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早一點準備,多一份先機
100
(1 分18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151~1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6.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修辭方式最為近似的選項是:
(A)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B)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舊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D)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


2(D).

「一個人若不能趁年輕及時努力,只是□□□□,縱然有□□□□,在人生的旅途上將□□□□,到頭來一事無成,也只能□□□□。」上列文句□內最適合使用的成語依序是:
(A)焚膏繼晷/豪氣干雲/忽隱忽現/嘖嘖稱奇
(B)虛與委蛇/雄心壯志/忽東忽西/自怨自艾
(C)樂不思蜀/千種風情/載沉載浮/書空咄咄
(D)蹉跎歲月/豪情壯志/載沉載浮/徒呼負負。


3(C).

下列各書及作者的搭配,何者為正確?
(A)《紅樓夢》─吳承恩
(B)《聊齋誌異》羅貫中
(C)《老殘遊記》─劉鶚
(D)《西遊記》─吳敬梓


4(D).

29.中文的詞彙構造,有一類是由主語和謂語組成。下列幾個詞語,哪一個不是主謂結構?
(A)月蝕
(B)腦充血
(C)肉麻
(D)隨便


5(D).

14.有些成語的組成,在意義的了解上,具有因果關係的邏輯思維。下列哪一個選項沒有因果關係?
(A)見微知著
(B)礎潤而雨
(C)月暈而風
(D)鬼哭神嚎


6(D).

20.陶淵明〈桃花源記〉一文,許多人和梁啟超一樣,把「桃花源」視為虛擬的「烏托邦」。以下引述的四段文字,哪一段最能證明它是虛擬的?
(A)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B)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C)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D)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7(D).

26.王維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應是敘述下列哪一個節日?
(A)清明
(B)端午
(C)七夕
(D)重陽


8(C).

1.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中的「眇」字,音讀與意義應為下列哪一項?
(A)ㄧㄠˇ,視力弱
(B)ㄕㄠˇ,獨眼
(C)ㄇㄧㄠˇ,瞎眼
(D)ㄒㄧㄠˇ,眼睛小


9(B).

2.「□布法令」」、「□染誇大」、「握手寒□」、「□嘩吵鬧」,以上各詞□內的字形依序應填入下列哪一項?
(A)宣、渲、喧、暄
(B)宣、渲、暄、喧
(C)宣、暄、渲、喧
(D)喧、宣、渲、暄


10(B).

16.
樂府詩:「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後四句反覆吟詠,下列亦使用相同寫作方式的是哪一項?  

(A)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B)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C)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D)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C).

12.《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意旨是下列哪一選項?
(A)人定勝天
(B)教子有方
(C)學以致用
(D)學思並重


12(D).

23. 下列何者與「求賢若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意涵相似?
(A)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B)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
(C)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D)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


13(C).

13.「選擇複句」是指列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情況,表達二者擇一或數者擇一的選擇關係。 下列屬於「選擇複句」的是哪一選項?
(A)我和他談不攏,於是便分手了
(B)只有面對現實,才能克服困難
(C)與其在此枯等,不如回家睡覺
(D)我們既然不懂,就要從頭學起


14(D).

4. 下列作品何者為「歷史小說」:
(A)老殘遊記
(B)西遊記
(C)聊齋誌異
(D)三國演義


15(B).

3.下列成語中的□,皆為身體部位,依甲乙丙丁順序填入,最適當的是哪一選項? 甲、□笥甚廣 乙、馬□東風 丙、拾人□慧 丁、摩肩擦□
(A)胸/首/口/足
(B)腹/耳/牙/踵
(C)腹/首/口/踵
(D)胸/耳/牙/足


16(B).

45.下列文句,何者有讚美之意?
(A)新上任的臺北市長行事獨斷,不容建議
(B)蘇軾的寫作技巧,真如行雲流水一般
(C)各政黨候選人參選時的政見,果然是令人嘆為觀止
(D)李四做人圓滑,果真是長袖善舞


17(A).

13.為表示恭敬、尊重,不直接稱呼對方的用詞,稱為「敬稱詞」;為表示謙遜的自稱之詞,則稱為「謙稱詞」。下列「」中的詞語,何者使用正確?
(A)「在下」資質愚魯,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B)商鞅對秦孝公說:「太子『閣下』犯法,應該與庶民同罪,接受國法的審判。」
(C)難得巧遇你這許久不見的老同學,今晚就請到「貴舍」一聚
(D)我們這幾個大學同學裡,只有「陛下」的成就最好


18(C).

