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景氣是淘汰那些不爭氣的人。
100
(1 分6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32. 下列語詞解釋,何者正確?
(A)暴虎馮河:比喻人有勇無謀
(B)俎豆之事:比喻安貧樂道
(C)色厲內荏:言行舉止均公正不阿
(D)苗而不秀:他人過錯, 我們當引以為戒。


2(A).

▲閱讀下文,回答17-20題。 
甲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 長,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 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乙 茲就詞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 脫閨人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 尤貴格律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 豔擅長,男子且然,況於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呂碧城〈女界近況雜 談〉) 呂碧城(1883~1943),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題組】17.依據甲文,關於作者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心態,最不可能的是:
(A)無法預先了解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也就不在意任何評論
(B)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只能利用相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故自婉言技巧尚拙
(D)以率意塗抹謙稱自己的畫作,凸顯想要創作的欲望非常強烈


3(D).

有關臺灣日據時期作家與作品配對,下列何者有誤?
(A)呂赫若/〈牛車〉
(B)賴和/〈一桿「稱仔」〉
(C)楊逵/〈送報伕〉
(D)魯迅/〈孔乙己〉。


4(B).

1. 下列何組讀音不同?
(A)烘「焙」/「倍」數
(B)牌「坊」/「彷」彿
(C)賄「賂」/賽「璐璐」
(D)「莘莘」學子/庭院「深深」。


5(B).

二、閱讀測驗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 35~38 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題組】37. 關於此詞的解讀,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出辭官歸隱的樂趣。
(B)「穿林打葉聲」比喻生命中遭遇的困 頓挫敗。
(C)作者即事抒懷借題發揮,嘲諷官場的黑暗。
(D)此作品能表現出作者「婉約清麗」的詞風。


6(A).

9. 請問有關詩詞名句與作者的對應,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B)李清照╱春蠶到死絲方 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C)歐陽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D)李煜╱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7(B).

▲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 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 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 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 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 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 灣計,臺 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 若登 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 可駐輪;彼不登岸, 不能久居也。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 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 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 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4.關於上文對清末臺灣攻守情勢的分析,敘述最適當的是:
(A)基於後勤準備已充足而可誘敵深入
(B)由海戰與陸戰兩方面揭示敵我利弊
(C)因船艦操作耗人力而主張放棄海戰
(D)從軍民齊心的優勢判斷可無懼陸戰


8(A).
X


三、綜合題
(一)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有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費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
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題組】2. 在富人向畫家買畫的過程中,畫家的心情變化順序為何?
(A) 慌張→氣憤→傷心→奮發圖強
(B)氣憤→奮發圖強→傷心→慌張
(C) 奮發圖強→氣憤→慌張→傷心
(D)傷心→氣憤→慌張→奮發圖強


9(C).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 題。
                                                   〈忠臣〉
      戰事中止了。 
      將軍終於接受旨意,甩下沾滿敵血的盔甲,連揮數劍將行軍圖斬碎。將軍不解, 他退敵五百里,收復大片疆土,敵人已無力抵抗,君王卻要與敵和談。他拒絕了九道 旨意,但聖旨八百里加急,一天一道,連續十天,也只能罷兵還朝。 
      一回京城,立刻有人指出將軍的罪狀,說他心有不滿。將軍功在邦國,問心無愧, 所以沒有反抗,殊不知接連抗旨已讓君王怒不可遏。當初他斥責同僚不知進取,認為 和談就是誤國,所謂「國力有限」、「慘勝傷民」,都是貪圖安逸的藉口,如今朝中卻是 一片靜默,沒人為他發聲。
      囹圄不知歲月,一切無聲無息,將軍仍舊不解,自己為國殺敵,盡忠報國,為什麼 君王要將他召回關押。當初前線紮營,百姓捐穀獻糧、送酒贈肉,軍民同心抗敵,勝利 就在眼前,他向大軍許諾,一定會帶他們衣錦歸鄉。那一夜,士氣激昂,有人遞酒給 將軍,他雖好酒,卻只是抿了抿就放下,還沒打敗敵人,他不能醉。想至此處,將軍心有 不甘,「仇敵未滅,怎敢苟且偷安?我有什麼錯?我有什麼錯?」
     他們說將軍叛國了,百姓不相信。將軍身無枷鎖,卻步伐沉重。行至法場,有人 遞酒,將軍不甘北望,接酒痛飲,邁步拋下,大笑前行。 將軍走後,北伐的聲音停止了,國家如昔。

【題組】2.故事結尾,「他們」說將軍叛國了,「他們」指的對象是誰?(2 分)
(A)國家的百姓
(B)將軍的部下
(C)朝中的君臣
(D)北方的敵人


10(B).
X


【題組】 1.將軍回到京城後,發生了什麼事?(2 分)
(A)百姓沿街歡迎
(B)遭到逮捕入獄
(C)立刻向君王求情
(D)憤怒與同僚爭吵


11(D).

