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100
(1 分10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1.下列何人有「詞中之聖」的稱號?
(A)柳永
(B)蘇軾
(C)李清照
(D)李煜


2(D).

35.下列關於複句的舉例與說明,何者錯誤?
(A)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聊是非(並列複句)
(B)只要大家願意,隨時可以來我家玩(條件複句)
(C)由於大家準備充分,因而座談會進行得相當順利(因果複句)
(D)如果你再大聲的話,我就不客氣了(條件複句)。


3(B).

20.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是說實踐仁道必須:
(A)當仁不讓
(B)克除私欲
(C)奉行禮教
(D)里仁為美


4(B).

7. 關於《史記》的敘述何者為是:
(A)作者是司馬光。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C)是一本記錄漢代歷史的史書。
(D)是記事本末體的代表著作。


5(D).

閱讀下文,回答 26-30 題。
       走過曲阜斜坡,仲尼曾經三次回頭,一次為顏淵、子路、曾參、宰我,一次為孔鯉、孔伋,另一次為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
       走過魯國開闊的平疇,仲尼只回了兩次頭,一次為遍地青柯不再翠綠,遍地麥穗 不再黃熟;一次為東逝的流水從來不知回頭而回頭,回頭止住那一顆忍不住的淚沿頰邊而流。
       走過人生仄徑時,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蕭蕭〈仲尼回頭〉)

【題組】28. 文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一句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說明仁義世界的建構仍舊有所欠缺
(B)訴說理想終將轉眼成空而無法落實
(C)陳述放下執著在人世將更加的逍遙
(D)表達希望自我冀盼能夠在人世實踐


6(B).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二月十日,在臺灣漢族歡慶年節的牛年初四,有一輛似乎要褪掉白色光澤的雪鐵龍, 快意恩仇地翻越中部橫貫公路,經梨山左轉而下,逕奔宜蘭支線。也許它要到蘭陽平原, 也或許過了獨立山驀然向左,直取北橫穿突而去。後來,我們在思源埡口看到了近乎灰色的孤獨的雪鐵龍,面對突然升起的濃霧而猶豫不決的畫面,最後,雪鐵龍似乎被吞噬在滿天飛舞的雲霧之中。
       會不會在面對天幕一般的濃霧就猶疑不決呢?這是我在年節旅行發出的第一次疑懼。
       思源埡口往南山的斷崖突然升起的霧陣,的確讓我在雪鐵龍的車體裡驚訝造物者的詭異。我從後視鏡的一方小小的鏡框看見它收攏著環山的好晴好日,眼前卻是一方天地所設下的陷阱般的迷霧。我放緩離合器,想像族人在兩、三百年前越過白狗大山,穿越梨山、 環山時的戒慎情境。環山族人稱 Skajau(司卡要),充滿鹿角的美地之意。在祖居地 Pins bugan(賓斯博干)對著巨石起誓分離後的族人,來到滿山遍野充滿鹿群的美地便決定定 居,另一部充滿冒險犯難精神的族人又一次次進行遷移的生死遊戲,他們來到思源埡口面 對午後所遇到的捲動天地的濃霧時,會不會也在心底升起了猶疑的想像?日後我並沒有在 思源埡口,見到族人遺留任何凌亂的、錯置的、猶疑的腳步,卻在口語相傳裡見證了族人 終究是勇敢的越過思源埡口,沿著蘭陽溪兩側高地、遠望太平洋建立了足以生根立命的部落。
       當我停在 Pianan(南山)面對不斷包圍我的濃霧時,其實並沒有看到高地上的部落, 它們當然都已經不在高地,而是在日據時期被武力驅迫或者以新闢稻田誘引,遷移到離河 面更近的淺山地區。也因為短短一百年來數度的遷移,追索每一個部落真確的位置已經成 為當代族人覓得歷史源頭的一門艱深功課。這源頭或許是廢棄的疊石,或許是所剩無幾的 白髮老人,或許是荒山峻嶺中的一坏黃土,更多的,或許是已遭代木時期開路闢土而掩埋 在深山之中的荒野裡的部落了!
       隨著宜蘭支線緩緩下降,南山以下,蘭陽溪以開闊的河面迎接一位疲倦的旅人歸來, 我在宜蘭西面的山腰下俯瞰疾駛而過的車陣時,並無從確知旅人所為何來?也許就只是一 次短暫的旅行吧! 也許又不是! ( 改寫自瓦歷斯.諾幹〈迷霧之旅〉)

【題組】10.文末提到「也許又不是!」的語意為何?
(A)說明這是一件虛構的事
(B)這是一件無從確知的事
(C)為達目標得持續冒險前進
(D)一切本來就不會有正確答案


7(D).

