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失敗是暫時的繞道,不是死胡同;是耽擱,不是毀滅!
100
(1 分18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研究所、轉學考(插大)、學士後-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3. 下列各組「 」中字義最相近的選項是:
(A)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居」物致富,與湯分之
(B) 作一詩,「將」來吾看/「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C) 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行「走」江湖,怡然自得
(D)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伯歌「季」舞,讌樂以喜


2(A).

6. 下列對聯,最適合用來張貼在中醫藥店的是:
(A) 深明佐使君臣禮,遠萃東西南北財
(B) 日月光華常復旦,神仙眷屬總長生
(C) 冬至乾坤添沴氣,春回大地復生機
(D) 金屋暖風迎子燕,華堂春日詠倉庚


3(A).

8. 儒家與道家由於思想上的不同,對「水」的體悟亦有所不同,下列敘述出自道家的是:
(A)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B)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C)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D)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C).

9.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依據上文, 子貢認為眾人對紂王為惡的評論最吻合的是:
(A) 恰如其分
(B) 惡意中傷
(C) 言過其實
(D) 深中肎綮


5(C).

15. 下列各選項「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前後相同的是:
(A) 大加「ㄊㄚˋ」伐/紛紜雜「ㄊㄚˋ」
(B) 素「ㄇㄟˋ」平生/夢「ㄇㄟˋ」以求
(C) 禍不旋「ㄓㄨㄥˇ」/摩肩接「ㄓㄨㄥˇ」
(D) 讒言「ㄋㄧㄥˋ」語/泥「ㄋㄧㄥˋ」不堪


6(B).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19〜20 題
        越無車,有遊者得車於晉、楚之郊,輻朽而輪敗,輗折而轅毀,無所可用。然以其鄉之未嘗有也,舟載以歸,而誇諸人。觀者聞其誇而信之,以為車固若是,效而為之者相屬。他日,晉、楚之人見而笑其拙,越人以為紿己,不顧。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車禦之。車壞, 大敗,終不知其車也。學者之患亦然。(方孝孺〈越車〉)

【題組】20. 下列選項意思為「寇兵獲勝」的是:
(A) 寇兵與越軍於越之邊境交戰,寇兵大敗
(B) 寇兵與越軍於越之邊境交戰,大敗越軍
(C) 寇兵與越軍於越之邊境交戰,大敗而還師
(D) 寇兵與越軍於越之邊境交戰,大敗於越軍


7(D).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21〜22 題
        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 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 之。(《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題組】22. 文中之臣講述此一故事,其目的主要是想勸諫上層:
(A) 見鄰國有難自當勇於救助
(B) 應未雨綢繆而防患於未然
(C) 受恩惠於人應知感恩圖報
(D) 不可忽略有先見之明的人


8(C).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27〜29 題 
         班超(西元 32〜102 年),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班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西元 62 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後漢書.班超傳》)

【題組】27. 根據上文內容推敲,下列對話若發生在古代,其稱謂有誤的是:
(A) 班母:「外子曾經擔任徐縣縣令,是個好父母官」
(B) 班固:「舍弟胸有大志,不拘細節,但奉母至孝」
(C) 班超好友:「班超!聽聞你將遠行是欲前往何方」
(D) 班超:「家兄將前往洛陽赴任,吾與家慈將隨行」


9(C).

30. 唐代孫思邈在發展其醫學理論與實務時,最不可能參考的是:
(A) 《莊子》
(B) 《靈樞》
(C) 《本草綱目》
(D) 《傷寒雜病論》


10(A).

35. 有些事是好希望/你能知道的
甲、但我不肯說
乙、是我親手繫的
丙、就像是有些結
丁、你從來也不會聽
/卻只是希望/由你來解 (陳繁齊:〈不說〉)
依據文意,上列文句正確的排序應是:
(A) 甲丁丙乙
(B) 乙甲丙丁
(C) 丙乙甲丁
(D) 丁丙乙甲


11(B).

※閱讀下文後,回答第 48〜50 題
         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夫仁為心性之學,尚不可以無方,況於百家眾藝,可以無方而能善此乎?諸藝之中,醫為尤重,以其為人之司命,而聖人之所以必慎者也。 
        竊嘗思之,凡病必有症;症者,證也,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證必有脈,脈者,臟腑經絡、寒熱虛實所由分也。有與證相符者,有與證不相符者,必參驗之,而後可施治者也,察 脈辨證而方立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必主是藥,非可移遊彼此,用之為嘗試者也。 
       方之祖始於仲景,後人觸類擴而充之,不可計殫,然皆不能越仲景之範圍。蓋前人作法後人因焉。創始者難為力,後起者易為功。取古人已驗之成規而斟酌用之,為效不既易乎?然而執方醫病,而病不能瘳,甚或反以殺人者,又何以說焉?則以脈候未辨,藥性未明,惑於似而反失其真,知有方而不知方之解故也。(汪昂:《醫方集解‧序》)

【題組】49. 對於上文文意,理解最恰當的是:
(A) 醫學在各種技藝之中最為重要,因為其難度最高
(B) 凡是生病一定會有症狀,也會反映在其脈象之中
(C) 若脈象與病證不相符,通常是因為醫書記載有誤
(D) 醫生診治疾病,不可固著藥方,應該要多方嘗試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今日錯題測驗-研究所、轉學考(插大)、學士後-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doriswang105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