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和失敗最大的差別在於想法。
90
(1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1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教師甄選_國中部:國文科#12006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下列選項「」中的字義,前後相同的是:
(A)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俯仰」今昔,不覺淚下沾襟
(B)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南山北山樹「冥冥」
(C)形容枯槁,「顏色」憔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D)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2(C).

2. 下列「」中的成語運用恰當的選項是:
(A)這位企業家正值「跋前躓後」之時,氣勢如日中天,預計問鼎總統大位
(B)蘇洵雖未獲取功名,然其文章亦聞名 於當代,可謂「不櫛進士」
(C)他淡泊名利,「用行舍藏」,順應時局,所以能明哲保身
(D)他是健身教練,不僅維 持健美身材,更是雄壯有力,「暴虎馮河」難不倒他。


3( ).
X


3. 下列選項「」中的字音,三者全異的是:
(A)「芻」蕘/「雛」鳥/「縐」紗
(B)「擣」衣/「檮」杌/波「濤」
(C)容貌「昳」麗/高潮「迭」起/書「帙」
(D)「嶧」山刻石/絡「繹」不絕/悅「懌」。


4(A).

4. 劉勰《文心雕龍》:「□惟談天,入神致用;□實記言,而古訓茫昧:□主言志,詁訓同書;□以立體,據事制範:□ 辦理,一字見義」此段話說明五經的內容及性質,依據五經的特色,上述□中依序應填:
(A)《易》、《書》、《詩》、《禮》、《春秋》
(B)《書》、《禮》、《詩》、《易》、《春秋》
(C)《易》、《禮》、《春秋》、《書》、 《詩》
(D)《書》、《春秋》、《禮》、《詩》、《易》。


5(B).

5. 下列是一節現代詩,依據詩意,排列順序最恰當的是:
「在早年,弓馬刀劍本是
甲、我們都悽惶地奔走於公侯的院宅       
乙、自從夫子在陳在蔡
丙、子路暴死,子夏入魏                         
丁、所以我封了劍,束了髮,誦詩三百
戊、比辯論修辭更重要的課程
儼然一能言善道的儒者了……」(楊牧〈延陵季子掛劍〉)
(A) 乙丙甲丁戊
(B)戊乙丙甲丁
(C)戊丁甲乙丙
(D)乙甲戊丙丁。


6(B).

6. 下列文字節錄自蔣勳〈巴揚寺的浮雕〉,何者描繪的場景與此段文字最為相近?
       作坊裡一名陶工正專心在轆轤上用手拉坏,製作陶器,製好的陶坏正要送進窯中去燒。他們忙碌著,好像那戰爭與他們無關。
       戰爭歸戰爭,庶民百姓還是要努力使自己開心生活。他們趴在地上,手裡抱著公雞,兩人面對面,吆喝著公雞上 場互鬥。許多人看到這個場景不由會心一笑,直到今日,鬥雞仍然是南洋一帶庶民男子最常見的日常遊戲。
       有人在市場木棚屋頂下賣魚,有人牽著野豬互鬥,有人腹中陣痛如絞、正要生產,有人悠閒地靜靜坐著下棋。

(A)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B)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C)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D)至于負者歌于塗,行者 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7(A).

7-8 題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回答第 7-8 題。
       如果我們能發揮莊子的齊物論,不要再對時間和事物有僵化的差別觀,重新認知晚上和清晨的時光同樣可貴,老年歲月 與青春年華同樣迷人,爬山和寫作同樣有意義,洗碗和拯救人類都很有趣,那才是對時間和事物真正的慈悲與珍惜,而且讓我們的人生增加不少情趣,產生更多意義,這也才是對自己生命真正的慈悲與珍惜。
        在二十世紀的兩大心理學派中,我以前一直偏好精神分析而不喜歡行為主義。因為行為主義讓我想到制約、________、行為操控技術等,繁瑣、無趣,而且有點泯滅人性。但後來看到行為主義健將史金納的辯解:他說行為主義主張人是遺傳基因和環境制約下的產物,其實是為了帶來寬諒,也是一種慈悲的觀點。
        世人不僅應該寬諒地將他人的過錯歸諸於遺傳以及環境史(當然不是就這樣放任不管),而且應該謙卑地將自己的成就歸 諸於同樣的根源。這才是真正的眾生平等、無差別,也是真正的慈悲;而行為主義就是要慈悲地為遺傳與環境的束縛鬆綁。 史金納還自嘲說,他早就放棄被稱為偉大思想家的所有機會,因為他將他在此塵世的作為,跟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麵攤老闆 一樣,歸諸於遺傳及環境史,而不是什麼神祕的、誘人的、空幻的自我意志與個人美德。
       看了這些,我才了解以前對行為主義的看法太過偏頗,一點也不慈悲;因而也改以比較齊物的觀點來看行為主義、精神 分析和其他學說,不想再為它們分高下,轉而認為它們都各有所長、對人類各有貢獻。 (節錄自王溢嘉〈仁.慈悲.齊物 無差別觀裡的差別〉)

