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成功只有兩步:開始行動、持續行動
100
(2 分42 秒)
模式:近期錯題測驗
科目: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7 用以指稱父喪的成語是:
(A)失恃之痛
(B)失怙之痛
(C)折翼之痛
(D)西河之痛


2(C).

4 《管子.制分》說:「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這段話是說用兵應當:
(A)以柔克剛
(B)乘勝長驅
(C)避實擊虛
(D)無堅不摧


3(A).

32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孫子兵法.謀攻》)下列選項,最符合上述孫子用兵的最高指導原則的是:
(A)不戰而屈人之兵
(B)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C)攻城略地,殲滅敵人
(D)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4(C).

6 「帝業方看垂手成,何來四面楚歌聲;興亡瞬息同兒戲,從此英雄不願生。」若欲瞭解有關本詩所指之史事及人物,可選讀之書籍是:①漢書 ②左傳 ③史記 ④資治通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C).

34 如果我們走進森林的目的是結識生命,……如果我們是動心於蝴蝶這種生命的美麗,……你會將你的朋友釘在翅板上,製成標本出售或擺飾?你會在你的朋友身上進行反覆試驗、標記,將其視為研究對象?……你會用眼睛、望遠鏡及相機對蝴蝶表達迷戀?(節錄自吳明益《迷蝶記.後記》)文中作者透露「迷蝶」的原因為何?
(A)探討蝴蝶的價值
(B)研究蝴蝶的秘密
(C)欣賞蝴蝶的生態
(D)尋找迷失的蝴蝶


6(A).

23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老子》)上文旨在闡述:
(A)治理國家應當細膩圓緩,避免躁進擾亂
(B)精於烹飪的人,同樣可以成為治國良才
(C)君主除勤於政事外,也當祈請鬼神護佑
(D)治理國家只要依循正道,不應在意鬼神之說


7(A).

6.某立委候選人聲望極高,選前民調遙遙領先,選後卻意外落選。下列詞語,那一句最適合用來慰勉他?
(A)遵時養晦
(B)天理昭彰
(C)山高水長
(D)無適無莫


8(C).

22岳陽樓記一文中,其警策之句為
(A)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9(C).

24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 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 剛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何以復語子哉。」(劉向《說苑.敬慎》)下列詞語, 最能表達上文意旨的是:
(A)唇亡齒寒
(B)唇齒相依
(C)柔者勝剛
(D)柔茹剛吐


10(D).

30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 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此文主要表達出詩 人何種情感?
(A)遠征他方,有鄉歸不得,思念妻子而成白髮繁雙鬢
(B)哀悼邊塞傷亡士兵與困境,感嘆朝廷毫無憂患意識
(C)與敵交戰敗陣被俘,無奈將老卻歸不得的國仇家痛
(D)老將奮力抵禦外侮,但戰事未平而生思鄉惆悵之情


11(B).

21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 根據上文,墨子所言的「慎」主要著重於:
(A)染絲的程序
(B)所用的染料
(C)顏料的產地
(D)變化的程度


12(B).

20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發表研究指出,在校園禁用手機,學生成績明顯進步,平均提高百分之六;對成 績差、成就感低的學生影響尤其大。瑞典教育部則說,他們不認為手機會干擾學習,反而有助立刻找 到有用的資料;如果有問題,那是師生相互造成的,不能怪罪手機。而日本國中小原則禁止帶手機上 學,除非特殊情形,才准小朋友帶手機,但都會注意不要影響小朋友學習,在校時由老師保管,確保 有個專心學習的環境。」請問根據此段文章可以得到下列何種結論?
(A)英國的研究結果是主觀而偏頗的
(B)手機禁用與否並非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
(C)不同地區的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長短不一
(D)學校的做法會直接影響學生使用手機的習慣


13(A).

「歷史有抒發情感的作用。我們觀賞戲劇、閱讀小說時,自然會在各種角色與人物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 這種情形在面對『悲劇』時特別觸動人心。所謂『悲劇』,並不是指劇情悲苦、賺人熱淚,而是指事與願 違,最大的關鍵則是『人生終究難免一死』的殘酷事實。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的作用在於激起觀者『憐 憫』與『恐懼』的感受,從而洗滌、淨化心靈。 我們念歷史時,不像是觀賞一幕由無數古人在時間的浩然 長流中,連手演出的人性悲劇嗎?」
【題組】32 承上題,作者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旨在說明:
(A)閱讀歷史可淨化心靈
(B)人生的悲劇難以終結
(C)只有悲劇足以興發悲憫
(D)憐憫和恐懼可阻止悲劇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近期錯題測驗-初等/五等/佐級◆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uosumi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