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47
(2 分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6 年 - 106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6278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一首歌謠指出,當時一種社會風俗造成「行踏不自在」、「上船著(需要)人 牽,過橋亦艱難」,「有人知不是,風俗放未離(放不下)」。此處所指的社會風俗是:
(A)吸食鴉片
(B)分類械鬥
(C)剃髮留辮
(D)纏裹小腳


2(D).
X


2.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歐洲各國出現兩派反戰意見: 甲:「戰爭起於君主、貴族和國家領袖的野心,違反和平人群的願望。化解之道是:國內由民 主控制外交政策,並以國際法來取代國際無政府狀態。」 乙:「戰爭乃起源於資本主義的競爭。解決之道是:須停止正在進行中的戰爭,並推翻既有經 濟制度,因為它會導致其他類似的戰爭。」 上述甲、乙兩派反戰意見在意識形態上分別屬於:
(A)保守主義;民族主義
(B)民族主義;自由主義
(C)自由主義;社會主義
(D)社會主義;民族主義


3(B).

3. 位於玻利維亞南部的波托西(Potosi)蘊含某種豐富礦藏,1545年西班牙人來此開採後,使該地 在十六、七世紀間成為美洲最大城市。此一礦產開挖加工後,被轉運至塞維爾或里斯本,其中 大部分再被帶至倫敦和阿姆斯特丹,但通常商人很快又會將這些礦產運出,送抵最後的目的地 ─中國。上述波托西出產的礦產是:
(A)金
(B)銀
(C)銅
(D)錫


4(B).

4. 學者指出:東漢士大夫風習,為後世所推美。然而,若仔細分析,東漢士大夫常見的美德高行, 不外乎是像讓爵(父有高爵,兄讓弟襲)、推財(兄弟分財,推多取少)、借交報仇(友有仇怨, 許身代報)、清節(一介不取,推財與人)等。上述士人的作為與當時實行或盛行的何者最為相 關?
(A)讖緯之學
(B)察舉制度
(C)門閥盛行
(D)清議流行


5(D).
X


5. 學者指出,英國哲學家維根斯坦談到自己提出的命題時說:「他必須,這麼說吧,爬上去後丟掉 梯子。……他必須『忘卻』這些命題,然後會正確恰當地看世界。」這位學者認為莊子也有類 似的說法:「他必須先『忘卻』禮、樂,其次『忘卻』仁、義,然後才會與道漸成一體。」綜合 二則資料中「忘卻」的意涵,最可能是指:
(A)經過並超越
(B)遺忘並拋棄
(C)反對並否定
(D)接受並融合


6(C).

6. 一份十一世紀的教會文獻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任命為主教或院長,教會 將不予承認,並剝奪其進入教會的權利。同樣地,皇帝、國王、公爵或侯爵若將主教職位或其 他神職授予他人,將受到天主的譴責,失去永生的機會。這份文獻說明了羅馬教會的哪項政策?
(A)強調教會與君主協商教會事務
(B)禁止教會授予君主與貴族教職
(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會人事權
(D)防範教宗與世俗君主貴族合作


7(D).

7. 一篇文章提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實行海禁政策,嚴禁民眾出海貿易。」又說:「徽州、 東南沿海一帶山多地少,民以商為生。中日貿易,雙方商人獲利,民亦有生路。當百姓無以為 生時,商人就變為海盜,百姓則從海盜之事。」下列哪種說法最符合上文的旨意?
(A)明太祖為了恢復生產,獎勵農耕,實施海禁政策,阻止勞動力外流
(B)中國向以天朝自居,自給自足,不假外人,海上貿易僅限朝貢國家
(C)元代以來,阿拉伯商人控制南海貿易,影響中國,故實施海禁政策
(D)東南沿海居民習於海洋貿易,海禁斷絕貿易機會,故只好鋌而走險


8(A).
X


8. 〈黃埔條約〉及〈北京條約〉規定法國傳教士可以在中國傳教。1885年,教宗致函清光緒帝, 請中國官府保護受中法戰爭影響的教務、傳教士、教徒。總理外交事務大臣李鴻章即派人至羅 馬協商,雙方決定通使。隔年,教宗考量某種原因,決定「延後」建交,即無限延期。這次中 國與羅馬教廷商議建交,李鴻章的主要考慮為何?未能締交,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樂見教廷與各國建交;教廷改變主意
(B)欲聯合英國對抗法國;英國不予支持
(C)欲打擊法國的保教權;法國堅決反對
(D)結好教廷以討好英國;教廷實力有限


9(A).
X


9. 一位美國總統將出訪非邦交國時,表示:這是一趟哲學發現之旅,充滿危險與不確定性,有如 歷史上的那趟發現之旅。故特稱此行為「馬可.波羅 2號」。這位總統是:
(A)訪問埃及的羅斯福總統
(B)訪問臺灣的艾森豪總統
(C)訪問中國的尼克森總統
(D)訪問緬甸的歐巴馬總統


10(A).