閱讀下文後,回答16-20題
周處生時或死後沒有多久,便有關於他的軼聞流傳。 
如孔約《志怪》云:「義興有邪足虎,溪渚長橋有蒼蛟,並大啖人,並郭西周, 時謂郡中三害。周即處也。」又如祖台之《志怪》所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 蒼蛟吞啖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 創,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句浦乃死。」 
兩書均成於東晉時期,時間相近。同一件事,何以在記述上各有其偏重之處?
《世說新語》則結合「三害」與「斬蛟」,並增加「殺虎」情節,使傳說更為完 整: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 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 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 改意……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固定了「義興三害→周處射虎斬蛟→周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情節單元,成為後世「周處除三害」傳說的「基型」。(改寫自羅景文〈周處傳說探究〉)

【題組】17.關於文中引述的三則周處傳說,說明不適當的是:
(A)孔約提及義興時有三害,周處為其一,而未述及周處的改過自新
(B)祖台之未提到義興三害,聚焦於周處斬蛟,敘述較孔約《志怪》生動
(C)《世說新語》增加里人相慶、周處聞知情節,以突出周處悔悟自新的轉 折
(D)《世說新語》渲染周處殺虎以見其兇彊,呈現與志怪相異的志人特質


8(B).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6~10 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題組】9.關於這闕詞的解讀,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出辭官歸隱的樂趣
(B)「穿林打葉聲」比喻生命中遭遇的困頓挫敗
(C)作者即事抒懷借題發揮,嘲諷官場的黑暗
(D)此作品能表現出作者「婉約清麗」的詞風。


9(D).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設伏殲之。不然, 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灣計,臺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若登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彼之駐輪甚便,四圍無山,港中非可駐輪;彼不登岸,不能久居也。 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有時展輪四掠, 有時載小艇窺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4.關於誘敵上岸的敘述,最符合洪繻〈籌海議〉的說法是:
(A)這是臺灣防止外犯中最能夠戰勝的方法
(B)臺南因為地理環境,故適合用這種戰法
(C)四周沒有山丘屏障的港灣適合此種戰法
(D)這種戰法可能造成民心浮動,軍心震恐


10(D).

25. 王溢嘉〈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告白〉:「所謂『樂觀』或『悲觀』,不只是程度問題,還存在不少矛盾:很多人都是在某些方面明顯樂觀,另些方面則無疑是悲觀的。我覺得我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是主詞,代表我的人生基調、立場或本質;而『樂觀的』是修飾或形容詞,意指在生活策略上,我還是會開朗、積極地去做我可以做的事,來排遣、化解我的悲觀,或為它添加色彩。」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符合文意?
(A)作者認為悲觀是行為,樂觀是自我思想
(B)作者認為悲觀與樂觀是不同詞性的詞語
(C)悲觀和樂觀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事物面向
(D)悲觀與樂觀於人而言,可並行而不相悖


11(C).

12.「以反問表達確定的意思」謂之「激問」,下列選項何者為是?
(A)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B)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C)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D)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12(C).

23.「愛好由來著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阿婆還是初髻女,頭未梳成不許看。」〈清.袁枚•遣興〉這首詩主要意 旨為下列何者?
(A) 「一花一天堂」的觀察
(B) 「白髮三千丈」的描寫
(C) 「拈斷數根鬚」的修改
(D) 「讀書破萬卷」的閱讀


13(A).

