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們不是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什麼。
100
(49 秒)
模式:收錄測驗
科目: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21. 下列選項題辭用法,何者正確?
(A)樹茂椿庭:祝女壽
(B)響絕牙琴:輓友人
(C)群賢畢至:賀學校辦學有成
(D)絃歌不輟:賀音樂教室落成


2(B).

22. 《爾雅》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詞典,□□□□ 是儒家的經典之一。但其作者歷來說法□□□□。有的認為是孔子門人所作,有 的認為是周公所作,經後人增益而成。後人大都認為是秦漢時人所作,經過 □□□□,至西漢時被整理加工而成。 上文關於《爾雅》的介紹,□□□□處依序填入何者最合適?
(A)不置可否/大相逕庭/時移事改
(B)無庸置疑/不盡相同/代代相傳
(C)堂而皇之/霄壤之別/滄海桑田
(D)無獨有偶/迥然不同/增添枝葉


3(A).

23. 廖鴻基〈丁挽〉:「回航,通常是漁人出海捕魚過程中心情最平靜踏實的一段航程。然而,那一幕幕海上的追逐與掙扎仍然縈繞徘徊在我的腦海裡,每一個晃 動,每一個聲響,都波動捶打在我的內心裡。」關於上文中修辭手法的說明,下列何者最合適?
(A)運用轉化修辭,凸顯出作者對於捕魚的喜愛
(B)運用摹寫修辭,表現大海中激烈的捕魚情境
(C)運用排比修辭,營造出作者內心的激動心情
(D)運用誇飾修辭,呈現人與海之間強烈的抗爭


4(B).

24. 《論語.公冶長》:「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 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根據上文,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子路和顏淵都有捨己為人的情懷
(B)顏淵和孔子都有修己安人的理想
(C)子路和孔子都有世界大同的冀盼
(D)顏淵和子路都有和而不同的認知


5(D).

25. 王溢嘉〈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告白〉:「所謂『樂觀』或『悲觀』,不只是程度問題,還存在不少矛盾:很多人都是在某些方面明顯樂觀,另些方面則無疑是悲觀的。我覺得我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是主詞,代表我的人生基調、立場或本質;而『樂觀的』是修飾或形容詞,意指在生活策略上,我還是會開朗、積極地去做我可以做的事,來排遣、化解我的悲觀,或為它添加色彩。」根據上文,下列何者最符合文意?
(A)作者認為悲觀是行為,樂觀是自我思想
(B)作者認為悲觀與樂觀是不同詞性的詞語
(C)悲觀和樂觀是從不同角度切入事物面向
(D)悲觀與樂觀於人而言,可並行而不相悖


6(A).

閱讀下文,回答 26-30 題。
       走過曲阜斜坡,仲尼曾經三次回頭,一次為顏淵、子路、曾參、宰我,一次為孔鯉、孔伋,另一次為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
       走過魯國開闊的平疇,仲尼只回了兩次頭,一次為遍地青柯不再翠綠,遍地麥穗 不再黃熟;一次為東逝的流水從來不知回頭而回頭,回頭止住那一顆忍不住的淚沿頰邊而流。
       走過人生仄徑時,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蕭蕭〈仲尼回頭〉)

【題組】26. 根據上文,「門口那棵蒼勁的古柏」所表達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自我理想的堅持
(B)家庭親人的眷戀
(C)仁義禮智的傳承
(D)道法自然的胸懷


7(C).

【題組】27. 根據上文,「仄徑」一詞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蜿蜒的山路
(B)筆直的道路
(C)狹窄的小路
(D)艱困的岔路


8(D).

【題組】28. 文中「看天邊那個仁字還有哪個人在左邊撐天上的那一橫地上的那一橫,留個寬廣任人行走。」一句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說明仁義世界的建構仍舊有所欠缺
(B)訴說理想終將轉眼成空而無法落實
(C)陳述放下執著在人世將更加的逍遙
(D)表達希望自我冀盼能夠在人世實踐


9(B).

