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學力代表過去,財力代表現在,學習力代表未來。
36
(1 分40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司法◆監獄學概要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X


5 有關假釋制度功能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可救濟長期自由刑之缺失,鼓勵受刑人自新
(B)對監獄矯正管理無任何影響
(C)能發揮中間處遇之功能,促使受刑人逐漸適應於社會生活
(D)可紓解監獄擁擠,改善行刑環境


2(D).

19 有關我國監獄舍房騷動事故之相關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舍房騷動,俗稱為「鬧房」或「搖房」
(B)一般係由少數受刑人帶頭起鬨,叫囂其他受刑人,公然對抗監獄管理階層的群眾行為
(C)舍房騷動是戒護安全不穩定的象徵
(D)舍房騷動一般不易演變成暴動,不用積極處理


3(B).

17 有關矯正機關戒護事故之定義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戒護」一詞,即警戒(Surveillance)、保護(Protection)之意思
(B)戒護事故僅指脫逃及暴行之行為
(C)「戒護事故」,係指監獄內發生異於常態、暫時性失去控制與掌握的突發事故
(D)戒護事故發生原因當然有共同的、個別的、預謀的及突發的


4(C).
X


10 有關受刑人監禁權利與監獄管理動態平衡關係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受刑人人權是衡量獄政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
(B)受刑人人權受「聯合國在監人處遇最低標準規則」及曼德拉規則等國際公約準則所宣示保障, 故受刑人社會復歸之個別化處遇不再受到重視
(C)持續透過對受刑人人權議題的關注與選擇,方足以在封閉保守的監獄環境中激起改革的動力
(D)國際公約準則、輿論團體的關切、受刑人的抗爭等均可能影響受刑人的人權


5(D).
X


19 有關我國監獄脫逃事故原因與相關防範對策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應特別注意高齡受刑人之生活情狀,以防範其脫逃
(B)尚有他案審理中,結果將對其不利,心生畏懼,是收容人脫逃原因之一
(C)脫逃之方式有利用出庭、借提、移監之機會脫逃等
(D)不使收容人脫離戒護視線,是防止脫逃方式之一


6(D).

20 目前我國監獄教化實施的方式,下列何者錯誤?
(A)教化應參酌受刑人之入監調查結果及個別處遇計畫,施以適當之輔導與教育
(B)輔導內容得以集體、類別及個別輔導等方式為之
(C)教育包含補習教育、進修教育或推廣教育
(D)受刑人可隨時外出到附近學校就讀


7(D).
X


7 依據我國刑法規定,成年受刑人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需逾幾年,才符合假釋條件?
(A) 30 年
(B) 25 年
(C) 20 年
(D) 15 年


8(D).

3 十八世紀中葉以降,由於刑事司法思潮演進,促使監獄進行改革,有助於監獄學積極發展的原因,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獄政改革聲浪之鼓吹
(B)刑事政策觀念之發生
(C)人權主義思想之發達
(D)機械連帶及個人安全


9(D).

15 依據日本學者高橋良雄的研究,收容人自殺的方式,下列何者非其所發現之自殺型態?
(A)縊死
(B)吞食毒物
(C)吞食異物
(D)跳樓


10(D).

14 關於戒護勤務崗位之值勤要領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出入車輛之檢查,因設有「複檢站」複檢機制,所以主出入口「車檢站」值勤員只要負責登記 放行即可,不必檢查,以節省時間
(B)戒護外醫勤務,出發前應通知受刑人家屬,以利家屬前往醫院門診協助掛號事宜
(C)舍房夜間勤務著重人數查察、受刑人打架違規行為之阻止,故巡房時遇受刑人身體反映病痛, 只要記錄供隔日衛生科處置即可,不必通報中央台(勤務中心)
(D)戒護人員值炊場勤務時,應注意主副食品應由收容人輪流推舉的代表(監廚)司秤,眼同下鍋


11(D).

8 下列何者不是我國監獄現行之犯罪矯正處遇措施?
(A)返家探視制度
(B)一級受刑人與眷屬同住制度
(C)性侵害犯強制治療與輔導教育
(D)監獄內電子腳鐐監控制度


12(D).
X


6 關於我國累進處遇制度之說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我國監獄之受刑人無論刑期長短一律適用累進處遇編級之規定,由四級編列,表現良好依次進級,最高為一級
(B)累進處遇對受刑人依其刑期,科以應盡的責任,而以分數表示,即責任分數;另受刑人每月在操行、教化、作業等三方面之表現成果,亦由分數表示,即成績分數
(C)受刑人每月之成績分數可抵銷責任分數,各級受刑人責任分數抵銷完畢後令其進級,最高進至一級。級數愈高,處遇愈優
(D)縮短刑期及假釋均為我國累進處遇制度中重要的措施


13(D).
X


18 依據我國監獄行刑法之規定,受刑人不服監獄所為影響其個人權益之處分或管理措施向監獄提起 申訴,應自受刑人收受或知悉處分或管理措施之次日起,幾日不變期間內為之?
(A)5日
(B)10日
(C)15日
(D)20日