10. 曾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陳獨秀對義和團事件發表過兩種不同評價。在民國初年,他批評「義 和團就是全社會種種迷信、種種邪說的結晶」。到了國共合作時期,他卻讚揚義和團「揭開中國 民族革命史上悲壯的序曲」,甚至稱義和團「保全了中國民族革命史上的一部分榮譽。」根據上 述,此時的轉變,最可能是因為陳獨秀肯定義和團事件所蘊涵的何種性質?
(A)對抗帝國主義
(B)倡議東南互保
(C)增進滿漢融合
(D)發揚傳統武術


11(B).

11. 《史記》記載,相當於中原的西周時期,楚國一位先祖說:「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於是 他在長江地區冊封自己的子孫為王,建立自己的邦國。根據這則史料,我們可以合理推論此時:
(A)楚國先祖認同西周的禮樂
(B)楚自認政治上不隸屬於周
(C)楚和周是不相往來的國家
(D)楚的情況與齊魯宋無不同


12(D).

12. 古埃及的荷魯斯(Horus)形象多作隼頭人身(如圖1),為法老的守護神,也是王權的象徵。羅 馬人統治埃及時,荷魯斯依然有著鷹隼的頭,卻披著羅馬將軍或 皇帝的長披風(如圖2)。這種變化說明羅馬的宗教政策是: phpkKjgrA
(A)放任自由,羅馬人民接受埃及信仰文化
(B)強調萬靈信仰,主張世間萬物皆有神性
(C)強調人與自然結合,表現天人合一思想
(D)結合埃及在地宗教元素,以強化其統治



13(D).

13. 日本統治時期某一抗爭活動,日本當局認為此抗爭不僅是政治運動,實含有民族運動的成分。 但當時的左派人士卻批評此抗爭是脫離群眾,只是仕紳階級的政治運動。歷史學者指出此抗爭 的意涵具有自治理想,且深層底蘊隱含有民族運動的終極目標。此抗爭活動應是:
(A)西來庵事件
(B)二林蔗農事件
(C)霧社事件
(D)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4(B).
X


14. 明末清初,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除了將中國知識介紹到歐洲外,也將西方知識傳入中國。 當時他們介紹西學,主要透過何種方式?
(A)在宮廷或民間為帝王及士人講述西方科技
(B)創辦報紙,介紹西方新知,影響知識分子
(C)選派中國留學生,前往歐美等國學習西學
(D)在各地創辦學校,招收學生講授天文地理


15(C).

15.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在所著《舊體制與法國革命》中,解釋法國大革命的起源,指出:法國 越來越中央集權;法國傾向將公意置於法律之上;最重要的是,法國人把平等看得比自由還重 要。因此,他認為大革命出現在法國,可以說是法國人選擇了誰的政治主張?
(A)孟德斯鳩
(B)洛克
(C)盧梭
(D)霍布斯


16(B).

16. 十九世紀工業化後,歐洲開始面臨週期性經濟衰退和危機,第一次大蕭條出現於1873-1895年之 間。歐洲農業利潤的下降最為明顯,如1890年代小麥價格跌至1860年代的1/3。當時各國對此反 應不一,如丹麥積極推行農業現代化,德國、法國以關稅制度維持農產品價格,只有英國態度 特殊,未採積極策略。英國如此因應的最主要原因是:
(A)貶抑農業發展
(B)從事農業者少
(C)忙於帝國戰爭
(D)工黨長期執政


17(B).