閱讀下文,回答 31-35 題。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 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 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甕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 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問管仲:「治國最奚患?」對曰:「最患社鼠 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對曰:「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塗之,鼠穿其間, 掘穴托其中,熏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 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內閑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 百吏以為富,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故人臣 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為猛狗而齕有道 之士矣,左右又為社鼠而閑主之情,人主不覺,如此,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 (摘錄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題組】33. 根據上文,關於處理猛狗和社鼠危害的方式,下列何者最合適?
(A)建制度,獎人倫
(B)近君子,遠小人
(C)掌權勢,立法令
(D)蔽君惡,誅亂臣


10(D).

【題組】34. 文中「主焉得無壅,國焉得無亡乎?」一句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呼告,勸戒君主遠離佞臣
(B)驚嘆,表達國家因此滅亡
(C)懷疑,質問是否有人知曉
(D)激問,強調君主國家危機


11(B).

【題組】35. 韓非子舉宋酤酒者,以及齊桓公和管仲的事蹟的用意,下列何者最合適?
(A)能通達賢能者優於自己之處進而學習
(B)要覺知並能立志除去危害自己的因素
(C)能全面表述不論何時都可能發生危險
(D)要掌握權勢便要消除不利於己的險阻


12(D).

閱讀下文,回答 36-40 題。
       年少的時候,我以為,眼前的幸福必然長長久久,一家和樂,父母不會老去,生活平安,手足都會在身邊。
       長大以後,我才深深領會:世上沒有永遠,人生如此無常,誰也無法拒絕老病和死去。手足終將各自成家,分枝開葉,散於四方。
       在我們的一生裡,有聚就會有散,然而散了以後,卻不知將聚於何方?年紀越大, 這樣的感觸越深。
       那樣的心情,有幾分像南唐.馮延巳的《歸自謠》:

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遠送瀟湘客。
蘆花千里霜月白。傷行色,來朝便是關山隔。


       所以,我以珍惜的心情,來善待今生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即使只有一照面的機緣,我也盡可能以禮相待。我以為,能做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時,或許可以不會那麼哀傷吧。然而,帶著不捨和祝福,我依然是惆悵的,只是, 希望我的心中沒有遺憾。(修改自琹涵〈聚散依依〉)

【題組】38. 根據上文,關於作者以珍惜的心情善待今生有緣相遇之人的原因,下列何者最合適?
(A)是兩人彼此前世不解之緣分
(B)世上沒有永遠並且人生無常
(C)源於馮延巳《歸自謠》所訴
(D)希望日後面對分離不帶遺憾


13(C).

【題組】39. 「行色」一詞的意涵,下列何者最合適?
(A)離別的氛圍
(B)送別的話語
(C)出行的神態
(D)路人的表情


14(A).

【題組】40. 馮延巳《歸自謠》想表達的情感,下列說明何者最合適?
(A)哀傷不捨的離愁
(B)死生兩忘的闊達
(C)他日相逢的期盼
(D)未能道別的遺憾


15(D).

閱讀下文後,回答 5-10 題。 

阿明對明代歷史相當有興趣,有朝一日,他甚至想穿越時空一嚐當明代人的滋味。 某日,他蒐集了一段明代的史料,並透過 AI 技術模擬了英宗的獨白,如下所示: 
66710d2c58797.jpg
66710d3645bcc.jpg
註 1:「帝北狩」字面上指皇帝到北方巡狩,此處指皇帝被俘虜。 

66710d59672dd.jpg
66710d670da6b.jpg

【題組】5 5.根據文章敘述,瓦剌來襲,明代朝廷內發生了什麼事?
(A)吏部尚書力排眾議,鼓勵皇帝親征
(B)眾將領擁皇帝親征,官員倉促逃亡
(C)皇帝貼身太監被殺,憤而決定親征
(D)皇帝匆促決定親征,大臣反對無效


16(B).

