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只有兩步:開始行動、持續行動
66
(4 分49 秒)
1(C).

1 靜態因素及動態因素是再犯預測重要評估因子。下列何者屬於犯罪行為再犯之「動態因素」?
(A)犯罪前科
(B)本次犯案過程中使用暴力
(C)社會支持的崩解
(D)初次犯罪的年齡


2(A).

7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中,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根據時間的切入點進行觀察犯罪人犯罪行為 之研究,可以區分為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與縱貫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對於縱 貫研究之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最早採行縱貫研究者,首推哈佛大學 E. Glueck and S. Glueck(1937)在紐約州少年輔育院針對 1,000 名少年犯所進行長達 10 至 18 年之久的追蹤調查
(B)最負盛名的縱貫研究,當屬 M. Wolfgang 與其同僚(1972)針對 1945 年賓州費城出生的小孩, 進行 18 年之追蹤至 1963 年為止,並運用此一追蹤調查資料,提出「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一詞
(C)縱貫研究可以區分為世代(cohort)、定群(panel)與趨勢(trend)三種,其中 M. Wolfgang 等 人的「同生群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即屬於世代研究
(D)全美所實施的「全國犯罪被害調查研究」(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可以 說是一種定群研究的代表


3(B,D).
X


11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代表人物 C. Beccaria(1764)對於刑罰之主張,下列何者有誤?
(A)人是自由意志的主體,凡達一定年齡者,除精神疾患之外,皆有從理性而行動的自由意志,對 於人世間的是非善惡知之甚詳,並有充分自由,藉以從善去惡,遵守道義而行
(B)假如有人捨刑罰不顧,作奸犯科,即屬違背理性、反乎道義,具有可責性
(C)國家置有刑罰,對於悖理亂常之罪行,應該明確條列並予以制裁,落實「刑罰法定化」的主張
(D)刑罰的執行場所在監獄,監獄應該設計為圓形監獄(Panopticon),期以最少人力發揮最大的 戒護力


4(D).

13 「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是犯罪學理論最大的學派之一,有關緊張理論及其支派理論的描 述,下列何者正確:
(A)緊張理論始創於美國學者 R. Merton(1938),而該理論可以追溯到法國學者 E. Durkheim(1893, 1897)所提出的「亂迷理論」(Anomie Theory),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強調目標亂迷, 後者強調手段亂迷
(B) R. Merton(1938)的緊張理論,認為 1930 年代美國的犯罪急速增加,是因為舊社會秩序的崩 潰,但新社會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人類慾望與需求沒有得到妥適的規範,因而導致犯罪數 量的增加
(C) R. Agnew(1992)提出的「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也是信奉 R.Merton 的緊張理論。他堅持以巨觀的角度(macro perspective)探究促使一個人產生焦慮緊張的「負面 情緒狀態」(negative emotion status),並提出三種緊張型態,最後導致犯罪
(D) S. Messner & R. Rosenfeld(1994)提出「機構性亂迷理論」(Institutional Anomie Theory), 企圖延伸 R. Merton 的緊張理論,認為今日美國犯罪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社會過於 強調物質主義(materialism)與經濟成功(economic success)的結果


5(B).
X


5 在犯罪學理論中,強調人與他人或社會互動連結的品質對犯罪行為產生具有重要性之影響,下列 理論何者相對較不明確強調此觀點?
(A)鮑比(J. Bowlby)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B)赫胥(T. Hirschi)社會鍵理論(Social Bond theory)
(C)梅爾頓(R. K. Merton)的緊張理論(Strain Theory)
(D)布列斯懷特(Braithwaite)的明恥整合理論(Reintegrative Shaming Theory)


6(D).

9 犯罪學家安格紐(Robert Agnew)認為在家庭、學校與工作中遭遇到的挫折困難才是預測犯罪行 為的重要指標,而非社會階級,他的理論稱為:
(A)次文化理論(subcultural theory)
(B)機會受限理論(theory of limited opportunity)
(C)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
(D)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


7(A).
X


12 在犯罪學上相當重要的渥夫幹(M. Wolfgang)曾在 1940~1960 年代進行大規模的費城少年追蹤 調查,結果發現有小部分的人犯下大多數的刑案,下列研究方法何者最能描述其研究的特色?
(A)定群研究(Panel)
(B)世代研究(Cohort)
(C)趨勢研究(Trend)
(D)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8(B).
X


14 請問標籤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及差別接觸論等三個理論,他們有共通核心觀點概念。下列何者 錯誤?
(A)沒有所謂「天生」的犯罪人
(B)人會犯罪是社會互動的結果
(C)「時間」是犯罪行為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D)出現犯罪行為,個體皆非被認為居於主動與重要的影響角色


9(A).

15 若用瑪札(Matza)和西克斯(Sykes)的中立化技巧(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來解釋電腦駭 客合理化其行為的說辭時,下列何者最符合「責任的否認」?
(A)這不是我的錯,只怪這個系統門戶洞開
(B)警察辦案也常常使用不合法手段
(C)沒有任何人因我的行為受到傷害
(D)都是因為我的關係,大家才得以發現這個系統漏洞


10(B).

16 甲和乙兩人在辯論「年齡」與「犯罪行為」之關係。甲認為出現的犯罪潛伏特質一生不易改變, 但乙認為有些人會在 20 歲左右終止犯罪,有些則持續成為生涯犯罪者(career criminal),其中關鍵因素是社會連結鍵。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與甲觀點相同?
(A)桑普森(R. Sampson)與勞伯(J. Laub)
(B)蓋佛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
(C)松貝利(T. Thornberry)
(D)墨菲(T. Moffitt)


11(D).

17 渥夫幹(M.Wolfgang)教授及其同事對近萬名 1945 年出生於賓州費城的男孩進行縱貫研究,追 蹤蒐集他們的成長資料至 1963 年(至 18 歲)。他們研究有重大的發現與後續影響,下列何者 錯誤?
(A)提出常習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的概念
(B)提出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的觀點
(C)影響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的刑事政策擬定
(D)至今運用過去犯罪人相關資料開發出研究犯罪預測工具之準確度高,因此是類對個體的再犯預 測研究仍相當盛行


12(B).
X


21 在犯罪被害者學相關觀點中,下列何者理論認為,被害人與加害人基本是屬於同一個族群,甚至 加害與被害角色還可能交互著?
(A)生活型態暴露理論(Lifestyle-Exposure Theory)
(B)生活型態理論(Lifestyle Theory)
(C)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D)結構選擇理論(Structural-Choice Theory)


快捷工具

近期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JC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