【題組】7. 根據上文所述,缺空處內應為行為主義的實驗舉例,試推論下列何者屬於行為主義的實驗?
(A)操作者穿著白衣進入狗籠,把狗罐頭倒進餐盤中,狗看到食物會自然流口水;有一天操作者沒有帶狗飼料,當他依 然穿著白衣走進籠子時,狗仍然有流口水的反應
(B)研究員由一群小學生中隨機抽出 20%為實驗組,並聲稱這批學生 是資優兒童。大約一年後,這群學生的成績平均增長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
(C)將香蕉懸掛於黑猩猩搆不著的天花板 上,並在籠子裡放一個箱子。幾經嘗試後,飢餓的黑猩猩會移動且爬上箱子,成功摘下香蕉
(D)實驗者給一群年約四 歲的幼兒每人一個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或等實驗者回來再吃則可再得一顆糖。後續追蹤發現,得到兩顆 糖的孩子學習成就較高。


8(D).

【題組】8. 根據上文,作者重新認識行為主義後,對事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層改變可與〈赤壁賦〉的哪一句話呼應?
(A)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B)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 匏樽以相屬
(C)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D)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9(C).

9-10 題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回答第 9-10 題。
甲、 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而 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 論也。仲宣(王粲)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檄擅聲;徐幹以賦論標 美,劉楨情高以會采,應瑒學優以得文。

乙、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 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 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典論・論文》)

【題組】

9.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中針對不同作家的評價,敘述適當的是:
 



10(B).

【題組】10.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的文學觀,敘述適當的是:
(A)甲文認為世俗對於文學的評價百慮一致,不約而同有著精確的見解
(B)甲文認為文人自身的身份與遭遇,可能影響世人對於其作品的評價
(C)乙文認為世俗常貴古賤今,對於當代文人與自己的作品時常過度貶低
(D)乙文認為文 學風格有清濁之分,乃與生俱來,可於後天學習改善其巧拙。


【非選題】
二、 成語解釋

【題組】 1.深厲淺揭


【非選題】
【題組】2.餘桃啖君

【非選題】
【題組】3.官止神行

【非選題】
【題組】4.綆短汲深

【非選題】
【題組】5.濯纓濯足

【非選題】
【題組】6.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非選題】
【題組】7.金聲玉振

【非選題】
【題組】8.蓴羹鱸膾

【非選題】
【題組】9.繪事後素

【非選題】
【題組】10.畫脂鏤冰

【非選題】
三、 名詞解釋

【題組】 1.王國維境界說


【非選題】
【題組】2.為叢敺雀,為淵敺魚

【非選題】
【題組】3.六才子書

【非選題】
【題組】4.傳奇(文體)

【非選題】
【題組】5.折桂

【非選題】
四、 申論題
1. 請先賞析下列三篇不同時代的山水遊記文章(節錄文章如下,請參酌),再從文學史角度來論唐代、宋代和晚明時期的 山水遊記特點。(柳宗元的《袁家渴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
(1)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 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璆櫧樟柚,草則蘭 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谿谷;搖颺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 余無以窮其狀。(節錄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記》)
(2)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 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 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節錄自王 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3)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 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 記》)


