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54
(55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新竹市立香山高級中學_教師甄選題目:高中國文科 #120682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 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 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於同好。此要之皓首, 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曹植〈與楊德祖書〉)
(A)依據文中所述,曹植的最大心願為「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
(B)言及「恃惠子之知我」,乃藉「惠子」以說明自己尚友古人的寫作歷程
(C)「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說明揚雄認為寫作辭賦時的雕章琢句乃不足稱道的小技
(D)依上文所述判斷,曹植認同「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主張


2(B).

2.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楊振聲在〈朱自清先生與現代散文〉一文裡,曾有這樣的評語:「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出來,幽默從忠厚出 來,腴厚從平淡出來。」郁達夫在《新文學大系》的〈現代散文導論〉中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 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樸素、忠厚、平淡,可以說是朱自清散文的本色,但是風華、幽默、腴厚的一面似乎並不平衡。朱文的風格, 論腴厚也許有七八分,論風華不見得怎麼突出,至於幽默,則更非他的特色。我認為朱文的心境溫厚,節奏舒緩, 文字清淡,絕少瑰麗、熾熱、悲壯、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餘,總有一點中年人的味道。至於郁達夫的評語,尤 其是前面的半句,恐怕還是加在徐志摩的身上,比較恰當。早在二十年代初期,朱自清雖也發表過不少新詩,一九 二三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雖也引起文壇的注意,可是長詩也好,小詩也好,半世紀後看來,沒有一首稱得上佳作。 (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A)一般說來詩主感性,散文主知性,作者認為朱自清的本質應屬詩人
(B)作者覺得朱自清的散文流於淺白
(C)作者認為朱自清的文章蘊含人生哲理,所以有中年人的味道
(D)作者認為徐志摩的詩歌成就超越散文


3(A).

3. 閱讀下文,關於本文之寓意,最適切的選項是: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 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蘇軾〈書戴嵩畫牛〉)
(A)術業有專攻
(B)朝聞道,夕死可矣
(C)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D)問道於盲


4(D).

4. 請閱讀下文後,針對本文主旨的說明,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古人欣賞奇磔蒼勁的奇木奇石,大概是因為那奇磔蒼勁中隱藏透露著生命奮鬥的痕跡吧!當那掙扎求活的傷痛 過去,那掙扎求活的姿態卻成了使人歌讚的對象。後人把玩、瀏覽、細細撫愛,那使人歌讚的紋痕之美,何人還記 得來自於心痛如絞的傷痛呢?
       龍坑的岸石也因為長年遭海浪沖蝕擊打,形成了奇岩。大部分尖銳醜怪,掙扎求活中,好像還有生命最後的霸悍。有的襤褸斑剝,被蝕空成許多如蜂巢般的空洞,海浪在其中鑽竄,發出咻咻如哨般的聲響。澎轟的大浪永不歇止。浪沫在晴空中飛揚散去。後退的浪潮,在岩石隙間迅急推湧、迴旋。但是,它還要再來,它還要傾全力 奔赴這千萬年來便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的粗糲岩石啊!
       愛者和被愛者,都有一種莊嚴。海的咆哮、暴怒、不息止的糾纏之愛;岩石的沉默、固執、永不屈服、永不退讓。那樣繾綣纏綿,真是要驚天動地啊!它們依傍、親暱、迴環;它們用近於憤怒、毀滅的愛相擁抱。生命這 樣揮霍耗損,淚潺潺流盡,所剩的也便只是一塊斑剝襤褸、卻還猶自傲然兀立著的生命的骸骨吧!
       我細細查看,我的石頭。不但有蝕成空洞、潰裂的痕跡,也竟然有水紋迴旋的印記。這樣柔軟的水的撫愛迴 旋,竟也在堅硬如鐵的岩石上留下了印記。那紋痕嫵媚婉轉,不使人覺得傷痕;是千萬年來這不可解的愛恨留上 的傷痛的印記啊!原來《紅樓夢》要叫做《石頭記》,一切人世的繁華幻滅,從頭說起,不過是洪荒中一顆飽歷滄 桑的頑石罷。(節錄自蔣勳〈石頭記〉)
(A)透過石頭的外在形貌及生成過程,來說明石頭成形歷程的艱辛與奇石得來不易
(B)透過石頭的外在形貌及專家品評,來說明藝術的最高境界源自生命初始與結束
(C)透過石頭的外在形貌和形成過程,來說明藝術的根源來愈於強大的破壞與毀滅
(D)透過石頭的外在形貌及琢磨歷程,來說明生命的苦難、傷痛對人及萬物的意義


5(C).

