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重複學習,方可千錘百鍊。
34
(1 分44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5 年 - 105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53357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1. 1920年代,美國南方非裔族群發展一種新的音樂形式,頗受大眾喜愛,逐漸傳播美國各地,百 老匯的表演中,也採用這種音樂元素。1950年代以後,這種音樂形式漸漸成為美國文化的代表, 也風行全球。這種音樂是:
(A)搖滾樂
(B)爵士樂
(C)重金屬音樂
(D)鄉村音樂


2(D).

2. 某位官員巡臺時,在一埤圳處留下碑文:得俗吏百,不如得才吏一;得才吏百,不如得賢吏一 也。……其區被旱百有餘里,閭閻待哺,……予為勸興水利,教以鑿陂開塘之法……鳳之士民, 從大令之教而合力成之,所謂民情大可見者……眾復請予名其圳,以刊諸石。此埤圳應是:
(A)瑠公圳
(B)八堡圳
(C)貓霧捒圳
(D)曹公圳


3(C).

3. 某一朝代,立國初期由於結合黃河流域的軍政力量與長江流域的雄厚財富,國力昌盛;到了晚 期則因長江流域的動亂與割據,中央無法得到長江流域經濟上的支持,以致衰微而終告滅亡。 這個朝代應是:
(A)周
(B)漢
(C)唐
(D)宋


4(D).
X


4. 日本統治時期,一位士紳在日記中記下支廳長的指示:每月例會一次、要迎送官府人員、協助 官府了解民俗風情、指揮民眾服勞役等;並強調此職務乃「名譽之人」。從上文推斷,這位士紳 的身分最可能是:
(A)警察
(B)保正
(C)街庄長
(D)壯丁團


5(A).
X


5.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天津、青島等重要港口均為日人佔據,政府昔日稅收的重要來源如關稅、 鹽稅等,均大為減少,財政赤字十分嚴重。為應付浩繁的開支以及不斷增加的軍費,政府採取 怎樣的措施?
(A)促成國共合作
(B)擴大公共投資
(C)變賣國有資產
(D)大量發行紙幣


6(A).
X


6. 英國首相訪問非洲後,發表談話:「改變的風已經吹遍這個大陸,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這股民族 自覺的風氣是個政治事實,因此我們國家的政策必須將它考慮進來。」不久,獨立運動果然紛 紛出現。這位英國首相最可能在何時訪問非洲?
(A)1880年代
(B)1920年代
(C)1960年代
(D)2000年代


7(C).
X


7. 啟蒙時期,某法國作家描述美洲世界:「顯赫的印地安統治者曾在此建立帝國,並依循合理的法 律和宗教施政。人們寬宏、誠實又自由自在。然而,人性在這裡卻得不到□□和□□的光照。」 這位作家認為美洲人有其優點,但仍缺乏歐洲人深以為傲的兩項發展(文中空格處)。這兩項發 展最可能是:
(A)寬容和虔誠
(B)博愛和自由
(C)民主和平等
(D)科學和真理


8(C).
X


8. 一座古城,遺址中有綾羅綢緞、漆器、藤器、圍棋、香料、葡萄乾、杏乾等。這座城市曾有佛 寺、道觀、景教教堂、火祅祠、摩尼寺等,彼此共存。明朝一位使臣記錄該地景象時,寫到: 「城郭蕭條市肆稀」、「遺跡尚存唐制度」。這座古城最可能在今日哪一地區?
(A)阿富汗
(B)印尼
(C)西藏
(D)新疆


9(C).
X


9. 學者分析:清代漢人在臺的移墾時間和區域先後大致依著以下歷程發展,即從臺灣府城→府城 南北→中部→北部(含宜蘭)。下列哪一發展最適合以此歷程加以解釋?
(A)鐵路興建的順序
(B)士紳階層的出現
(C)茶葉栽種的移植
(D)原住民遷徙路線


10(C).
X


 10. 一位政治人物取得權力後,即採取與前任領袖不同的政治路線。他批評前任領袖搞「個人崇拜」, 指責其「狹隘偏執、兇殘無道、濫用武力」。他把數百萬名政治犯從集中營釋放。此外,為緩和 外交局勢,他主張與意識型態不同的陣營「和平共存」,強調「戰爭不是必然的宿命」。這位政 治人物是:
(A)赫魯雪夫
(B)戈巴契夫
(C)林彪
(D)鄧小平


