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做阿摩,不會怎麼樣,做了阿摩,你會很不一樣
100
(4 分40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全部】 -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 - 教甄◆歷史專業難度:(1466~149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根據陳第於1602年寫成的《東番記》所載,臺灣某支平埔族其實具有栽種稻米及粟的技術,只是稻米主要被用來釀酒。試問,依照平埔族的分類,這支平埔族有可能是以下何者?
(A)道卡斯族
(B)西拉雅族
(C)凱達格蘭族
(D)噶瑪蘭族。


2(C).

去中國大陸旅遊有一句順口溜是:「千年前歷史看□□,五百年前歷史看□□,近百年歷史看□□,近三十年歷史看□□」,依各位的歷史專業,請問□□的順序排列是
(A)北京→西安→深圳→上海
(B)上海→北京→西安→深圳
(C)西安→北京→上海→深圳
(D)西安→上海→深圳→北京。


3(C).

世界上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普魯士
(D)奧國。


4(B).

「( )曾致力於聖經的翻譯,整合了日耳曼方言,是首位將德文聖經和聖詩帶給德國信徒的教會領袖…。」請問,( )所指的人物應該是以下何者?
(A)喀爾文(Jean Chauvin)
(B)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C)伊拉斯謨斯(Desiderius Erasmus)
(D)玆文里(Zwingli Ulrich Huldrych


5(C).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官員們大多安於逸樂,卻自鳴清高,甚至將「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視為一種最高的道德規範。下列哪一個時期最能反映這種「當官不處理公務,做事不用心負責」的風氣?
(A)唐末五代
(B)蒙元時期
(C)東晉南朝
(D)南宋時期


6(A).

西元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臺灣進入戰時體制,臺灣總督府為使臺人具備與日人同樣的忠誠,以便能有效動員殖民地臺灣人力和資源,乃實施了一連串的「皇民化」措施。請問下列何者屬「皇民化」之一環?
(A)寺廟整理
(B)林野調查
(C)大租權收買
(D)集團移住


7(C).

15. 日治之前,臺灣漢人移民及其分布狀況是:
(A)漳州人人數多於泉州人,泉州人人數又多於客家人人數
(B)泉州人多務農,漳州人多經商
(C)客家人多分布在丘陵地,與較晚到臺灣,以及原鄉的生活方式有關
(D)漳、泉、客三種移民,通通來自福建省。


8(C).

漢帝國禁止私鑄始自
(A)呂太后
(B)景帝
(C)武帝
(D) 元帝


9(A).

.某部史書的〈食貨志〉中記載到:「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各以貴賤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這部史書應是
(A)《晉書》
(B)《三國志》
(C)《漢書》
(D)《元史》。


10(A).

42.一位政治領袖闡述國家立國精神:「我們喜愛知識智慧,但也重視意志勇氣;財富之於我們,並非為誇耀個人成就,而是為公眾服務…我們認為一個人應當關心公共事務,也關心自己的私事,一個人若不參與政治活動,那麼他不但是個冷漠的人,也必是個無用的人。」這位領袖是下列何者?
(A)雅典領袖伯里克里斯
(B)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
(C)羅馬帝國皇帝屋大維
(D)美國總統林肯


11(B).

17 世紀歐洲的海運與金融中心位於哪個城市?
(A)里斯本
(B)阿姆斯特丹
(C)倫敦
(D)馬德里


12(D).

12.清領臺灣初期,一位在臺官員說:「不法漢奸,鑽謀入社,侵漁肥己,致令番社之地主,俱為漢人占去,眾番不知流離何所,難免逃入山內,仍作生番之事,實為臺地隱患,不得不早為思患預防之計。」根據上述,請問下列何者錯誤?
(A)原住民土地被漢人侵奪的情況普遍
(B)清廷保護原住民權益措施顯然失
(C)失去土地的原住民,已有遷徙內山的情況,可能造成日後治理上的隱憂
(D)原住民與漢人相錯雜居,逐漸漢化。


13(B).