5. 閱讀下文,選出最適切的論述:
       閱讀小說的時候,讀者接收到的訊息全是透過小說中的敘事者而來的。所謂敘事者,就是說故事的人。敘事者知道多少,讀者就跟著知道多少。所以同一個故事,往往因敘事者的不同,而有了迥異的面貌。試著回想各說各話 的「羅生門」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在小說中,敘事者的選擇,往往決定了故事的走向。(節錄自許榮哲《小說課‧誰 來說故事最好》)
(A)作者認為一本小說的好看與否,全取決於敘事者
(B)「羅生門」故事中各說各話的原因,在於所見之狀況不同
(C)故事的內容走向往往與敘事者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D)敘事者相同,即使是不同的讀者來讀同一個故事,其感受也會相同


6(A).

6. 閱讀下列兩首宋詞,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甲、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 恨無重數。郴江幸自遶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乙、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燈火揚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A)均以懷才不遇之惆悵為主旨
(B)乙詞比甲詞更堪當詞之本色
(C)均因尋覓理想鄉未果而感歎
(D)均藉懷古以抒發不如歸去之志


7(B).

7. 閱讀下列曲文,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你看那龍爭虎鬥舊江山。(郭云)你笑什麼?(呂洞賓唱)我笑那曹操奸雄。(郭云)你哭什麼?(呂洞賓唱) 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漢。(郭云)老師父,你怎麼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呂洞賓唱)為興亡笑罷還悲歎,不覺的斜 陽又晚。咱想這百年人則在這撚指中間。(郭云)不爭老師父在樓上玩賞,可不攪了我茶客。(呂洞賓唱)空聽得樓 前茶客鬧,爭似江上野鷗閑。百年人光景皆虛幻。(馬致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 
註:「郭」為「郭馬兒」,是柳樹精。
(A)呂洞賓為三國爭霸而哭,歎曹操心機用盡卻未能一統天下
(B)「哀哉霸王好漢」是哀歎楚霸王項羽在征戰中所向無敵,卻終成巨星殞落
(C)「空聽得樓前茶客鬧,爭似江上野鷗閑」野鷗象徵茶客們無欲無爭無心機
(D)「百年人光景皆虛幻」說明百年人生若不想落得一場空,就應把握時光追求成就


8(C).

8. 下列各組「 」內讀音相同的字,何者字形亦完全相同?
(A)芻「ㄖㄠˊ」之言/物產豐「ㄖㄠˊ」/姿態妖「ㄖㄠˊ」
(B)中傷「ㄈㄟˇ」謗/不「ㄈㄟˇ」不發/夙夜「ㄈㄟˇ」懈
(C)三「ㄩㄢˊ」及第/「ㄩㄢˊ」配夫人/西曆紀「ㄩㄢˊ」
(D)「ㄐㄧㄝˊ」風沐雨/相互攻「ㄐㄧㄝˊ」/交叉「ㄐㄧㄝˊ」問


9(D).

9. 下引文章中揣、指、患、辟四個字,各自與下列選項「 」內相同的字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愚不揣,有見於此,故凡文不關於六經之指、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而既以明道救人,則於當今之所通患, 而未嘗專指其人者,亦遂不敢以辟也。(顧炎武〈與人書三〉)
(A)懷中「揣」了書呈,逕投端王宮中來
(B)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10(C).
X


10. 《人間詞話》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領域中允稱翹楚,試依詞意、作家、詩義等相關知識判斷,下列選項應填入何組詞語,方為最適切的敘述?
甲、詞忌用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 ( A ) 耳。
乙、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 ( B ) 之作者是也。
丙、 ( C ) ,政治家之言也。 ( D ) ,詩人之言也。政治家之眼,域於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
之。詞人觀物,需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
(A)應填入「秋霜」
(B)應填入「《水滸傳》、《紅樓夢》」
(C)應填入「長陵亦是閒邱壠,異日誰知與仲多」
(D)應填入「君王枉把平陳業,換得雷塘數畝田」


11(B).

