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只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如何操縱帆船,就能運用風向到達目的地
100
(5 分4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8 年 - 108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_職階人員甄試_專業職(二)外勤_共同科目:國文 #75136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下列各組「」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相互攻「訐」 / 宵衣「旰」食
(B)黃髮垂「髫」/ 千里「迢」迢
(C)「沽」名釣譽 /「賈」人渡河
(D)打通經「絡」/ 賄「賂」公行


2(D).

2.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癌症病人承受無以明狀的痛苦
(B)老李對我渲耀苦練健身的成果
(C)青年學子對電子遊戲趨之若騖
(D)華人的倫理觀念早已根深柢固


3(A).

3.下列各「」內單詞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波流浸灌,與海相「若」:似
(B)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掀開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外出不在
(D)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帝王親臨


4(D).

4.下列為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適當的選項: 「每個知識的先驅者所面對的,由外人看來, 甲、因而流連忘返 乙、其實在他自己看來 丙、卻是花繁葉滿的桃源 丁、好像是山窮水盡的泥穴。 因而樂此不疲,都是理有固然的。」 (節選自 陳之藩《旅美小簡‧釣勝於魚》)
(A)甲丙丁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5(D).

5.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就內容而言是屬於:
(A)言情小說
(B)俠義小說
(C)歷史小說
(D)神魔小說


6(C).

6.《孟子‧公孫丑》「羞惡之心,□之端也。」,□當為:
(A)仁
(B)智
(C)義
(D)禮


7(C).

7.《論語.憲問》「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意謂:
(A)子貢為人方正,孔子自歎不如
(B)子貢為政有方,孔子稱許其賢能
(C)孔子告誡子貢,當以自治為務,不可妄論他人的優劣長短
(D)孔子告誡子貢,不管為政做人,皆以品行方正為第一要務


8(B).

8.下列詩句,不是描寫「春天」的選項是:
(A)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B)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C)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9(D).

9.下列文句「」內的詞語,不是意指「死亡」的選項是:
(A)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B)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C)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10(C).

10.《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其中「明明德」的「明」字,前者的詞性是:
(A)名詞
(B)副詞
(C)動詞
(D)形容詞


11(A).

11.下列各組詞語,意義最相近的選項是:
(A)遇人不淑/所嫁非人
(B)不脛而走/秘而不宣
(C)差強人意/大失所望
(D)阮囊羞澀/腰纏萬貫


12(B).

12.林經理的兒子結婚,公司同仁禮金封套上的用語,最恰當的選項是:
(A)花粉之敬
(B)花燭之敬
(C)弄璋之敬
(D)弄瓦之敬


13(C).

13.寫給公司主管的信件,信封上的「啟封詞」字樣,最恰當的選項是:
(A)大啟
(B)台啟
(C)鈞啟
(D)敬啟


14(D).

14.下列對《荀子‧勸學》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A)其曲「中」規:錄取
(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生活
(C)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顯露
(D)「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


15(D).

15.下列各組文句,「」中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仲尼「與」於蜡賓/選賢「與」能
(B)「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今已亭亭如「蓋」矣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入公門「鞠」躬如也
(D)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16(B).

16.下列文字是現代學者對某一古代作品內容的介紹,請判斷這是介紹下列哪一部典籍?「共有十一首短詩組成,有東 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東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國殤、禮魂等,是一整套祭祀神鬼的儀式劇, 由音樂、歌辭、舞蹈混合而成;它的原始材料,大部分是民間的祭神歌曲,是流行於南方的巫歌。」
(A)《詩經》
(B)《楚辭》
(C)《全唐詩》
(D)《全宋詞》


17(D).

17.漢語在對話中,稱呼別人,都以較有禮貌的用語出之,就是「敬稱」。下列對象及其敬稱的組合,錯誤的選項是:
(A)帝王/聖上
(B)將軍/麾下
(C)一般人/閣下
(D)老年人/泰山


18(D).

18.下列文句「」內的敘述,不涉及天文星象的選項是:
(A)「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B)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C)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D)「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19(C).

19.漢語在行文或對話中,不直接道出人事物,而借用與之有契合點的東西來代替,就是「借代」。下列借代詞語與借 代意義的組合,錯誤的選項是:
(A)丹青/史冊
(B)社稷/國家
(C)絲竹/刑具
(D)廟堂/朝廷


20(B).

20.「□得同情/□然色變/放手一□」,三個詞語的□內依序應填入何者,用字才正確?
(A)博/搏/駁
(B)博/勃/搏
(C)搏/勃/膊
(D)搏/駁/博


21(D).

21.下列詞語,何者沒有錯別字?
(A)日慕途窮
(B)風聲鶴立
(C)暇不掩瑜
(D)穠纖合度


22(A).

22.下列各組成語,何者意義相反?
(A)如臂使指/鞭長莫及
(B)風雨同舟/休戚與共
(C)寥若晨星/屈指可數
(D)閉門造車/向壁虛構


23(B).

