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人們不是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什麼。
100
(1 分48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大意)
難度:非常困難
下載 下載收錄
1(A,D).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60 分)
21.依實務觀點,有關判斷行為與結果間具備相當因果關係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需依經驗法則判斷
(B)為客觀之事前審查
(C)需配合客觀歸責為審查
(D)在一般情況下有此行為之同一條件均可生發同一結果者,則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相當條件
(E)需具備合法則關係


2(A,E).

33.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有關「證據能力」之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證人以實際經驗為基礎之推測之詞,得為證據
(B) 十五歲之證人未經具結的證言,不得為證據
(C) 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事務官所為之陳述,顯有可信之情況者,得為證據
(D)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中到庭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其於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 顯有可信之情況者,得為證據
(E) 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不得為證 據,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法院審酌該言詞適當者,得為證據 刑法及刑事訴訟法6


3(A,B,D,E).

35.交互詰問係由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依「主詰問」、「反詰問」、 「覆主詰問」、「覆反詰問」之次序交互為之,行主詰問時,下 列何種情形得為誘導詰問?【註:刑訴§166-1。】
(A)未為實體事項之詰問前,有 關證人、鑑定人之身分、學歷、經歷、與其交游所關之必要準 備事項
(B)證人、鑑定人故為規避之事項
(C)證人、鑑定 人並無為與先前不符之陳述時,其先前之陳述
(D)當事人顯 無爭執之事項
(E)證人、鑑定人對詰問者顯示敵意或反感者。 


4(A,B,C,D).

39. 刑事訴訟法「審判期日被告不到庭者不得審判」之規定,下列何者為其例外?
(A) 被告未受許可而退庭
(B) 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
(C) 法院認為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
(D) 於第二審審判期日,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
(E) 於第一審審判期日,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但有辯護人到庭


5(A,C,D).

22. 甲持刀追殺乙,乙在情急之下無計可施,乃拿起丙的花瓶丟向甲,致甲受傷,花瓶破碎,於本案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該當傷害罪及毀損物品罪
(B)乙造成花瓶破碎的行為,可成立正當防衛
(C)乙造成花瓶破碎的行為,可成立緊急避難
(D)乙造成甲受傷的行為,可成立正當防衛
(E)乙造成甲受傷的行為,可成立自助行為


6(A,E).

61 甲駕駛偷來的汽車行竊,偷得財物變現得款 20 萬元,用於購買安非他命及行竊工具一批,剩餘 12 萬元。後因酒駕被警逮捕,查獲車中藏有毒品、行竊工具及 12 萬元現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毒品應予沒收
(B)12 萬元現金應予沒收
(C)應沒收 20 萬元
(D)汽車應予沒收
(E)行竊工具應予沒收 .


7(A,C,D).

36.有關當事人各項能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事人能力指在訴訟程序上得為當事人之資格
(B)訴訟能力指能為言詞上爭論之能力
(C)無意思能力即無訴訟能力
(D)一般而論於事實審程序中,有訴訟能力即有辯論能力
(E)於法律審程序中須以責任能力為必要


8(B,C,D).

32.關於羈押之期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羈押期間之計算,自簽發押票之日起算。但羈押前之逮捕、拘提期間,以一日折算裁判決 前之羈押日數一日
(B)羈押被告,偵查中每次不得逾二月,審判中每次不得逾四月
(C)審判中之羈押期間,自案件起訴之日起算
(D)延長羈押期間,偵查中每次不得逾二月,以延長羈押二次為限
(E)審判中延長羈押每次不得逾二月,如所犯最重本刑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一 審、第二審以三次為限,第三審以一次為限


9(A).

582.欲吃狗肉,將他人所養之狗,誘而宰食之,應論以何罪?
(A)竊盜罪
(B)侵占罪
(C)贓物罪
(D)毀損罪。


10(E).

非常上訴由何人提出?
(A)終局判決之管轄法院檢察官
(B)地方法院檢察長
(C)高等法院檢察長
(D)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
(E)以上皆非


11(A,B,C,D).

21.依據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775 號有關累犯規定之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累犯加重本刑,不違反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B)累犯不分情節,一律加重最低本刑之規定,違反罪刑相當原則
(C)累犯不分情節,一律加重最低本刑之規定,違反比例原則
(D)裁判確定後,發覺為累犯者,應更定其刑之規定,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
(E)裁判確定後,發覺為累犯者,應更定其刑之規定,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12(A,B,C).

29.甲某日於某市竊盜他人財物後不久,因被害人提出告訴,為司法警察官乙循線查獲,司法警察 官乙為蒐集甲涉犯竊盜罪之證據,通知甲之配偶丙及向甲購買贓物之丁到場詢問。下列關於 司法警察官詢問證人相關程序之敘述,何者正確?
(A)依「刑事訴訟法」規定,丙及丁之身分,乃為證人,而且該 2 證人丙及丁均有拒絕證言權
(B)司法警察官乙,依「刑事訴訟法」規定無須向丁告知得以拒絕證言
(C)司法警察官乙,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應向丙告知得以拒絕證言
(D)司法警察官乙,依「刑事訴訟法」規定均應向丙及丁告知得以拒絕證言
(E)司法警察官乙,依「刑事訴訟法」規定均無須向丙及丁告知得以拒絕證言


13(C).