11. 閱讀下文,請選出敘述最適切的選項:
夫作者曰「聖」,述者曰「明」,陶鑄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聖人之情,見乎文辭矣。先王 聖化,布在方冊;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此政化貴文之徵也。
(A)以法家的嚴政思想作為文章的指導原則
(B)認為聖人文章具有政治教化、修身養性等功能
(C)「夫子文章」實指韓非的名作〈孤憤〉、〈五蠹〉等
(D)此種「文學、政教合一」的觀點自周朝至唐代,皆被文人奉為圭臬


12(B).

12. 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
(甲)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
(乙)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
(丙)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
(丁)乃能見微而知著
(戊)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而利害奪其外也。
(A)甲丙丁乙戊
(B)丁戊甲丙乙
(C)丁乙戊丙甲
(D)甲丁戊丙乙


13(B).
X


請閱讀下列甲、乙二文,並回答第 13-14 題。
(甲)
       傳說他裹了頭巾/拄了手杖,越過一片野林/不知去到哪一個鄰家/有人撥開長草跨越桑麻/聽到狗吠雞鳴,看到榆槐桃李/卻找不到他虛掩的那扇門
       遇見採薪的問/從前,他是住柴桑/大火燒了屋,現已搬去南村/遇見打漁的問/他酒藏詩書裡,命藏琴弦裡/泛舟在平湖划槳在清溪
       傳說他種過柳,修過籬/戴了冠冕穿了官袍/為釀酒,一心要種秫稻/巴望穀熟,卻不願為迎迓而折腰/秋來一片落葉飄下庭階/是他說不出口的那句話
       服食沾了露水的菊花/一抬頭就看見時常相看的南山/近處有人語,遠處有風煙/更遠是隱隱的殺伐啊爭戰在翻騰/昏黃的天彌漫無邊際的紅光/照映人心扭曲的溝壑
       傳說他夢見一條無人知的河/沒有人跡,不知源自何處/彷彿是一處尚未呱啼的地方/或者竟是他中夜徘徊惆悵的所在/一千重山在霧裡放光/一萬棵樹開滿了桃花
       我極目眺望不知名的遠處/孤鷹厲響在天空/一棵老松學他彎腰耕種/是貧士,曾乞食,終是讀書人啊/在動亂的時代我稱他安那其/一個無政府主義者
       唉,在現代,不知誰能/與他談話為他斟酒/去哪裡找捕魚的武陵人/去哪裡找採藥的劉子驥/太元年間的桃源
村早已消失千百年/這世上還有誰是問津的人(出自陳義芝〈尋□□〉)
(乙)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出自〈桃花源記〉)

【題組】13. 下列選項所評論的文人,與本詩所尋之對象「□□」相同的是:
(A)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B)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C)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D)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14(D).

【題組】14. 若將甲乙二文本作比較,下列說明最適切的選項是:
(A)「看到榆槐桃李/卻找不到他虛掩的那扇門」對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服食沾了露水的菊花/一抬頭就看見時常相看的南山」對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屬」
(C)「一棵老松學他彎腰耕種/是貧士,曾乞食,終是讀書人啊」對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D)「太元年間的桃源村早已消失千百年/這世上還有誰是問津的人」對應「故遂無問津者」


15(D).
X


15. 閱讀下列文字,敘述適切的選項是:
       予見司馬文正公親書一帖:「光年五六歲,弄青胡桃,女兄欲為脫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湯脫之。女兄 復來,問脫胡桃皮者,光曰:『自脫也。』先公適見,訶之曰:『小子何得謾語!』光自是不敢謾語。」後,公以誠 學授劉器之曰:「自不謾語入。」(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
(A)此段文字乃司馬溫公述說自己兒子司馬光幼時之事,言其家教之嚴謹
(B)「先公適見」之「適」與「使其中坦然,將何適而非快」之「適」字義相同
(C)文中胡桃皮最後是司馬光的姐姐幫他脫去的,並非自己所為
(D)司馬光的父親生氣訓斥之因乃是司馬光說謊,言胡桃皮是自己脫去的
(E)後來司馬光以「誠」字授予劉器之,認為誠者即是從「不說謊」開始