閱讀下文後,回答21-25題
陸游粥品私房筆記6639805a19909.jpg陸游是一位高壽的詩人,注重養生。他主張「若偶食一物多,則當減一物以乘除之,如湯餅稍多,則減飯」,又認為「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提倡「食淡百味足」。不過,陸游的體質並不好,他曾提到自己「不堪酒渴兼消渴」。
古人所說的消渴,即今日所稱的糖尿病。陸游的牙齒也不好,有〈齲齒〉等 一百多首與牙病相關的詩。其實,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不但容易蛀牙,也會增 加牙周破壞的程度,陸游晚年詩句「一齒屢搖猶決肉」、「欲墮不墮齒更危」, 顯示他可能深為牙周病所苦。或許正因如此,陸游特別喜歡吃粥。他在〈薄粥〉詩力讚食粥能讓「饑腸且免轉車輪」,又於〈食粥〉詩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晤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宛丘」即蘇 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過一篇〈粥記贈潘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據 說陸游晚年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熬粥,熬好後喝一碗,再睡個回籠覺,「粥 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改寫自譚健鍬《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6639809e32cba.jpg

【題組】22.依據資料甲、乙、丙,關於陸游食粥與健康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陸游曾向張耒求得煮粥筆 記 ,鑽 研 粥 品養 生 之道
(B)加 糖 會讓 陸 游的 粥 品 GI值 上升 , 但長 時間 熬 煮可 減 低粥 品 GI值
(C)吃 粥 兩小 時 內血 糖 波 動小 , 能讓 陸 游 的回 籠 覺睡 得 安穩
(D)陸 游 吃粥 雖 可使 牙 齒 免於 咀 嚼, 卻 不 利於 血 糖控 制


12(C).

27.下列各詩句,何者「看不出」季節?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B)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C)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D)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13(A).

29. 余光中〈灰面鷲〉:「高高的緯度啊長長的風 / 吹來一個遠遠的過客」,句中「長長」一詞將風(虛)轉化為可以丈量之物(實), 使詩句顯得更為生動具體。下列何者亦屬於這種「擬虛為實」的手法?
(A)無邊的秋色攔你不住 / 雲程迢迢是幾千里路呢 ?
(B)在炎炎的東方,有一隻鳳凰 / 從火中來的仍回到火中 / 一步一個火種,蹈着烈焰
(C)寂寞是靜止的時間,倒影多完整 / 曾經,每一隻野雁都是天鵝 / 水波粼粼,似幻亦似真
(D)所有的波浪都奔向天際 / 閃著銀盔,翻著銀蹄 / 壯闊的水平線上去列隊 .


14(D).

6. 請依詩意內容,判讀下列詩句所歌詠的物類何者正確?
(A)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占人間第一香— 詠梅花。
(B)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詠菊花。
(C)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 靖,惹得詩人說到今—詠杏花
(D)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秋風—杜鵑花。


15(B).

12. 下列詩句,若按一年中的節日次序排列,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甲、占得清秋一半好,算來明月十分圓 乙、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丙、故山此日還佳節,黃菊清樽更晚暉 丁、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A)乙甲丁丙
(B)乙丁甲丙
(C)丁甲乙丙
(D)丁丙甲乙


16(D).

1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使用了何種修辭?
(A) 譬喻
(B) 互文
(C) 借代
(D) 映襯


17(C).

27. 下列詞語何者與「強調學習環境之重要」有關?
(A)焚膏繼晷
(B)樂不思蜀
(C)一傅眾咻
(D)汗牛充棟。


18(A).

下列詩句,何者是著重透過歌詠菊花以寄寓一己高潔的情懷:
(A)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B)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C)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D)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19(D).

14.將抽象的事物或概念「形象化」為具體,是運用了「轉化」修辭。下列何者不屬於此種 修辭技巧?
(A)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B)可是我已懂得,一把小小黃楊木梳,再也理不清母親心中的愁緒
(C)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地,像壓過的相思
(D)不寄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這般心事 有誰知


20(D).

題組:閱讀下文,回答第 21-22 題: 
     陸羽《茶經》論水云:「山水上,石泉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又「江 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其說止於此,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張又新 《煎茶水記》云劉伯芻謂水有七等,以揚子江為第一,惠山石泉為第二,虎丘 井第三,淮水居末。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江水居山水上,井水 居江水上。二說皆與《茶經》不合。 
     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謬說也。羽之論水,惡 ① 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然眾水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說近 物理云。 ──改寫自歐陽脩〈大明水記〉 ① 渟浸:水停止不動。

【題組】21.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張又新將天下的水按水質分成二十種
(B)歐陽脩按水源的遠近和高低評定水質
(C)在《煎茶水記》中,張又新反駁劉伯芻看法
(D)依《茶經》論水的標準,揚子江優於虎丘井


21(D).

以下何者非「愛情詩」?
(A)、「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B)、「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C)、「茨菰葉爛別 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D)、「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22(B).

7. 關於《史記》的敘述何者為是:
(A)作者是司馬光。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C)是一本記錄漢代歷史的史書。
(D)是記事本末體的代表著作。


23(B).

20.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是說實踐仁道必須:
(A)當仁不讓
(B)克除私欲
(C)奉行禮教
(D)里仁為美


24(B).

閱讀下文,回答 31-35 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 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問管仲:「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 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 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 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內閑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 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故人臣 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齕有道 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閑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摘錄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題組】35. 韓非子舉宋酤酒者,以及齊桓公和管仲的事蹟的用意,下列何者最合適?
(A)能通達賢能者優於自己之處進而學習
(B)要覺知並能立志除去危害自己的因素
(C)能全面表述不論何時都可能發生危險
(D)要掌握權勢便要消除不利於己的險阻


25(C).

15.文學作品中,常見將「抽象的聽覺具體形象化」的寫法,如白居易<琵琶行 >將琵琶聲的激越,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表出,下列何 者未使用此寫法:
(A)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B)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 火,一個子彈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光十色,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 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
(C)輕輕掀開每一本或走或立的臉書/感覺有風自四面八方吹來
(D)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 但聞人馬之行聲。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