行為人瞭解其行為之事實真相,惟因對於不法構成要件之誤解,而擴張不法構成要件之範圍,致將不受該法條制裁之行為,誤認為刑法所加以處罰之行為,此種錯誤在刑法理論中稱為:
(A)反面之禁止錯誤
(B)反面之容許錯誤
(C)反面之包攝錯誤
(D)構成要件錯誤
(E)違法性錯誤


14(A,D).

951.未滿 18 歲人犯刑法第 272 條第 1 項之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得減輕其刑
(B)應減輕其刑
(C)得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D)不得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E)應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


15(B,C).

24.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成立肇事逃逸罪。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777 號解釋, 有關甲之行為,下列何者符合「肇事」文義?
(A)甲開車遭天外飛來的鐵塊擊中擋風玻璃後,撞傷行人
(B)甲基於傷害故意開車擦撞被害人倒地受傷
(C)甲行車途中彎腰撿手機,撞傷機車騎士
(D)甲開車等待綠燈號誌,騎士不察自撞甲的汽車行李廂倒地受傷
(E)甲開車不小心撞上路邊一整排的機車


16(B).

21 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631 號解釋:「國家採取限制手段時,除應有法律依據外,限制之要件應具體、明確,不得逾越必要之範圍,所踐行之程序並應合理、正當,方符憲法保護人民秘密通訊自由之意旨。」其中,有關「合理、正當」之意旨,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平等原則之遵守
(B)令狀原則之遵守
(C)權衡原則之遵守
(D)比例原則之遵守


17(A).

下列何人應受檢察官指揮偵查犯罪?
(A)憲兵隊官長
(B)警察局長
(C)司法警察
(D)警察總隊長


18(A,B,C,D,E).

23.下列何者屬於特別犯?
(A)利用權勢性交罪
(B)背信罪
(C)收賄罪
(D)侵占罪
(E)偽證罪


19(A,B,C,D,E).

35. 下列刑事訴訟法之規定,何者與比例原則有關?
(A) 執行拘提或逮捕,應注意被告之身體及名譽
(B) 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撤銷羈押,將被告釋放
(C) 搜索婦女之身體,應命婦女行之。但不能由婦女行之者,不在此限
(D) 抗拒搜索者,得用強制力搜索之。但不得逾必要之程度
(E) 管束羈押之被告,應以維持羈押之目的及押所之秩序所必要者為限


20(A,C).

37. 傳聞證據應予排除的理由為何?
(A) 不能行交互詰問
(B) 供述不具任意性的可能性過高
(C) 可信性太低
(D) 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性
(E) 不屬於嚴格證明之證據方法


21(A).

20.X為獲取消費者信任,公然冒稱中央警察大學教官名義,誇大宣傳具「特定條件下 可透視衣物」(實際為具紅外線照相功能)之攝影器材,並以略低市場價格販賣 擴大市佔率。試問,此行為可能該當之犯罪?
(A)刑法第一百四十條「污辱公 署罪」
(B)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妨害公務罪」
(C)刑法第三百四十六條「 詐欺罪」
(D)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二「妨害秘密罪」。


22(A,C,E).

30.依《刑事訴訟法》規定,法官於該管案件有下列何種情形,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A)法官曾為被害人之配偶者
(B)法官曾與被害人訂有婚約者
(C)法官曾為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者
(D)法官曾為被害人之輔佐人者
(E)法官曾為鑑定人者


23(D,E).

33.關於偵查不公開原則之適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證人接受偵訊問,均可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旁系血親陪同在場
(B)被告接受偵訊問,均可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直系血親或三親等內旁系血親陪同在場
(C)偵查機關為維護公共利益,得公開揭露偵查中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
(D)被告接受偵訊時,辯護人得主張接見交通
(E)被告接受偵訊時,辯護人得在場並陳述意見


24(A,C).

8. 甲因事需出國一年,臨行前將其所有之彩色印表機及二十萬元寄託給朋友乙,乙於甲出國半年後因債權人丙催討債務,急需三十萬元,乃將甲寄託之二十萬元交付丙以償還債務,又將印表機賣給丁得款十萬元應急。關於本案,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乙將甲寄託之二十萬元交付丙以償還債務,應成立侵占罪
(B)乙將印表機賣給丁,可評價為侵占行為
(C)乙所持有甲寄託之二十萬元,已因接受寄託而取得所有權,故乙將該二十萬元交付給丙,不可能成立侵占罪
(D)乙所持有之印表機,並不因接受寄託而取得所有權,故可能成為侵占罪之客體


25(A).

4.甲擁有一枚台灣獨一無二的郵票,因聽聞乙也有一枚相同的郵票,恐該枚郵票之出現將大幅降低其郵票的價值,雖無意燒燬乙屋,卻向乙誆稱如不交出該枚郵票,將放火燒燬乙屋,乙因誤信甲會燒燬其房子而畏懼,乃交付郵票予甲,甲隨即撕毀該枚郵票並揚長而去,甲應論以何罪?
(A) 詐欺取財罪    
(B) 恐嚇取財罪       
(C) 竊盜罪               
(D) 毀損罪

 

 


【題組】5. 承第4題,甲構成該罪之理由為何?
(A) 因甲無不法所有之意圖
(B) 因甲行使詐術使乙陷於錯誤
(C) 因乙無交付郵票之意思
(D) 因乙心生畏懼而交付郵票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大意)自由測驗(難度:非常困難)-阿摩線上測驗

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