2.文學作品常見空間移轉的手法,寫景或由遠而近,或由大而小,選出下列例句不符合此種作法的選項:
(A)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B)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C) 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D)陳之藩寂寞的畫廊:「於是,像一朵雲似的,我飄到密西西比河的曼城,飄到綠色如海的小的大學來。校園的四圍是綠油的大樹,校園的中央是澄明的小池,池旁有一聖母的白色石雕,池裡有個聖母的倒影。」


14(C).

27. 下列詞語何者與「強調學習環境之重要」有關?
(A)焚膏繼晷
(B)樂不思蜀
(C)一傅眾咻
(D)汗牛充棟。


15(D).

1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使用了何種修辭?
(A) 譬喻
(B) 互文
(C) 借代
(D) 映襯


16(D).

6. 請依詩意內容,判讀下列詩句所歌詠的物類何者正確?
(A)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占人間第一香— 詠梅花。
(B)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詠菊花。
(C)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 靖,惹得詩人說到今—詠杏花
(D)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秋風—杜鵑花。


17(A).

29. 余光中〈灰面鷲〉:「高高的緯度啊長長的風 / 吹來一個遠遠的過客」,句中「長長」一詞將風(虛)轉化為可以丈量之物(實), 使詩句顯得更為生動具體。下列何者亦屬於這種「擬虛為實」的手法?
(A)無邊的秋色攔你不住 / 雲程迢迢是幾千里路呢 ?
(B)在炎炎的東方,有一隻鳳凰 / 從火中來的仍回到火中 / 一步一個火種,蹈着烈焰
(C)寂寞是靜止的時間,倒影多完整 / 曾經,每一隻野雁都是天鵝 / 水波粼粼,似幻亦似真
(D)所有的波浪都奔向天際 / 閃著銀盔,翻著銀蹄 / 壯闊的水平線上去列隊 .


18(C).

27.下列各詩句,何者「看不出」季節?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B)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C)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19(C).

3. 小盧讀到一首古典詩:「心中不能言,腹作車輪旋。與郎相知時,但恐傍 人聞。」若依「腹作車輪旋」此句的創作手法判斷,此詩最有可能是哪一 類的詩歌?
(A)詩經‧大雅
(B)楚辭‧神女賦
(C)漢樂府北朝民歌
(D)唐詩五言絕句。


20(D).

5.黃明志〈漂向北方〉:「我漂向北方/別問我家鄉/高聳古老的城牆/擋不住憂傷/我 漂向北方/家人是否無恙/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詩句所 描寫的心境與這首歌詞相似?
(A)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D)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1(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30 題。
6270a828c61e4.jpg6270a82f976bd.jpg

【題組】28.資料丙《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為民國 108 年修訂版,若以資料丙審視資料甲, 關於① 、② 兩項推論的研判,最適當的是: ① 鄭用錫墓展現清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而列為國定古蹟。 ② 王得祿墓的歷史價值,可能是被列入古蹟的條件之一。
(A) ① 、② 皆正確
(B) ① 正確,② 錯誤
(C) ① 無法判斷,② 正確
(D)①無法判斷,② 錯誤


22(C).

14. 請閱讀下列資料,綜合判斷應為何人?甲、喜撰寫農民文學;乙、行文風格樸實和造句遣詞樸實;丙、著有 〈原鄉人〉、〈夾竹桃〉、〈笠山農場〉等。
(A)黃春明
(B)白先勇
(C)鍾理和
(D)王禎和。


23(B).

3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乃
(A)寫秋風之感物之感人
(B)狀簫聲之感人
(C)喻波濤之洶湧
(D)謂人之樂極生悲


24(D).

18.有關中國小說發展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漢、魏、六朝小說,以筆記小說為主,不重結構,如劉義慶世說新語。  
(B)唐代小說以傳奇為主,已有完整結構,如杜光庭虬髯客傳。  
(C)宋代小說以短篇為主,有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如京本通俗小說(話本)內容便多口語,而宋初徐鉉的稽神錄為文言小說。  
(D)明代小說以章回小說為主,以文言寫成,如吳承恩西遊記。


25(C).

53. 下列「」中字詞在該文句中的用法和意義,哪一組前後兩兩相同?
(A)崛起於「阡陌」之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開關「延」敵/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C)九國之「師」/燭之武退秦「師」
(D)「叩」關/「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