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只有兩步:開始行動、持續行動
100
(1 分42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451~4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9.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其中「乃」字意義與下列相同的選項是:
(A)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B)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C)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D)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2(D).

以下何者非「愛情詩」?
(A)、「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B)、「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C)、「茨菰葉爛別 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D)、「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鄰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3(A).

2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段文句的含意,和下列哪一句的意義不相近?
(A)自助人助
(B)將心比心
(C)推己及人
(D)設身處地


4(B).

5.歐陽脩〈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下列哪一個選項非本闋詞的作法?
(A)先喜後悲
(B)先總後分
(C)一今一昔
(D)一正一反


5(D).

10.下列選項前後兩「」中文字讀音相同的是哪一組?
(A)心廣體「胖」/臃腫肥「胖」
(B)山東「單」縣/孤軍「單」行
(C)「翟」宗泉先生/戰國人墨「翟」
(D)「否」極泰來/陟罰臧「否」


6(A).

4.以下諸句的修辭,屬於「諧音雙關」的是哪一選項?
(A)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
(B)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C)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D)買梨莫買蜂咬梨,心中有病沒人知


7(A).

30.現代詩歌常選擇歷史上的人物或作品,作為創作和重新詮釋歷史的題材。下列敘述指稱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你實在很迂,很天真,僅僅聽見劍外一記春雷,便喜滋滋的相信春回大地。 ──李白
(B)酒字寫得飽滿,鵝字寫得歪斜,他執意如此,蘭亭還有什麼諷諭能取代蘸酒的 書法。──王羲之
(C)向左,還是向右,才是那來時的路?我切切驅動綿綿細長的鬚髮,哪裡有桃花的 香氣,我便往哪裡去。──陶淵明
(D)一把慷慨的琵琶,憑她纖纖的手指,撥撥刮刮,能彈壓幾千里的飛沙?羊群細嚙 的黃昏,馬前掠過了多少雁陣?鞍上那宮人一路回首,為何蹄印盡處,不見了長安 的蜃樓。──王昭君


8(D).

23.《紅樓夢》:「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此詩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種植物?
(A)蘭花
(B)梅花
(C)蓮花
(D)菊花


9(C).

27.李元洛〈一勺靈泉〉首段說:「壯闊的是海,它的浩瀚令志士鷹揚奮發。…古往今來,江河湖海聽夠了人的敬畏之辭和讚美之曲,而普普通通隱居在深山裡的一勺山泉呢?」他所使用的文章開端方法是下列哪一項?
(A)開門見山的的破題法
(B)平鋪直敘敘的平敘法
(C)藉賓顯主的的襯托法
(D)輕描淡寫寫的白描法


10(C).

24.余光中詩:「凡迎風紅妝的都紅過了/唯壓你不倒,壓不倒/逆風赫赫擬標擧的燦爛/列黃旗簇金劍耀眼的長瓣/昂向秋來肅殺的風霜/綻不盡重陽高貴的徽號」,其所歌詠的植物為下列哪一選項?
(A)梅花
(B)楓葉
(C)菊花
(D)桂花


11(A).

27.運用昆蟲的特性形成譬喻,是常見的表達方式。下列詞語解說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A)「蜉蝣」的壽命極短,故以「寄蜉蝣於天地」比喻人生短暫
(B)「蒼蠅」慣於到處舐食,故以「蠅營狗苟」比喻生活奔波勞苦
(C)「蚍蜉」是螞蟻,螞蟻極為團結,故以「蚍蜉撼樹」比喻小兵立大功
(D)「蜩螗」是蟬,鳴聲響亮,故以「蜩螗沸羹」蟬鳴喧天比喻國運昌隆


12(A).

23.徐照〈漁家〉:「阿翁年紀老,生計在綸絲。野水無人占,扁舟逐處移。數鱗新柳串, 一笛小兒吹。有酒人家醉,公卿要識誰。」本詩的風格為下列哪一選項?
(A)平易清新
(B)沉鬱雄渾
(C)華美婉約
(D)典雅綺麗 


13(C).

