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們不是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什麼。
100
(4 分2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12053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吳老師在校慶檢討會時提出:「有關上週剛結束的校慶闖關活動,我建議學校明年 是否可因學生年齡不同,安排不同難度的任務,例如,低年級運球走 10 公尺、中年級 運球走 30 公尺、高年級運球走 50 公尺。」吳老師所提出的建議較符合課程組織的 哪些規準?
(A)繼續性、統整性
(B)統整性、順序性
(C)繼續性、順序性
(D)順序性、統整性、繼續性


2(B).

2.下列何者最符合標準參照評量的意涵?
(A)馬拉松比賽得冠軍
(B)通過機車駕照考試
(C)通過研究所入學考試
(D)通過縣市的教師甄試


3(C).

3.進行學校本位課程評鑑的計畫與實施時,謝老師認為要特別重視保障參與者及利害 關係人的隱私權或尊嚴等相關權益。他的想法較符合下列何種課程評鑑的原則?
(A)效用性(utility)
(B)正確性(accuracy)
(C)妥適性(propriety)
(D)可行性(feasibility)


4(D).

4.藍天國小位在工業區旁,社區中有許多東南亞移工出入。李老師在綜合活動課程進行 「多元文化與服務學習」主題教學,讓學生反思社區中所見到的文化偏見現象,提出 可能之解決方案,並設法落實方案,以協助社區居民瞭解東南亞文化。李老師的課程 設計較符合下列何種多元文化課程取向?
(A)貢獻取向
(B)附加取向
(C)轉化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5(B).

5.下列何者屬於環境教育的情意領域目標?
(A)規劃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的生活行動方案
(B)支持臺灣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的減碳方案
(C)評估氣候變遷對生物、環境及人類的影響
(D)分析並判斷碳排與全球環境變遷的因果關係


6(B).

6.上課時,劉老師先對全班講述許多不同的「祈福」儀式,接著,將小組成員分派到 日本神田祭、臺灣媽祖繞境、泰國潑水文化、聖誕節平安夜等主題的專家小組進行 研討,再回到原小組,報告自己的主題。最後,以小考成績進行分數轉換,並對個人 和團體表現優秀者予以表揚。劉老師應用下列何種教學法?
(A)團體探究法
(B)拼圖法第二代
(C)小組遊戲競賽法
(D)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7(D).

7.王老師在進行「認識家鄉」單元教學時,為強化學生對該單元與當前社區議題的連結, 增加許多社區踏查任務,讓學生依踏查結果做專題報告。王老師的課程設計最接近下列何種課程理論取向?
(A)學科取向
(B)科技取向
(C)學生取向
(D)社會取向


8(A).

8.教師可以用哪些方式來進行形成性評量? 甲、隨堂小考 乙、作業 丙、課堂問答 丁、期末考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9(D).

9.蔡老師進行課程設計時,認為學習經驗的選擇不應侷限於教科書既有的知識內容, 也可採納其他不同來源的教材內容。此種做法較符合下列何種課程選擇的原則?
(A)課堂中提供學生有具體表現的學習機會
(B)同樣的學習活動可滿足不同的教育目標
(C)提供符合學生程度難易適中的學習經驗
(D)同樣的教育目標可由不同學習經驗達成


10(D).

10.進行問題導向教學時,下列何者為不適切的問題特徵?
(A)要有解決的可能性
(B)可能橫跨數個領域
(C)可以激發學習動機
(D)必須有明確的答案


11(B).

11.弗萊明(N. Fleming)將學習風格分成四類,分別為: 甲、視覺學習者(visual learners) 乙、聽覺學習者(aural learners) 丙、讀寫學習者(reading and writing learners) 丁、動覺學習者(kinesthetic learners) 小靜閱讀時,聆聽有聲故事比閱讀紙本更為專注;小瑛做筆記時,常會用不同顏色 標示重點,並偏好將文字轉成圖像;小傑常需要透過實物操作來理解數學概念。 小靜、小瑛和小傑分別屬於哪種學習風格?
(A)乙甲丙
(B)乙甲丁
(C)乙丙丁
(D)丁丙甲


12(C).

12.為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素養導向的評量設計應與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及學習目標具有對應性。就評量的概念而言,此項做法較強調評量的何種概念?
(A)重測信度
(B)外在效度
(C)內容效度
(D)內部一致性信度


13(A).

13.方老師認為好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理解,透過思考形成重要概念。他希望學生理解 「草船借箭」故事中作者想要傳達的重要想法,下列哪一個提問較無法達成目標?
(A)你認為這個故事是真實發生的嗎?
(B)你認為故事中的主角為什麼會這麼做?
(C)這個故事為什麼發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
(D)這個故事中哪些證據可以支持你的論點?


14(C).

14.晴空國小五年級數學教師社群發現學生的能力差異大,因此想進行差異化教學。下列教師們討論出的策略,何者較為合宜?
(A)提供數位學習平臺,讓學生自行上網多練習
(B)依據公平原則,給予相同的學習任務與通過標準
(C)依據學生能力高低提供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習任務
(D)依學生能力進行同質性分組,給予各組相同學習鷹架


15(A).

