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有把握現在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2
(1 分50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華語文教學#11583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Corder 提出基於學習者所犯錯誤可分為四階段,「U 型學習(U-shaped learning)」出現 在成形階段(emergent stage),比較接近於下列哪一種現象?
(A)此為進入遺忘階段,必須密集糾錯。
(B)退化而成為一種不穩定現象,經常犯錯。
(C)這階段的學習者很想表現所學,教師無須擔心也不必指導。
(D)剛學過而還未熟練時,會有一小段退步的情形,但之後隨著學習就會進步。


2(C).
X


2. 學習者會自我監控,矯正個人口語的準確度,或調整為適合所處環境及交流對象之用語, 此學習策略為下列哪一個選項?
(A)認知策略
(B)後設認知策略
(C)溝通策略
(D)社會情意策略


3(D).
X


3. 以下哪一種情況可視為「模糊容忍度(ambiguity tolerance)」低的學習風格?
(A)學習者過度講求口語的流利度。
(B)學習者在聽講和閱讀時,忽略詞彙的歧義性。
(C)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多義詞感到強烈的挫折或畏懼。
(D)學習者語法、語義或語用的偏誤因缺乏適當的監控和引導而產生內化現象。


4( ).
X


4. 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領域中,策略是用來解決「吸收」與「運用」問題的技巧,分為學習 策略與溝通策略,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較不適宜?
(A)自我監控、自我評估屬於學習策略的社會情意策略。
(B)迴避語言表達困難的主題或概念,是溝通策略的迴避策略。
(C)符碼轉換、字面翻譯和非語言訊號都是溝通策略的補償策略。
(D)將字或片語置於有意義的語言段落中,是學習策略的認知策略。


5( ).
X


5. Ausubel 的「有意義的學習理論(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應用於第二語言教學, 比較接近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A)教師教學時應避免使用學習者的母語。
(B)語法的教學應重視形式和語義的對應。
(C)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應強調詞彙的意義。
(D)教學活動設計應配合學習者既有的認知架構。


6( ).
X


6. 教師在語言教學課堂中,嚴格要求不能使用母語,且練習儘可能要求整句進、整句出, 此種教學法比較接近於下列哪一個選項?
(A)直接教學法
(B)情境教學法
(C)專案教學法
(D)溝通導向教學法


7( ).
X


7. 關於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特徵,下列哪一個選項正確?
(A)文法翻譯法強調閱讀與寫作。
(B)將各種句型導入教學是直接教學法的最大貢獻。
(C)聽說教學法鼓勵學習者藉由嘗試錯誤學習語言。
(D)情境教學法主張用母語翻譯將語言結構和真實情境聯繫起來。


8( ).
X


語法教學的排序要考慮到結構複雜度、語意複雜度、語用功能、類化難易與跨語言差距 等因素,
【題組】8. 以下哪一個「光」應該最後再教?
(A)我說的就是那道光。
(B)就是期待你光宗耀祖。
(C)啊?這回算是沾您的光了。
(D)光洗頭也要花個五、六百的。


9( ).
X


【題組】9. 承上題。以下哪一個句子使用的時態助詞「著」句型應該最後再教?
(A)我喜歡站著唱歌。
(B)妹妹手上拿著冰淇淋。
(C)商店門口停著一輛車。
(D)他說著說著就哭起來了。


10( ).
X


10.學習者的能動性(agency)指的是學習者做出選擇、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下列哪一 個選項不是促進學習者語言學習能動性的方法?
(A)依據學習者的偏誤調整教學的方法。
(B)引導學習者發展策略性自我調整的能力。
(C)鼓勵學習者在課堂之外使用目標語參與社交活動。
(D)給予學習者在課堂上用目標語表達個人意見和感情的機會。


11( ).
X


11.關於第二語言課室裡的提問策略、問題種類及其說明,下列哪一個選項較不適當?
(A)應用性的問題考驗學習者能否將所學的資訊應用在新的情境裡。
(B)推論性的問題測驗學習者是否能從沒有直接說明的教材裡歸納結論。
(C)理解性的問題是為了要回答事實,考驗學習者對於資訊的記憶與識別。
(D)可以從展示性問題開始提問,學習者程度越好越可以嘗試開放性問題。


12( ).
X


12.青少年學習者對於別人如何看待他們正在改變中的生理、情感、自我以及智力都比較敏 感。教師應該注意保持學習者自尊,請問下列哪一個不是好方法?
(A)鼓勵同學之間的競爭。
(B)對於每一個人的才華與優點都加以肯定。
(C)允許學習者犯點小錯,並且接受他們的失誤。
(D)鼓勵小組活動,可以讓他們更勇於嘗試冒險。