【非選題】
2. 請從以下資料至少擇二,進行 1-2 節課寫作教學設計,並請簡單說明如何引導及學生產出的作品等細節。
(1) 楊枝甘露就是芒果柚子西米露,取名雅緻,形色黃豔,滋味酸甜間,清馨柔美,是我酷愛的港式甜點,茶樓酒家和水店 處處有之,但每家做出來都不一樣,高下參差甚大。上者香腴清甘,舒喉潤胃,有如凝露漿;下者稀疏空蕩,果味瘠苦西米沉浮,最掃興的是柚肉削枯如柴枝,食之塞牙滯口,令人氣結神傷。
氣不過,乾脆自己動手做,楊枝甘露毋須攪打焗烤,原料和做法都不難,關鍵在於選果和調拌,前者要精,後者要勻。 芒果要揀香甜厚肉的品種、如呂宋香芒、泰國水仙芒或台灣的金煌,不宜用肉薄多渣的土檨和腰芒,柚子則非靚麗的西施柚不可,沙田柚嫌粗,葡萄柚嫌細碎。(節錄自蔡珠兒〈楊枝甘露〉)
(2) 閩越人高荔子而下龍眼,吾為評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飽。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嚙久之,了無所 得。然酒闌口爽,饜飽之餘,則咂啄之味,石蟹有時勝蝤蛑也。戲書此紙,為飲流一笑。(蘇軾〈荔枝龍眼說〉)
(3) 冰棒在臺灣叫枝仔冰,廣東人喚雪條,客家人稱雪支,北方人謂冰棍兒,做法相當簡單:調製砂糖、水和配料,置諸製冰模型中,再一一插入木棒,冷凍結冰即成。

栽培甘蔗需要龐大的勞動力,而且會急速流失地力,因此蔗糖連接著殖民時代,十七世紀英國的工業發展就依賴加勒比 海黑奴的砂糖生產。臺灣砂糖生產亦源於日本的殖民統治。橋頭鄰近甘蔗產區,又有鐵路銜接打狗港,製糖株式會社於 一九〇〇年創建橋頭糖廠,乃臺灣首座糖廠,臺灣糖業的發祥地。一九七 O 年代起國際價低迷,糖廠逐漸衰頹,一九九 九年停產。臺灣光復後,各地糖廠就使用自產砂糖製作枝仔冰,起初是供應廠區宿舍的員工及眷屬,糖實在,料實在, 予人信賴感,對外營業後遠近馳名。

我們騎單車去吃冰那年,糖價剛開始滑落,臺灣文壇點燃了鄉土文學論戰,林懷民創辦了雲門舞集。好吃的枝仔冰都呈 現質樸的風味,單純,質地實在,天然,低糖,低脂,嚼得到綠豆、紅豆、花生等餡料,或果肉;要之,絕不摻防腐劑、 乳化劑、色素、香精、糖精等,像個性憨厚的人,值得交往。生活已經不容易了,何必自甘墮落吞下一堆化學添加物? (節錄自焦桐〈枝仔冰〉)

(4) 劉姥姥詫異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這半日。姑奶奶你再喂我些,這一口細嚼嚼。」鳳姐果又搛了些放入口內。劉姥 姥因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什麼方法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笑道: 「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 五香腐干、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 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摇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節錄自雪 芹《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非選題】
3. 試以下列二文,出一組 2 題的閱讀題組,包含題目、解答與解析。
甲、
      燕王好微巧,衛人請以棘刺之端爲母猴。燕王說之,養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視觀客爲棘刺之母猴。」客曰:「人 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燕王因養衛人,不能觀 其母猴。鄭有臺下之冶者,謂燕王曰:「臣爲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 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謂衛人曰:「客爲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 「以削。」王曰:「吾欲觀見之。」客曰:「臣請之舍取之。」因逃。(《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 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通計一舟:為人者五,為窗者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者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 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瞭 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複於我,亦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繇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爲母猴也。嘻!技亦靈 怪矣哉!」(節錄自魏學洢〈核舟記〉)