11(D).
X


11. 西元前349年,一位雅典政治家指出城邦的危機:「雅典公民們,你們曾經拿起武器反對斯巴達, 保衛希臘的權利。但現在,你們不情願作戰,拖延繳納要保衛你們自己財產的戰爭稅。你們過 去常拯救希臘人,現在失去了自己的財產,卻仍坐以待斃。」此一危機最可能是:
(A)公民精神淪喪
(B)軍事裝備落後
(C)社會秩序敗壞
(D)經濟發展停滯


12(D).

12. 下列二段文字,最可能屬於研究明代農業發展哪一方面的資料? 資料一:移居到湖北、湖南的農人,多年之後有了產業,也要交稅了。 資料二:湖田從來不收稅,數十里的湖田,收租有限,客民就來此地耕種,築堤防水患,富裕 之後,又增修了些。
(A)朝廷政策
(B)農具改進
(C)品種革新
(D)人口移動


13(B).
X


13. 面對1895年割臺的鉅變,臺灣的傳統文人如何自處?有幾種表現形態。鹿港秀才洪攀桂,割臺 後仿劉向「更生」之例,取《漢書.終軍傳》「棄繻生」之說,改名繻,字棄生,從此絕意仕進, 不再赴科考,潛心於詩文,日本官府仰其聲名,屢次徵聘,皆不就,以遺民之身終其生。綜觀 洪棄生的表現,應屬下列哪種形態?
(A)變亂臨頭無奈何
(B)棄筆從戎執干戈
(C)進退維谷轉順應
(D)憤時遯世不帝日


14(D).
X


14. 一位君主表示:即位前,我曾奉先王之命南征,中國主動派人議和。我即位後,為了人民生命 著想,於是派使者到中國。不料中國竟扣住使者,斷絕兩國外交,我才決定發兵,水陸並進。 這位君主是:
(A)匈奴冒頓單于
(B)吐蕃棄宗弄贊
(C)蒙古忽必烈
(D)滿洲努爾哈赤


15(A).

15. 十九世紀後期以來,伊斯蘭世界興起一股改革潮流,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有一個穆斯林國家, 在改革過程中,正式把「世俗主義」納為立國原則,不但立法將伊斯蘭教從憲法中移除,甚至 廢除以伊斯蘭教義為準則的律法,改採俗世的法律。這個國家是:
(A)凱末爾時代的土耳其
(B)英國託管時期的伊拉克
(C)何梅尼革命後的伊朗
(D)神學士控制下的阿富汗


16(A).

16. 史家討論「人文學者」的學風,指出:「他們的治學工具若用於研究古代異教徒的作品,可以使 歐洲人復興久已遺忘的藝術和科學;若用於研究聖經和古代基督徒作品,則可幫助基督徒對真 理的信仰更純正更有根據。」人文學者最重要的治學工具是:
(A)文字考據
(B)邏輯辯證
(C)科學實驗
(D)神學爭論


17(D).

17. 甲、乙兩國發生衝突,甲國要求國際組織調查。乙國外交官認為:這個國際組織代表西方列強 的利益,甲國將亞洲人的事務公諸於西方列強之前,西方列强也利用此次事件,意圖干涉亞洲 事務,我們不承認該組織的調查結果。這場衝突是:
(A)牡丹社事件
(B)中法越南戰爭
(C)義和團事件
(D)九一八事件


18(C).