【題組】

6.文中 所說的「先生」指的是誰?
(A)將軍樊忠
(B)太監王振
(C)尚書王直
(D)皇帝英宗



17(A).

【題組】9.文章最後,皇帝獨白說要為先生平反,是為了什麼原因?
(A)為先生成為戰敗的代罪羔羊感到委屈
(B)不捨先生戰敗後歸國卻慘遭抄家命運
(C)想以皇帝身分擔保先生沒有通敵賣國
(D)感念有先生的幫助才能再度登上皇位


18(D).

6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現今交友這件事於毫秒之間便可完成,人們只要在社群網站上隨手點擊交友邀請, 無論你想或不想,大量資訊都會直接塞進你腦海中。你能夠參與對方的人生,也可以隨 意地公開自我。 

隨之而來,部分的人們開始在意起流量、按讚數,想透過貼文的方式,展現自我生 活樣貌,甚至每上傳一則訊息後,便焦慮等待著眾人的關注與迴響,也可能因沒有跟到 貼文中的聚會而感到悵然若失,進而形成「錯失恐懼症」。 

這或許如《論語》中所說「不患人之不己知」,許多人透過網路充分的展現自我,想 要努力尋求關注。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卻苦心在社群中營造出與自我截然不同的 面目,以此享受著以往未曾感受過的關注度,也期待著將流量轉化為真實的情誼,殊不 知這樣的情誼,只要輕輕按下一個鈕便消失殆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 孔子不是當代網紅,但他的說法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解方。 

社群網站的崛起,呼應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所預言的:「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十 五分鐘的成名機會。」但過度要求他人的關愛與注目,卻也讓現代人陷入眾聲喧嘩的社 交孤獨之中。

【題組】13.下列哪項情境,最符合作者想批判的網路人際關係現象?
(A)因演算法只看到同溫層言論
(B)追隨名人價值觀與消費行為
(C)網路留言容易偏離貼文原意
(D)想要透過修圖相片尋找真愛


19(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電視裡的人封神了,這件事令我思索,是因為他的品行、事蹟值得讚揚,抑或是有 其他的原因?我最早知道封神,是從《封神演義》開始,後來讀了一些書,才了解到「封 神」不只存在小說中,現實中也經常都在封神。如臺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沈葆楨奏請 清廷為鄭成功追諡建立官祠,成為抵禦入侵者的忠烈表率。其後,日本人因其母親血脈 的關係,把鄭氏立為開臺先鋒,將延平郡王祠改成「開山神社」;國民政府為宣揚反共理 念,把鄭氏變成民族英雄,將延平郡王祠改建成中國北方式建築,還為其舉行中樞祭典。 鄭氏之旗,在歷史中飄揚,隨著權力擺動。 

再往前千年,在那戰火紛飛的晚唐五代,當時官民會感念立下戰功的將領,在其死 後建廟祀拜,就連反賊權臣,也有機會被追封成神,例如:閩國的王延稟起兵叛變被殺, 但君王為了撫慰地方吏民,維持安定,仍為其建廟祭祀。除了官員,平民也能成神,在 閩地生活的莘七娘,生前精通醫術,死後本來沒人祀拜,直到一名遊客聽見有女子夜吟 詩歌,然後將詩作寫在驛館牆上後離去。鄉人據詩以為是七娘之魂所作,於是在她墓前 築室祭拜,甚至建起宮廟,在遇到旱澇疾疫,就向莘七娘祈求保佑,最後成為當地的信 仰。 

現代社會,人間封神似乎已不是新鮮事。傳統與非傳統的封神,也只是換個模樣, 目的依舊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現代的封神,不用儀式,也不用敕封建祀,隨人呼個口 號,就在人間成神。然而,神壇之所以稱為神壇,那便表示不是人可以居住的地方,以 人作神,跌落神壇也只是必然的事。

【題組】16.文章中,閩國的王延稟被追封為神,最有可能的原因為何?
(A)感念與傳承忠義的精神
(B)為平撫君王心中的不安
(C)鞏固地方勢力和穩定局勢
(D)延續地方傳統與文化象徵


20(A).