16(D).
X


16. 閱讀下列文字,敘述適切的選項是:
       旅行,是從固體的生活中褪去時間、空間這一層皮,到他國異地尋覓另一個自己的活動吧!畢竟,再怎麼明媚 的自家山川,總有看膩的時候,不論何等榮華的身分,也會有想更換的念頭。旅行,正好提供機會,讓人從自身的 禁錮中放心飛出去,歇夠了,再飛回來。另一個自己是什麼樣呢?也許是阿爾卑斯山邊一家小餐館的笑瞇瞇老闆, 恆河畔凝視落日的獨眼老婦,或是巴黎聖母院尖塔上一坨百年不滅的鳥糞。旅行的迷人之處正是在這裡,扛著不輕不重的今生,到處瀏覽自己的前世與來生。(簡媜《微醺的樹林‧覓自己》)
(A)旅行是從固體的生活中褪去時間、空間,到他國異地尋覓另一個自己
(B)因為對自家山川、家族身分有情感,故不管旅行到哪,都一定會回家
(C)旅行,是提供自己有獨處的機會,好看見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景色
(D)旅行的迷人之處就在能帶著不輕不重的今生記憶,到處瀏覽自己的前世與來生
(E)作者認為旅行最大的收穫是與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交流,如餐館老闆、獨眼老婦


17(D).
X


17. 下列各「 」內的文字,其偏旁皆相近,讀音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A)「漩」渦/「眩」目/迴「旋」
(B)「揣」想/「惴」慄/「端」坐
(C)「睃」眼/「竣」工/教「唆」
(D)「蹺」課/「翹」楚/豐「饒」
(E) 吸「吮」/「允」許/玁「狁」


18(D).
X


18. 下列各組「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異?
(A)「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B)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采色誇聲音而以為能也/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
(C)「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D)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
(E)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9(D).
X


19.下列文句中,字形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現代人注重衛生,若是篷頭垢面的模樣相見會讓人留下不佳的印象
(B)在閱讀經典時,總有些名言佳句能予我醍醐灌頂般的功效
(C)騎車經過那條小路時,突然看見那隻狼犬正齔牙咧嘴地對著我咆哮
(D)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在這次比賽中展露頭角,贏得冠軍
(E)許多勞工依靠年金頤養天年,因此必須謹慎擬定社會福利政策


20(D).
X


20.下列詩句中,以松入景亦含有「徹夜未眠」之愁歎的選項為何?
(A)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B)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C)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D)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E)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21(C).
X


21.閱讀下列詩句,選出敘述適切的選項:
       那天他直赴成都/直赴兄長府中演武廳前/拜服於地抱足而哭──「二兄之讎,不可不報也。」/其實心細如 髮的他/又豈不知北討漢賊/猶勝於東伐孫吳/只是桃園誓約/不在於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不在於共享富貴榮華 /斷臂之恨/又豈是日夕號泣、血溼衣襟/或藉酒消愁可解/更何況自漢以來/憤怒已成英雄的催情劑/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一切皆是徒然/謀臣策略討賊伸大義於天下/手足之情僅徇小義之私/因此在一個酒醉無奈晚上 /他神思昏亂沉醉不醒/遂為奸人所害。
(A)此詩中的主角「他」指的是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張飛,「兄長」指的是在成都的諸葛亮
(B)「拜服於地抱足而哭」是見到劉備時,瞬間對關羽之死訊崩潰痛哭的情緒表露
(C)「日夕號泣、血溼衣襟」寫出關羽戰死時悲壯慘痛的場景
(D)「切齒睜目」寫出報仇雪恨之心,「憤怒已成英雄的催情劑」寫張飛出征時以悲憤化為力量的意義
(E)作者對張飛最後「為奸人所害」的評價是徇私小義,所重在兄弟情誼,以致未能成大業


