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沒有危機意識,就是世界最大的危機。
90
(1 分12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論語.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錯誤?
(A)「啟予足!啟予手!」因久病四肢僵硬,故須活動手足
(B)「如臨深淵」,因下臨深淵,有傾墜危險,自然心存恐懼
(C)「如履薄冰」,因踐行薄冰,有陷落危險,自然心存警戒
(D)「吾知免夫」,是自己慶幸得免毀傷之罪,可以無忝所生


2(A).

小華今年考上大學的中文系,結識了幾位好朋友,分別是「呂四端」、「張明德」、「楊思齊」,四人並且同住在校舍「中和大樓」裏。小華發現這些人名和樓名應與古老典籍的思想有關。那麼,這些典籍依序應是:
(A)《孟子》、《大學》、《論語》、《中庸》
(B)《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C)《論語》、《中庸》、《孟子》、《大學》
(D)《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3(C).

27. 白樸〈沉醉東風〉:「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烟波釣叟。」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此一作品的內涵?
(A)光明磊落的胸懷
(B)浪跡天涯的瀟灑
(C)與世無爭的態度
(D)懷才不遇的無奈


4(A).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史記.貨殖列傳序》)
【題組】「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此句中的「有」、「無」意指:
(A)富有、貧窮
(B)治世、亂世
(C)呈現、隱沒
(D)擁有、失去


5(B).

「(吳太子孫登)嘗乘馬出,有彈丸過,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彈佩丸,咸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登不聽,使求過丸,比之非類,乃見釋。」(《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根據文中所述,孫登的隨從想用什麼手段讓嫌疑犯認罪?
(A)誘之以利
(B)屈打成招
(C)動之以情
(D)尋找罪證


6(C).

下列詩歌,不屬對偶句的選項是:
(A)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B)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崔顥〈行經華陰〉)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D)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7(D).

7 2.《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句中「君子」係指「為政者」,下列各句之「君子」,與此意義相同的是:
(A)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B)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C)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D)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8(B).
X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題組】23 承上題,詩人的心情經歷了那些轉折?
(A)感物傷懷,宜及時行樂,轉而自警自勵
(B)見物欣喜,宜戒慎恐懼,轉而及時行樂
(C)睹物思人,便鬱鬱寡歡,進而自我放縱
(D)觀物警惕,便悶悶不樂,進而憂懼憤恨


9(B).

這兩個字,屬於何種字體?
(A)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行書


10(B).

5「某年值慈禧皇太后六旬萬壽,閩浙總督札委仙遊縣縣令賫送貢品晉京呈納。」這段文字描述清末的一段史事,由於對象是慈禧太后,故使用不少敬稱,但「不包括」下列那一個字?
(A)萬
(B)賫
(C)貢
(D)呈


11(B,C).

41 「人生啊!當下都是真,緣去即成幻。因為『當下都是真』,所以眼前的每個夢境,我們都要認真地去夢。 因為『緣去即成幻』,所以當時過境遷,也就該清醒地知道那只是夢,就讓它去吧!」下列文句,可與引文 互相闡發的是:
(A)世事迷離,真假難辨
(B)雪泥鴻爪,本無可執
(C)緣生諸法,其性本空
(D)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E)一切存在,無非因果


12(B).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恐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歐陽脩〈瀧岡阡表〉)
【題組】 29 依據上文,為吏之父所言最主要的意旨是:
(A)治獄應法外開恩
(B)治獄應審慎明辨
(C)治獄應依法行事
(D)治獄應情理法兼顧


13(C).

閱讀下文,並回答第 12 題至第 13 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
【題組】12 以下選項,何者不是此詩述及之文義?
(A)邊疆軍旅生活的繁忙
(B)從軍生活的艱辛無奈
(C)軍中音樂的肅穆幽怨
(D)邊陲環境的淒冷酷寒


14(C).

2 「辛亥,(侯)景至朱雀桁南,太子以臨賀王正德守宣陽門,東宮學士新野庾信守朱雀門,……俄 而景至,信帥眾開桁,始除一舶,見景軍皆著鐵面,退隱於門。信方食甘蔗,有飛箭中門柱,信手甘蔗,應弦而落,遂棄軍走。」(司馬光《資治通鑑》)關於庾信的作為,下列敘述何者較妥切?
(A)以退為進
(B)深謀遠慮
(C)驚慌失措
(D)指揮若定


15(A).

