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早一點準備,多一份先機
100
(12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題組:閱讀下文,回答第 21-22 題: 
     陸羽《茶經》論水云:「山水上,石泉又上,江水次而井水下。」又「江 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其說止於此,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張又新 《煎茶水記》云劉伯芻謂水有七等,以揚子江為第一,惠山石泉為第二,虎丘 井第三,淮水居末。又載羽為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江水居山水上,井水 居江水上。二說皆與《茶經》不合。 
     水味有美惡而已,欲求天下之水一一而次第之者,謬說也。羽之論水,惡 ① 渟浸而喜泉源,故井取多汲者。江雖長,然眾水雜聚,故次山水。惟此說近 物理云。 ──改寫自歐陽脩〈大明水記〉 ① 渟浸:水停止不動。

【題組】22.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首段提出各家之說,末段表明作者的觀點
(B)首段評比水質高下,末段以各家之說佐證
(C)首段引述《茶經》的說法,末段舉各家之說駁斥
(D)首段分論不同水源的特性,末段以取水標準總結


2(A).
X


三、綜合題
(一)
    有一位年輕畫家,在還沒成名前,住在一間狹隘的小房子裡,靠畫人像維生。有一天,一個富人經過,看他的畫工細緻,很喜歡,便請他幫忙畫一幅人像。雙方約好酬勞是一萬元。
    一個星期後,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約前來拿畫。這時富人心裡起了歹念,欺侮他年輕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約定付給酬金。富人心中想著:「畫中的人像是我,這幅畫如果我不買,那麼,絕沒有人會買。我又何必花那麼多錢來買呢?」於是富人賴賬,他說只願花三千元買這幅畫。青年畫家傻住了,他從來沒碰過這種事,心裡有點慌,費了許多唇舌,向富人據理力爭,希望富人能遵守約定,做
個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買這幅畫,你別再囉唆了。」富人如此說,因為他居上風,「最後,我問你一句,三千元,賣不賣?」青年畫家知道富人故意賴賬,心中憤憤不平,他以堅定的語氣說:「不賣。我寧可不賣這幅畫,也不願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毀約,將來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價。」「笑話,二十倍,是二十萬耶!我才不會笨得花二十萬買這幅畫。」「那麼,我們等著瞧好了。」青年畫家對悻悻然離去的富人說。
    經過這一個事件的刺激後,畫家搬離了這個傷心地,重新拜師學藝,日夜苦練。皇天不負苦心人,十幾年後,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地,在藝術界上,成為一位知名的人物。至於那個富人,自從離開畫室後,第二天就把畫家的畫和話淡忘了。
    有一天,富人的好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來告訴他:「有一件事好奇怪喔!這些天我們去參觀一位成名藝術家的畫展,其中有一幅畫中的人物,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標示價格二十萬,不二價。有趣的是,這幅畫的標題竟然是《賊》。」 富人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畫家的事。眼看這件事對自己的名譽傷害太大了,他立刻連夜趕去找那位畫家,向他道歉,並且花了二十萬買回那幅人像畫。
這個年輕人名叫「畢卡索」。

【題組】2. 在富人向畫家買畫的過程中,畫家的心情變化順序為何?
(A) 慌張→氣憤→傷心→奮發圖強
(B)氣憤→奮發圖強→傷心→慌張
(C) 奮發圖強→氣憤→慌張→傷心
(D)傷心→氣憤→慌張→奮發圖強


3(C).
X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 題。
                                                   〈忠臣〉
      戰事中止了。 
      將軍終於接受旨意,甩下沾滿敵血的盔甲,連揮數劍將行軍圖斬碎。將軍不解, 他退敵五百里,收復大片疆土,敵人已無力抵抗,君王卻要與敵和談。他拒絕了九道 旨意,但聖旨八百里加急,一天一道,連續十天,也只能罷兵還朝。 
      一回京城,立刻有人指出將軍的罪狀,說他心有不滿。將軍功在邦國,問心無愧, 所以沒有反抗,殊不知接連抗旨已讓君王怒不可遏。當初他斥責同僚不知進取,認為 和談就是誤國,所謂「國力有限」、「慘勝傷民」,都是貪圖安逸的藉口,如今朝中卻是 一片靜默,沒人為他發聲。
      囹圄不知歲月,一切無聲無息,將軍仍舊不解,自己為國殺敵,盡忠報國,為什麼 君王要將他召回關押。當初前線紮營,百姓捐穀獻糧、送酒贈肉,軍民同心抗敵,勝利 就在眼前,他向大軍許諾,一定會帶他們衣錦歸鄉。那一夜,士氣激昂,有人遞酒給 將軍,他雖好酒,卻只是抿了抿就放下,還沒打敗敵人,他不能醉。想至此處,將軍心有 不甘,「仇敵未滅,怎敢苟且偷安?我有什麼錯?我有什麼錯?」
     他們說將軍叛國了,百姓不相信。將軍身無枷鎖,卻步伐沉重。行至法場,有人 遞酒,將軍不甘北望,接酒痛飲,邁步拋下,大笑前行。 將軍走後,北伐的聲音停止了,國家如昔。

【題組】2.故事結尾,「他們」說將軍叛國了,「他們」指的對象是誰?(2 分)
(A)國家的百姓
(B)將軍的部下
(C)朝中的君臣
(D)北方的敵人


4(B).
X


【題組】1.將軍回到京城後,發生了什麼事?(2 分)
(A)百姓沿街歡迎
(B)遭到逮捕入獄
(C)立刻向君王求情
(D)憤怒與同僚爭吵


5(A).

下列詩句「 」中的詞語,何者替換之後詩意改變了?
(A)「暮去朝來」顏色故:日升月恆
(B)「五陵年少」爭纏頭:暇豫王孫
(C)舉酒欲飲無「管絃」:笙簫
(D)「秋月春風」等閒度:良辰美景。


6(A).

22.下列各組文句的涵義,何者最接近?
(A)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行事但求無愧我心,不求盡如人意
(B)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C)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毋以己長訐人之短,毋以己拙忌人之長
(D)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君子有含垢納汙之量,無好潔獨行之癖


7(A).

下列關於古人「字」、「號」的敘述,何者錯誤:
(A)李白號「青蓮居士」,因其偏愛蓮花之清新脫俗,有類其詩風之故
(B)韓愈字「退之」,乃因其名「愈」,而以反義「退之」為其字
(C)白居易自號「醉吟先生」,用以呈現其放意詩酒的人生態度
(D)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因其謫居黃州時嘗築室於東坡 。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