17. 淝水戰前,前秦朝廷關於是否出兵討伐東晉,廷議熱烈。(甲)權翼說:「晉雖微弱,未有大惡。 君臣關係很好,朝廷內外,也都和諧。」(乙)慕容垂說:「意見多了,難作決定,陛下聖心獨 斷就可以了。晉伐吳的決議,即未經群臣討論。」(丙)高僧道安說:「陛下居中土,制四海, 比得上堯舜,不必櫛風沐雨,經略遠方。」以上意見中,贊成出兵與反對出兵者,應是:
(A)甲乙贊成;丙反對
(B)乙贊成;甲丙反對
(C)甲丙贊成;乙反對
(D)甲贊成;乙丙反對


18(C).
X


18. 史家指出:對大多數穆斯林激進分子來說,伊斯蘭最主要的敵人來自內部。包括土耳其國父凱 末爾,埃及的法魯克國王、納瑟總統和沙達特總統,敘利亞的阿薩德總統,伊拉克的海珊總統, 伊朗的巴勒維國王等,都曾被譴責是伊斯蘭最危險的、窩裡反的敵人。多數穆斯林激進分子何 以視這些伊斯蘭國家領袖為「最主要的敵人」?因為上述領袖:
(A)支持與以色列和平共存
(B)推動內部的世俗化改革
(C)與共產主義的蘇聯結盟
(D)縱容家族壟斷政治利益


19(A).

19. 1980年代以前,臺灣所依賴的國際貿易結構主要是和甲、乙兩國進行三角貿易。1950年代,臺 灣對甲國出口農產品,進口硫酸亞等原料和消費品,由乙國進口援助物資。1970年代,由甲國 進口電子原料、零件等的數量大為增加,在臺灣加工後以乙國為主要市場。在此結構中,臺灣 對甲國貿易逆差,對乙國貿易順差。甲、乙兩國分別是:
(A)日、美
(B)中、美
(C)美、日
(D)日、中


20(A).
X


20. 圖3為倫敦某畫刊刊載的一幅漫畫,內容主要在諷刺1902年南美委內瑞拉與兩個經濟強權發生 債務糾紛,兩國為討債而威嚇委內瑞拉時,圖中右 手拿旗幟象徵委內瑞拉的士兵,則躲在一道插有 「非請莫入,違者必究」告示牌的圍牆內,受到這 道圍牆的保護。從圖的內容及你/妳的歷史知識判 斷,這兩個經濟強權最可能是指: phpnj2Ao4
(A)美國與法國
(B)英國與德國
(C)美國與日本
(D)英國與俄國



21(C).

21. 學者指出:「達文西通常被歸為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卻不完全與一般認為的文藝復 興特色吻合。」這位學者接著引用達文西的話:「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 然的繼子,而不是親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應以大自然為母親。」這位學者欲說明達文西:
(A)善用比擬和譬喻,論述的方法獨樹一格
(B)主張研究古籍才為首要,探索自然為次
(C)強調從大自然學習,不以師法古人為先
(D)認為人為萬物之靈,表現出獨特宇宙觀


22(D).

22.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位初期多次征戰,擴張版圖。但西元前261年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轉變: 征服東部沿海的羯陵迦王國時,因目睹該地有15萬人被強制擄走,10萬人死於戰場,還有許多 人稍後死去,阿育王決心摒棄戰爭,傳播正行之道,只願進行精神征服。阿育王此一轉變與他 日後哪項政策直接相關?
(A)規劃帝國組織
(B)設置欽差大臣
(C)發展國際貿易
(D)宣揚佛教教義


23(B).
X


23. 某一時期,歐洲多處地區的德國和德裔人士大規模移居德國,總數達1,200萬人,圖4為其示意 圖。此一現象發生的背景為何? phpiMpoQD
(A)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歐洲各地的德裔人士紛紛遷入德國
(B)1930年代後期,納粹政權重建德國經濟,吸引德裔勞工遷入
(C)1945年後同盟國主導多國邊界重劃,德裔人士被迫遷回德國
(D)1990年代歐洲共產政權倒臺,邊界開放,人口可以自由遷移



24(B).
X


24. 食物史是世界史課題之一,牽動著人類彼此間的關係。十八、十九世紀歐洲飲用咖啡人口大增, 商人因此尋求海外殖民地栽植咖啡樹。1860年一本暢銷小說描寫亞洲某殖民地景況:政府強迫 農人在自己土地上種咖啡樹,收成的咖啡豆只准賣給政府,否則會受罰。價錢也由政府來定, 當地人所得款項很少,這些措施常造成飢荒。但海邊一艘艘待航的船隻,上面滿載著讓荷蘭富 有的豆子。文中描寫的殖民地最可能是:
(A)爪哇
(B)長崎
(C)安平
(D)琉球群島