13( ).
X


13.第二語言教師回饋行為分為情感回饋(affective feedback)、認知回饋(cognitive feedback)。 教師的情感回饋能讓學習者清楚雙方是在相同的語言脈絡中交流,也能支持、鼓勵學習 者延續話題、繼續表達。關於教師情感回饋的操作,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有誤?
(A)用簡單的詞語回饋。
(B)對學習者發表的話語即時評價對錯優劣。
(C)可透過調整詞句,改述學習者的語言形式。
(D)適合用來引導中、高級學習者整合所學盡情表達。


14( ).
X


14.關於詞彙教學的方法,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較不適當?
(A)「發揚(某精神、某傳統)/發揮(某作用、某威力)/發展(某技術)」是利用詞語 搭配法的教學方式。
(B)「漂亮、好看、美麗」解釋它們在色彩和用法上的區別,是利用等義詞聯繫擴展法的 教學。
(C)「推、拍、打、踢、搥、踹」可利用直接演示法來釋義,是置入語境教學,其語境指 言語語境,包含上下文語境、場景語境及民族文化傳統語境等。
(D)藉由義素分析法教學,將意義相關的詞經由比較呈現它們之間的區別,如一批與車相 關的詞(腳踏車、機車……),以「交通工具、陸路、機動、燃油」等用「±」義素標 示出來。


15( ).
X


15.關於「猶豫」一詞,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正確?
(A)植物的合稱
(B)地名的合稱
(C)黏著語素的關係
(D)不可分開解釋的連綿詞


16( ).
X


16.教學語法(pedagogical grammar)是以語法規則為基礎,以學習者為導向,且是一種具 規範性、累進式的特性。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有誤?
(A)使用頻率高的要比使用頻率低的先教。
(B)語言習得發展過程是依學習者個別發展而制定,可不必在教學語法中考慮。
(C)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跨語言距離小,且能正面轉換的,可優先教給學習者。
(D)結構與語義的複雜度高,則困難度越高,而語義複雜又比結構複雜更難,排序要把難 度高的放在後面。


17( ).
X


17.有關華語語法教學的難點,下列哪一個選項錯誤?
(A)漢語有豐富的補語系統。
(B)詞類和句法成分之間往往無法一對一對應。
(C)漢語的語序和虛詞不是表達語法關係的主要手段。
(D)體現意合為主、隱性語法關係豐富等特點,因此較難掌握。


18( ).
X


18.華語語法教學中,語序的排列很重要。如「張三到圖書館拿書。」和「張三拿書到圖書 館。」即隱含了邏輯關係的不同。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不是華語語序的原則?
(A)自然語序是 SVO
(B)按事情發生的時間先後排列
(C)新訊息在前,已知的舊訊息在後
(D)像華人地址的寫法,是由大概念到小概念


19( ).
X


19.就偏誤分析角度而言,某華語學習者常將華語「盆」的韻尾讀成「朋」,那麼,以下何者 也會是該學習者易產生的偏誤?
(A)「飛」讀成「灰」
(B)「班」讀成「幫」
(C)「病」讀成「鬢」
(D)「牛」讀成「留」


20( ).
X


20.關於正音方法的解說,下列何者不適當?
(A)過渡法:是利用熟悉的音節過渡到新的音節的正音方法。
(B)演繹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正音方法,指用手勢和體態來提示學習者發音的方法。
(C)對比法:特別突出兩個容易混淆的音的發音要領,讓學習者體會它們的不同特點。
(D)誇張法:學習者錯誤讀音有時相當頑固,教師可運用誇張手段,故意強化其發音特點, 以收矯正之效。


21( ).
X


21.使用《百家姓》、《三字經》、《幼學瓊林》等類似「讀經班」的教學來認識漢字,漢字識 別的指導先於文意的理解,此種教學屬於何種漢字教學法?
(A)部件教學法
(B)集中識字教學法
(C)分散隨文識字法
(D)無筆聽說學習法


22( ).
X


22.華語老師正在進行筆順教學,小明一時分心沒注意老師教到哪裡,但聽到老師唸出的筆 畫順序是「撇、橫、豎鉤、挑、斜鉤、點、撇」,請指出可能是下列哪一個漢字?
(A)迕
(B)禿
(C)卸
(D)我


23( ).
X


23.華人聽到他人讚美時,回應「沒有,沒有,還差得遠呢!」而外籍人士認為是一種反對 意見的陳述,這種是屬於什麼樣的偏誤(error)類型?
(A)教學失誤
(B)語際遷移偏誤
(C)文化遷移偏誤
(D)學習策略偏誤


24( ).
X


24.某個英語母語背景的學習者說出這個句子:「*去年夏天我每天上了三個小時的華語課。」 (I took three hours of Mandarin lessons every day last summer.)請診斷其偏誤之處。
(A)量詞誤用
(B)動詞誤用
(C)時間短語錯序
(D)時貌助詞誤加


