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年輕不懂事,懂事就不年輕了
95
(3 分58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司法◆監獄學概要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2 下列何者與監獄紀律之良窳無直接關聯?
(A)防止受刑人違規、脫逃行為的發生
(B)矯正計畫之順利進行
(C)促使受刑人自我控制、自律、自尊
(D)法院裁判徒刑刑度之高低


2(D).

12 團體生活須有共同之行為規範,有關受刑人次級文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可協助受刑人定位自我角色
(B)用以劃分與管教人員所持價值觀之不同
(C)有助於受刑人次級文化之整合
(D)因資訊發達與交流迅速之故,各機構間之次級文化已無差異


3(D).

13 有關戒護安全武器管理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監獄應設專用槍械庫,所有械彈應分門別類儲放
(B)槍械庫應遠離收容人之舍房或活動之範圍
(C)槍械庫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D)槍械庫應嚴密管制,槍械管理人員每週檢查 1 次,戒護科長每月檢查 1 次,典獄長每季檢查 1 次


4(C).

12 有關監獄建築規劃時應注意之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著重個別化與分類處遇的設計以避免犯罪學習
(B)監獄建築應切合時代的需求、配合矯正的理念
(C)建築空間應以受刑人自由與舒適為前提
(D)規劃時需有前瞻性,不宜遷就預算而因陋就簡


5(A).

14 違規處罰涉及監獄紀律之維持及在監處遇之公平性,下列有關監獄違規處罰,何者錯誤?
(A)違規事件調查時應給予違規受刑人提出答辯之機會,並告知其有保持緘默之權利,惟其保持沉 默可作為違規之證據
(B)違規事件之書面報告應詳述違犯之規定與情節,負責書寫報告之管教人員應簽章並註明日期
(C)同一事件不得重複懲處
(D)按聯合國在監人處遇最低標準規則規定,應訂定違規行為規則,明確列出違規行為及對何種違 規行為將受何種方式的懲罰


6(B).

17 有關矯正機關戒護事故之定義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戒護」一詞,即警戒(Surveillance)、保護(Protection)之意思
(B)戒護事故僅指脫逃及暴行之行為
(C)「戒護事故」,係指監獄內發生異於常態、暫時性失去控制與掌握的突發事故
(D)戒護事故發生原因當然有共同的、個別的、預謀的及突發的


7(A).

18 有關監獄暴行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監獄暴行之跡象只能從受刑人實際衝突的言語或行為觀察,無法單就請求換房、轉配業或要求 單人居住查覺
(B)監獄暴行可能讓受刑人趨於消極,如恐懼、憤怒、憂鬱、或面臨精神疾病之壓力
(C)部分受刑人會以加入監獄幫派以尋求庇護
(D)監獄暴行除發生於受刑人與受刑人之間暴行外,亦可能發生於對管理人員施暴或誣陷濫告以達 成其獲得利益之目的


8(C).

14 有關矯正機構經營管理的成功關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爭取預算與資源,並依其優先順序做出妥適的安排與分配
(B)保障升遷機會與管道,提高戒護津貼、值勤費以激勵士氣
(C)採由上而下之單向決策模式,以保障決策的果斷與執行速度
(D)機構成員皆能善盡其職,以既定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


9(D).

16 下列何者與監獄暴行最不具關聯性?
(A)監獄擁擠
(B)受刑人刑期
(C)犯罪類型
(D)入監前職業


10(B).

20 有關監獄受刑人間發生性侵害行為之原因與預防對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自我控制力強之受刑人,會以正確的方式來轉移對性的需求,惟自我控制力弱,又再結合暴力、 攻擊行為之受刑人,則性侵害事件即有可能發生
(B)大部分監獄內性侵害行為的發生均為勸誘的影響,例如使用說服、賄賂、詐欺、情感或物質的 引誘所致
(C)監獄應落實調查分類,針對具性觀念與性行為偏差、具暴力、攻擊行為之受刑人、或有性侵害 行為前科者嚴加分類,以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D)管教人員應正視性侵害行為的發生,不可消極或視而不見,應正確教導灌輸受刑人正確性知識 與觀念


11(D).