25(A).
X


25. 學者寫道:張大千(1889-1984)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家,經歷豐富,天資極高。摹古能力極 強,是摹造古代名作最多最好的畫家。七十歲左右,畫出大面積的潑墨畫,一大片色彩之外, 又有筆線勾畫的具體事物。根據上述,對張大千七十歲前後的成就最可能給予怎樣的評價?
(A)之前精於工筆;之後改學潑墨,呈現東洋畫風
(B)之前名滿天下;之後潑墨畫作,殊失優雅風韻
(C)之前缺乏創意;之後抽象手法,已失中國風味
(D)之前善於臨摹;之後抽象表現,創造現代風格


26(D).
X


26. 學者指出,中國歷史上有一外來宗教,約在南北朝時傳入。教徒的生活依其經典而行,日食一 餐,至晚乃食,食素不食葷。其僧侶的名稱有「拂多誕」(古波斯語之譯音,意為「知教義者」)、 有「慕闍」(亦古波斯語之譯音,意為「師」也)。上述宗教應是:
(A)佛教
(B)摩尼教
(C)景教
(D)伊斯蘭教


27(A).

27. 諾貝爾基金會公布某年度和平獎得主時,稱讚他促進國際間以協商取代衝突,使許多歐洲國家 重獲自由,降低國際間競相整軍經武、劍拔弩張的勢態。消息傳到獲獎人本國時,該國政治人 物卻表示:「可喜可賀,但可惜不是得經濟獎。」這位得獎者最可能是誰?該國政治人物的意見 起因為何?
(A)戈巴契夫;蘇聯的改革開放政策無法使民生經濟好轉
(B)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在以色列的限制下經濟難以發展
(C)曼德拉;南非因種族隔離政策被孤立於國際貿易圈外
(D)歐巴馬;美國因金融海嘯導致經濟衰退,失業率攀高


28(C).
X


28. 學生在做清代臺灣史的報告時,其內容摘要為:一是臺灣和中國大陸間「區域分工」頻繁,造 成商業貿易在臺灣特別發達;二是商業貿易日趨頻繁,漳、泉商賈彼此競爭激烈,遂依祖籍、 宗族團結共謀利益;三是清廷對臺灣限制糧運,福建兵糧,由臺補給,食糧的配運,都需有船 團的組織及管理。就摘要來看,這份報告的主題應是:
(A)行郊形成的背景
(B)分類械鬥的原因
(C)東亞貿易的概況
(D)渡臺禁令的內容


29(D).

29. 史學家陳垣以某人考訂楊貴妃年歲為例,指出三項缺失:一、冊壽王妃(楊貴妃原為壽王妃) 年月,據《外傳》誤文,不據《唐詔令集》,是謂無識;二、楊貴妃卒時年歲,引《外傳》,不 引正史,是謂不知輕重;三、考史至引乩語,是謂遁入魔道。陳垣以此為例,說明研究歷史問 題,應該重視什麼?
(A)具有問題意識
(B)得到歷史真相
(C)廣泛蒐集史料
(D)運用可信史料


30(A).
X


30. 圖5為唐宋歲入錢幣與實物數量統計趨勢圖。根據圖5可知,八至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向 是: phpIfd0WZ
(A)經濟重心南北均衡
(B)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C)自然經濟有所發展
(D)貨幣經濟長足進步



31(C).
X


31.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曾公布實施「臺灣米穀輸出管理令」,內容:為達成臺灣對帝國全體經 濟所特有的產業使命,島內重要產業必須調整,臺灣米的輸出有必要併入臺灣總督府管理。繼 米穀管制後,總督府也公布「臺灣糖業令」,開始插手管制製糖會社的經營。總督府公布這兩條 法令的背景應是:
(A)1901年為推行新式製糖管制會社
(B)1925年為避免米糖相剋管控原料
(C)1929年因應經濟大恐慌自籌財源
(D)1939年提升總戰力實施戰時體制


32(B).
X


32. 在1920、30年代,許多美國學者主張重振西方傳統的博雅教育,要學生廣泛閱讀文學、科學、 歷史及哲學等經典著作。這些改革者反對功利或工具取向的教育目的,並批評當時大學過度以 就業為導向。然而,有趣的是,他們又強調閱讀經典可訓練多種有用的能力,應用在日常生活 中。這個現象反映出:
(A)女性進入大學人數增加,帶動閱讀風潮
(B)歐洲人大量前往美國,提倡經典的閱讀
(C)杜威實用主義深入人心,影響教育理念
(D)美國基督教會影響擴大,主張閱讀經典