25( ).
X


25.1990 年代,第二語言習得的觀點從個人轉向社會文化。以下關於社會文化觀點的敘述, 哪一個選項錯誤?
(A)語言扮演中介的角色,可以用來調節和控制溝通活動。
(B)近側發展區(ZPD)指的是兒童語言與成年人語言之間的差距。
(C)與學習者互動時,母語者或精通母語者會調整他們的輸入方式。
(D)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焦點應放在學習者、同儕、教師和其他參與者間的相互作用上。


26( ).
X


26.下列何者不屬於教師在課堂中的「話語形式偏差」?
(A)語音受方言影響
(B)有贅詞贅字
(C)重複敘述句子
(D)句內殘缺,句意模糊


27( ).
X


27.某人力仲介公司為了方便外籍看護能經常模仿、記憶並重複練習華語,特別給所屬的外 籍看護人手一本自編教材,這本教材比較可能運用下列哪一種教學法?
(A)聽說教學法
(B)直接教學法
(C)情境教學法
(D)文法翻譯法


28( ).
X


28.學者認為不同語言裡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類,會影響語言使用者對於現實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不同的語言的人會因語言差異,對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思考與行為方式。這 是什麼樣的學說?
(A)Long 的互動假說(Interaction Hypothesis)
(B)Schumann 的文化適應假說(Acculturation Theory)
(C)Krashen 的自然次序假說(Natural Order Hyphothesis)
(D)Sapir-Whorf Hypothesis 的語言相對論假說(Linguistic Relativity)


29( ).
X


29.閱讀教學可分為精讀和泛讀兩種,下列對於精讀教學的敘述,哪一個選項較不適當?
(A)朗讀和默讀是精讀教學的重要環節。
(B)精讀的閱讀理解是由下而上的歷程。
(C)精讀課是外語教學的語言知識輸入和積累。
(D)對比泛讀,精讀更側重提高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


30( ).
X


30.“SQ3R”是由五個閱讀步驟所組成:瀏覽、提問、閱讀、背誦與複習,用以提升學習者自 主學習的能力。在華語的閱讀教學中,下列選項的實施方式何者不恰當?
(A)閱讀討論時可允許學習者以母語進行討論。
(B)對於學習弱勢的學習者應給予平等的發言機會。
(C)教學者應設計系統性的問題、提供回答問題的策略。
(D)背誦階段可以採取分組競爭的方式,激發學習者開口。


31( ).
X


31.華語新聞課堂中,老師要求學習者在聽新聞時,特別注意人名、日期、時間、地點和某 個事件等訊息。請問這樣練習的目的是什麼?
(A)學習掌握新聞的語法
(B)學習掌握語篇的結構
(C)學習運用由下而上(bottom-up)的技巧
(D)學習運用由上而下(top-down)的技巧


32( ).
X


32.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CTFL)確立語言溝通的三種模式,並為世界語言教師提供描述語 言表現的組織原則。此三種模式不包括以下哪一個選項?
(A)情境對比(comparative)
(B)理解詮釋(interpretive)
(C)人際溝通(interpersonal)
(D)表達演示(presentational)


33( ).
X


33.有關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LIL),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有誤?
(A)CLIL 的教學通常適用於中、高級程度的學習者。
(B)此教學法的教學對象限定於具有特定專業知識背景的成年人。
(C)在 CLIL 的課堂中,語言不僅是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學的媒介。
(D)以科學主題課程為例,學習者不僅學習科學知識,也學習相關的詞彙和語言技巧。


34( ).
X


34.「差點沒跌倒」是沒跌倒,「差點沒趕上車」是趕上車了。對外國人來說,這是屬於語法 哪方面的學習難點?
(A)語序
(B)離合詞
(C)語意導向
(D)否定詞活用


35( ).
X


35.目前臺灣國家教育研究院「華語文能力基準」(TBCL)將華語能力指標分為三等七級, 包括哪些能力?
(A)聽、說、讀、寫、翻譯
(B)聽、說、讀、寫、文化
(C)聽、說、讀、寫、思維
(D)聽、說、讀、寫、打字


【非選題】
二、 問答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
1. 請看以下的對話:
A:你明天想去買東西嗎?
B:還好。
A:你有沒有什麼東西想買的,我可以幫你買喔!
B:還好。
A:我這次去了,可能很久才會再去喔!
B:就跟你説還好嘛!

【題組】 (1)請解釋「嘛」和「嗎」的用法,並說明在什麼情況下才可以用「嘛」。


【非選題】
【題組】(2)設計一組對話包含 5 至 6 個句子,並說明如何引導學習者操練「嘛」的用法。

【非選題】
2. 語法句型在教學上有幾個階段,如:引入句法階段、說明階段、歸納階段、操練階段等。請就引入句法階段,以華語比較句「A 比 B……」為例,設計3種不同的引 入方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試題:華語文教學#115835-阿摩線上測驗

Claudia ❤️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