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景氣是淘汰那些不爭氣的人。
92
(1 分47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51~8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1.下列有關徐志摩散文風格的描述,何者最為貼近?
(A)平淡自然,溫婉淳厚
(B)熱情奔放,濃豔華麗
(C)冷嘲熱諷,深切潑辣
(D)清澈通明,樸實無華


2(D).

19.劉義慶《世說新語》是記錄魏晉名士逸聞軼事的故事集,其書語言風格的特徵是:
(A)條理嚴謹,論說精詳
(B)坦言直率,張口見喉
(C)迴環隱曲,深奧玄妙
(D)簡約含蓄,雋永傳神


3(C).
X


「到日本旅行的時候,發現他們吃螃蟹真是名目眾多,推陳出新。前兩年我在京都吃到螃蟹套餐,包括蟹肉燒烤、火鍋、天婦羅、壽司等,配上芥茉的清香,那樣豐美的質感,入口的一瞬間,完全被感恩與喜悅所充滿。」此文句的敘述方法為:
(A)順敘
(B)倒敘
(C)補敘
(D)插敘。


4(C).

以下何者非「建安七子」?
(A)、王粲;
(B);孔融、
(C)、曹丕;
(D)、徐幹。


5(C).

以下何者為魏晉清談中的風流雅器?
(A)、寒食散;
(B)、牛尾;
(C)、麈尾;
(D)、羽扇。


6(C).

17.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使用了下列哪一個特殊的篇章結構技巧?
(A)開門見山法
(B)文末扣題法
(C)首尾相鎖法
(D)狀態變化法


7(C).

25.下列有關稱謂用語,哪一個選項有誤?
(A)稱自己已歿的父親為「先考」
(B)稱他人父子為「賢喬梓」
(C)稱自己教導的學生為「受業」
(D)稱世交晚輩為「世兄」


8(D).

28.《呂氏春秋‧下賢》:「桃李之垂於行者,莫之援也。」句中「行」字的詞性、意義與下列哪一選項相同?
(A)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C)一簇烟村,數「行」霜樹。柳永〈夜半樂〉
(D)女執懿筐,遵彼微「行」。《詩‧豳風‧七月》


9(D).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首詩依其內容應屬於:
(A)田園詩
(B)閨怨詩
(C)邊塞詩
(D)詠史詩。


10(A).

19. 題辭須因人、事、時、地、物而制宜。下列題辭用法完全正確的為哪一選項?
(A)賀生日-嶽降佳辰、天保九如、天錫遐齡
(B)賀開業-業紹陶朱、貨財廣殖、啓迪有方
(C)賀婚娶-君子好逑、春濃萱閣、花好月圓
(D)輓長者-修文赴召、天不假年、高山仰止


11(C).

7. 傳統喪禮中的披麻戴孝是源自《禮記》,依血缘關係親疏不同,服喪的服制也有所不同, 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稱為
(A) 五倫
(B) 五常
(C)五服
(D)五德


12(A).

29-3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 楚相孫叔敖為兒之時,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對其母泣。母問其故,對曰: 「我聞見兩頭蛇死。向者出,見兩頭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今蛇何在?」 對曰:「我恐後人見之,即殺而埋之。」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必報之。汝必 不死,天必報汝。」叔敖竟不死,遂為楚相。埋一蛇,獲二祐,天報善,明矣。 曰:此虛言矣。夫見兩頭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陰德天報之福者,俗議也。叔敖信 俗言而埋蛇,其母信俗議而必報,是謂死生無命,在一蛇之死。 (王充《論衡.福虛》)
【題組】30.引文中孫叔敖母子間的對話,最能彰顯的美德是下列哪一選項?
(A)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13(D).

16. 《左傳·莊公十年》記載曹劌論戰,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其「肉食者鄙」意謂:
(A)官吏們見識淺薄,不能領導士兵到遠方作戰
(B)吃素的人珍惜生命,思慮長遠,才懂得如何領導士兵
(C)腦滿腸肥的人,仙人鄙視,不能擔任軍隊的參謀太久
(D)以上皆非


14(B).
X


47. 下列文句,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 甲、悠悠白雲, 乙、缺口當中, 丙、映著湛湛青空, 丁、露出一塊楞楞的空白來, 戊、總看見園中西隅,剩下的那兩棵義大利柏樹中間, 那是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A)乙戊丁甲丙
(B)戊乙丙甲丁
(C)戊丁乙丙甲
(D)甲丙乙戊丁


15(C).

30.下列哪個選項沒有錯別字?
(A)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地放矢,含血噴人
(B)他在比賽關鍵時刻踢進一球,國人無不額首稱慶
(C)民眾對此次地震救災捐助很多,表現出急公好義的精神
(D)他們為了一點小事而不斷爭吵,弄到感情絕裂


16(A).

17.唐代柳宗元有首詩如下:「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其中兩個是這首詩的題名,也正是他所描寫的人物。那麼本詩旨在敘寫下列何種人物?
(A)漁夫
(B)農夫
(C)牧人
(D)樵夫


17(D).

