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20
(8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國文難度:(2601~26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X


《論語‧憲問篇》:「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意謂:
(A)忠愛出乎天性,不可勉強
(B)疼愛兒女,切勿責罰;效忠君王,恭承教誨
(C)愛是犧牲,不怕勞苦;忠是順從,不怕受教
(D)愛是教誨,不是一味姑息;忠要規諫,不是百般順從


2(B).

國文老師查考資料,抽出以下四本書:《史記》、《世說新語》、《儒林外史》、《稼軒長短句》,若要依照成書年代先後重新放回書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確?
(A) 《史記》→《儒林外史》→《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
(B) 《史記》→《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儒林外史》
(C) 《世說新語》→《史記》→《儒林外史》→《稼軒長短句》
(D) 《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史記》→《儒林外史》


3(B).
X


蘇軾〈又答王庠書〉:「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這句話的主要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B)讀書百遍,則其義自見
(C)好高求速,學者之通患
(D)學貴約取,不以泛濫為高


4(B).
X


中國人常用當令的植物作為「月分」的別稱,如端午節要掛菖蒲,所以五月有「蒲月」之稱,農曆八月又稱為「桂月」,依此原則,則下列何者可作為「農曆六月」的別稱?
(A)菊月
(B)桐月
(C)梅月
(D)荔月


5(B).
X


對聯的寫作,必須注意字數、詞性、平仄,下列何者最符合上述條件?
(A) 良言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B)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
(C)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D)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6(B).
X


8. 下列詩句,描寫投軍禦敵之俠士的選項是:
甲、俠客白雲中,腰間懸轆轤。出門事嫖姚,為君西擊胡。
乙、俠客重恩光,驄馬飾金裝。瞥聞傳檄羽,馳突救邊荒。
丙、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丁、淮南少年游俠客,白日球獵夜擁擲。呼盧百萬終不惜,報仇千里如咫尺。
戊、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A)甲乙戊
(B)甲丙丁
(C)乙丙丁
(D)乙丁戊


7(B).
X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 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 皆孩之。(《老子》第四十九章)
【題組】1文中「善者吾善之」,前後二「善」字的詞性分別為:
(A)名詞/動詞
(B)名詞/形容詞
(C)動詞/名詞
(D)形容詞/動詞


8(B).

10、「七擒七縱、班門弄斧、三顧茅廬、管鮑之交、瑜亮情結、毛遂自薦」,上列所舉 各項,與三國時代的故事相關者有幾則?
(A)二則
(B)三則
(C)四則
(D)五則


9(B).
X


荀子
(A)經
(B)史
(C)子
(D)集


10(B).
X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閒,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莊子‧秋水》
【題組】「見笑於大方之家」句中的「大方」,其義與下列選項中何者相同?
(A)他如此的謬解文意,真是貽笑大方
(B)是故能載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
(C)便是門下從不曾見過像杜少爺這大方舉動的人
(D)賦景詠物兩關住,又新鮮,又大方


11(B).
X


3.《禮記.檀弓上》:「曾子謂子思曰:『伋,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三日,杖而後能起。』」這段記載最主要的旨意在於:
(A)行禮應順應人情,過猶不及
(B)應以敬謹之心為親長處理喪事
(C)至親亡故,孝子哀傷到無心飲食
(D)曾子、子思都是遵守禮制的孝子


12(B).
X


1-1-33.根據標點符號用法表規定,使用引號時,應:
(A)依個人喜好,來安排單引與雙引之先後使用順序
(B)避免使用單引
(C)先用雙引,後用單引
(D)先用單引,後用雙引


13(B).
X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上有所長,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辯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國故不治。用一之道,以名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聖人執一以靜,使名自命,令事自定。(《韓非子.揚權》)
【題組】53. 文中「矜而好能,下之所欺」,這句話的意思,和下列那一 個選項類似?
(A)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B)欺上瞞下,一手遮天
(C)人主好佞,群臣致諛
(D)上不授權,下不負責


14(B).

2.《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文中「女」字與下列選項「」 中的人稱何者相同?
(A)「吾」日三省「吾」身
(B)「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C)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D)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15(B).
X


8.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 景慕,一至於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 (李白〈與韓荊州書〉)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是因為韓荊州:
(A)人品高尚
(B)學問淵博
(C)廣納賢才
(D)位高權重


16(B).
X


3下列對君子/小人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B)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C)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D)君子求諸人,小人求諸己


17(B).
X


2「不如學仙去/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蓮/腳在泥中,頭頂藍天/無需穎川之水/一身紅塵 已被酒精洗淨」本段文字描寫的人物,與下列選項相同的是:
(A)有一個飲者自稱楚狂/不飲已醉,一醉更狂妄/不到夜郎已經夠自大/幸而貶你未曾到夜郎
(B)石破/天驚/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這時,我乍見窗外/有客騎驢自長安來/背了一布 袋的/駭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詩句/已挾冷雨而降
(C)晨起/負手踱蹀於終南山下/突然在溪水中/看到自己瘦成了一株青竹/風吹來/節節都 在搖晃/節節都在堅持/我走向你/進入你最後一節為我預留的空白
(D)被廷爭疏離君主/被戰爭逐出長安/蜀道這條玄宗倉皇出奔的路/你奔,就苦於上青天了/ 麗人行的低吟/悲陳陶的吶喊/哀江頭的吞聲/沒感動任何當局