14(D).
X


1 監獄史上著名學者對監獄學貢獻的論述,下列何者錯誤?
(A)刑法學者貝加利亞(Beccaria)與邊沁(Bentham),提倡「刑事司法改革」,主張「罪刑法定」、 「罪刑均衡」等原則,並提倡死刑與拷問制度的廢止
(B)學者約翰霍華德(John Howard),於 1777 年出版《監獄之狀況》(State of Prison)一書,力 倡「雜居制」,促使賓州制之產生
(C)19 世紀犯罪學實證學派興起,龍布羅梭(Lombroso)、費利(Ferri)、蓋洛法羅(Garofalo) 等人主張,犯罪人之犯罪行為是受環境影響之結果,惡性可被化除、治療,因此主張對犯罪人 施以矯治、教化與技訓等
(D)德國刑法學家李士特(Liszt)主張,刑罰真正的作用不應只是消極的遏止犯罪,更是積極來預 防犯罪,刑罰制度應寬嚴並濟,恩威並重


15(D).
X


13 監獄戒護管理之技術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作業進度之訂定
(B)分類管理之施行
(C)安全設備之檢查
(D)點名制度之確立


16(D).
X


9 女性犯罪者被刑事司法體系忽略之原因,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女性犯罪人口少,僅占在監收容人總數約 1 成上下
(B)罪質與犯罪型態,大部分以暴力犯罪為主
(C)在監行狀表現普遍良好,極少有重大戒護事故發生
(D)受傳統儒家禮教束縛,社會對女性寬容度較高


17(D).

7 內觀法在矯正機構之應用以日本最具成效,有關內觀法施行重點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藉著隔離以減少外界之刺激,維持良好的靜思環境
(B)以自責式思考自我行為省察,激發感謝他人之念頭
(C)拋棄本位主義,以理性、同情心之原則為行動依據
(D)強調激發對父親之愧疚心與罪惡感,矢志反哺親恩


18(D).
X


15 學者赫佛蘭(Heffernan, 1972)在研究維吉尼亞州哥倫比亞女子監獄時,發現女性受刑人有三種適 應角色,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打混型(Doing Time)
(B)老實型/保守型(The Square)
(C)習慣性犯罪者/固執型(The Life)
(D)職業犯罪者/過客型(The Cool)


19(D).
X


16 監獄戒護事故的意義與成因中,下列何者錯誤?
(A)廣義的戒護事故包含自然因素、職員與收容人互毆、罷工、絕食、火災等
(B)依監獄行刑法第 22 條相關規定,狹義的戒護事故僅限脫逃、自殺及暴行
(C)戒護事故成因常因監獄過度擁擠,收容人無法適應監獄生活,職員與收容人關係欠調適,造成 對立抗爭
(D)戒護事故的防範對策應建立懲罰審查制度,妥善處理不服之申訴個案,調劑收容人之身心,改 善職員與收容人之關係


20(D).
X


20 福克斯(Fox)與史丁克孔(Stinchcomb)於 1999 年提出暴動發生階段論,有關其主張之暴動發 生排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最初爆發階段、組織階段、對抗階段、結束階段、說明階段
(B)最初爆發階段、對抗階段、組織階段、結束階段、說明階段
(C)最初爆發階段、組織階段、對抗階段、說明階段、結束階段
(D)最初爆發階段、對抗階段、組織階段、說明階段、結束階段


21(D).
X


10 有關監獄戒護勤務配置之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勤務安排,務求日夜能循環銜接各戒護重點,不可使其中斷致生戒護漏洞
(B)分配勤務,應把握由「內部管理至外圍警戒,由大崗位到小崗位」之原則循序漸進安排
(C)對於值勤人員之休息及睡眠時間,應作合理之安排
(D)警力集中控制,以利勤務調遣,並預留警力,以備不時之需


22(D).

3 依據監獄行刑法及相關法規,監獄受刑人與眷屬同住的適用對象,下列何者錯誤?
(A)一般監獄累進處遇一級受刑人
(B)外役監受刑人
(C)受刑人受特別獎賞者
(D)有特殊情況經典獄長同意者


23(D).
X


11 關於我國收容人健康保險醫療制度之設計理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收容人醫療費用比照一般民眾,且掛號費及部分負擔由政府支付
(B)收容人健保保險費用由國家全額補助
(C)收容人可經由機關內門診診治、戒護外醫、移送病監、保外就醫等方式接受健保醫療,亦可申 請自費延醫
(D)收容人之醫療權與一般民眾無異,但無選擇指定就醫醫療處所之自由


24(D).
X


13 下列何位學者提出監獄受刑人次級文化形成,是對於監禁痛苦反應之結果,除非完全隔離,否則 人犯次級文化不會消失?
(A)高夫曼(Goffman, 1961)
(B)賽克斯(Sykes, 1958)
(C)克雷西(Cressy, 1962)
(D)狄流里歐(Dilulio, 1987)


25(D).
X


3 關於犯罪矯正的目的與功能,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機構性矯正的四大功能為應報、嚇阻、監禁及矯治
(B)非機構性矯正的二大功能為復歸與修復
(C)學者高夫曼(Goffman, 1963)將監禁分為實質監禁(即設置監獄監禁受刑人)與擬制監禁(即 運用科技剝奪犯罪人自由如電子監控)
(D)犯罪矯正的主要目的為改善受刑人之反社會性,以利順利復歸社會


快捷工具

司法◆監獄學概要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Son PA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