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持續努力,保持前進,成功就在不遠處
62
(2 分1 秒)
1(A).

1 下列名詞何者最為符合「越少使用刑罰越好」的理念?
(A)除罪化
(B)犯罪化
(C)重刑化
(D)機構化


2(A).

3 依學者 Bartollas 稱犯罪矯正有三大哲學主流,分別是正義(Justice)、懲罰(Punishment)及矯治 ( Rehabitation )模式 。 有學者形容 , 犯罪矯正哲學與社會思潮的關係就像古老的鐘錘 (Pendulum)。請問這是形容兩者的什麼關係?
(A)社會思潮的變動會影響該社會矯正哲學的更替
(B)社會思潮與矯正哲學難以維持一致步調
(C)矯正哲學過於理想性常與社會思潮脫節
(D)矯正哲學受到社會思潮影響改變速度緩慢


3(B).
X


4 義大利軍醫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在犯罪學研究中有許多公認的貢獻,關於其中的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
(A)龍氏被認為是犯罪學實證學派的鼻祖
(B)早在 19 世紀末他即在學術上開啟對女性犯罪研究的關注
(C)提出「自然犯罪」(nature crime)說
(D)龍氏晚年修改其犯罪論點認為,承認生物的隔代遺傳不能適用於所有犯罪人,因為有些是社會 影響所致


4(A).

8 普拉特(A. Platt)的激進派衝突理論(Radical Conflict Theory),批判原本為保護兒童的「救助 兒童運動」維持秩序,結果反而擴大對少年偏差行為予以犯罪化。下列理論概念何者也有類似對 少年行為產生反效果的效應?
(A)雷格利(Regoli)與海威特(Hewitt)的「差別壓迫理論」(Differential Oppression Theory)
(B)雪林(T. Sellin)的「文化衝突理論」(Culture Conflict Theory)
(C)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
(D)赫胥(T. Hirschi)的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


5(B).
X


10 犯罪與年齡的關係是犯罪中相當穩固的發現,下列理論與觀點提出對於那些成為慢性成年犯罪人的前置關鍵原因,何者錯誤?
(A)墨菲(T. Moffitt)認為終生犯罪人(life-long criminal)可能因於生命早期有神經心理缺陷 (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
(B)渥夫幹(M. Wolfgang)等人研究成年後的持續犯罪者,大多是少年常習犯
(C)費靈頓(Farrington)研究發現,犯罪行為之持續性早在 8 歲時便出現問題特質
(D)桑普森(R. Sampson)與勞伯(J. Laub)重新訪談追蹤葛魯克夫婦收集的少年樣本,提出「機構效應」(Institutional Effect)概念


6(D).

11 毒品與犯罪這兩者的關係為何引發理論與實務的探究,其中郭德史坦(Goldstein)於 1985 年提 出兩者具「直接關係」觀點,有三種解釋,下列何者錯誤?
(A)精神藥理性暴力:暴力行為是在藥物濫用的影響下發生的
(B)系統性暴力:於毒品銷配、購買和使用交易而形成系統內相互作用的問題模式
(C)經濟強迫暴力:濫用毒品者為購買毒品所需的資金,而從事經濟導向的暴力犯罪活動
(D)共通性的原因:如心理、社會與環境因素,引發這兩者的連結關係


7(A).
X


12 在犯罪學上相當重要的渥夫幹(M. Wolfgang)曾在 1940~1960 年代進行大規模的費城少年追蹤 調查,結果發現有小部分的人犯下大多數的刑案,下列研究方法何者最能描述其研究的特色?
(A)定群研究(Panel)
(B)世代研究(Cohort)
(C)趨勢研究(Trend)
(D)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8(B).

13 當前利用電腦與網路作為平台或工具相關的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為博取網路觀看流量而造假 情節內容。有人認為這是因社會變遷,而導致社會文化目標與手段之間出現矛盾所衍生出的偏差 亂象行為。請問這解析觀點最有可能屬於下列何者?
(A)赫胥的社會控制理論(Social Control Theory)
(B)梅爾頓(Merton)的古典緊張理論(Classic Strain Theory)
(C)犯罪副文化理論(Crime Subculture Theory)
(D)柯恩與費爾遜(Cohen & Felson)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9(A).
X


16 甲和乙兩人在辯論「年齡」與「犯罪行為」之關係。甲認為出現的犯罪潛伏特質一生不易改變, 但乙認為有些人會在 20 歲左右終止犯罪,有些則持續成為生涯犯罪者(career criminal),其中關鍵因素是社會連結鍵。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與甲觀點相同?
(A)桑普森(R. Sampson)與勞伯(J. Laub)
(B)蓋佛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
(C)松貝利(T. Thornberry)
(D)墨菲(T. Moffitt)


10(D).

17 渥夫幹(M.Wolfgang)教授及其同事對近萬名 1945 年出生於賓州費城的男孩進行縱貫研究,追 蹤蒐集他們的成長資料至 1963 年(至 18 歲)。他們研究有重大的發現與後續影響,下列何者 錯誤?
(A)提出常習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的概念
(B)提出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的觀點
(C)影響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的刑事政策擬定
(D)至今運用過去犯罪人相關資料開發出研究犯罪預測工具之準確度高,因此是類對個體的再犯預 測研究仍相當盛行


11(A,C).
X


18 學者 Hart(1972)認為,刑事司法的運作對於有權勢者及貧苦無依者有二條差別處理之傳送帶。 請問,他想描繪的刑事司法實務的現象與下列何者的概念最為相近?
(A) Walker 的四層蛋糕模式(Four-layer cake)
(B) Packer 的犯罪控制模式
(C)漏斗效應(Funnel effect)
(D)刑事司法執法人員的自由裁量權


12(D).

19 近年民意對於觸犯性侵與酒駕等特殊類型犯罪訴求嚴厲刑罰以對抗之。請問下列刑事政策策略和 處遇,何者非屬於犯罪預防之特別嚇阻?
(A)選擇性監禁(Selective Incapacitation)
(B)三振法案(Three Strikes Law)
(C)強制判決刑期(Mandatory Sentences)
(D)零容忍警政(Zero-Tolerance Policing)


13(A,B).

21 在犯罪被害者學相關觀點中,下列何者理論認為,被害人與加害人基本是屬於同一個族群,甚至 加害與被害角色還可能交互著?
(A)生活型態暴露理論(Lifestyle-Exposure Theory)
(B)生活型態理論(Lifestyle Theory)
(C)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
(D)結構選擇理論(Structural-Choice Theory)


14(A).

22 犯罪學家紐曼(Oscar Newman)提出防衛空間(defensible space)的概念,其認為如果可以區分 建築物所擁有的公設財產時,可提升居民對財產擁有的感受,故能更有效防制犯罪,此稱為:
(A)領域感(territoriality)
(B)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
(C)建築物形象(image)
(D)建築物之週遭環境(milieu)


15(A,C).
X


24 在機場出境計程車等待區公告機場到市區之固定收費標準,以防範收費詐欺與避免爭執,屬於情 境犯罪預防的何項?
(A)移除犯罪藉口
(B)減少犯罪刺激
(C)減少犯罪誘因
(D)增加犯罪被發生的風險


16(B,D).

25 關於犯罪人的轉移(Perpetrator Displacement)相關概念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它是屬於犯罪轉移的一種
(B)當某區犯罪預防工作加強,犯罪從這個地區轉移到鄰近區域
(C)是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因某些原因減少犯罪活動後,便由另一個或一群犯罪人取代之
(D)係指犯罪人專精一項犯罪類型,轉為從事於其他的犯罪類型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思妤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