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要有信心,就沒有過不了的橋
100
(1 分54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176~20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26.黃庭堅(西江月)有云:「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沒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詞中所詠者為:
(A)藥
(B)茶
(C)湯
(D)酒


2(C).

下列各成語都與「馬」字有關,請選出解釋正確者:
(A)白駒過隙:比喻才華優異
(B)駑馬戀棧:喻不可能的事
(C)老驥伏櫪:雖年老而壯心不減
(D)駟不及舌:處事得心應手。


3(A).

27.李同學請老師推薦寒假課外讀物,他喜歡閱讀情節曲折、人物豪邁的古典小說,那麼,老師宜推薦下列何書?
(A)《水滸傳》
(B)《紅樓夢》
(C)《儒林外史》
(D)《老殘遊記》


4(A).

6.某國中為全校年滿十五歲的同學舉辦慶生會。請問如果在古代,會用以下哪個說法稱呼十五歲的人?
(A)志學之年
(B)弱冠之年
(C)而立之年
(D)強仕之年


5(B).

8.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下列有關「惴」字的字音與字義,敘述完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A)ㄗㄨㄟˋ,茫茫然
(B)ㄓㄨㄟˋ,憂懼不安
(C)ㄖㄨㄟˋ,恐怖難安
(D)ㄔㄨㄢˇ,呼吸急促


6(C).

13.「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謙沖而自牧」意謂:
(A)言行一致
(B)不言而化
(C)謙沖以修養自己的德性
(D)人君當竭誠以待下


7(A).

6.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這首詩所歌詠的人物是下列哪一選項?
(A)屈原
(B)杜甫
(C)韓愈
(D)蘇軾


8(B).

13. 「生命中或許有千百個鐵窗、十萬個柵欄 甲、有種種的試煉和考驗 乙、恆常保持愛、希望、有情的心 丙、但是正愛臺灣的人,都要打開心內的門窗 丁、重新來認識故鄉的田園、珍惜所愛的人、體貼四時的變化 來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林清玄〈打開心內的門窗〉) 這段文字,在「生命中或許有千百個鐵窗、十萬個柵欄」、「來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兩句之間,依文意與篇章結構排序,最正確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丙甲丁
(D)乙丁甲丙


9(A).

25. 周敦頤〈愛蓮說〉以「蓮」喻為君子,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下列崔瑗〈座右銘〉中的文句,和本句語意最接近的是哪一選項?
(A)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B)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
(C)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D)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10(C).

20. 我是一粒米/當你夾取木筷,在飯中翻攪/請讀一讀我的身世/當勞動的農人/以含淚的收割/抵不過股票指數上升/糧價低迷/那緊蹙的眉頭/化為珍貴的淚滴/請珍惜我(張國治一顆米如說)。推斷對於詩的詮釋,何者不正確?
(A)採取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
(B)詩人關切目前經濟狀況中的農業問題
(C)旨在強調國產米品種優良,應多食用
(D)詩以「米的身世」代指農人的辛苦與無奈


11(B).

19.王鼎鈞《左心房漩渦.舊曲》:「誰甘願由追韓信的蕭何變成起解的秦瓊,再變成 出塞的昭君呢?誰會主動選擇這樣一條路呢?……他們並未作曲,只是演唱;他們 不是編導,只是擔任指定的角色。」下列最符合這段文字意旨的是哪一選項?
(A)如果你感覺到生命中的雲層遮蔽了陽光,那是因為你的靈魂飛得還不夠高的緣故
(B)生命中有許多錯綜無奈,有時我們並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
(C)如果我們能接納不完美的事實,就能以較慈悲、寬宏、輕鬆的態度面對自己與他人
(D)人生如戲,每個角色除照本宣科之外,也該肯定自己的存在,並且欣賞他人的演出 


12(C).

26. 鍾理和〈野茫茫〉:「大年初六,(      )最寒的一天,我穿了許多衣服還覺得寒氣砭人;(      )你卻祗穿了一件衣服。我叫你多穿, 你不聽。我發火,還打了你一巴掌。(      )你到底不肯穿,領了妹妹,悄悄地由後門走到下邊的人家去了。這事我後來才知道 的;那天,你們幾個孩子便在風地裡玩了來的。(      )多麼冷的一天呀,而你卻祗有一件單衣!」 上列引文,依文意推敲,(      ) 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依序為:
(A)那是、然而、那是、可是
(B)然而、可是、然而、那是
(C)那是、然而、可是、那是
(D)那是、可是、可是、然而


13(B).

8.依「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語義關係,下列詞語與「罄竹難書」語義關係相應的是 哪一選項?
(A)獨木難支
(B)擢髮難數
(C)暗箭難防
(D)沒齒難忘


14(D).