33(B).
X


33-34為題組 十四世紀中葉,英格蘭地區因黑死病流行,人口銳減,直到十六世紀下半葉才恢復至黑死病爆 發前的人口數量。phpDgAi46


【題組】33. 圖6反映此一人口變動造成的何種影響?
(A)土地壓力增加
(B)階級對立升高
(C)工匠薪資成長
(D)失業人口上升


34(D).
X


【題組】34. 兩位學者討論黑死病發生的原因: 甲:前幾個世紀人口的成長過快,超出土地供養的能力,人們普遍營養不足,才使得黑死病的 死亡率那麼高。 乙:十四世紀早期生活資源不夠,不是因為人口過多,而是社會結構的問題。莊園主透過加強 剝削即可增加收入,農奴若增加生產又只會被搜刮,故兩方都沒有提高生產的動機,才使 生活資源不夠。甲、乙學者依據的理論分別是:
(A)甲:李嘉圖;乙:馬爾薩斯
(B)甲:馬爾薩斯;乙:馬克思
(C)甲:馬克思;乙:達爾文
(D)甲:達爾文;乙:凱因斯


35(A,B,C,D).
X


35. 1980年代有一批年輕導演,如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拍攝「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 偶」等小成本作品,意外點燃了「新電影」風潮。此類電影多改編自臺灣作家的小說,和鄉土 文學相呼應,也因此被稱為「鄉土電影」。此類電影具有哪些特色?
(A)以自然寫實手法紀錄臺灣社會的變動
(B)依生活情境所需使用國語或閩客方言
(C)愛情衝突和幸福美滿為兩大內容主軸
(D)拍攝目的為激勵愛國情操以團結內外
(E)題材貼近現實生活傳達對環境的自省


36(A,B,E).

36. 遠古各族起於何方,無明確記載,史家往往從有限的傳說資料中加以推斷。從下列中國古代商、 周與秦人的祖先傳說及你/妳的歷史知識,可以得出怎樣的合理推論? 甲、《史記.殷本紀》:「商的始祖契,母親是簡狄,是帝嚳的妃子。有一天,簡狄外出洗澡,看 見燕子掉下一只蛋,簡狄吞下,懷孕生契。」 乙、《史記.周本紀》:「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他的母親姜原走到野外,看到巨人的腳印,心 裡很喜歡,就踏了下去,腹內感到震動,好像懷孕一般,後來生了兒子。」 丙、《史記.秦本紀》:「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遠代孫女女修,女修織布,燕子掉下一只蛋,女修 吞下,生下兒子大業。」
(A)從祖先傳說來看,商、周可能起源於不同地域
(B)秦的祖先傳說同於商,可能與商源於同一地域
(C)秦的祖先傳說對了解秦人的歷史文化毫無關係
(D)秦的祖先傳說同於商,表示秦文化即為商文化
(E)秦自原居地遷至西方,其祖先傳說可提供線索


37(C,D,E).
X


37.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主張基督信仰唯一的權威在《聖經》,而教會對《聖經》的詮釋並無壟斷權。 他進而強調「每個人皆為自己的教士」,任何信徒均可經由閱讀《聖經》直接與上帝接觸、認識 祂的福音,而毋須透過教士的協助。宗教改革期間,馬丁路德最可能以哪些作為實踐上述理念?
(A)主張信眾自行選舉牧師
(B)支持鎮壓德境農民叛亂
(C)將《聖經》翻譯成德語
(D)聯合英國國王支持改革
(E)支持改革傳統教會制度


38(A,B,C).
X


38. 歷史課中老師請同學討論兩則關於羅馬擴張的資料,並提出看法: 甲:「記住,你是羅馬人,你的工作就是統治其他國家,由此世界才能變得和平,而且每個人都 能服從法律。」 乙:「世界上,只有羅馬人會狂熱的同時攻擊窮人和富人,搶劫、謀殺、姦淫都被偽裝在『帝國』 名字下。他們造出一片沙漠,卻稱之為『和平』。」 以下哪些同學的看法可以成立?
(A)甲指羅馬共和初期;乙指羅馬帝國後期
(B)甲為征服提供理由;乙關注征服中的破壞
(C)甲讚揚征服帶來和平;乙譏諷假借和平的暴虐
(D)甲出自下層階級公民;乙為羅馬統治者的心聲
(E)甲的書寫意在評價歷史;乙的書寫重在事實描述