22.陳黃金川〈女學生〉:「詎甘繡閣久埋頭,負笈京師萬里遊。雌伏胸愁無點墨,雄飛 跡可遍寰球。書深莫被文明誤,學苦須從哲理求。安得女權平等日,漫將天賦付東流。」 下列敘述最符合本詩意旨的是哪一選項?
(A)女子應該埋頭讀書探索哲理,莫將天賦付諸東流
(B)女子除了在繡閣中獨處,更應該經常到各地旅遊
(C)女子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追求平權發揮才華
(D)女子不應該胸無點墨,以避免被現代文明所淘汰


14(A).

10.下列那個結合韻是國語中有的? 
(A) ㄧㄛ 
(B) ㄧㄜ 
(C)ㄨㄝ 
(D)ㄨㄡ。


15(A).

13.下列詩詞句子何者沒使用到「借代」的修辭手法?
(A)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B)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李白〈贈孟浩然詩〉)
(C)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 杜康。」( 曹操〈短歌行〉)
(D)「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16(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28 題。
 比來不審讀書何似?想以道義敵紛華之兵,戰勝久矣。古人有言:「並敵一向,千里殺 將。」要須心地收汗馬之功,讀書乃有味,棄書策而遊息,書味猶在胸中,久之乃見古 人用心處。如此則盡心於一兩書,其餘如破竹節,皆□□□□也。古人嘗喻植楊。蓋楊, 天下易生之木也,倒植之而生,橫植之而生,十人植之,一人拔之,雖千日之功皆棄,此最善 喻!(黃庭堅〈與王子予書〉)

【題組】26.下列選項,何者符合黃庭堅認為的讀書之道?
(A)善於比喻
(B)專心致志
(C)手不釋卷
(D)大量閱讀


17(A).

72.下列閩南語詞彙的解釋,何者錯誤?
(A)灶腳:雕有花紋之桌腳
(B)公媽:即祖先
(C)姨仔:稱自己的母親
(D)過往:即過世、往生之意


18(D).

17.《韓非子.說難》:「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其意義正確的是下列哪一選項?
(A)遊說者必須用華麗的辭藻修飾自己所提出的意見
(B)遊說者必須掩飾自己的缺點,以取得在上位者的信任
(C)遊說者必須無視於在上位者的喜怒,真實表現自己的想法
(D)遊說者必須增飾在上位者自認為得意的想法,並掩飾其缺點


19(A).

17. (甲)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咏柳〉 (乙)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羅隱〈柳〉 (丙)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丁)拂水斜煙一萬條,幾隨春色倚河橋。不知別後誰攀折,猶自風流勝舞腰。—趙嘏〈東亭柳〉 詩詞中常以「柳」象徵依依不捨的離別之情。請問上列詩句中,何者不具有此情緒?
(A)甲
(B)乙
(C)丙
(D)丁。


20(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組】24.文章中作者引述三次蘇軾作品,下列何者較符合詩句中的心境轉折?
(A)「抑鬱」→「釋懷」→「超脫」
(B)「憤怒」→「堅持」→「沮喪」
(C)「悲傷」→「無奈」→「接受」
(D)「否定」→「憤怒」→「坦然」


21(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遨遊新世界,就像讀新書,總是充滿意外驚喜。如同現代人喜歡做行前功課,清代乾隆皇帝也有自己的旅行計畫,其中《乾隆南巡紀程圖》就極具代表性。
       現代戲劇中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但在史實中南巡卻是大張旗鼓,凡御道經臨之處,地方大臣須與嚮導處官員擬好路程並繪圖呈覽。《乾隆南巡紀程圖》中即介紹衙署城池、山川名勝、水利設施及駐蹕位置,圖後文字則記載各站距離、地方沿革等。其上雖未載年款,但與記錄皇帝日常的《起居注》相比對後,可得知約完成於乾隆十六年(1751),第一次南巡前。此外,圖冊記載自直隸、山東起,之後一路大多由運河經徐州、揚州、鎮江、常州與蘇州貫穿到浙江錢塘,歷時二十三天,共十八站,一站一圖,構圖樸素,設色淡雅,共分為十八冊,可惜部分已失傳。從《起居注》還可發現實際路線與《乾隆南巡紀程圖》的計畫不同,學者推測御駕可能多次臨時修改。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這套圖被製成易於攜帶的袖珍本,此類小尺寸的書籍,常被文人置於專門收納頭巾的箱篋中,故南朝齊至南宋一直以巾箱本稱之,至明清之際才漸為袖珍本一詞取代,外型細緻迷你,行旅坐臥,任其展卷玩賞。