22-23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2-23 題。
         倘若拿一個人的思想做金科玉律,範圍一世人心,無論那人為今人,為古人,為 聖人,無論他思想如何好,總之是將別人的創造力抹殺,將社會的進步勒令停止了。 試問那人若非經過一番思想,如何能創造出金科玉律來?我們既然敬重那人,要學那人, 第一件便須學他用思想的方法。他必是擺脫了古代思想和並時思想的束縛,獨立自由 研究,才能建立一家的學說;不然,這學說也算不得他的了。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 不學他這一點,倒學他的反面?我國千餘年來,學術所以衰落,進步所以停頓,都是為此。 
(摘錄自梁啟超《歐遊心影錄》)

【題組】23.依上文所述,我們要突破「我國千餘年來,學術所以衰,進步所以停頓」的困境,應有的觀念是下列哪一選項?
(A)不恥下問,貴道尊師
(B)學無常師,博貫五經
(C)師法古人,見賢思齊
(D)吾愛吾師,更愛真理


18(C).

20.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句中「兵」的意義和下列何者相同?
(A)「兵」荒馬亂
(B)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D)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19(B).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 39~40 題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莊子.秋水》)

【題組】39. 文中惠子言:「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意謂:
(A)人非魚,理應不知魚之樂,正如魚非人,不知人之樂。
(B)人我不一,物我有別,莊子理應不知魚之樂。
(C)你、我和魚各不相屬,對方如何,無須知曉。
(D)魚非人,魚之樂本難知道,既然與你、我無關,何必為此爭辯。


20(C).

2. 〈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 學。」句中前後兩個嚴字,分別作何解釋?
(A)嚴格/嚴格
(B)請益/請益
(C) 尊敬/尊敬
(D) 親近/親近。


21(D).

8.《論語.里仁》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與下列何者的意思 相近?
(A)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C)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D)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22(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30 題。
6270a828c61e4.jpg6270a82f976bd.jpg

【題組】29.鄭崇和若寫信給鄭國慶,在信的提稱語和請安語會使用下列哪一個?
(A)尊鑒/敬請 臺安
(B)崇鑒/敬請 崇安
(C)偉鑒/順頌 禮安
(D)惠鑒/順頌 籌安


23(C).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麵包在歐洲歷史的重要性始於聖經故事中耶穌以「五餅二魚」施予神蹟的故事。受天主教 影響極深的中古法國,對於麵包的生產與販售便有了宗教性的觀點:唯有道德最純潔、信仰最虔誠的法國人能夠擔當製造麵包的神聖職務,法國的神父每周都必須特別撥出時間聆聽麵包師傅的告解,以免他的罪過汙染了神聖的麵包並傳染給食用麵包的大眾,而麵包師傅在道德上的崇高地位僅次於教會。
        如同我們對法國麵包「堅固無比」的印象,法國人對軟麵包的接受史也經歷了一番波折。 歷史學家指出,政府與教會對於軟麵包的出現,抱持極為反對的態度,認為這是敵國與異教徒 破壞社會秩序、宣揚奢侈、敗壞市民道德的手段。普遍的法國人認為,製作麵包所需花費的勞力與心力可以藉由麵包傳播辛勤與樸實的美德;相反的,柔軟的麵包是遊手好閒的紈褲子弟的最愛,若這樣懶散浮誇的品德流入社會大眾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當時的軟麵包使用來自「比利時」的啤酒酵母發酵,這種外國貨無法與品德崇高的法國精神相提並論,是骯髒 的外國垃圾,吃了會變得不道德且不愛國,所以即使是法國貴族,也對這種柔軟的麵包嗤之以鼻。
       法國人對於麵包的諸多爭論中,最典型的則是有關麵包顏色的爭論。這樣的爭論不僅只有 法國,如義大利人自認所謂社會階級,只有「吃黑麵包」的農民階級以及「吃白麵包」的社會 菁英兩種,若有人膽敢讓精英分子食用黑麵包,往往會遭到對方「合情合理」的攻擊。同樣的, 法國人也認為裸麥製成的黑麵包只配給平民食用,貴族與上前線衛國奮戰的士兵,則應該也值 得享受精製穀物製作的白麵包。法國曾經試圖給軍人配給顏色較黑,裸麥較多的黑麵包,結果掀起了叛亂。顯然,對於麵包顏色所代表的社會地位分別是根深蒂固的。
        麵包在法國人的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789 年法國大革命時,法國市民便以「麵包!麵包!」為抗議口號。而法國政府也記取歷史教訓,直到今日,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長棍麵包的價格永遠是最低廉的,作為政府確保人民溫飽的象徵措施。 (節錄並改寫自阮若缺〈論法國飲食品味與社會階級〉)

【題組】5. 分析上文,法國人對麵包觀點的描述下列正確的是:(2 分)
(A)多數的觀點都來自法國人民自己的想像
(B)對麵包的觀點大多具有實際的統計證據
(C)大多數的觀點是建立在對他者的偏見上
(D)至今法國人仍保留對於麵包的諸多觀點


24(C).

12. 「多士大夫作品」、「不入樂只可誦」、「多五七言」、「重抒情」。依據上述線索,可以推測,應為下列哪一個選項的作品?
(A)楚辭
(B)樂府詩
(C)古體詩
(D)近體詩


25(B).

24. 《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 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根據上文,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子路和顏淵都有捨己為人的情懷
(B)顏淵和孔子都有修己安人的理想
(C)子路和孔子都有世界大同的冀盼
(D)顏淵和子路都有和而不同的認知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51~875)-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