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千點萬點,不如名師指點
91
(2 分10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教甄◆特殊教育專業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短期目標撰寫,下列哪一項敘述適當?
(A)能回答加法的應用問題,正確率達80%
(B)正確書寫國語課文的生字生詞及造句,速度達每分鐘40個字
(C)教導搶先插隊的團體活動規範
(D)練習二位數進位的加法,正確率達90% 。


2(A).

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執行及追蹤評鑑,由與個案最密切之專業團隊成員,在其他成員之諮詢、指導或協助下負責為之,這是何種專業團隊合作方式?
(A)貫專業或跨專業(trans-disciplinary)模式。
(B)專業間(inter-disciplinary)模式。
(C)多專業(multi-disciplinary)模式。
(D)單一專業(uni-disciplinary)模式。


3(B).

關於「生態課程」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生態課程主張教導學生完成有意義而完整的活動,例如居家生活中的簡易烹調對所有 學生都是功能性的活動。
(B)生態課程和功能性課程不同處在於,強調評量學生的生態環境,讓家長和學生(如果 適當的話)參與整個選擇課程目標和內容的過程。
(C)生態課程主張了解學生所處的生態體系,其中外圍體系是指學生所處微視體系之間的 關聯性,如學校-家庭、家長-教師之間的關係等,其間之聯結愈強,對個體的影響 力愈大。
(D)採取零推論的策略(zero-degree inference strategy),盡可能在模擬情境中,使 用真實材料進行教學和反覆練習,以因應智能障礙者類化困難的問題。


4(A).

請將下列增強物介入的層次由低至高排列:(1)以貼紙作為代幣;(2)口頭稱讚(3)巧克力;(4)從事一項活動中感受生理和/或心理的愉悅和滿足感
(A)4-2-1-3
(B)3-1-2-4
(C)2-4-1-3
(D)1-2-4-3


5(A).
X


關於「課程調整」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全方位課程(universal curriculum)」乃針對現有課程,考慮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提供內建式的調整。
(B)內在調整策略(internally generated mediators)主要從「學生行為」切入,教導學生各種學習、記憶和閱讀的策略。
(C)精簡是指改變課程內容的難度,或是減少部分課程內容,例如刪除部分不符學生需求之內容,或簡化課文中的詞彙等。
(D)適異性課程(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是指教師依據學生在準備度、興趣和學習需求的差異,規畫和實施不同內容(學生學習什麼)和成果(學生如何展現他的學習結果)的教學。


6(B).

關於「提示策略(prompting)」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當小智無法認讀「冰」這個字,教師添加冰的圖片在該字之上,這是一種視覺提示策略。
(B)當大華無法正確寫出「跳」這個字的聲調時,教師做出第四聲聲調的動作,這是一種手勢提示策略。
(C)使用書籍、錄影帶中的人物作為楷模,讓個體模仿,是一種「模擬示範」(analogue modeling)。
(D)「逐漸改變的身體協助」(graduated guidance)結合身體提示與褪除策略,從最少量至最多量的 提示。


7(C).

以下關於「教學人員和環境規畫」的敘述,何者正確?
(A)小明容易分心,在教室內面對黑板的方向,布置與教學內容配合的各種刺激,以集中他的注意力。
(B)部分教學時間採機動與彈性分組,一位教師教導一組學生,另一位教師教導另一組學生,最後再整 合在一起,而可能每次上課的分組皆不同,這是分組教學。
(C)大雄視野較局限,可安排他坐在中間的位置。
(D)大偉是周圍視力缺損且眼球色素層缺乏色素的視障學生,可安排他坐在靠近黑板、離教師很近的位置。


8(B).

小志會尖叫,教師有時在小志連續三分鐘沒有尖叫就給他一張神奇寶貝貼紙,有時連續五分鐘沒有尖叫才給他,這是採取何種行為處理策略?
(A)不固定時距增強
(B)不固定持續時間增強
(C)固定持續時間增強
(D)不固定反應比率增強


9(D).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2001年修正提出ICF作為國際通用的障礙分類標準,關於「ICF」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最大的改變是移除原來具負面含意之「障礙」,而改成以具中性含意之「功能」,是指身體功能。
(B)採用功能、損傷和健康三個向度分類身心障礙。
(C)ICF改變過去以「單一」生物向度界定障礙,轉換成「多向度」,強調須以身體與心理間的關係判定障礙的內容。
(D)主張「普遍性」的概念,每個人都可能因為健康上的問題而感受到某種程度的障礙。


10(C).

關於美國智能障礙學會(AAMR)2010年對「智能障礙」所下的定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適應行為是指概念、社會和行為三方面的技能。
(B)採取「智力」和「適應行為」兩個向度的多元的診斷和分類系統。
(C)它與《ICF》有許多相容處,皆包括健康、參與和情境因素。
(D)智能障礙出現在16歲以前。


11(C).

關於「行為問題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教師要求彬彬針對他罵髒話的行為向一位女同學道歉,他抗拒道歉的原因是:他認為同儕會因此而看扁他;「生態模式」的行為介入理論可以解釋彬彬抗拒行為的原因。
(B)三歲的佳佳剛開始拿彩色筆畫畫時,出現彩色筆未蓋好,未放到盒子裡的情形;有一次當她出現蓋上彩色筆蓋,放到盒子裡時,她的母親便大加讚美一番說:你讓彩色筆回家了喔,彩色筆好喜歡你這個小主人喔,它要跟你謝謝。這位母親是運用「人本模式」的行為介入理論處理佳佳的行為問題。
(C)威威是安置在國小資源班,五年級的智能障礙男生,吃完東西,就將垃圾塞進抽屜;沒有每天洗澡,身體有異味,造成班上的同學排斥他。為改善此問題,資源教師建立其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位教師是運用「心理教育模式」的行為介入理論。
(D)一位母親載著五年級和二年級的二個兒子趕上學。路途上,坐在後面的大兒子突然開口:「媽,我覺得弟弟好好噢,你都幫他準備便當。」母親回答:「你是覺得弟弟好幸福,我都另外幫他做便當,而你卻沒有,你覺得不太公平,是嗎?」這位母親是運用「行為模式」的行為介入理論回應大兒子的話。


12(A).

關於「肢體障礙」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腦血管病變是肢體障礙的特殊病型之一。
(B)肌萎症是肢體障礙的特殊病型之一,乃由於肌肉蛋白質的流失及橫紋肌被脂肪和其他纖維所取代,使肌肉萎縮至某種程度便停止。
(C)依行政院衛生署「肢體障礙等級」,因軀幹之機能障礙而步行困難者,屬於中度肢體障礙。
(D)裘馨氏症(Duchenne’s disease)是一種脊柱裂(spina bifida)。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教甄◆特殊教育專業-阿摩線上測驗

思吟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