18. 史書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左翼勢力的處境:「1904年,歐洲社會黨計畫一旦爆發帝國 主義大戰,就號召一次總罷工。此後,第二國際一直把防止戰爭列為主要議題。但1914年8月的 戰爭,歐洲社會黨均確信自己國家是被侵略者。德國社會民主黨通過支持政府,德國和法國的 工會也都決定撤消罷工。……歐洲廣大勞工群眾,一如其社會黨領袖,確信有責任與侵略者戰 鬥。」歐洲左翼勢力對戰局的反應顯示:
(A)社會主義的號召不敵資本主義的誘惑
(B)自由主義的精神不敵專制主義的威脅
(C)國際主義的理想不敵愛國主義的熱情
(D)民主政治的原則不敵群眾運動的壓力


19(D).
X


19. 史家指出:「這場革命展示社會契約實踐的歷程,證實了自然法學說之可行性。(人民)在掙脫 舊政府、回歸『自然狀態』後,重新建立政府,宣布政府是人民所創造,權力由人民授與。有 人視這為一個人們可自行設計——以避免過去錯誤的國度,有人讚揚這是一個自然平等的樂園。」 這場革命應是:
(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
(C)日本明治維新
(D)俄國共產革命


20(B).

20. 藝術史課時,老師介紹某一畫派的特色:「如果一幅畫必須站得遠遠的欣賞,大概就是這派畫家 的傑作了,因為畫家採用的也是從遠處看來的眼光,把許多描飾都簡化了。」「對色彩的強調, 對整個畫面色、光效果的重視,是他們的最終目標,隨之而來的是空間及事物具體結構的消逝。」 「他們對事物的處理,就只管風格不風格,而不管是什麼東西。」這個畫派應是:
(A)寫實主義
(B)印象主義
(C)超現實主義
(D)達達主義


21(B).

21. 右表是二十世紀上半葉,臺灣某項物產的 生產與輸出統計。這項物產是:  
(A)茶葉
(B)稻米
(C)樟腦
(D)香蕉


22(B).
X


22. 某學者如此描述英法百年戰爭:「這場戰爭並不是短時間就造成重大傷亡的恐怖殺伐,而是一場 持續將近一個世紀,無法徹底解決又不斷消耗力量的毀滅性舞會。與其把它想成一場大火,不 如想成是一連串的樹叢小火,……不斷悶燒,製造出來的毒煙……將宜人居住的土地潛在價值 全都摧毀。……讓鄉村飽受苦難的,並非一場場偉大的戰役,而是不打仗時四處閒蕩掠奪的軍 人。」根據上文,英法百年戰爭的特點是:
(A)士兵流竄燒殺
(B)戰爭傷亡慘重
(C)戰術日益精良
(D)雙方築壕對峙


23(A).
X


23. 十八世紀初,甲國派遣一位使節前往乙國。這位使節晉謁乙國君主後,在報告中記下他的見聞: 「根據這裡人的風俗,君主會把自己的肖像鑲上鑽石,贈送給大使們。可是,我解釋說我的宗 教信仰是不可以有圖像的,於是他們就改授我一條鑽石腰帶。」從這位使節的陳述判斷,他最 可能是:
(A)羅馬教廷派往北京的使節
(B)鄂圖曼帝國駐巴黎的使節
(C)西班牙派駐維也納的使節
(D)法國派駐聖彼得堡的使節


24(A).
X


24. 1919 年 7 月胡適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任何理論或主義只是解決某一項實際問題的工具,理論 的形成應該以個別實際問題的研究作基礎和出發點。他說:「紙上談兵的各種抽象的主義還有可 能被政客們利用作他們空虛的口號,來滿足自己的野心,根本不用於解決問題。」胡適還說: 「治所有病痛的萬靈藥是絕不存在的。」這篇文章的題旨最可能是:
(A)多研究理論,少發表議論
(B)多研究科學,少談些哲學
(C)多研究實事,少發表高調
(D)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


25(A).

25. 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非洲曾被稱為「白人的墳墓」。甚至到十九世紀初,由於自然環境、疾病、非 洲人的抵抗,歐洲士兵進入非洲後的死傷率高達 98%。直到十九世紀中期之後,歐洲人克服了前 述三個阻礙,始能深入非洲內陸、大舉殖民。歐洲人得以深入非洲最主要倚靠下列哪三項發展?
(A)汽船、奎寧、來福槍
(B)火車、天花疫苗、大砲
(C)直昇機、奎寧、來福槍
(D)火車、天花疫苗、手榴彈


26(C).
X


26. 某甲取笑某乙:「過去,憑著遊說,可得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日,你卻只能官至侍郎。」某 乙回答:「過去,諸侯相爭,得士者強,所以重用士人;今日天子在上,諸侯賓服。過去位至卿 相者,要是換到今日,也不可能比我好。」從上述對話可以推測他們口中的「過去」與「今日」 分別是指什麼時代?
(A)春秋戰國;漢朝
(B)南北朝;隋唐
(C)五代十國;宋朝
(D)元朝;明朝