23.有關「倜儻」音義的說明,正確的是哪一個選項? 選項:
(A)讀音與「周黨」相同,指事務繁多,難以處理。
(B)讀音與「替倘」相同,指事務繁多,難以處理。
(C)讀音與「周黨」相同,指人灑脫風流,不受拘束的樣子。
(D)讀音與「替倘」相同,指人灑脫風流,不受拘束的樣子。


15(D).

24.院子前的花盆裡/種著奶奶的杜鵑花/奶奶說/花開的時候/春天會來我家 /今年/剩下我照顧杜鵑花/不知道/春天還會來嗎?(〈杜鵑花〉) 對於〈杜鵑花〉這首童詩的說明,最為正確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選項:
(A) 本首童詩的詩眼,是在第一、二句。
(B) 三至五句,是依照自然運轉的因果寫法。
(C) 童詩的主旨是擔心自己能力微薄,不能好好的照顧杜鵑花。
(D) 全詩不著「懷念」一詞,而懷念之意自然顯現,是運用「象徵」手法的 抒情詩。


16(A).

19.「雙重否定」含有兩個否定詞,卻常常表示「肯定」之意,下列各組詞語皆屬於這種 情況的是哪一選項?
(A)無遠弗屆/攻無不克/無微不至
(B)知無不言/無法無天/不學無術
(C)攻無不克/毋枉毋縱/不學無術
(D)無遠弗屆/無微不至/非親非故


17(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我之遇見「窺夢人」,起始就弄不清究竟是真實或幻夢。 「搭著我的肩膀,閉上眼睛,我帶你到幾個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他說。隨著 窺夢人,我侵入了幾個生命的留白,看到了平常眼睛所看不到的景象。後來才知道我們 進入了某人的夢境,窺視了連他最親暱的人都無以察知的事。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口黑箱,即使藏得再隱密,窺夢人仍可以輕易進入你心中, 翻找出那口黑箱。好幾次我請窺夢人教我這個能力,他只是笑笑的重複兩句誰都聽不懂 的話:「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 
        這是窺夢人告訴我的故事:「昔者,有『狐疑』之國,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 某日,一士自西方來,自謂能窺人之夢,以伺心機。王遣之偵察其弟,果得叛變之夢, 因以為據而殺之。復疑其弟魂魄為亂,懼而不能自解,終癲狂而死。」他笑著問我說: 「夢與非夢,怎麼分辨?」
       「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這句話我開始也同樣聽不懂, 在經歷幾個朋友的生命如黑箱被揭開蓋子而抑鬱終生,甚至窺夢人也在娶了妻子之後, 窺探自己妻子的夢境後發瘋,我才如禪修之頓悟。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 「必要」,被曝曬在陽光下而裡外透明的生命,都將在他人炯然的注視中枯萎。(改寫自 顏崑陽〈窺夢人〉)

【題組】24.作者最後說出「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必要」,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觀念?
(A)尊重他人祕密,不要探知
(B)己所不欲之事,勿施於人
(C)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D)與人相處,要為他人設想


18(A).

14. 「如果我們以人文關懷角度切入,不難發現囤積者的生命都承受著失落與 喪慟。囤積, 其實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阻礙。只有透過囤積,他們以為 自己並未失去什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囤積者實際上無法處理的,是 關於□□。」根據文意脈絡,空格處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分離
(B)收納
(C)時間
(D)理想


19(C).

16.今日常用的俗諺或詞語,有些典故出自傳統小說或戲曲,如「劉姥姥進大觀園」 即 源自《紅樓夢》,下列「 」中詞語出處說明,何者正確?
(A)老師不下課,我肚子只好一直唱「空城計」:《封神演義》
(B)因為「半途殺出程咬金」,他和冠軍擦身而過:《三國演義》
(C)詐騙集團最終「逃不出如來掌」,已被警方偵破:《西遊記》
(D)原來是吃了「人參果」,難怪他頓時意氣風發:《聊齋誌異》


20(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於中丞成龍,按部至高郵(註一)。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奩甚富,夜被穿窬(註二) 席卷而去。刺史無術。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嚴搜裝載。又 出示諭闔城戶口,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囑吏目:「設有城門 中出入至再者,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此真盜也。」二人 詭辯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著女衣二襲,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 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著而屢出之也。(節錄自《聊齋誌異•於中丞》)
 【註一】按部:謂巡視屬下州縣。高郵:明清時州名,屬揚州府,州治即今江蘇省 高郵縣。 
【註二】穿窬(ㄩˊ):穿壁逾牆,指偷竊行為。

【題組】13.破案的關鍵是官吏於何處找到遺失的物品?
(A)嫌犯的身上
(B)嫌犯的行囊
(C)刺史的家中
(D)城外的房舍


21(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題組】17.作者不希望語言文字變成「摩斯密碼」的原因為何?
(A)需學習文言文才能領會
(B)過度簡稱造成思考怠惰
(C)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解讀
(D)理解過程需要反覆解碼