17.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提到:「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此段描寫洞庭湖的文字,何者正確?
(A)在地理上由岸邊寫到湖中
(B)在空間上的描寫由近而遠
(C)在景物上的描寫有動有靜
(D)在時間上的描寫由早而晚


19(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林徽因曾寫過一首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有一說此詩是寫給徐志摩。電視劇 《人間四月天》,講述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愛情故事。觀眾多聚焦在 徐、林、陸三人身上,較少關注徐志摩元配張幼儀,只知道她是一個被休離的配角。 其實,擺脫棄婦形象後,張幼儀的人生更有另一種風貌。 
      在兒子滿兩歲後,張幼儀奉公婆之命到倫敦和徐志摩相聚。但徐志摩為了追求 林徽因,逼迫張幼儀和他離婚,而且要當時再次懷孕的她墮胎,然後就不告而別。在 這段期間,張幼儀開始思考,自己七年的婚姻由媒妁之言促成,而纏小腳、遵守三從 四德是舊時女子該遵循的,雖然她躲過三寸金蓮的命運,徐志摩仍然認為她是「小腳」, 自己是「西服」。
        離婚使她領悟到應該自力更生,於是張幼儀赴德國學習,憑自己的努力和親人的 協助,很快地回到上海,在企業界樹立了精明能幹的女強人形象。知命之年時,一個 普通、誠懇醫師的真情打動了她;兩人在婚後十五年重返英國,張幼儀牽著丈夫的手, 站在四十六年前和徐志摩所租的房子前,不勝唏噓的說:「我現在真的沒法想像我曾經 那麼年輕過!」 
      若以「人間四月天」比喻徐志摩精彩的愛情,張幼儀可能只是一位配角。然而 張幼儀並不是徐志摩永遠的棄婦,也不是只有像春天般短暫的愛情而已。她的人生 經歷宛如「人間十二月天」,也有值得體驗和欣賞的生命故事。

【題組】4.根據文章敘述,「小腳」與「西服」分別代表何種含義?
(A)「中學為體」與「西學為用」
(B)「樸素典雅」與「追求時尚」
(C)「觀念傳統」與「思想新潮」
(D)「女性主內」與「男性主外」


20(B).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現今社會人們重視科學實證精神,無法驗證的鬼怪常被認為是虛構的存在。然而 抱著這種認知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鬼怪其實是維持社會文化運作的重要部分。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早夭的嬰幼童有時會被認為是被鬼怪帶走。所以人們會用 牲畜替孩子取乳名,如「狗子」、「小羊」,以貶低孩子在鬼怪眼中的價值;還有些習俗 會在嬰兒出生後,先送至親友家,等滿月再接回,以躲過厄運。因為民間傳說當家中 有人生產,為產婦煮麻油雞補身時,麻油雞香氣會引來貓鬼,貓鬼會用兩隻前爪扣住 嬰兒咽喉,導致嬰兒斷氣。 
     而為了與鬼怪溝通,人們有了各種儀式,也將鬼怪納入我們的禁忌與節日中,許多 祭典都是為了因應鬼怪作祟而來。「祟」字上半部是「出」、下半部是「示」,就是指 鬼神妖物出現、為害作怪的意思。
      人們固然畏懼鬼怪作祟,但仔細想想,鬼怪的存在也相當程度的提供了人們面對 嬰兒早夭的一種解套方式,抑或也安撫了人心。鬼怪是真實或虛構,雖然尚可論說,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鬼怪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題組】8.下列何者是文章中所述鬼怪傳說產生的原因?
(A)歷史的紀錄
(B)人類的需求
(C)神蹟的顯現
(D)夢境的轉譯


21(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題組】17.作者不希望語言文字變成「摩斯密碼」的原因為何?
(A)需學習文言文才能領會
(B)過度簡稱造成思考怠惰
(C)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解讀
(D)理解過程需要反覆解碼


22(B).

17. 要將「學生的資質很重要」、「教師的教導也很重要」此二兩句連接起來,應用下列何者?
(A)因為……,所以……
(B)固然……,但是……
(C)既然……,因此……
(D)即使……,然後…。