27(A).
X


27. 此一時期,北方生產的棉花,水運賣至南方;南方織成的布,水運賣至北方。江蘇松江的織造 很有名,所需棉花多賴北方供給;安徽蕪湖的漿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則來自福建。這種情況 的特點是什麼?應該是哪個時期的現象?
(A)運河貫通南北,應是唐代
(B)經濟甚為繁榮,應是宋代
(C)商品區域分工,應是明代
(D)商業城市初興,應是清代


28(B).

28. 歷史老師問:「十六世紀前期的『宗教改革』,使歐洲從宗教大一統走向教派分立,但十六世紀 後半至十七世紀上半卻也是歐洲歷史上『宗教戰爭』最激烈頻繁的時期,原因是什麼?」四位 同學分別提出看法。哪些同學的回答可以合理解釋? 甲:與資本主義發展有關,戰爭可帶來財富、刺激工商業 乙:與王權興起有關,轄區內若存在不同教派,不利統治 丙:與天主教和新教對立有關,雙方為不同宗派信念而戰 丁:與自由主義思潮有關,個人藉此解脫宗教帶來的束縛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9(B).
X


29. 右圖為歐洲某個時期一個族群向外擴張的路線圖,此 圖標示的擴張者和時代最可能是:  
(A)哥德人,四至五世紀
(B)穆斯林,六至七世紀
(C)維京人,九至十世紀
(D)土耳其人,十四至十五世紀


30(A).
X


30. 科技史學者說,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出一個具革命性的曆法制度,沈括認為最好用「十 二氣」為一年,不要用「十二月」為一年,他說:「直以立春之日為孟春之一日,驚蟄為仲春之 一日,大盡三十一日,小盡三十日,歲歲齊盡,永無餘閏(永遠不再有閏月)。」又認為,月亮 的圓缺和寒暑的季節無關,只要在曆書上注明「朔」、「望」以備參考。他在最後說:「今此曆論 尤當取(人們的)怪怒攻罵,然異時(將來)必有用予之說者。」今天看來,沈括意見的重點 是什麼?他最後的話說對了嗎?
(A)改陽曆為陰曆,他沒說對
(B)改陽曆為陰曆,他說對了
(C)改陰曆為陽曆,他沒說對
(D)改陰曆為陽曆,他說對了


31(C).

31. 以下為有關前後兩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簡稱劉)、邵友濂(簡稱邵)的評論: 甲:詩人評論劉:自古眾志方成城,不聞鐵車(火車)與敵戰。又況勞民復傷財,民窮財盡滋內患。 乙:邵接替劉擔任臺灣巡撫,他以節省經費,與民休息為由,一反劉所為,將其新政幾乎全部 終止,使最有意義的西學堂亦被他所撤廢,尤可痛的為鐵路工程的停止。 我們如何理解這兩段資料?
(A)兩段資料都肯定劉銘傳
(B)兩段資料都肯定邵友濂
(C)資料乙批評邵友濂,肯定劉銘傳
(D)資料乙肯定邵友濂,批評劉銘傳 第 5 頁 105年指考 共 7 頁 歷史考科 - 5 -


32(A).
X


32. 閱讀下列兩段記載,選出正確的敍述。 資料一:周公幫助武王,殺紂滅殷。他又討伐助紂為虐的奄,用了三年的時間,把紂的幸臣飛 廉驅趕到海邊,也殺了。還滅了依附於紂的五十國。(《孟子.滕文公下》) 資料二:飛廉生惡來,惡來力氣很大,飛廉善於奔跑,父子都以才能力氣事奉殷紂,周武王伐 紂,同時殺了惡來。(《史記.秦本紀》)
(A)武王伐紂,殺飛廉與惡來兩勇士,得以滅商
(B)周公伐奄,得到飛廉大力相助,方得以滅奄
(C)奄原臣屬於殷,周公伐之,戰況激烈,滅之
(D)武王滅商,封周公於齊,地富饒,得以滅奄