15.阿德的國語文成績很好,教師批閱他的作文時總是傾向給較高的分數。這是屬於下列 何種現象?
(A)月暈效應(halo effect)
(B)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C)回沖效應(washback effect)
(D)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16(B).

16.范老師運用泰勒(W. Tyler)目標模式,發展媽祖信仰相關課程,為了決定初步的教育 目標,他可從哪些面向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甲、媽祖信仰對社區居民的影響 乙、社會領域綱要中與媽祖文化相關的學習重點 丙、校內信仰媽祖的師資人數 丁、學生對媽祖繞境感興趣的部分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17(A).

17.成功國小每學期辦理「百工達人」講座,邀請各行各業的校友返校分享,分享內容 包括個人職業探索的歷程、工作介紹與甘苦談等。此活動立基於下列哪項教學理論的 應用?
(A)社會學習理論
(B)認知發展理論
(C)適性化教學理論
(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8(A).

18.混齡教學是指在一個教室中,由一位教師以及兩個或兩個年級以上學生所組成的教學 情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混齡教學會依據學生的年級或能力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乙、混齡教學因學生年齡不同,能提供學生更豐富的社會學習模仿機會 丙、國語文、數學課程因具繼續性與順序性,不適合進行混齡教學 丁、混齡教學的實施與學校師資編制及班級學生數多寡無關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19(B).

19.學生在國語課學會摘要課文大意的技巧後,教師若想設計學習任務以協助學生學習 遷移,下列哪一項任務較為適切?
(A)運用顯微鏡操作步驟進行蚊子的觀察
(B)運用心智圖畫出社會課文的重要概念
(C)運用數線或畫圖方式表示數學的解題過程
(D)運用檢核表紀錄生活情緒的覺察與因應策略


20(D).

20.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發現:2023 年兒童及少年平均每週在家使用網路高達 32.2 小時,較三年前多 5 小時。這項發現對於學校在課程設計上的考量,下列敘述何者 較不適當?
(A)網路訊息真假難分,學校應安排如何正確識讀網路訊息的課程
(B)學生習於匿名、非實體的網路環境,學校應發展網路法律責任的課程
(C)網路資訊取得十分便利,學校應強化網路使用規範及相關倫理的課程
(D)學生網路使用時間的不斷增加,學校應增加網路科技輔助教學的課程


21(A).

21.白雲國中小在自治市長選舉前,先讓學生認識選舉權的來源、什麼是選舉權,再讓 學生從領票、圈票、投票及開票的歷程,模擬自治市長選舉的流程。此過程涉及知識 向度的哪些類型?
(A)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B)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C)事實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D)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後設認知知識


22(C).

22.許老師認為在進行組內共學之前,要先安排自學活動,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後,就能 提升組內共學的討論品質。下列哪些學生自學活動做法,較能確認學生學會基礎 知識? 甲、觀看影片並閱讀教材 乙、閱讀教材並完成教師設計的學習單 丙、觀看講解段落大意的影片 丁、觀看影片並回答影片中的提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23(D).

23.下列為三位教師在學年會議的對話: 甲:「最近 AI 非常熱門,學習運用 AI 是未來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早自習時我偶爾 會安排運用 AI 的活動,學生們都很有興趣。」 乙:「我覺得 AI 會扼殺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我個人還滿排斥的。學生受我影響,回家 會勸爸媽少用 ChatGPT。」 丙:「我覺得 AI 已無法避免,如何正確使用 AI 更為重要。雖然目前沒有這樣的課程, 但我覺得它是需要的。」 甲、乙、丙三位教師的對話,依序反映出哪一種課程觀點?
(A)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懸缺課程
(B)正式課程-懸缺課程-潛在課程
(C)非正式課程-外顯課程-潛在課程
(D)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懸缺課程


24(B).

24.下列敘述何者較符合逆向設計法(backward design)的課程設計?
(A)先盤點家長與社區可用的資源後,結合課程目標,再開始設計教學活動與評量
(B)先思考期望學生學會什麼,從哪些證據看得出來,再去設計相對應的教學活動
(C)先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與實作,最後進行評量,確保學生是否達成學習目標
(D)先考量學生的興趣與程度,重新對單元教學的先後順序進行調整,再進行課程設計


25(C).

25.郭老師在進行鄉野踏查單元時,請學生帶著平板,透過拍照、訪談來記錄該研究區域; 之後以小組為單位,製作該區域的導覽影片;爾後,每組將上述資料彙整為一個檔案, 上傳至雲端;最後,郭老師再依據評分規準對檔案進行評量。郭老師的評量方式 最符合下列何種取向?
(A)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
(B)學習中的評量(assessment in learning)
(C)對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
(D)為了學習的評量(assessment for learning)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國民小學:課程教學與評量#120533-阿摩線上測驗

袁瑢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