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多寫考古題,才能知道出題方向
96
(1 分38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51~87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20.「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句中的「看」字應讀同:
(A)堪
(B)砍
(C)瞰
(D)侃


2(C).

33.「綠水邊,青山側,二頃良田一區宅。閒身跳出紅塵外。紫蟹肥,黃菊開。歸去來。...酒旋沽,魚新買,滿眼雲山畫圖開。清風明月還詩債。本是個懶散人,又無甚經濟才,歸去來。」根據你對中國韻文的理解,上述韻文應該是:
(A)古風
(B)宋詞
(C)元曲
(D)樂府詩


3(C).

以下何者非「建安七子」?
(A)、王粲;
(B);孔融、
(C)、曹丕;
(D)、徐幹。


4(A).

關於《史記》:
(A) 是私人撰史之始
(B)是紀事本末體
(C)該書的成就只有史料的價值
(D)其體例毫無變體。


5(C).

選出正確的通同字:
(A)「朴」以忠乎:僕
(B)「姦」令:干
(C)十「飾」其法:飭
(D)「亢」軛:伉。


6(B).

16.下列八句為一首仄起七言律詩,請依格律及句意,選出最適當的排列方式:  (甲)嶺樹重遮千里目(乙)海天愁思正茫茫(丙)共來百越文身地(丁)驚風亂颭芙蓉水  (戊)猶自音書滯一鄉(己)江流曲似九迴腸(庚)密雨斜侵薜荔牆(辛)城上高樓接大荒  
(A)辛己甲乙丁戊丙庚
(B)辛乙丁庚甲己丙戊
(C)甲己辛乙丙戊丁庚
(D)甲乙辛丁庚己丙戊


7(C).

25.「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母親的 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麼來感謝你*我的父母!」 上述所抒發的應該是下列何種情感?
(A)鶼鰾情深
(B)舐犢情深
(C)孺慕之情
(D)折翼之痛


8(A).

16.《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句中的「尤」字,與下列 「尤」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選項?
(A)以儆效尤
(B)天生尤物
(C)怨天尤人
(D)無恥之尤


9(B).

17.「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下列「 」中的字和「岫」字讀音相同的是哪一 選項?
(A)「油」然而生
(B)長「袖」善舞
(C)「妯」娌和諧
(D)橘「柚」甘味


10(C).

24.王小明通過教師甄試,順利獲得專任教職,朋友紛紛向他道賀。下列祝賀語句, 最不恰當的是哪一選項?
(A)恭喜小明兄順利高中,終於可以一展長才
(B)皇天不負苦心人,你的努力終於夢想成真
(C)能成為作育英才的至聖先師,是挑戰也是責任
(D)憑小明兄的才能與品行,定能在杏壇有所建樹 


11(D).

19. 《世說新語‧儉嗇》:「蘇峻之亂,庾太尉(亮)南奔見陶公(侃)。陶公雅相賞重。陶性儉吝,及食,噉薤;庾因留白。陶問: 『用此何為?』庾云:『故可種。』於是大歎庾非唯風流,兼有治實。」 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陶侃等南方人生性儉嗇,招待客人用餐僅有一道韭菜
(B)「留白」,意謂留下白飯不食用
(C)「非唯風流,兼有治實」,意指庾亮懂風俗、識潮流,兩者兼備則有治理能力
(D)本文旨在說明陶侃不僅愛惜物力,也以此取人


12(D).

27. 運用成語得當,可使文章生色,如: 甲、東京這大都市,□□□□,人山人海,車輛也多,電車或汽車發出噪音,像潮水般地接連不絕。(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乙、那傢伙是個虛榮的人卻意外地單純,所以只要□□□□地迎合他、奉承他,就沒問題啦。(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丙、各位知道,我鄉中已出了一任縣長,兩位縣議長,□□□□這句話,是可以當得起的。(鍾肇政〈魯冰花〉)。 以上空格中,依序應填入哪些成語?
(A)引領企踵/唯唯諾諾/地利人和
(B)熙熙攘攘/陽奉陰違/地靈人傑
(C)引領企踵/陽奉陰違/地利人和
(D)熙熙攘攘/唯唯諾諾/地靈人傑


13(C).

46. 在日常慣用的成語中,有許多關於朋友的詞語,請在下列各選項裡選出適當的答案:
(A)泛泛之交:不拘年齡輩分的朋友
(B)八拜之交:可以同生共死的朋友
(C)布衣之交:貧賤時候結交的朋友
(D)莫逆之交:困境時候結交的朋友


14(D).

題組:56-58
     秦穆公嘗出而亡(亡:走失)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謂 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即以次飲之酒,殺馬者皆慚而去。
     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肉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 潰圍,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此德出而福返也。 劉向《說苑.復恩》

【題組】57. 「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句,「殺人」一詞,應該作何解釋?
(A) 肚子難過,比死還痛苦
(B)心智錯亂,見人就殺
(C) 罪惡重大,必須處死
(D)引起身體不適,導致死亡


15(B).

9.始源與東海相約看早上11時15分的電影,請問他們最遲應該在什麼時辰抵達電影院?
(A)巳時
(B)午時
(C)辰時
(D)申時


16(D).
X


22.下列各組文句的涵義,何者最接近?
(A)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行事但求無愧我心,不求盡如人意
(B)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C)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毋以己長訐人之短,毋以己拙忌人之長
(D)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君子有含垢納汙之量,無好潔獨行之癖


17(C).

36.請選出以下與「釁」讀音不同的字:
(A)「信」用
(B)「囟」門
(C)「興」趣
(D)瑕「舋」


18(B).

