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個人的努力 而是別人給予的助力
75
(24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8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禮論》)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文意?
(A)社會秩序混亂根本原因是資源不足
(B)作者認為人有天生自我節制的良知
(C)「禮」的功能類似經濟學中所謂供需可透過分配達到平衡
(D)「禮」的生成類似經濟學所說「看不見的手」所創造的市場規則


2(C).

21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世說新語.傷逝》)上文中的「我輩」具有何種特質?
(A)以學聖人為人生目標
(B)具有社會地位與學識
(C)對所愛者有深刻感情
(D)會因年老而偏疼孩子


3(C).

24 《格言聯璧》:「居處必先精勤,乃能閒暇。凡事務求停妥,然後逍遙。」 上文揭示的道理,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真積力久則入
(B)業精於勤,荒於嬉
(C)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D)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4(B).
X


31 「面對這個比人類歷史長遠幾萬倍的沙岸時,我只感覺自己猶若針尖,甚至於子虛。」 下列選項,其涵意與上文旨意最相近的是:
(A)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B)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
(C)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D)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5(B).
X


37「我試著將人對『情感』的接收,放入生活的脈絡裡討論,化約成一個簡單的條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之間的應對,創造出內心情感連結的條件,若是具有關鍵性的影響,是否可以作為教育工作中主要的脈絡?從人的感受:憤怒、難過、害怕、緊張、高興、快樂……一直到讓人深層內在感受的價值、意義、自由、接納與愛,去啟動人內在最重要的生命力,呵護與養成人的生命能量。」根據上文,作者強調教育孩子最主要的脈絡是:
(A)生活作息
(B)生命能量
(C)價值判斷
(D)情意感受


6(B).

38 「我知道有一日我的花冠也將凋落,/而我並不感到心驚。/因為花朵的美麗只是樹身的一部,/生 命的成長,蓬勃與凋萎,/一如星月依循著自然的軌道前行,/遠勝過花朵的歡欣的——/是我能成 為更大的樹,/蔭庇更多的行人,/承載更多的歌聲,/冬日來到——/我便褪下了枝葉,/無聲地 安息/而我驕傲於/我是一棵獨立的樹——/不是藤蘿。」
【題組】38 下列選項,何者符合上述文句所欲表達之主旨?
(A)人事無常,無須執著
(B)自主意識,不求依附
(C)真摯情感,難以改變
(D)滄海桑田,轉眼成空


7(C).

44.「旅行的荒謬和驚喜在我們必須千里跋涉以換取『在』的心境。必須到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以實現生命在現實中失落或從來欠缺的氣象:一種美,一種境界。」下列選項,何者不能與此文中「在」的觀點相通?
(A)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走過陌生的街道,以平常沒有的雍容和悠閒,不急著到哪裡去
(B)我迷上了喜馬拉雅的國度,西藏、不丹、印度拉達克,站在陡峭銳利寸草不生的山稜上,八方空漠,一切話語皆失去了意義。無聲的涅槃
(C)生活在他方,歇腳只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罷了,我們總是還來不及往土裡面扎根,就又要倉皇地拎起行囊,在時間和空間的夾縫之中逃遁
(D)旅途中變化無窮的景致,未必能轉移你固執的視點而達至所謂的「目不暇給」。看東看西一陣後,你總還是看回你自己、看回你心中一直還企盼的某一世界


8(B).

46 「因為噪音,讓我們拒絕聆聽。也因為拒絕聆聽,我們連擁有什麼,或是失去什麼都不知道。因為我 們不善於聆聽,也無法解讀聲音背後的訊息與力量。志銘在書上寫著:『聽聞鳥鳴聲背後所代表的意 義,毋寧更取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不懂得聆聽鳥語,是否也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失落呢?如今,我 們應該努力去做的,是找回屬於這片土地的聲音。不論是自然天籟或是人文上的音景。這些資料,有 著文化創造與美學建構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留下這些歷史的跫音,讓我們不僅有了回味的空間, 也可以展現歲月演進的痕跡。」本文主旨是:
(A)不論社會環境如何改變,大多數人對於欣賞聲景的態度都不會動搖
(B)不論是自然或人文的聲景,都具有值得去品味、感受的訊息與力量
(C)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同,必然影響人們養鳥的意願及欣賞鳥語的態度
(D)只要大家懂得聆聽土地的聲音,就能不斷創造出新的社會聲情文化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初等/五等/佐級◆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key1111.tw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