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斷學習,收獲每一天
96
(2 分29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26~8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30.歸有光〈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句中的「而」字,其屬性與下列何者相同?
(A)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論語‧為政篇》)
(B)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論語‧微子篇》)
(C)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論語‧八佾篇》)
(D)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論語‧公冶長篇》)


2(C).

35.丁小華讀「唐詩宋詞」,對於各家名句獨有所鍾。他所記得的詩詞句子與作者不相符的 選項為何?
(A)「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B)「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
(C)「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北宋蘇軾〈鵲橋仙〉
(D)「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南宋陸游〈釵頭鳳〉


3(C).

33.司馬光〈訓儉示康〉:「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外人所譏諷的是下列哪一個選項?
(A)鄙吝寒傖
(B)不修邊幅
(C)矯俗干名
(D)節儉樸素


4(B).

下列何人不是當代台灣文學作家:
(A)簡媜
(B)蕭紅
(C)朱少麟
(D)鍾怡雯。


5(C).
X


下列關於古人「字」、「號」的敘述,何者錯誤:
(A)李白號「青蓮居士」,因其偏愛蓮花之清新脫俗,有類其詩風之故
(B)韓愈字「退之」,乃因其名「愈」,而以反義「退之」為其字
(C)白居易自號「醉吟先生」,用以呈現其放意詩酒的人生態度
(D)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因其謫居黃州時嘗築室於東坡 。


6(D).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其義同於:
(A)有教無類
(B)教學相長
(C)不言之教
(D)因材施教。


7(D).

合義複詞是由兩個詞義相當的字並列組合而成。下列哪一選項不是並列結構?
(A)考試
(B)干戈
(C)丘陵
(D)徘徊


8(B).

20.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是說實踐仁道必須:
(A)當仁不讓
(B)克除私欲
(C)奉行禮教
(D)里仁為美


9(B).

3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乃
(A)寫秋風之感物之感人
(B)狀簫聲之感人
(C)喻波濤之洶湧
(D)謂人之樂極生悲


10(B).

28. 一個句子若含有及物動詞,則該動詞之後應有接受其動作的受詞。在中文裡,有些及物動詞,如:賜、給、送、教等,後面常出現直接和間接兩個受詞。就「王老闆在今天午餐時送給李小姐九十九朵玫瑰花當生日禮物」一句而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哪一選項?
(A)李小姐是直接受詞
(B)九十九朵玫瑰花是直接受詞
(C)生日禮物是間接受詞
(D)九十九朵玫瑰花是間接受詞


11(B).

15.成語表達的意象有時與典源不同,下列成語意旨的轉變,敘述錯誤的是哪一選項?
(A)得意忘形:從掌握意旨變成不守分際
(B)小姑獨處:從小姑寡居變成女子未嫁
(C)水落石出:從溪石露出變成真相大白
(D)鉤心鬥角:從建築結構變成明爭暗鬥


12(B).

2. 「百依百順」是指凡事都能順從,其中「百」字是付表「多」的虛數。下列詞語中的數字,何者也是「虛數」的用法?
(A)三姑六婆
(B)三折肱而成良醫
(C)三從四德
(D)十惡不赦


13(B).

21. 劉基《郁離子》:「吳人有養猿於籠十年,憐而放之,亯宿而輒歸,曰:『未遠乎?』舁而舍諸大谷。猿久籠而忘其習,遂無所 得食,鳴而死。是以古人慎失業也。」下列孟子對教育的看法,何者與這段文字所要傳達的意涵最接近?
(A)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B)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C)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D)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4(C).

53. 下列「」中字詞在該文句中的用法和意義,哪一組前後兩兩相同?
(A)崛起於「阡陌」之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開關「延」敵/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C)九國之「師」/燭之武退秦「師」
(D)「叩」關/「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


15(D).

18.莫渝〈斷橋(龍騰斷橋)〉: (第一段「蓊蔚蔥蘢的山景裡/簇擁著幾座並列的挺直紅磚橋墩/灰白山嵐不時飄浮, ) 添加蒼涼/翠綠枝椏/究竟是侵占抑同情地進駐/延續生機/告知與自然 契合的宿命」。 (第二段)「橋斷了,橋墩仍聳拔/碑銘式的挽留記憶/河消失了,流水斷源/魚藤 蔓生拓纏/徒增稀微」。 (第三段)「尋美的旅人流連山區/憑弔殘缺/荒蕪中/隱約聽到蒸汽火車聲轟隆駛來」。 下列對本詩的分析,正確的是哪一選項?
(A)第一段在空間上由小而大,由近而遠
(B)第二段情景交融,表達物是人非之感
(C)第三段並寫視覺聽覺,凸顯山區之美
(D)全詩在時間上既寫現在,也回想過去


16(B).