【題組】1.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為《乾隆南巡紀程圖》所收錄的資料?
(A)乾隆出巡過程的各種故事
(B)乾隆沿途撰寫的個人詩作
(C)各地都城的洪汛防災設施
(D)各地官員上貢的禮品項目


22(C).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你曾聽過海昏侯墓嗎?史書記載,墓主人劉賀原是西漢昌邑王,曾登帝位 27 天,因穢亂朝堂而被大將軍霍光廢貶為庶人,史稱為漢廢帝。待霍光去世,霍家遭新皇帝滿門抄斬後,劉賀再受封為海昏侯。海昏二字雖為縣名,但有人認為多少讓人感受到新皇帝對於劉賀的惡意。
       這位皇帝何以被罷廢?史書透露出一點線索。《漢書》中講述,某次劉賀忽然見到身旁出現穿著衣服的妖怪,驚愕下急忙尋求協助,他的臣子郎中令龔遂認為這是上天的警示,主因在於劉賀無法遠離小人,而對他諫言:「去之則存,不去則亡矣。」但可惜的是,劉賀卻依然故我。儘管不是最佳人選,但霍光卻依然支持他繼位,只是沒想到才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霍光卻因劉賀性格問題,而罷廢這位親手扶植的皇帝,同時將他兩百位從臣問斬。
       但也有學者試圖從出土文物中尋找證據為劉賀平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屏繪有孔聖像的鏡匣,上頭有漆文二十行字,被稱為〈衣鏡賦〉,首兩句寫著:「新就衣鏡兮佳以明,質直見請兮政以方。」專家認為,從賦中可以得知這屏衣鏡也有「照心」的用途。這是由於古時之銅鏡皆稱「鑑」,學者指出:「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容,這種水盆即為監,以銅為之則為鑑。」這表示銅鏡除了用來正衣冠,還可砥礪自身德行。除此,宋代蘇軾也曾為劉賀下過評斷,他在〈霍光疏昌邑王之罪〉中如此描述:「以吾觀之,其中從官,必有謀光者,光知之,故立、廢賀,非專以淫亂故也。」由此可知,蘇軾認為劉賀遭貶或許無關乎其性格問題。
       儘管史書中談及劉賀生平時,多指謫其言行,但撥開歷史的迷霧後,你會發現事實可能不盡如史書所載。同樣的,當我們想要去評斷他人時,是否僅能依靠旁人的隻字片語就下定論呢?今猶如此,更何況是一位被史書形塑後的失位皇帝。

【題組】21.作者是如何判斷新皇帝對劉賀帶有惡意?
(A)霍光的汙衊
(B)劉賀的品性
(C)受封的地名
(D)墓葬的物品


23(A).

10. 下列年齡借代的排序,由小到大,哪一個選項正確?
(A)始齔之年、金釵之年、破瓜之年、花信之年
(B)金釵之年、破瓜之年、花信之年、始齔之年
(C)破瓜之年、花信之年、始齔之年、金釵之年
(D)花信之年、始齔之年、金釵之年、破瓜之年


24(B).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37. 根據上文,關於作者對於聚散的體會,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和樂平安→以禮相待→惆悵遺憾
(B)長長久久→人生無常→珍惜善待
(C)一家和樂→拒絕老病→終究分離
(D)當下幸福→不捨祝福→四散各方


25(B).

閱讀下文後,回答 5-10 題。 

阿明對明代歷史相當有興趣,有朝一日,他甚至想穿越時空一嚐當明代人的滋味。 某日,他蒐集了一段明代的史料,並透過 AI 技術模擬了英宗的獨白,如下所示: 
66710d2c58797.jpg
66710d3645bcc.jpg
註 1:「帝北狩」字面上指皇帝到北方巡狩,此處指皇帝被俘虜。 

66710d59672dd.jpg
66710d670da6b.jpg

【題組】10.阿明將史書記載與皇帝的獨白並列編排,呈現出什麼效果?
(A)以時空交錯凸顯戰後的物是人非
(B)歷史事件可以用不同的視角解讀
(C)新科技可以澄清史書記載的錯誤
(D)讓英明君主援引史實替忠臣翻案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451~475)-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