惟此足稱大家也。大家與名家,猶大將與名將,其體叚正自不同。李、杜一時瑜亮, 固千古稀有。若唐之配白者有665eb4fec86f3.jpg ,宋之繼蘇者有665eb51386ac4.jpg,在當日亦幾角立爭雄,而百世論定,則微之有浮華而無忠愛,魯直多生澀而少渾成,其視白、蘇較遜。退之雖以文為 詩,要其志在直追李、杜,實能拔奇於李、杜之外。務觀包含宏大,亦猶唐有樂天。 然則騷壇之大將旗鼓,舍此何適矣。
       大家全力,多於古詩見之。就近體而論,太白便不肯如子美之加意布置。昌黎奇 傑之氣,尤不耐束縛。東坡才博,又似不免輕視,故篇體常近於率。惟白、陸於古今 體間庶無偏向耳。意向既殊,多寡亦異,而選詩者之進退,因之正不強為均齊也。
       六家詩集中,白、陸最大,別擇較難斷以風人之義,多取其有為而作者錄之。顧 其憂深思遠,隨處感發,寄興之作,亦美不勝收。佳處領要,則又芟其複而拔其尤。 探得驪珠,固不屑屑於一鱗片甲耳。(《唐宋詩醇・凡例》)
【乙】 665eb5759a2c1.jpg

【題組】

47. 甲文畫底線處,說明《唐宋詩醇》不選唐、宋名家各一,其姓氏 應是:
(A) 柳、辛
(B) 柳、黃
(C) 元、辛
(D) 元、黃



48(C).

【題組】48. 若依甲文、乙表,提出下列關於《唐宋詩醇》推論,其正確與否的研判是:
①蘇軾的入選量雖多於韓愈,但從入選量占現存詩作的比率看,《唐宋詩醇》相當推崇韓愈。
②李白、杜甫的入選詩作,以古體數量居多;白居易、陸游的入選詩作,則古、近體 約各半。
(A) ①、②皆正確
(B) ①錯誤,②正確
(C) ①正確,②無法判斷
(D) ①無法判斷,②正確 


49(B).

【題組】49. 下列何者最符合甲文的看法?
(A) 唐、宋詩各擅勝場,不分軒輊
(B) 詩尚有為而作,寄托深憂遠思
(C) 以文為詩,必多生澀而少渾成
(D) 大家具風人之義,故異於名家


50(B).

【題組】50. 依甲文提示的選詩標準,下列何者最可能獲選於《唐宋詩醇》?
(A) 杜甫〈哀江頭〉;白居易〈晚秋閒居〉
(B) 杜甫〈哀江頭〉;白居易〈新豐折臂翁〉
(C) 杜甫〈城西陂汎舟〉;白居易〈晚秋閒居〉
(D) 杜甫〈城西陂汎舟〉;白居易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試題:國文科#120159-阿摩線上測驗

教程一次就上榜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