33(C).
X


33. 近代早期,歐洲遠洋貿易商須攜帶大批白銀到亞洲地 區,以交換當地的珍貴商品,如香料、絲綢、瓷器等。 右表是 1581 年到 1670 年間,歐洲某三國流入亞洲白 銀數量(單位:噸)的統計表。根據表中資料內容判 斷,乙國最可能是指哪一國?
(A)荷蘭
(B)葡萄牙
(C)英格蘭
(D)義大利


34(D).
X


34. 顧炎武在《日知錄》批評趙凡夫的《說文長箴》:「萬曆間人看書,不看首尾,只看中間兩三行。 凡夫著書之人,乃猶如此。」現代學者解釋:「顧炎武對趙凡夫的《說文長箴》是不滿意的,然 而,明代後期談《說文》,總是學問上努力的表現,清初研究《說文》成績卓越的人漸多,自然 看不慣明朝學者的粗疏,惟我們覺得開風氣之先的,都是粗枝大葉的。」現代學者所說「開風 氣之先」應指何種風氣的轉變?
(A)從注釋經典到文字翻譯
(B)從陸王心學到程朱理學
(C)從談論心性到精研經史
(D)從固守舊學到輸入西學


35(A,D).
X


35. 《巴達維亞城日記》中關於贌社稅制的記載:為增加公司收入,及實現地方議會對各村落頭人之 承諾,決定在主要各村落、笨港河及南部一帶,在一定條件之下給中國人或荷蘭人之最高標價者 包攬商業。其中大武壟 140 里耳(Real)、哆囉嘓 140 里耳、諸羅山 285 里耳……以上合計 2,140 里耳。以上金額先收半數,其餘半數於期滿時繳納。就此記載來看,贌社稅制的設計有哪些特點?
(A)分區課稅
(B)承包稅制
(C)直接課稅
(D)公開招標
(E)限繳實物 


36(A,E).

36. 閱讀下列有關荀子的三段資料,並依據你/妳的歷史知識,選出適當的敍述。 甲:西漢經學,多傳自荀子,西漢人著作,如大小戴《禮記》、《史記》等多采荀子之言。 乙: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信雩祭(求雨)之事。董仲舒曰:「以 《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求雨, 把陽封閉,把陰放開,如果求不要下雨,就用相反的方法。)」 丙:北宋程明道說:「荀子偏駁,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
(A)西漢經學,多傳自荀子,荀子學說受到重視
(B)孔子以後,孟、荀並稱,影響後世無分軒輊
(C)西漢稱孟子為亞聖,故荀子地位在孟子之下
(D)西漢時荀子備受尊崇,董仲舒繼承荀子之說
(E)西漢時荀學頗受重視;北宋時荀學遭到批判


37(A,B,E).
X


37. 羅馬共和時代不斷擴張而帶來許多問題。當時有位作家描述:「羅馬人將征服來的土地部分劃為 公地,分配給沒有土地和貧苦的公民,收取少量租金。但有錢人以較高租金承租,剝奪較窮者 的機會……又以假名等手法將土地化為己有。最後大部分的公地都落入富人之手。窮人失去農 地,也不再登記服兵役、不再照顧自己的子女……。不久,義大利的自由勞動力減少,來自外 地的奴隸充斥,富人利用奴隸墾殖從自由公民處剝奪來的土地。」根據引述,羅馬共和後期有 哪些社會現象?
(A)土地兼併嚴重
(B)奴隸耕種土地
(C)兵源逐漸流失
(D)奴隸充斥軍中
(E)貧富差距增大


38(A,B,C,D).
X


38. 「財閥」是近代日本新興資本主義的特色,三井財閥的形成是其典型。1670 年代,三井家族在 江戶及京都建立乾貨零售點,漸成為江戶幕府金主。1860 年代,他們同時也親近倒幕勢力。1876 年時,創辦銀行,承辦政府稅收,並成立物產公司開拓貿易業務。1888 年,三井物產收購官營 三池煤礦,賣煤給英國蒸汽船公司,換取到上海、香港、倫敦設立分公司之權。在 1880 年代, 三井已是一個集銀行、礦產、貿易三者的大集團。根據上文,三井財閥的形成是靠哪些因素?
(A)投資科技研發
(B)經營政商關係
(C)進行企業併購
(D)跨足多種產業
(E)依賴政府投資