【題組】18.根據文意,作者舉莘七娘事件為例,其意圖為何?
(A)強調封神現象的多元
(B)凸顯官民封神的尊榮
(C)說明唐五代信仰的自由
(D)暗諷閩地民眾太過迷信


21(B).

【題組】20.文章中,對於「封神」這一概念的討論,主要想揭示什麼?
(A)揭示歷史人物的神化過程
(B)諷刺當代社會的造神運動
(C)討論人神分際的模糊化現象
(D)說明信仰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22(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史家陳寅恪在其撰寫的《柳如是別傳》序言中提到,他旅居昆明時,偶然購得常熟 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從而箋釋錢、柳二人詩作,隨之便有起草此書的念頭。這 錢氏故園為明末文士錢謙益的故居,柳則是名列秦淮八艷的名妓柳如是。我們無法得知 陳寅恪是否真因紅豆而著手寫作,但在錢、柳二人所居住的宅院中,的確種有一株紅豆 樹,此宅也因而得名紅豆山莊。紅豆自古喻有相思之情,據傳是待夫歸鄉的女子,因朝 盼暮望最終泣血而亡,血淚化作了艷麗的赤豆。而回顧錢柳二人的生平,似乎沒什麼關 於相思的事,更多人關注的,反而是二人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 

那時錢謙益已五十多歲,但其文壇泰斗的身分,引得柳如是做男裝喬扮,主動尋訪 這位名士,進而展開一段忘年之戀。其後錢謙益在六十歲時迎娶二十四歲的柳如是,紅 顏白髮的組合,實屬驚世駭俗,卻也羨煞旁人。對柳如是來說,她為愛情傾出所有,在 出嫁後一首:「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訊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闌。」便顯露出她 的心情。不過兩人與紅豆確實有件事可說。 

錢謙益八十歲大壽那年,紅豆山莊二十年未曾開花的紅豆樹,恰巧在秋日結出一顆 子,柳如是便贈紅豆祝壽,錢氏因物感興而寫下詠物詩:「院落秋風正颯然,一枝紅豆報 鮮妍。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薦壽筵。」可見,錢謙益因疼愛柳如是,儘管只是一枚 紅豆子,但他仍然將此物視作慶壽的瑞兆,紅豆有如錢、柳二人情緣象徵之物。 

不過話說回來,王維一首〈相思〉,本身也不是談男女之愛,而是對摯友李龜年傳達 眷念之情。如要從紅豆談相思,或許林夕所填詞的〈紅豆〉中:「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 9 綿的傷口。」一句更能引起共鳴。當時林夕看了木村拓哉所演的日劇,其中一幕女主角 不小心燒糊了一鍋紅豆湯,他便隨手寫入詞中,如同「此物最相思」之語句傳誦至今, 一如研磨烹煮成柔軟似泥的紅豆餡,那團甜膩的香氣更能引人遐思。也許只有當人們陷 入戀人絮語的情境時,才能在「紅豆」兩字間讀出所謂的一往情深。

【題組】21.下列選項中,何者與「箋釋」的「箋」讀音相同?
(A)肩
(B)簽
(C)盞
(D)貞


23(D).

【題組】23.本文中柳如是於出嫁後所作的詩主要傳達什麼心情?
(A)表現出留戀不捨的夫妻之情
(B)透過歌詠紅豆表達相思之情
(C)藉應和之詩歌傳遞祝壽之意
(D)以閨怨之情傳達對夫君之盼


24(C).

【題組】25.作者透過紅豆一物主要是想要表達什麼看法?
(A)藉紅豆詠嘆文士與名妓間愛情故事
(B)對故友或戀人的相思之情古今皆同
(C)物品象徵意涵會隨觀者詮釋而不同
(D)歌詠之物於各時代皆會有不同樣貌 1


快捷工具

收錄測驗 - 教師檢定(教檢)◆國語文能力測驗-阿摩線上測驗

柳欣晏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