18(B).
X


269.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以下和他有關的歇後語,釋意正確的是 
(A)孔明七擒孟獲——武藝高強 
(B)孔明大擺空城計——弄假成真 
(C)孔明斬馬謖——明正軍紀 
(D)諸葛亮皺眉頭——無可奈何。


19(B).
X


2 「由果溯因」的表達方式,即先說結果,再說明原因。下列選項何者屬於這種表達 方式?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D)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B).
X


7 「無論旅人是睡在豪華露營車或簡陋的帳篷裡,面臨的降雨機率都相同;但一旦下起 雨,如果宿營者棲身的帳篷品質低劣、會漏水,他會遭遇睡袋被水泡濕的風險,可 能因為失溫而死亡。 哥倫比亞的富人可以聘請持槍的警衛保護,小孩上下學有司機接送。當然,他 們也有被綁架的風險,而且冒的風險比別人更大,因為綁架者可期待拿到更高額的 贖金。不過,窮人比較容易遭受與機運有關的惡性意外。 哥倫比亞新艾斯佩蘭薩的貧民區,一名八歲黑人女學童在兩名持刀少年追趕下 衝回家;假使她的母親有能力聘請司機接送,女兒就不至於置身在這種機運型的意 外中。那位母親可以到派出所報案,但警察當然不會有任何行動。當時女童渾身發 抖,母親則神情哀傷,充滿無力感。小女孩知道那兩個少年是誰,他們也知道她住 在哪裡。或許日後不會再下雨,但她的帳篷品質依然低劣。」 根據上文內容,作者意在指出:
(A)比有錢更有錢是人類免於生存恐懼的真理
(B)把吃苦當作吃補才是擺脫貧窮的最佳途徑
(C)容易出意外的程度是丈量貧困的標準之一
(D)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面對貧窮生活的興奮劑


21(B).
X


4 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 (白居易 〈廬山草堂記〉)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平地和方池一樣大
(B)方池和平臺一樣大
(C)平地比平臺小一半
(D)方池比平臺小一半


22(B).

8 「滿山都沒有光,若是我提著燈走,也不過是照得三兩步遠;且要累得滿山的昆蟲都 不安。若湊巧遇見長蛇也衝著火光走來,可又怎辦呢?再說,這一點的光可以把那 照不著的地方越顯得危險,越能使我害怕。在半途中,燈一熄滅,那就更不好辦了。 不如我空著手走,初時雖覺得有些妨礙,不多一會,什麼都可以在幽暗中辨別一點。」 下列選項,何者不符合上文文意?
(A)人當與自然環境冥合,關注萬物的需要
(B)長期處於黑暗,會懼怕光明,十分危險
(C)刻意人為,反會騷擾大自然,招致傷害
(D)坦然面對困境,終能適應並且克服難關


23(B).

8 「很久以前,人類都還光著腳走路。一位國王到某個偏遠的鄉間旅遊,由於路面崎嶇 不平,有很多碎石頭,刺得他的腳板又痛又麻。回到王宮後,他下令要將國內所有 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還可造福他的人民,讓大家走路時 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殺光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皮革,而所花費的金 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這個辦法很愚蠢而且根本做不到,但因為是國王 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搖頭嘆息。一位聰明的僕人大膽向國王提出建言:『國王啊!為 什麼您要勞師動眾,犧牲那麼多頭牛,花費那麼多金錢呢?您何不只用兩小片牛皮 包住您的腳呢?』國王聽了很驚訝,當下領悟,於是立刻收回成命,改採這個建議。 據說,這就是『皮鞋』的由來。」 上文故事寓意,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這個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B)想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則較為容易
(C)得到一件東西需要智慧,放棄一樣東西則需要勇氣
(D)當命運交給你一顆酸檸檬,你要想辦法把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


24(B).
X


3 「東方繪畫為主的中國花鳥畫,自古即在其象徵意義上,有更明確的發揮,比如以花卉為寄寓,作為理想人格的投映。」 下列選項,何者最能呼應上文所述?
(A)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B)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C)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D)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25(B).
X


10 「『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已逐漸應用在各種領域中,並且相當程度地協助人類解決生活中遭遇到的諸多問題。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科技是一種工具,所以自始至終都應該為人所用,目的是為了幫助人類改善生活。以教育領域來說,教師可以採用 VR 技術工具,帶領學生進行浸入式學習。教師也可以採用 AR 技術工 具與學生互動,直接畫出圖像文字,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學生有了身 歷其境的真實感受後,還是要回到現實的世界中,就感官經驗轉換成與人溝通互動 的語言與文字,並且應用高層次的思考能力,深入分析探討其意義。如此才是科技工具的正用而非誤用。」 關於使用新科技在教學上,下列何者最符合上文要旨?
(A)新科技可以讓學生沉浸在更加美好的世界
(B)學生使用新科技可以享受更好的感官刺激
(C)新科技的使用仍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D)未來新科技可以取代教師來教導學生互動


快捷工具

【精選】 - 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國文難度:(2601~2625)-阿摩線上測驗

絕對要考上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