22(C).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老師,您真的把我罵醒了。 
      當您問我:「為什麼要作弊?」東窗事發的窘迫,讓我瞬間開啟防衛機制, 直言抗辯,拒不承認。您輕柔告誡:「誠信是做人處事的根基,或許你認為 偷瞄一下答案應該不會被發現,然而,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 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我,依舊矢口否認。然後, 您舉證歷歷,嚴厲質問:「到底有沒有作弊?」 
     我再也找不到藉口蒙蔽自己,欺瞞您,我承認在考試時,頭腦裡就像被 打了馬賽克一樣,我的理智線斷裂,偷瞄了同學的考卷,修改了答案。 我問您:「還能補救嗎?」您說:「作弊就是零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其實,我當時想的不是分數,只是想做點什麼彌補我的過錯。您說:「好好 檢討自己的內心,看你反省的態度,再決定是否要依校規懲處。」 
      我明白這是改過自新的開始,我會牢記您的教誨。不奢求原諒,只想 以此書為證,重新開始,踏實學習,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生小新敬上
                                                                                2022.06.04

【題組】5.「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 這句話的含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2 分)
(A)行事不義,天知你知我也知
(B)光明磊落,為人灑脫無所畏
(C)投機心態,會使人無法自拔
(D)誠信無價,猶如黑洞不可測


23(D).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6~10 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題組】10.下列文句中,哪一個選項與本作品所表達的生命情調較為相符?
(A)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B)放下成見吧!只要放下成見,大家就能同心共事
(C)從艱苦中品味快樂與美,才是最樂與最美
(D)處順不狂,處逆不慌,平淡從容才是真性情。


24(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遨遊新世界,就像讀新書,總是充滿意外驚喜。如同現代人喜歡做行前功課,清代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的旅行計畫,其中《乾隆南巡紀程圖》就極具代表性。
       現代戲劇中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但在史實中南巡卻是大張旗鼓,凡御道經臨之處,地方大臣須與嚮導處官員擬好路程並繪圖呈覽。《乾隆南巡紀程圖》中即介紹衙署城池、山川名勝、水利設施及駐蹕位置,圖後文字則記載各站距離、地方沿革等。其上雖未載年款,但與記錄皇帝日常的《起居注》相比對後,可得知約完成於乾隆十六年(1751),第一次南巡前。此外,圖冊記載自直隸、山東起,之後一路大多由運河經徐州、揚州、鎮江、常州與蘇州貫穿到浙江錢塘,歷時二十三天,共十八站,一站一圖,構圖樸素,設色淡雅,共分為十八冊,可惜部分已失傳。從《起居注》還可發現實際路線與《乾隆南巡紀程圖》的計畫不同,學者推測御駕可能多次臨時修改。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圖被製成易於攜帶的袖珍本,此類小尺寸的書籍,常被文人置於專門收納頭巾的箱篋中,故南朝齊至南宋一直以巾箱本稱之,至明清之際才漸為袖珍本一詞取代,外型細緻迷你,行旅坐臥,任其展卷玩賞。

【題組】

5.根據本文對《乾隆南巡紀程圖》特色的描述,請判斷下列何者為套圖的內容?
(A)
(B)
(C)
(D)



25(B).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許多知名食譜常出自古時文人之手,像是南宋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中國文人食譜的代表之作。該書描述大多為樸素清淡的菜餚,每一道菜餚皆被冠以雅稱,並引詩詞歌賦來評析飲食之味。如當中一道〈梅花湯餅〉寫道:「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林洪於後引南宋詞人留元剛所寫「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將食物與詩詞相結合,深化了人們飲食的感受。
       除以花入菜外,可隨手取得的食材且平易的烹調方式,亦是此食譜一大特色,像〈撥霞供〉一則提及其來由及作法,文中記載:「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製。師云:『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煖之樂。」以筷子夾著薄兔肉在鍋中反覆撥動的樣貌,猶如火紅色的晚霞映照在雲浪中翻湧不止,後詩人作「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一句以相應於此景。
       林洪對於飲食雅趣的追求,緣於高潔雅致品格的嚮往,文中記錄了不少則在尋訪名士的過程中,偶遇隱世之人或是文士的日常飲食,正如《山家清供》題名中之清字;「清」帶有清新脫俗之意,老子道出「五味令人口爽」的擔憂,認為口腹之欲應導向「味無味」,這無味之味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避免過度的調味,以此尋求本味。故而從內容上說,《山家清供》不詳細記錄烹調手法,整體倒像是人生瑣事的紀錄,通過日常飲食之味,傳達出了文人所重視的意境之美,亦勾勒出宋代閒適生活的理想樣貌。

【題組】15.下列何者最符合本文對於「味無味」概念的說明?
(A)香客在寺廟中吃到的齋食
(B)田園現摘簡易烹調的蔬食
(C)餐廳標榜健康無麩質料理
(D)遊子在他鄉吃到熟悉菜餚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176~200)-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