【非選題】
4. 下文節錄自言叔夏〈白馬走過天亮〉,試以全文主旨、意象象徵以及命題用意等進行賞析。
       我所住的那個小鎮在離任何學區都遙遠的地方,國中以後,母親讓我去上位在市區的教會學校。我記得上課的第一天自我介紹,當我說出自己畢業的小學時,台下的一個同學非常認真地說:「你一定是第一名畢業的吧。」她用很誠懇的語氣對我說:「要不然怎麼可能進我們學校。」
       我知道她沒有別的惡意,但這段話裡我只聽到兩個部分:她用「你」來稱呼我,用「我們」來稱呼自己。「我們」當然 包括未來的「我」,可是卻無法化解當下的我站在台上的那種困窘。我下意識地抓緊了制服裙子的皺褶,不知道該將自己的 手腳擺放在哪裡。後來一整天除了被點名和上廁所的時間以外,我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動也不肯動。
       對那個學校的人來說,我所來自的地方對他們而言無異是甲仙或都蘭之類的地名。我沒有邀請過任何人來我家,也沒有 同學提出過放學後一起去補習班做功課的邀約,整個中學六年,我都過著獨自搭乘公車上下學的生活。從我家到學校的通勤 時間大約要花上一小時,公車會從繁燈夜景的城市一路蜿蜒爬上大坪頂,繞過山區而下。我總是無聊地對著窗外刷過的景色發呆,常常一不小心就使人陷入了瞌睡之中。冬天的天色暗得極快,醒來時,四周已是荒瘠暗黑的山野。
       不知道為什麼,那時的我非常喜歡那樣甦醒的時刻。天花板上老舊的日光燈管白晃晃地,周身稀少的人們看起來都那麼 孤獨。我想不出這班夜車能抵達一個更黑更暗的地方了。窗外大片大片瀑布般的黑色裡連一盞路燈也沒有,只有窗玻璃上倒 映出的暗褐色的自己,車子一撞上了窟窿就五官迸散,支離震顫。
       若年少時代的某些路徑實則含有某種隱喻,那麼這條隧道般的返家旅程也許便成為了我日後某種抽象道途的原型。長大以後我發現我不能習慣跟人一起回家,即使是順路也不行。我喜歡自己從一個喧鬧的聚會中離開,這簡直是一種儀式或姿態, 需要一條巷子或一段四站左右的捷運來抵達。抵達自我;自我像是一座空空的井口,井裡什麼也沒有。在那孤獨的距離與風 景之中,沿途的灰塵與細瑣皆被滌洗瀝淨,將我清潔地接迎回到自己的房間之中。
       那種黑色一直讓我感到非常地安心。我後來就成為一個在那種黑色裡生活的人。我忽然就三十歲了。在三十歲的深夜房 間裡,我經常想起十幾歲時的自己,想起那時的冬天清晨是如此地黑暗,我甚至再也不曾遭遇過那樣絕對性的黑。那種黑色只存在於人生的某個時期,像底盤一樣地嵌合著只有那時才能擁有的所有缺口。
       生活裡的我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穿起制服搭乘一班清晨的早車去一個遙遠的城市,在耶和華佇立的校園裡讀書。讀很 多書。並且從未談過戀愛。每天中午,我總是獨自一個人到圖書館去,不是為了讀書,只是不能習慣中午吃飯的教室氣氛。 我厭倦女生班級的午餐時間總是充斥著誰喜歡誰與討厭哪個老師的話題,我討厭那些必須在進食行徑中反向掏出隱私以示交易的活動。這些都使我感到受傷。我在一排一排光影斑駁的書架間遊蕩,午間的百葉窗被陽光吃得一痕一痕,斜斜地曬進幽 暗的書庫。在那介於光與暗的交界縫隙裡,我發現自己的影子變得非常非常地淡。我忽然理解到,這個中午,這老舊的圖書 館再也不會踏進第二個人了,我覺得自己變成了這個學校裡的鬼魂,在魍魎之間晃蕩。
       冷氣運轉的聲音轟隆轟隆響著,我只記得窗外的白日好亮好晃好空曠,我轉頭注視著那曝光般的白色,驀地感到心慌了 起來。好像有人就在那白光的盡頭端起相機對我拍攝,喀擦喀擦,使我反白,把我照乾,將我照片一樣地懸吊起來。我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到什麼地方去,會在哪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會遇見什麼樣的人。我忽然覺得非常非常地想哭, 胸口和鼻腔都被什麼緊緊地揪住。
       我已經忘記那個中午,究竟有沒有掉下眼淚了。而流淚與否,或許也已根本不那麼重要了。我知道此後將臨的許多日子, 我必會一次次地落下淚來。我必會。如同所有必將來臨的天明。九○年代白馬般地自窗外走過,彷彿一個天亮。
       天亮以後我就三十歲了。如此而已。


【非選題】
5. 下文是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試以此文設計一堂文言文閱讀策略教學課程,說明您將如何引導學生具備閱讀文言 文的技巧與能力。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予憐而售之。李 深源、元克己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 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 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澧鎬鄠杜,則貴遊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1 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教師甄選_國中部:國文科#120064-阿摩線上測驗

陳沺均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