【非選題】
一、 以下兩則為晚清臺灣茶、糖、樟腦三項產業相關資料,閱讀後回答問題。 甲:貿易稅收成為晚清臺灣主要的財政收入之一,而出口值的增減實為貿易額增減的主要關 鍵。比較1868-1895年間臺灣南北的對外貿易額可知,1880年以前南部貿易額多於北部, 1871年以前且為北部的2倍;但1880年後,北部已超過南部,1885-1895年間,北部貿易額 反而超過南部2倍。 乙:劉銘傳為籌措建省經費,加課百貨釐金,並進行土地清丈以增稅。糖因市場競爭和生產成 本較高,獲利不及茶和樟腦。糖原未課釐金,而北部的茶和樟腦已課釐金;樟腦不需課土 地稅,茶園多在山地,土地稅較產糖的平地為輕。

【題組】1. 劉銘傳的增稅對哪項產業打擊最大?(1 分)為什麼?請說明一項原因。(2 分)


【非選題】
【題組】2. 就兩則資料推論,臺灣的經濟重心呈現怎樣的轉變?(1 分)經濟重心的轉變和三項產業消 長的關係為何?(2 分)

【非選題】
二、 老師在課堂教導學生學習歷史考證,他首先提供一則清代史家錢大昕對唐代回紇所做的說明: 「回紇,後改名為回鶻,唐末年遷於北庭(今新疆),元時,回鶻音轉為畏兀,或作畏兀兒、 畏吾兒。」接著要同學依據上述錢大昕的說明,針對以下甲、乙、丙三組未經校勘的資料進行 考證。請你/妳試著回答下列問題。 甲、《元史.文宗紀》:「各道廉訪司官用蒙古二人,畏兀、河西、回回、漢人各一人。」《明史. 哈密傳》:「其地種落雜居,一曰回回,一曰畏兀兒,一曰哈剌灰,其頭目不相統屬。」 乙、元世祖說:「回回人中,阿合馬才任宰相。」 丙、《元史.姦臣傳》:「阿合馬,回紇人也。」

【題組】1. 這三組資料中,哪一組有明顯錯誤?(2 分)


【非選題】
【題組】2. 此一錯誤是什麼?(2 分)

【非選題】
【題組】3. 如何由錢大昕的說明及各段資料所述,推論出它是錯誤的?(2 分)

【非選題】
三、1501年夏,一支滿載香料的船隊遠渡重洋返抵歐洲,某位威尼斯人聞此消息,在日誌中寫道: 「從熱那亞、里昂等地的來信得知,幾艘被期待滿載香料的快帆剛返抵某國港口。其中三艘來 自印度的古里,一艘來自有大量金礦之地。對威尼斯而言,這是非常不好的消息。香料原從印 度運到亞歷山大城或者貝魯特,再轉運到威尼斯,各地商人則從這裡批貨。今天,由於這一新 航線,原本從開羅而來的香料,將由那個國家控制,因其船隊將直接到印度採購。確實,威尼 斯商人真是處境堪虞!」仔細閱讀這則日誌,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1. 文中提到的「某國」是指何國?(2 分)


【非選題】
【題組】2. 上述發展會對威尼斯貿易造成什麼影響?(2 分)

【非選題】
四、 十七世紀法國專制王權的建立歷經路易十三、路易十四。以下為相關敘述: 甲:「路易十三令首席大臣李希留強硬地處決和拘禁許多意圖叛亂的貴族,利用告密者組成網 狀機構,派出享有專斷權力的督察,監視各地總督。」 乙:「路易十四建造凡爾賽宮,要求貴族家庭每年必須來此一段時間。他讓貴族以參與宮廷生 活和國王起居禮儀為榮。貴族之間彼此競爭,都想討得國王歡心,國王賦予財富和特權, 回報他們的忠誠。」根據以上資料:

【題組】1. 十七世紀法國專制王權發展的一大阻力是什麼?(2 分)


【非選題】
【題組】2. 路易十三至路易十四對上述阻力的處理方式有何改變?(2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6 年 - 106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指定科目考試:歷史#62783-阿摩線上測驗

羅宥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