某地曾發生這樣的變化:短短數十年間,國家面貌發生了變化。幾世紀以來未曾圈圍的空地和公共牧場,現在均以柵籬設防;村落發展成人口密集的城鎮;煙囪聳立,睥睨古老的尖閣。公路經過整修,顯得筆直、堅固而寬廣。鐵軌首次鋪設,蒸汽船也開始航行於河、海之中。這應是下列何者的景觀?造成此一變化的原因為何?
(A)十八世紀後期的美國;獨立戰爭
(B)十九世紀前期的英國;工業革命
(C)十九世紀後期的日本;明治維新
(D)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自強運動


14(D).

某學者讚揚歷史上的一項技術,認為該技術的出現,推動了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等歷史發展,稱得上是重大的「革命」。這位學者讚揚的是哪一項技術?
(A)煉金術  
(B)觀星術  
(C)航海技術  
(D)活字版印刷


15(B).

16.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有些文人稱呼第五世紀至第十五世紀之間為「黑暗 時代」;另外,十九世紀時,歐洲人多半稱呼非洲為「黑暗大陸」。以上兩個 名詞反映了那一種共同的心態?
(A)以民主政治的程度衡量其他政治體制
(B)以文化優越感藐視中古歐洲與非洲
(C)以帝國主義的姿態貶低工業落後的社會
(D)以民族主義的立場輕視日耳曼人和黑人。


16(D).

43.近代歐洲人優越意識深化,而產生「白種人的負擔」的說法。導致此嚴重 偏差的主要原因為何?
(A)歐洲人憑著宗教熱忱,對外散撥基督教
(B)因為當時尚未認清全世界的輪廓所產生的偏差
(C)歐洲人所到之處語言不通而造成自以為優秀的誤解
(D)以經濟表象來判斷文化的優劣。


17(A).

41.在中國四川所發現之最重要古人類遺址是:
(A)三星堆文化遺址
(B)半坡文化遺址
(C)藍田猿人遺址
(D)河姆渡文化遺址。


18(B).

10、 ( ) 某地人民在決定發動革命前,曾喊出“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號,請問此次歷史事件為:
(A) 英國光榮革命
(B) 美國獨立革命
(C) 法國大革命
(D) 荷蘭獨立戰爭


19(B).

2.英國曾在清朝嘉慶年間派何人來華商議中英貿易問題?
(A)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
(B)阿美士德(William Pitt Amherst)
(C)義律(Charles Elliot)
(D)懿律(George Elliot)


20(C).

43.在地理大發現後,西班牙占領了菲律賓,又開通了中國福建、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海上絲路,促使中國絲綢、 茶葉等貨物大量外銷。這種海上絲路的盛況造成下列哪一項影響?
(A)日本實施鎖國政策全面禁止對外交流
(B)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並發展南洋貿易
(C)明朝貨幣由紙幣銅錢轉為銀銅雙本位
(D)清朝採取閉關政策嚴禁海上走私貿易


21(D).

32、 十九世紀中,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德、義兩國的統一運動,都是受到哪一種思潮的激盪而引發的?
(A) 自由主義
(B) 帝國主義
(C) 社會主義
(D) 民族主義


22(D).

22、 台灣原住民高山族的社會組織互異,下列那一族「非」父系社會?
(A) 賽夏族
(B) 布農族
(C) 鄒族
(D) 卑南族。


23(B).

21、 下段記載某城市飲食業興盛的資料中指出:「北食則礬樓前李四家、段家、物石逢巴子;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屈指。夜市直至三更盡,纔五更又開張。耍鬧去處,通曉不絕。」這種景緻,最早可在哪一朝代出現?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4(B).

36、 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國君主齊聚維也納,召開善後會議。維也納會議重要內容及成就為:甲、會議以正統及補償為原則,重建歐洲秩序 乙、規定法國須恢復革命前的疆界,但不要求賠款 丙、波蘭獲得獨立,成立共和國 丁、會議後許多國家的舊王朝復辟,掀起歐洲史上的「復辟時期」 戊、後來俄、奧、普三國在維也納會議的基礎上結成同盟,稱為「神聖同盟」,形成歐洲重要穩定力量
(A) 甲、乙、丙
(B) 甲、丁、戊
(C) 乙、丙、丁
(D) 丙、丁、戊


25(B).

