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相信是成功的開始,堅持是成功的終點。
96
(4 分17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教育專業科目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C,D).有疑問

3. 對於校園性別事件通報及調查處理程序,下列何者為非?
(A)20日內以書面通知申請或檢舉人是否受理
(B)學校3個工作日內需召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C)學校接獲申請調查或檢舉後,12小時內進行校安通報
(D)不服處理結果,申請人及行為人可於20日內向學校提出申復,以1次為限


2(B).

46. 以下有關處理疑似校園霸凌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學校在接到霸凌申訴後,應於一個月內召開兩次會議,確保處理流程快速進行,以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B)學校在處理疑似霸凌事件時,應在24小時內完成校安通報
(C)校園霸凌事件的調查,為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可不需徵得未成年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D)學校在接到霸凌申訴案後,需在六個月內完成所有調查和處理步驟


3(C).

6. 依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評量辦法》規定,學生因故不能參加定期評量,經學校核准給假者,得補行評量;其成績應如何 計算?
(A)視假別不同,得以實得分數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百間區別計算
(B)不論假別,均應以實得分數百分之九十計算
(C)不論假別,均應以實得分數計算
(D)應由學校訂定合理計算方式


4(D).

10. 依據我國《教育基本法》之規定,下列何者為教育權之主體?
(A)學生
(B)公民
(C)國民
(D)人民


5(C).
X


14. 評量過程中,有時難以避免評分者誤差,下列何者不太可能是造成評分者誤差的原因?
(A)趨中偏誤(central tendency error)
(B)月暈效應
(C)評量次數太少
(D)樣本選擇偏誤


6(D).

15. 馬斯洛(A.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need-hierarchy theory),可分為兩大類匱乏需求和成長需求,下列哪些屬於「匱乏需求」? ①安全需求 ②美的需求 ③知的需求 ④隸屬與愛的需求 ⑤生理需求 ⑥自尊需求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7(C).

21. 下列有關批判教育學的主要觀點之敘述,何者錯誤?
(A)學生學習失敗可能是來自於社會種種不公平所導致的學習不利
(B)教師角色應成為社會的改革者以構築有利於學習的教學環境
(C)課程應是以教師為主且有計畫引導批判思考之知識學習旅程
(D)教學是組織和建構知識、價值觀、社會實踐的一種文化生產形式


8(C).

24. 李老師發現志銘在全校第一次段考作弊,李老師考量志銘被發現後即時認錯,平時表現也循規蹈矩,認為應從輕發落;但學務處認為 應依校規秉公處理,才能維護團體秩序,雙方意見不同。請問這是屬於派深思(T. Parsons)「價值導向的模式抉擇」中的哪一種衝突?
(A)成就對歸因
(B)廣布性對專門性
(C)普遍性對獨特性
(D)自我導向對集體導向


9(B).

29. 1970年代進入「新教育社會學」的時代,此時的教育社會學研究邁入思想典範的新轉向,但不包含下列何者?
(A)注重微觀的
(B)注重實證的
(C)注重質性的
(D)注重詮釋的


10(C).

33. 張老師在設計生涯教育課程時,希望增進學生對社會工作世界的瞭解,採用「活動分析法」。先分析職場上人們所需具備的知能,再 轉化為學習目標做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張老師的課程設計是基於下列何種課程意識形態?
(A)精粹主義
(B)專業主義
(C)科技主義
(D)建構主義


11(A,C).

35. 關於課程統整的敘述,下列何位老師的設計較不適切?
(A)繼續性:張老師基於學生之前學過的學習內容作加深加廣的教材安排
(B)順序性:林老師將課程內容依理解的難易程度安排在適切的學習階段
(C)統整性:陳老師依照單一學科的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反覆練習,以熟悉該學科的知識
(D)銜接性:簡老師考量教材學習先後順序的安排,以及內容中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學生組織知識


12(C).有疑問

36. 下列哪一項教學敘述不符合凱勒(Keller)的動機理論?
(A)注意(attention):老師讓學生戴上虛擬實境眼鏡觀賞星空。
(B)相關性(relevance):老師問學生若平時沒有節約用水,到旱季時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C)創造(creativity):老師請學生提出一份節能減碳的計畫書,向班上同學說明節約能源的好處。
(D)獲得滿足(satisfaction):老師口頭讚美在學習歷程中認真參與討論、提出想法的同學,使其具有正向學習經驗。


13(B).

39. 青雲國小老師社群採用探究教學步驟設計教學活動,將課程發展分成四個主要階段:甲、學生認識問題和產生假設;乙、教師提出探究範圍及提示探究方式;丙、學生蒐集資料進行探索;丁、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教學正確的教學步驟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
(D)丙乙甲丁 
 
 


14(D).