23(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庖丁」認真專注,在肢解牛的動作中,使當時上層階級的文惠君震動了。文惠君如 果活在今天,大概是常常跑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的「藝術愛好者」吧!某一天,他或許正 看完了「歌劇魅影」,或聽完了「柏林愛樂」的演奏,走回家去,正好經過庖丁正在解牛 的作坊,他沒有匆匆走過,他停了一下,仔細觀察「庖丁」的動作。他訝異極了!他發現 「庖丁」在肢解牛隻時,乾淨俐落,有極美好的動作,可以比美「〈桑林〉之舞」;肢解牛 隻時,也有極美的聲音,可以比美「〈咸池〉之樂」。用今天的話來說,文惠君竟然在屠宰 場感覺到了比國家劇院或音樂廳更美、也更動人心魂的舞蹈與音樂。
        因此,每次讀完〈庖丁解牛〉,我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
        如果我們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覺無所不在的美,三天兩頭跑劇院、音樂廳、畫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風雅吧!
       「庖丁解牛」驚醒了文惠君藝術的假相,返回到生活現實,尋找真正的美。
         庖丁其實是真正的藝術家,他告訴文惠君:剛開始到屠宰場,負責肢解牛的身體,他 是用砍的、割的,弄得一手血淋淋,的確不美。
        日復一日,經由一種專注,在工作中可以歷練出一種美。他告訴我們:牛的關節,看 起來盤根錯節,其實可以理出頭緒。因為專注,他逐漸看不見整隻牛,他只專心在局部的 骨節。他說:骨節與骨節之間,有空隙,手中的刀刃,薄到沒有厚度,因此「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餘」。
       「游刃有餘」,我們今天還在用的成語,正是來自《莊子》的這段故事。
       「游刃有餘」是生命有了揮灑的自由,「游刃有餘」是自己的身體感覺到了空間的自由。
       「游刃有餘」是使自己從許多牽絆與束縛中解放出來,還原到純粹的自我。
       「游刃有餘」正是美的最純粹經驗。
 (節錄自 蔣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題組】4. 作者說「每次讀完〈庖丁解牛〉,我都會問自己,我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到劇院或音樂廳?」一句,主要想表達的是下列哪個選項的意思:
(A)進劇院和音樂廳是非常花錢的嗜好,如果能養成閱讀習慣,既能滿足藝術嗜好,也可 以省下不少錢
(B)戲劇與音樂與古代哲學都是藝術美學的範圍,同樣能令人在身心修養上得到進展,也 有省錢的選擇
(C)庖丁在工作時展現比音樂、舞蹈更高的藝術表演,這是生活中有無所不在的美,是不 必花錢可欣賞的
(D)讀完〈庖丁解牛〉像欣賞了一場最高水準的音樂與舞蹈,從此再也不必進音樂廳和劇 院花錢觀賞表演


24(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系當中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勤苦。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 這樣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至三四個,搖動筆管只覺頭重腳輕,這原理是和國術家腿上綁沙袋差不多,一旦解開重負便會身輕似燕極盡飛簷走壁之能事,如果練字的時候筆管上馱著好幾兩重的金屬,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得心應手了。寫一寸徑的大字,也有人主張用懸腕法,甚至懸肘法,寫字如站 樁,挺起腰板,咬緊牙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這種姿態中寫出來的字,據說是能力透紙背。現代的人無需受這種折磨。「科舉」已經廢除了,只會寫幾個「行」「閱」「如擬」 「照辦」,便可為官。自來水筆代替了毛筆,橫行左行也可以應酬問世,寫字一道,漸漸的要變成「國粹」了。
       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獨特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麼「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數,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個人。寫字最容易洩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 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 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於「五百斤油」。所以鄭板橋的字,就應 該是那樣的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氣概相稱,顏魯公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端 莊凝重,才和他的臨難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間無絲毫勉強。
        在「文字國」裡,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擘窠大字至蠅頭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寫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長,且常用錯了地方。譬如,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寫寫招牌,至不濟也可以給煤棧寫「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改寫春聯或「抬頭見喜」就合適得多。有的人寫字技術非常嫻熟,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是可以勝任的,卻偏愛給人題跋字畫。中堂條幅對聯,其實是人 人都可以寫的,不過懸掛的地點應該有個分別,有的宜於掛在書齋客堂,有的宜於掛在飯 鋪理髮館,求其環境配合,氣味相投,如是而已。 (節錄自梁實秋〈寫字〉)

【題組】23.依據「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文意,「龍飛蛇舞」可以換成下列哪個詞語:
(A)一龍一蛇
(B)筆走龍蛇
(C)歲在龍蛇
(D)龍蛇之章


25(C).

6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現今交友這件事於毫秒之間便可完成,人們只要在社群網站上隨手點擊交友邀請, 無論你想或不想,大量資訊都會直接塞進你腦海中。你能夠參與對方的人生,也可以隨 意地公開自我。 

隨之而來,部分的人們開始在意起流量、按讚數,想透過貼文的方式,展現自我生 活樣貌,甚至每上傳一則訊息後,便焦慮等待著眾人的關注與迴響,也可能因沒有跟到 貼文中的聚會而感到悵然若失,進而形成「錯失恐懼症」。 

這或許如《論語》中所說「不患人之不己知」,許多人透過網路充分的展現自我,想 要努力尋求關注。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卻苦心在社群中營造出與自我截然不同的 面目,以此享受著以往未曾感受過的關注度,也期待著將流量轉化為真實的情誼,殊不 知這樣的情誼,只要輕輕按下一個鈕便消失殆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 孔子不是當代網紅,但他的說法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解方。 

社群網站的崛起,呼應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所預言的:「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十 五分鐘的成名機會。」但過度要求他人的關愛與注目,卻也讓現代人陷入眾聲喧嘩的社 交孤獨之中。

【題組】11.下列何者較符合文中所描述的「錯失恐懼症」?
(A)意欲尋覓知音的迫切感
(B)無法管理時間的挫敗感
(C)害怕被他人遺忘的焦慮感
(D)產生與他人接觸的恐懼感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151~175)-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