23.下列文句的「已」,何者與「雞鳴不已於風雨」的「已」意義相同?
(A)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B)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C)俛仰之間,「已」為陳跡
(D)其行若飛,回顧「已」遠


24(C).

24.「郵政機關於接受包裹郵件時,□認其內裝之物為郵政禁寄物品,□有違反郵政法規者,□令寄件人開拆查驗其內 容,□為驗訖之證明,寄件人如拒絕拆驗時,郵政機關得拒絕接受該郵件。」這段文字□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A)得/如/或/並
(B)得/並/如/或
(C)如/或/得/並
(D)如/並/或/得


25(B).

25.「這和風似乎吹動了樹液,那些原本枯寂的大樹禿枝,現在芽眼、芽苞全漲得鼓鼓的,可以深深感覺到樹枝內有甚 麼東西在掙扎,要破皮而出,整個山谷大地蘊含著□□□□的狂野力量。」這段文字□□□□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是:
(A)一鳴驚人
(B)一觸即發
(C)一氣呵成
(D)一覽無遺


26(C).

26.下列文句,何者沒有「詞語冗贅」的情形?
(A)在創作這齣戲時,我前所未有的陷入不曾發生過的困境
(B)一個人之所以會有痛苦,就是因為緣於自我的執念太強
(C)我們總是以為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後,就能得到快樂
(D)世界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形貌各異且不一樣,才豐富有趣


27(B).

27.「山高水長」的語法結構,是由兩組「名詞+形容詞」──「山+高」、「水+長」所構成。下列詞語,何者也有相 同的語法結構?
(A)心花怒放
(B)人微言輕
(C)傾家蕩產
(D)虎頭蛇尾


28(D).

28.下列文句「」內的成語使用,何者正確?
(A)由於對籤詩的內容「不求甚解」,她拿去請教過好幾位專家
(B)本案相當複雜,我就「不由分說」,單從一個角度進行分析
(C)媽媽糾正了小明幾次,但小明始終「不足為訓」,積習難改
(D)他有著不同於凡人的創造力,是個突破傳統的「不羈之才」


29(D).

29.下列各選項的前、後兩句,何者具有「如果……就會……」的關係?
(A)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C)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D)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30(C).

30.「(甲)經傳道德;名重謫仙 (乙)鴻門碎斗;岳陽題文 (丙)陽明學術;逸少風流」,若這三副對聯分別題詠三個姓 氏,則這三個姓氏依序為何?
(A)王/范/李
(B)王/李/范
(C)李/范/王
(D)李/王/范


31(D).

第一篇: ﹙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二﹚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 ﹙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題組】31.關於上面三則引文主旨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此三則皆與學習有關
(B)第一則說明學習的正確態度與方法
(C)第二則強調學習必須努力不懈持之以恆
(D)第三則主張唯有聖人才是學習或反省的對象


32(C).

【題組】32.「之」字在漢語中可以作代詞,代表人、事、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的「之」字代表「事」,其用法 與下列哪一選項的用法相同?
(A)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B)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D)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


33(A).

【題組】33.「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說明成事的重點在於:
(A)己
(B)人
(C)天
(D)命


34(D).

【題組】34.第三則引文體現了孔子的何種精神?
(A)力行不懈
(B)有教無類
(C)勇於行仁
(D)謙虛好學


35(C).

第二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題組】35.本詩對仗的句子共有幾組?
(A)一
(B)二
(C)三
(D)四


36(D).

【題組】36.關於本詩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乍聞捷報的時令為夏天
(B)當時隨行的只有妻子一人
(C)以第二人稱摹寫作者的激動狂喜
(D)詩中押韻的字為裳、狂、鄉、陽


37(A).

【題組】37.「青春作伴好還鄉」中的「青春」其詞性為何?
(A)名詞
(B)動詞
(C)助詞
(D)副詞


38(D).

【題組】38.「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予人的感覺與下列選項最為接近的是:
(A)山迴路轉不見君
(B)日暮鄉關何處是
(C)黃鶴一去不復返
(D)輕舟已過萬重山


39(D).

第三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 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 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 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 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節選自韓非《韓非子‧喻老》﹚
【題組】39.本文藉扁鵲欲為蔡桓公治病被拒、蔡桓公因而死亡一事,主要在闡明下列何種道理?
(A)惡性循環,互為因果
(B)文過飾非,寧靜致遠
(C)欲速不達,求得顧失
(D)防微杜漸,及時改過


40(C).

【題組】40.由上文可知,蔡桓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A)防患未然從善如流
(B)虛懷若谷廣納建言
(C)固執愚頑諱疾忌醫
(D)驕橫自負老謀深算


41(C).

第四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 奕世為通好也。」元禮與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 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題組】41.依上文可知,孔文舉讓李元禮接待的理由何在?
(A)孔文舉俊才清稱
(B)兩人為中表親戚
(C)孔文舉以仲尼伯陽事連結兩家關係
(D)李元禮素來好客對孔文舉也不例外


42(A).

【題組】42.「韙大踧踖」其中「踧踖」意為:
(A)侷促不安
(B)捶胸頓足
(C)焦慮害怕
(D)惱羞成怒


43(D).

