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實現理想需要執著與堅強。
100
(2 分35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全部】 - 犯罪學 - 刑法及犯罪學難度:(101~1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37. 行刑權時效期間,依刑法規定,應自何時起算?
(A)檢察官起訴時
(B)地方法院 判決時
(C)高等法院判決時
(D)裁判確定之日


2(C).

112. 以下何者並非阻卻違法事由?
(A)依法令之行為
(B)正當防衛
(C)欠缺違法性認識 者
(D)緊急避難


3(C).

118. 甲、乙共同行竊,由甲在外把風,乙入室內竊取財物。甲屬於:
(A)教唆犯
(B)幫 助犯
(C)共同正犯
(D)間接正犯


4(A).

184. 甲因竊案在警局作筆錄,因甲向來認為自己的同性戀行為是犯罪行為,而向警 方「自首」,但同性戀行為非刑法處罰的行為,警察認為這部分無觸法之虞,此見解 係基於何種原則?
(A)罪刑法定原則
(B)從新從輕原則
(C)不溯及既往原則
(D)比例原則


5(A).

230. 刑法第一條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法律有規定者為限,稱為:
(A)罪刑法 定原則
(B)行為人主義
(C)行為主義
(D)罪刑相當原則


6(B).

245. 依刑法第10 條規定,毀敗語能、味能或嗅能,稱為:
(A)輕傷
(B)重傷
(C)死傷
(D)無傷


7(A).

甲因竊案在警局作筆錄,因甲向來認為自己的同性戀行為是犯罪行為,而向警方「自首」,但同性戀行為非刑法處罰的行為,警察認為這部分無觸法之虞,此見解係基於何種原則?
(A) 罪刑法定原則
(B) 從新從輕原則
(C) 不溯及既往原則
(D) 比例原則


8(C).

以下何者並非阻卻違法事由?
(A) 依法令之行為
(B) 正當防衛
(C) 欠缺違法性認識者
(D) 緊急避難


9(C).

甲、乙共同行竊,由甲在外把風,乙入室內竊取財物。甲屬於:
(A)教唆犯
(B)幫助犯
(C)共同正犯
(D)間接正犯


10(A).

64.行為人之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其行為不罰
(B)其行為得免除其刑
(C)其行為得減輕其刑
(D)其行為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11(A).

383.行為人之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61
(A)其行為不罰
(B)其行為得免除其刑
(C)其行為得減輕其刑
(D)其行為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12(A).

655.依新修正刑法規定,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其法律效果為何?
(A)不罰
(B)免除其刑
(C)減輕其刑
(D)減輕或免除其刑


13(B).

846.明知朋友贈送的東西來路不明,甚或明知它是偷來的,如果你還將它收下,此行為就
(A)視為竊盜罪
(B)視為贓物罪
(C)視為搶奪罪
(D)視為教唆罪。


14(A).

1070.某公立醫院之院長於SARS 盛行期間,不依規定將該院病人感染情形陳報並告知院內醫護人員,致使多人罹病身亡且造成社會大眾之恐慌。請就上揭之案情敘述,研判該院長之行為應論處何罪較為適宜?
(A)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
(B)委棄守地罪
(C)違法抑留或剋扣罪
(D)枉法仲裁罪。


15(A).

1276.行為人之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其行為不罰
(B)其行為得免除其刑
(C)其行為得減輕其刑
(D)其行為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16(A).

1346.行為人之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其行為不罰
(B)其行為得免除其刑
(C)其行為得減輕其刑
(D)其行為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17(D).

1481.某甲因案受無期徒刑之宣告執行已逾二十五年且足認甲在服刑期間有改過遷善之實據,經監務委員會決議後,報請法務部核准出獄,甲係基於下列何種制度予以釋放?
(A)保安處分
(B)緩刑
(C)緩起訴
(D)假釋


18(D).

1508.下列何者不屬於阻卻違法事由?
(A)依法令之行為
(B)正當防衛
(C)業務上正當行為
(D)違法認識之可能性


19(A).

1951.行為人之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其行為不罰
(B)其行為得免除其刑
(C)其行為得減輕其刑
(D)其行為應減輕或免除其刑


20(B).

21. 刑法第1條罪刑法定原則為刑法上之帝王條款,下列有關甲行為之敘述,何者基於罪刑 法定原則,不罰?
(A)甲因乙搶奪其女友之事而恨乙入骨,欲殺之而後快,某日基於殺乙之故意,持刀刺 乙胸口要害,乙當場死亡
(B)甲駕車不慎撞及乙車,致使乙車後保險桿與車燈受損,須花上萬元修復
(C)甲因乙常欺負其兒子,某日基於傷害乙之故意,攻擊乙,致乙頭破血流
(D)甲駕駛自用車輛趕赴開會途中,超速闖紅燈,撞死路人乙


21(D).

10 關於郭思坦(Goldstein)於1985年提出毒品與暴力行為關聯性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施用毒品常因妄想、幻覺而導引暴力攻擊行為
(B)施用毒品成癮常為解決其戒斷症狀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C)毒品交易市場複雜,常因爭奪地盤及利益分配不均,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D)毒品施用者侷限為上階層人士,且易發生暴力攻擊行為


22(A).

23 下列何種情況得易科罰金?
(A)犯加重誹謗罪而受 6 月有期徒刑之宣告
(B)犯加重誹謗罪而受 7 月有期徒刑之宣告
(C)犯加重誹謗罪而受 8 月有期徒刑之宣告
(D)犯加重誹謗罪而受 9 月有期徒刑之宣告


23(B).

18 甲欲對乙強制性交,甲壓制乙,脫去乙身上衣物進而強行舌吻時,乙用力咬傷甲之舌頭,讓甲因此離去。 有關本案之法律效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之行為屬緊急避難
(B)乙之行為屬正當防衛
(C)乙之行為屬避難過當
(D)乙之行為屬防衛過當


24(C).

18 試問根據我國實務見解,下列何者成立刑法第 234 條第 1 項之罪?
(A)甲男未穿內褲慢跑後張腳坐在路邊建築物樓梯上休息,以致行人可從甲男短褲褲管看見生殖器
(B)甲男駕駛貼有深色隔熱紙之汽車,於路口等紅綠燈時,未開窗在車內手淫
(C)甲男於鬧區馬路旁逕自脫光褲子露出並套弄自己生殖器手淫
(D)甲男生殖器周圍皮膚病搔癢難耐,在有行人之路旁以手抓褲襠處搔癢


25(A).

17 甲與乙為夫妻,甲某日返家後對乙施暴,在甲連續毆打乙時,乙為保護自己,持平底鍋敲甲的頭部,造成甲頭部挫傷。乙之刑事責任為何?
(A)乙屬正當防衛,不成立傷害罪
(B)乙屬緊急避難,不成立傷害罪
(C)乙屬誤想防衛,僅成立過失傷害罪
(D)乙屬原因自由行為,無責任能力,不成立傷害罪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全部】 - 犯罪學 - 刑法及犯罪學難度:(101~125)-阿摩線上測驗

Han Chi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