閱讀下文後,回答 31-35 題。 
       有人主張文字的演進,是由圖畫演進為表意,再演進為表音。這是「起於圖畫、 終於音聲」的一種見解,這解釋了某些拼音文字的演進歷程。不過,這樣的文字就只 剩下「音」 ,以及因「音」而偶發的一些聯想了。如此的發展到了極致,變成了純粹理性 的編碼系統,文化積澱的痕跡便消失了,也就喪失了文明創造中最可貴的精華── 人文性。中國文字不一樣,數千年來還在不斷的增長、生發。這種「增長的人文性」, 源於中國文字的最大特點,那就是「方塊化」。
      中國文字是方塊文字,與其他圖畫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從一開始就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 古埃及文字是「成幅」表現的(如圖一),共組成一圖的各個部件,沒有明確的獨立地位,只是零件。 這些零件 ,最終成為「 詞 」的 很少,多半成了無意義的音符。而中國文字的「方塊」則是將原始圖畫中的部件抽象化並獨立出來,一個方塊字就是 一個表述的基本單位,成了一個個獨立自主的「詞」。 將「圖畫」從「具象」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到「概念思維」,這是一種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文性的展現。
     所以,有多少中國字,就有多少最基本的概念。中國字的傳承,經過幾千年的孳乳 派生,產生了概念和語義、語用上的種種變化。一個字,就有著一部自己的演變史。 (改寫自許進雄《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人生歷程與信仰篇》,中央 研究院院士何大安推薦序)60f4dc8cef91c.jpg

【題組】35.圖一在全文中具有什麼功能?
(A)引起閱讀動機
(B)解釋主要概念
(C) 比較古今異同
(D)呈現不同觀點


19(B).

26. 「□□□□,下自成蹊」,空格處應填?
(A)物換星移
(B)桃李不言
(C)摩肩接踵
(D)跬步千里。


20(B).

11. 辛棄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戲作漁夫詞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鎔金。白鷗來往本無心。選甚風波一任。 別浦魚肥堪膾,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閒管興亡則甚。 關於這闋詞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題目為〈西江月〉,後附小序
(B)上、下片的首二句皆為對仗句
(C)上片先情後景,下片先景後情
(D)結尾寫出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 2


21(D).

8.《論語.里仁》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與下列何者的意思 相近?
(A)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C)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D)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22(B).

9.李翱在讀過〈燕太子丹傳〉之後,對荊軻的為人處事提出以下評議: 「事雖不成,然亦 壯士也。惜其智謀不足以知變識機。」關於他評議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先貶抑、再頌揚
(B)先頌揚、再貶抑
(C)先貶抑、再頌揚、再貶抑
(D)先頌揚、再貶抑、再頌揚 


23(A).

▲閱讀下文,回答14-16題。 
       我果戰士有勇,大將有謀,成算在胸,地利足恃,猶不如誘之登岸而 設伏殲之。不 然,汪洋海上以數百人操一舟,東馳西突,以角逐於勝負 不可知之地,我即無恙,而彼 之所挾者小,我之所勞者大,設防設守, 形勢不亦懣乎!然誘之上岸,非有成算,則斷 不可。蓋敵一登陸,民心 易動,軍心易震,非宿將強兵不能得手也。生,臺人也,為臺 灣計,臺 北可誘之近岸,臺南則不可。蓋臺北港道深通而有屏蔽,彼之駐輪甚便; 若登 岸,則反失所恃。臺南則港門雖深,風浪甚苦,四圍無山,港中非 可駐輪;彼不登岸, 不能久居也。若臺中諸港,沙線淺灘,難駛鐵船。 然澎湖不守,則敵人得之,安穩收泊。 有時展輪四掠,有時載小艇窺 闖,臺中難防,臺南、北亦可慮。(洪繻〈籌海議〉)

【題組】15.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看法,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應加強澎湖海 防,避免敵軍入侵臺北、臺中、臺南三地。 ②依臺北、臺南地形評 估,引誘敵軍自臺北登岸,是可行的戰略。
(A)①、②皆符合
(B)①符 合,②不符合
(C)①符合,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符合


24(C).

14. 請閱讀下列資料,綜合判斷應為何人?甲、喜撰寫農民文學;乙、行文風格樸實和造句遣詞樸實;丙、著有 〈原鄉人〉、〈夾竹桃〉、〈笠山農場〉等。
(A)黃春明
(B)白先勇
(C)鍾理和
(D)王禎和。


25(D).

6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現今交友這件事於毫秒之間便可完成,人們只要在社群網站上隨手點擊交友邀請, 無論你想或不想,大量資訊都會直接塞進你腦海中。你能夠參與對方的人生,也可以隨 意地公開自我。 

隨之而來,部分的人們開始在意起流量、按讚數,想透過貼文的方式,展現自我生 活樣貌,甚至每上傳一則訊息後,便焦慮等待著眾人的關注與迴響,也可能因沒有跟到 貼文中的聚會而感到悵然若失,進而形成「錯失恐懼症」。 

這或許如《論語》中所說「不患人之不己知」,許多人透過網路充分的展現自我,想 要努力尋求關注。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卻苦心在社群中營造出與自我截然不同的 面目,以此享受著以往未曾感受過的關注度,也期待著將流量轉化為真實的情誼,殊不 知這樣的情誼,只要輕輕按下一個鈕便消失殆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 孔子不是當代網紅,但他的說法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解方。 

社群網站的崛起,呼應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所預言的:「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十 五分鐘的成名機會。」但過度要求他人的關愛與注目,卻也讓現代人陷入眾聲喧嘩的社 交孤獨之中。

【題組】13.下列哪項情境,最符合作者想批判的網路人際關係現象?
(A)因演算法只看到同溫層言論
(B)追隨名人價值觀與消費行為
(C)網路留言容易偏離貼文原意
(D)想要透過修圖相片尋找真愛


快捷工具

【精選】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難度:(851~875)-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