1. 繁華的佛羅倫斯發生一場瘟疫,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郊區別墅躲避瘟疫,除了唱歌 跳舞之外,大家決定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來渡過酷熱的日子,針對這些故事及當時背 景,最接近當時情況的選項為?
(A) 內容記錄商業及手工業的製造模式,促進歐洲 貿易的發展
(B)為方言文學的代表,對歐洲文學影響甚大,是短篇小說的先河
(C)此 書為但丁的《神曲》,記載眾生相、鄉野傳說以及宗教故事
(D)佛羅倫斯貿易興盛, 人文主義在此發源,之後往伊比利半島發展。


26(D).

2. 封建制度為「統治者藉由控制土地等資源,建立等級社會,以收取勞務、地租、租金 等形式剝削勞動者」,在中古西歐、日本、西周等皆可看到此種經濟模式,請選出最適 當的描述?
(A)中古西歐為國王集權,藉此發展民族國家
(B)日本以宗族建立制度 ,天皇是最高掌權者
(C)西周鼓勵士階層建立戰功以分封土地
(D)以土地為基礎的 經濟自足及保護家園的制度。


27(B).有疑問

15. 以下是日治時期兩種民間運動的型態。甲:在各大城市成立簽名處,鼓勵民眾連署, 然後在東京演講、遊行,拜訪政要與報社;乙:編製簡易識字教材,舉辦演講會、茶 話會,以及有專人解說的電影巡迴播放。關於甲、乙的敘述,下列正確的是:
(A)甲 :走的是文化啟蒙路線;乙:走的是農工運動路線
(B)甲:目標是凸顯臺灣的獨特性 ;乙:目標是啟迪民智
(C)甲:由林獻堂、林呈祿領導;乙:由連溫卿、謝雪紅領導
(D)甲:獲得日本國會的支持;乙:遭總督府嚴厲打壓。


28(C).

8. 北京街頭有學生隊伍在遊行,揮舞著小紅書,大聲呼著「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口號,擎著「破四舊,立四新」、「清理階級隊伍」、「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等標語。隊伍後面跟著一批頭戴紙糊高帽,胸前掛著牌子的人士,目光呆滯地任人批鬥叫罵。這種場景最可能發生在:
(A)1919年五四運動之時
(B)1949年中共政權成立時
(C)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
(D)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時


29(D).

9. 資料一~資料三為不同人對某一歷史人物之評價,請問此一歷史人物為誰?
 資料一:《清史稿·□□傳》評價此人:「……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 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
 資料二:美國總統格蘭特稱□□為當時世界上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班傑明,法 國總理甘必大,德國宰相俾斯麥齊名。
 資料三:梁啟超則說:「自□□之名出現於世界以來,五洲萬國人士,幾於見有□□,不見 有中國。一言蔽之,則以□□為中國獨一無二之代表人也」。
(A)奕訢
(B)康有為
(C)左宗棠
(D)李鴻章。


30(A).

◎某論文列舉以下二文獻作為佐證資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漢書.食貨志》載鼂錯說文帝: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 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 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 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有者半價而 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 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 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 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漢書.食貨志》載董仲舒說武帝: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 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又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 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 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為盜賊,赭衣半道,斷獄歲 以千萬數。漢興,循而未改。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題組】16. 下列哪個皇帝設置了相關制度來緩解這一問題:
(A)新朝王莽
(B)晉武帝
(C)宋太 祖
(D)明太祖。


【非選題】
1.資料一「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自從大難平地 起,姦淫擄掠苦難當。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資料二「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 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 ……,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題組】請問資料一所描述的大難指的是哪一事件?(1) __________ 。


快捷工具

【全部】 - 高中(學測,指考)◆歷史 - 教甄◆歷史專業難度:(1466~1495)-阿摩線上測驗

龘洨嬲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