1 犯罪矯正的目的與功能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犯罪矯正的目的涵蓋應報(Retribution)與監控(Surveillance)
(B)機構性犯罪矯治功能涵蓋:應報(Retribution) 、嚇阻(Deterrence) 、隔離(Incapacitation)與 修復(Restoration)
(C)非機構性犯罪矯治功能涵蓋改善(Reform)與嚇阻(Deterrence)
(D)隔離(Incapacitation)可分實質隔離(透過監禁隔離)與擬制隔離(透過科技隔離)


12(B).

18 依據我國監獄行刑法之規定,受刑人不服監獄所為影響其個人權益之處分或管理措施向監獄提起 申訴,應自受刑人收受或知悉處分或管理措施之次日起,幾日不變期間內為之?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13(C).

15 Donald Clemmer(1940)在《監獄社會》一書中指出監獄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它們有自己的角色 扮演、內規與領導階級,這些非正式的社會控制使監獄內能相安無事,保持平靜,其屬於下列何 種理論模式?
(A)剝奪模式理論
(B)輸入模式理論
(C)受刑人平衡理論
(D)行政控制理論


14(D).

7 內觀法在矯正機構之應用以日本最具成效,有關內觀法施行重點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藉著隔離以減少外界之刺激,維持良好的靜思環境
(B)以自責式思考自我行為省察,激發感謝他人之念頭
(C)拋棄本位主義,以理性、同情心之原則為行動依據
(D)強調激發對父親之愧疚心與罪惡感,矢志反哺親恩


15(C).

11 有關美國學者菲勒(Wheeler, 1961)提出之監獄受刑人 U 字型適應模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受刑人在初入監開始前 3 個月,呈現出低度服從之現象
(B)受刑人在監禁中期,呈現出服從程度最高的現象
(C)受刑人出獄前 6 個月,又呈現出高度服從之現象
(D)受刑人入監後之 U 字型適應模式,與其週遭環境毫無相關


16(C).

5 有關監獄調查分類的目的與效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進行健康檢查
(B)擬定處遇計畫
(C)有助減刑參考
(D)進行觀察考核


17(B).
X


5 有關外役監受刑人遴選條件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受有期徒刑之執行逾 1 個月
(B)刑期 7 年以下,或刑期逾 7 年未滿 15 年而累進處遇進至第三級以上
(C)刑期 15 年以上而累進處遇進至第二級以上
(D)無期徒刑累進處遇應進至第一級


18(B).

13 下列何位學者提出監獄受刑人次級文化形成,是對於監禁痛苦反應之結果,除非完全隔離,否則 人犯次級文化不會消失?
(A)高夫曼(Goffman, 1961)
(B)賽克斯(Sykes, 1958)
(C)克雷西(Cressy, 1962)
(D)狄流里歐(Dilulio, 1987)


19(C).

12 學者高夫曼(Goffman,1961)在總體機構的觀察中,認為受刑人具有以下類型之生活適應的呈現,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情境退化型:從現實環境中退縮,拒絕與外界溝通
(B)非妥協型:此乃受刑人退化至其他類型之先發徵兆
(C)轉化型:利用服刑的機會以尋求其自身心靈之淨化
(D)殖民型:將入監服刑視為一種旅行,甚至沉溺其中


20(C).

10 有關學者歐文(Irwin, 1980)提出受刑人適應監獄生活之型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打混型(Doing Time):生活中避免惹麻煩,從其中謀利享受
(B)以監為家型(Jailing):為監獄常客,極易適應環境,並奪取重要職位,抬高身價
(C)退化型(Withdrawal):自閉型態,從現實的環境中退縮,拒絕與外界接觸
(D)自我改善型(Cleaning):利用服刑機會,尋求自我改善,利用監獄資源充實自己,與其他受刑 人保持良好關係,避免受次級文化影響


快捷工具

司法◆監獄學概要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宣仁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