45. 新北國中教師在學生畢業前,蒐集並分析學生習得校訂關鍵能力的情形。此一作法, 較符合課程評鑑的哪一種類型?
(A) 形成性評鑑
(B) 替代性評鑑
(C) 後設性評鑑
(D) 依據目標的評鑑


15(C).有疑問

46. 有關課程教育學者的主張或事蹟,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教師即研究者-泰勒(R. Tyler)
(B)美國課程評鑑之父-古德萊德(J. Goodlad)
(C)教師即行動研究者-艾利奧特(J. Elliott)
(D)經驗課程-史登豪斯(L. Stenhouse)


16(C).

54. 康老師讓學生帶著 iPad 平板電腦,走到學校附近的溪畔,記錄周遭植物、昆蟲、鳥 類等生態環境,並剪輯一段環境教育的影片,這較屬於何種課程類型?
(A) 螺旋式課程
(B) 混成式課程
(C) 議題式課程
(D) 學科式課程


17(C).

59. 在下列教育思想中,何者提出並特別強調「教育關係(pedagogical relation)」的重要 性,主張在這種關係的發展下,兒童或年輕人在逐漸成長之下不再需要與他人建立 這種關係,教育關係因而解消?
(A) 實驗主義教育學(Experimentalism)
(B) 分析的教育哲學(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 精神科學教育學(Geisteswissenschaftliche Pädagogik)
(D) 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


18(A).

62. 行為主義者史金納(B. F. Skinner)倡導「編序教學」(programmed instruction),其立 基的哲學基礎為下列何者?
(A) 實證主義(Positivism)
(B) 浪漫主義(Romanticism)
(C) 現象學(Phenomenology))
(D)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


19(D).

63. 下列何者曾經批評傳統的品格教育,指出這些品格教育途徑,相信人類的道德品格 是由「德行袋」(bag of virtues)所組成的,諸如誠實、仁慈、耐心等?
(A) 瑞斯(L. E. Raths)
(B) 吉莉根(Carol Gilligan)
(C) 諾丁斯(N. Noddings)
(D) 柯爾伯格(L. Kohlberg)


20(B).

64. 一般相信,赫爾巴特(J. F. Herbart)以人類心靈接觸外物時會形成種種表象,集種種 表象而成類化團(Apperception mass),因此強調教材排列和提示的系統教學法,以 使新舊表象相類化,這屬於下列何種心靈學說?
(A) 心靈實體說
(B) 心理狀態說
(C) 唯物主義心靈論
(D) 試(實)驗主義心靈論


21(A).

66. 在臺灣文教發展史中,下列重要組織(或報紙)與重要人物的連結,何者是正確的?
(A)「臺灣公論報」─李萬居
(B)「臺陽美術協會」─林茂生

(C)「臺灣文化協會」─吳火獅
(D) 「臺灣同化會」─陳儀


22(B).

67. 對於「階級制度、分工與知識分類等都由學校加以保留,並持續傳遞下去」這個說 法,是下列何種思潮的何種概念?
(A) 結構主義中認知結構「保留」(Conservation)的概念
(B) 馬克思主義中「再製」(Reproduction)的概念
(C) 馬克思主義中「宰制」(Domination)的概念
(D) 保守主義中「文化保留」(Cultural Conservation)的概念


23(C).

70. 有學者主張教育問題的思考應將批判和創造結合起來,並從「理論和實踐」、「正確和 錯誤」的二元對立模式中跳脫出來,找出其間的可能矛盾與後果,進而開展新可能。 請問這樣的思考較接近下列何者?
(A) 新康德主義
(B) 新實用主義
(C) 後結構主義
(D) 後文化主義


24(A).

72. 李老師相信師生之間的關懷關係才是有意義學習的基礎,更以此來經營自己的班級。 請問下列哪一項較不會是李老師會採取的優先作為?
(A) 開展理性思辦與對話之能力
(B) 以身作則提供孩子道德楷模
(C) 營造分享與支持的教室氛圍
(D) 引導學生能夠看見同學優點


25(B).

76. 「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引導學習者先找出待解決問題,進 而分析問題的各種狀況或條件,再判斷可以何種行動或假設來解決該問題,接著再 針對假設進行驗證。若依杜威(John Dewey)反省思考的階段分析,「分析問題的各 種狀況或條件」意即:
(A) 提示(suggestion)
(B)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C) 推理(reasoning)
(D) 驗證(testing the hypothesis)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阿摩線上測驗

Def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