7. 關於《史記》的敘述何者為是:
(A)作者是司馬光。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C)是一本記錄漢代歷史的史書。
(D)是記事本末體的代表著作。


17(A,D).

10.下列「問候語」何者為是:
(A)「敬請 鈞安」用於一般長輩。
(B)「敬請 道安」用於同輩。
(C)「敬請 大安」用於祖父、母。
(D)「敬請 福安」用於父母。 .


18(A).

19.閱讀下文,那一個選項敘述最為正確? 魏公子牟東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將去冉之山東矣,獨無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 曰:「微君言之,牟幾忘語君,君知夫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乎?勢不與富期,而富自 至乎?富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乎?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乎?驕不與罪期,而罪自至乎? 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善!敬受明教。」(《說苑》)
(A)魏公子提醒富貴之後容易驕慢招禍
(B)魏公子闡述為官的升遷歷程與風險
(C)穰侯遠行時給魏公子一番臨別贈言
(D)穰侯對魏公子的好意勸諫表示心領


19(B).

44.暘暘高中想邀蘇軾坐時光機到學校演講,下列何者「最可能」成為他的演講題目?
(A)領略陶器藝術的美
(B)欣賞中國山水畫之美
(C)談曲的創作與欣賞
(D)八股文的寫作與賞析


20(C).

3. 小盧讀到一首古典詩:「心中不能言,腹作車輪旋。與郎相知時,但恐傍 人聞。」若依「腹作車輪旋」此句的創作手法判斷,此詩最有可能是哪一 類的詩歌?
(A)詩經‧大雅
(B)楚辭‧神女賦
(C)漢樂府北朝民歌
(D)唐詩五言絕句。


21(B).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題組】22.下列哪個選項的描述,符合文中引述秦觀〈千秋歲〉:「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的 意涵?
(A)緬懷過往的榮景
(B)感傷青春的逝去
(C)對夢境感到恐懼
(D)對前途有所期待


22(C).

15. 強調寫詩要注重「奪胎換骨」的宋代詩人是?
(A)王安石
(B) 范成大
(C) 黃庭堅
(D)楊萬里


23(C).

▲閱讀下文,回答17-20題。 
甲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 長,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 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乙 茲就詞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 脫閨人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 尤貴格律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 豔擅長,男子且然,況於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呂碧城〈女界近況雜 談〉) 呂碧城(1883~1943),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題組】19.關於甲、乙二文所蘊含的創作觀念,下列推論最不適當的是:
(A)甲文的「之餘、之暇」透露出張李德和的創作並未違背傳統性別角色 規範
(B)乙文認為「閨人」與「柔豔」皆為女性創作本色,女性其實不必引以為 非
(C)甲文「志有萬端之異」與乙文「情性真切」,都從性別角度論證創作合 宜性
(D)乙文所舉前輩作家,較甲文所舉前輩作家更具破除當時性別刻板印象的 意味


24(A).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許多知名食譜常出自古時文人之手,像是南宋詞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便是中國文人食譜的代表之作。該書描述大多為樸素清淡的菜餚,每一道菜餚皆被冠以雅稱,並引詩詞歌賦來評析飲食之味。如當中一道〈梅花湯餅〉寫道:「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分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林洪於後引南宋詞人留元剛所寫「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將食物與詩詞相結合,深化了人們飲食的感受。
       除以花入菜外,可隨手取得的食材且平易的烹調方式,亦是此食譜一大特色,像〈撥霞供〉一則提及其來由及作法,文中記載:「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製。師云:『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煖之樂。」以筷子夾著薄兔肉在鍋中反覆撥動的樣貌,猶如火紅色的晚霞映照在雲浪中翻湧不止,後詩人作「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一句以相應於此景。
       林洪對於飲食雅趣的追求,緣於高潔雅致品格的嚮往,文中記錄了不少則在尋訪名士的過程中,偶遇隱世之人或是文士的日常飲食,正如《山家清供》題名中之清字;「清」帶有清新脫俗之意,老子道出「五味令人口爽」的擔憂,認為口腹之欲應導向「味無味」,這無味之味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避免過度的調味,以此尋求本味。故而從內容上說,《山家清供》不詳細記錄烹調手法,整體倒像是人生瑣事的紀錄,通過日常飲食之味,傳達出了文人所重視的意境之美,亦勾勒出宋代閒適生活的理想樣貌。

【題組】12.文中「恍如孤山下,飛玉浮西湖」一句是如何深化人們的飲食感受?
(A)因菜餚樣貌引發景物的聯想
(B)將食物口感轉化為具體景色
(C)就眼前景色引起味覺的審美
(D)描繪景物以達到情感的昇華


25(A).

15. 下列何組詞語都是「雙重否定」?
(A)無微不至/知無不言
(B)攻無不克/無法無天
(C)攻無不克/不學無術
(D)無遠弗屆/非親非故。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26~850)-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