【非選題】
一、下列是三則與中華民國外交有關的文件內容,閱讀後回答問題。 甲: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 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乙: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 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丙:以光榮之同感,追溯上次大戰期間,兩國人民為對抗帝國主義侵略,而在相互同情與共同 理想之結合下,團結一致併肩作戰之關係;……願加強兩國為維護和平與安全而建立集體 防禦之現有努力,以待西太平洋區域安全制度之發展。

【題組】 1.「丙」是指哪一文件?(2 分)


【非選題】
【題組】2. 甲、乙、丙三項文件依制定/簽署時間的先後順序為何?(2 分)

【非選題】
【題組】3. 依據甲、乙兩項文件,簡述中華民國與美國外交關係的變化?(2 分)

【非選題】
二、閱讀下列四則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學者說:「西漢儒學,自武帝推尊而驟盛,經生可以封侯,則士人爭誦六藝。利祿所 歸,動機不純。寖至朝廷以儒術為文飾,士人藉詩書以干利祿。東漢晚期以後,時君 不復措意,則並此名存實亡之狀況亦不能維持。」 資料二、《晉書》謂「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 資料三、王弼說:「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 魚亂於下。」 資料四、嵇康說:「至人不存,大道陵遲,造立仁義以嬰(環繞、羈絆)其心,勸學講文以神其 教(使其內容神化)。故仁義務於理偽(儘量造假),廉讓生於爭奪,非自然之所出也。」 依據上述資料及你/妳的歷史知識,請問:

【題組】 1. 西漢儒學興盛的主要原因為何?(2 分)


【非選題】
【題組】2. 王弼與嵇康的話,在政治思想上,主要反對哪些觀念?(2 分)

【非選題】
【題組】3. 王弼與嵇康是從哪個觀點提出批評?(2 分)

【非選題】
三、閱讀以下兩則與「馬歇爾計畫」有關的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1947 年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提到:美國應協助擬訂並實際支援歐洲復興計畫,這 項計畫是為了解決飢餓、貧窮、絕望與混亂,而非為對付哪個國家或意識型態而設。 學者評論:事實恰恰相反,馬歇爾計畫是針對特定對象而提出的。 資料二、蘇聯官方文件:此計畫目的是「建立一個國家集團——這些國家一起被綁在對美國的 義務下,並促使美國以借款換取歐洲國家先是放棄他們的經濟獨立、後來放棄政治獨 立。」學者評論:此計畫讓史達林更進一步控制東歐,以護衛俄國利益。

【題組】 1. 資料一的學者評論馬歇爾計畫是針對「特定對象」而提出,所謂「特定對象」所指為何? (2 分)


【非選題】
【題組】2. 請根據資料二的兩段敍述,說明馬歇爾計畫為什麼會導致史達林進一步控制東歐?(2 分)

【非選題】
四、以下是兩則有關法國大革命之初,從「三級會議」演變到「國民會議」的資料。 資料一、一位史家評論「三級會議」的選舉:「整體而論,第三階級為擺脫貴族對選舉的操控 而團結起來。另一方面,教士階級因基層教士的離心而陷入分裂。貴族階級也不見得 比較安寧,地方貴族拒絕投票給任何廷臣或軍官。」 資料二、「6 月 17 日,第三階級自我宣告為『國民會議』,並邀第一階級與第二階級加入。兩 天後,半數教士代表進入議場。6 月 25 日,更增加至 170 名教士與 50 名貴族加入, 其餘教士與貴族仍堅持分別開會。6 月 27 日,國王迫於形勢,只好改變態度,下令 特權階級加入國民會議。6 月 30 日,保守派貴族與教士才遵從指示,不情願地進入 會議廳。第三階級打贏了第一仗。」 綜合以上兩則資料,請問:

【題組】 1. 「第一階級」、「第二階級」所指各為何?請分別作答。(2 分)


【非選題】
【題組】2. 第三階級能「打贏第一仗」,主因為何?(2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5 年 - 105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53357-阿摩線上測驗

羅宥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