【題組】43.文中表現孔文舉何種人格特質?
(A)少年得志不知檢點
(B)剛愎自用言論過激
(C)言語浮誇不顧細節
(D)聰明慧黠膽識過人


44(B).

第五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 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 遊,騎黃鶴。﹙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題組】44.本詞中的「填溝壑」一語,意旨:
(A)掩護
(B)死亡
(C)修築戰壕
(D)防禦工事


45(C).

【題組】45.關於本詞意涵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寫遊子思鄉之情,感歎漂泊天涯的孤寂
(B)寫遊子思鄉之情,感歎黃鶴樓今非昔比
(C)寫一己復國的大志,感歎國勢危殆民生凋敝
(D)寫一己復國的大志,感歎仙人已去黃鶴樓今非昔比


46(D).

【題組】46.關於本詞作法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詞中的對比是由「想當年」、「到而今」兩句領起
(B)藉「荒煙」、「風塵惡」、「千村寥落」點出國家局勢
(C)藉「提銳旅」、「清河洛」暗喻自身收復河山的昂揚之情
(D)藉仙人騎鶴高去的事蹟,陳述登高遠望再上層樓的野心


47(D).

第六篇: 和親是指兩個不同民族或同一種族兩個不同政權的首領之間出於「為我所用」所進行的聯姻,其目的多是出於避戰, 謀求和平。 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於西漢,終於清代。和親的類型,一種是針對敵對的民族,如西漢初年與匈奴的和親;一種用於 友好的民族,如西漢中期與烏孫的和親,唐代衡陽公主與東突厥阿史那社爾的和親;再一種用於已經內屬的少數民族,如 西漢末年與南匈奴的和親。 和親的動機有以下兩種情形:一是按國力強弱來決定是否和親,這又包含了兩種情況:一是中原王朝實力薄弱時,為 了求得邊境安寧,不得不與少數民族和親,如漢初與冒頓單于的和親;二是中原王朝勢強力大時,少數民族為了尋求中原 王朝的認可和支持,或由於嚮往中原的生產及生活方式,主動向中原王朝請婚,如唐代西突厥的多次請婚。二是通過和親 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如唐代就通過與突厥的和親,使突厥貴族進入皇族,給他們封官加爵,從而達到對突厥的統治。 漢代有些和親公主出於自願,如王昭君,不但畢生致力於匈奴與漢朝的團結,也教導子女維持漢朝與匈奴的穩定。但 有些則非出於自願,如劉細君,她遠別家人來到烏孫,曾寫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 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的詩句,但最終仍無法如願。
【題組】47.下列關於「和親」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專指不同民族之間的政治婚姻
(B)只發生於中原王朝國力薄弱時
(C)常是敵對民族引發戰爭的原因
(D)聯姻者多是雙方的領袖或王族


48(C).

【題組】48.下列關於「衡陽公主與阿史那社爾和親」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突厥基於以夷制夷所提出的
(B)唐代當時正處於國力虛弱時期
(C)屬於唐代與友好民族間的和親
(D)透過婚姻達到對西突厥的統治


49(C).

第七篇: 人是生物的一種,不斷在成長之中:年齡在成長,學識技能在成長,品德也在成長。 「天增歲月人增壽」,年齡的增長出於自然,但進德修業要靠自己努力,稍一懈怠,就會停止甚至倒退。人生最迫切的 問題就是如何使這三者同時成長,免得馬齒徒增,光陰空過,所謂寸陰是競,正是此意。 在人們的感覺上,光陰如順流而下的波浪,品德卻如逆流而上的船舶,前者稍縱即逝,後者步步費力,相形之下,頗 欠公平。誠然。然而光陰的消逝,有一定的數量和速度﹙例如每天二十四小時﹚,固然沒有辦法減少,可是也不會增加。吾 人追求知識,鍛鍊技能,涵養德性,開拓胸襟,卻可以憑主觀的意願,提高進度。種瓜得瓜﹙瓜大﹚,種豆得豆﹙豆小﹚, 而種瓜種豆,操之在我。人生的責任在此,樂趣也在此。 光陰是不會停止的。既然如此,我們也要使品德日有進境,不息不止,這才是一個充實而圓滿的生命。﹙王鼎鈞《開放 的人生‧三種成長》﹚
【題組】49.「人生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這三者同時成長」,依作者之意,下列何者不在此三種成長之列?
(A)品德
(B)年齡
(C)實際收益
(D)學識技能


50(D).

【題組】50.下列有關上文的文句詮釋,錯誤的選項是:
(A)「光陰如順水而下的波浪」意謂「稍縱即逝」
(B)「品學卻如逆水而上的船舶」意謂「步步費力」
(C)「我們也要使品學日有進境,不息不止」勉人要精益求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D)「種瓜得瓜(瓜大),種豆得豆(豆小),而種瓜種豆,操之在我。」強調凡事只能順其自然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試卷測驗 - 108 年 - 108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_職階人員甄試_專業職(二)外勤_共同科目:國文 #75136-阿摩線上測驗

晋源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