22(C).
X


22. 閱讀下列文字,選出敘述適切的選項:
       虞孚問治生於計然先生,得種漆之術。三年樹成而割之,得漆數百斛,將載而鬻諸吳。其妻之兄謂之曰:「吾常於吳商,知吳人尚飾,多漆工,漆於吳為上貨;吾見賣漆者煮漆葉之膏以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虞孚聞 之喜,如其言,取漆葉煮為膏,亦數百甕,與其漆俱載以入於吳。時吳與越惡,越賈不通,吳人方艱漆,吳儈聞 有漆,喜而逆諸郊,道以入吳國,勞而舍諸私館;視其漆甚良也;約旦夕以金幣來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葉以 俟。及朝,吳儈至,識漆之封識新,疑之,謂虞孚請改約,期二十日;至則其漆皆敗矣。虞孚不能歸,遂丐而死 於吳。(劉基〈漆賈〉)
(A)計然先生為全文的靈魂人物
(B)文章旨言商場如戰場,爾虞我詐,虞孚被妻兄所害
(C)「勞而舍諸私館」乃指「款待虞孚住在私人的客房中」
(D)「喜而逆諸郊」、「不逆情以干譽」,兩「逆」字音同義異
(E)吳儈曾兩度驗漆,前後品質不同,是造成虞孚丐死於吳的近因。


【非選題】
一、形音測驗(每題 1 分,共 10 分)
1. 懲前「ㄅ一 ˋ 」 後 :


【非選題】
2.「 ㄋ ㄨ ㄛ ˋ 」 管 操 觚 :

【非選題】
3. 一夫作難而七廟「ㄏㄨㄟ」:

【非選題】
4. 靈 「 ㄊ ㄨ ㄛ ˊ 」 之 鼓 :

【非選題】
5. 寶「ㄨ ˋ 」增輝 :

【非選題】
6. 探 「 賾 」 索 隱 :

【非選題】
7. 犀「兕」麋鹿 滿 之 :

【非選題】
8. 焉 能 「 浼 」 我 哉 :

【非選題】
9. 「躉」售 :

【非選題】
10. 行「慊」於心 :

【非選題】
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8分)
1. 示現法


【非選題】
2. 詩六義

【非選題】
3. 化性起偽

【非選題】
4. 詩無達詁

【非選題】
三、填充題(每格1分,共8分。請依原文作答,錯、漏、冗字均不給分。)
1.曹丕〈典論論文〉:「故( ),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 )。」


【非選題】
2.荀子〈勸學〉:「故( ),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

【非選題】
3.歐陽脩〈醉翁亭記〉:「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 ),則憂其民;處( ),則憂其君。」

【非選題】
4.王粲〈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 ( )兮﹐畏( )。」

【非選題】
1. 王羲之〈蘭亭集序〉和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二文皆記述了美景和宴集的盛況,進而表達內心對於生命的想 法。請閱讀二文後回答以下問題: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 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已爲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 於斯文。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爲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爲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題組】 (1)此二文探究的共同核心為何?(3 分)


【非選題】
【題組】(2)二文結尾情緒不同的關鍵何在?(3分)

【非選題】
【題組】(3)請試從上二文挑選部分文句,為學生進行駢文賞析的說明。(4分)

【非選題】
【題組】 2. 請以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為例,簡述公安派的主張並說明如何透過此文提點學生寫作。(8分)

【非選題】
五、國語文寫作設計(共12分) 請閱讀以下甲、乙兩篇引文,設計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一題。內容須包含為學生 明列寫作題目(2分)並針對寫作題目提供此二文的寫作引導文字(10分)。
(甲)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 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 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 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 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 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 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乙)
張惠菁 《比霧更深的地方》
       書籍裡尋找可以同理的角色和情境。...比如有一天我讀〈鄭伯克段於鄢〉,它是有關三千年前一個統治家庭 的內爭,演變為一個小國的血流成河。是個關於仇恨引發更大的仇恨、輕蔑引發更大的輕蔑的故事。然則它又是 關於一個善良的小人物,一個微不足道的他者、比鄭伯家族位階低很多的潁考叔,這個小人物以同為人子的同理 心,救贖了一個深陷於悔恨循環中的權勢之家。這故事非常超越時空,我想,它就算出現在《魔戒》或是《權力 的遊戲》裡,也毫無違和感。或許,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在智能和演算法逐漸變成為我們自身存在看不見的鄰 接面時,人類唯一可能的視角是潁考叔的視角。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新竹市立香山高級中學_教師甄選題目:高中國文科 #120682-阿摩線上測驗

小妹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