7. 如果要向姪子寫信,信末結尾敬詞可以用下列何者?
(A)順詢 日佳
(B) 敬請 台安
(C) 順頌 時綏
(D)即請大安


16(B).

31 母親坐在窗邊聽我訴苦,有時,兩人都沈默的望著飄入的月光。臨睡時,母親忽然說話:「山裡每 棵大樹都有藤蔓纏繞。藤蔓只攀附大樹,不會依戀小草。大樹為了擺脫纏繞,必須愈長愈高。所以, 有流言纏繞著,便是在考驗你能不能成為一棵大樹。」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A)只要長成大樹就不怕藤蔓纏繞
(B)只要能居高位就不怕流言纏繞
(C)只要是大樹一定會有藤蔓纏繞
(D)只要能成材不必畏懼流言纏繞


17(B,D).
X


44 閱讀下列文字,選出對文意說明適當的選項: 「這晚,我住的那一帶的路燈又準時在午夜停電了。 當我在掏鑰匙的時候,好心的計程車司機趁倒車之便把車頭對準我的身後,強烈的燈光將一個中年人濃黑的 身影毫不留情的投射在鐵門上,直到我從一串鑰匙中選出了正確的那一支對準我心臟的部位插進去,好心的 計程車司機才把車開走。 我也才終於將插在我心臟中的鑰匙輕輕的轉動了一下『咔』,隨即把這段靈巧的金屬從心中拔出來順勢一推 斷然的走了進去。 沒多久我便習慣了其中的黑暗。」
(A)好心的計程車司機趁倒車之便把車頭對準我的身後:隱喻科技無法取代人性
(B)將鑰匙插入自己的心臟,在其中輕輕轉動一下,然後將鑰匙自心臟抽出:顯現出中年男子的尋短意圖
(C)鑰匙孔與心臟投影的位置重疊,從借光到摸索鑰匙到以鎖打開鐵門:隱含企圖開啟心房的渴望與悲涼
(D)沒多久我便習慣了其中的黑暗:表達中年男子的深沉寂寞與無奈之妥協
(E)全詩寫作由象徵的層次轉到現實層次:暗示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必須禁錮自己,笑納一切


18(C).

38 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讓預言的號角響起!哦,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意旨與下列選項最接近的是:
(A)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B)每一個黑夜的盡頭/總有黎明的重現/在清晨的微曦中/卻看不到我的明天/每一個寒冬的盡頭/總是溫暖的春天/我是寒風中播下的種子/卻不再有萌芽的一天
(C)故國的苦難啊/深又長/故國的災禍啊/一回回重演又重演/永駐的黃山啊/你仍對人間含笑/不老的黃山啊/你仍沉默而安祥/勁風何能終日吹/驟雨何能終朝落/黑夜盡頭/是黎明
(D)梅花帶雪開了,說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實際上雨雪霏霏,北風烈烈,與嚴冬何異?所謂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縮地躲在房櫳內,戰慄地站在屋簷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罷了


19(B).

2 「人生際遇有好有壞,不論得意失意,都需要自己去品味。如果善於讀書,將可找到許多體貼入微的話語,好像傾聽益友之言,產生心靈的默契。這種快樂真是『 』。」依據文義,上文『 』最適合填入的是:
(A)俯仰天地,不愧不怍
(B)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C)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D)宜山宜水,宜花宜月


20(A).

一、 「哲學家皇帝」,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抱負與遠大的眼光;可惜這一點,美國 教育是忽 略了 。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愛因斯坦說 :「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民主確實需要全國國民都有「哲學家皇帝」的訓練 。在哲學家皇帝的訓練中,勤苦自立,體驗生活的那一部分,美國的教育與社會所賦與青年的,足夠了;而在人文的訓練 ,卻差得很多。 (陳之藩<哲學家皇帝>)

【題組】4.「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意謂:
(A) 民主投票必須具備人文素養,並非選舉投票而已
(B) 民主投票必須選賢與能,不可胡亂投票
(C) 民主必須激起共識,非只投票而已
(D) 民主的目的,並不是盲目的附從他人


21(A).

(豫)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事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欲荒棄之時,為讓者,正 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諄切懇告,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 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 視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 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方孝孺〈豫讓論〉)
【題組】34 本文為一翻案文章,作者駁斥豫讓「國士之報」的說法,是認為豫讓未能:
(A)極力勸諫智伯
(B)和韓、魏,釋趙圍
(C)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D)殺趙襄子替智伯報仇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初等/五等/佐級◆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nancz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