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猶豫不決是一個錯誤,遲早你都要採取行動,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24
(16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高中(學測,指考)◆國文難度:(101~1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X


1 0 -11 為 題 組 請 閱 讀 下 列 短 文 , 回 答 1 0 -1 1 題 。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 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 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 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贊》)
【題組】11 . 依 上 文 判 斷 , 司 馬 遷 認 為 孔 子 此 一永 恆 的 生 命 意 義 係 來自 於 :
(A) 對 家 鄉 後 進 的 教 育 及 提 攜
(B) 實 踐 經 世 濟 民 的 偉 大 志 業
(C) 建 立 影 響 深 遠 的 學 術 文 化
(D) 傲 視 虛 浮 短 暫 的 名 聲 權 位 .


2(D).

下列關於書信用語、格式、禮儀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為了保障自己的隱私權,信封上不可寫出自己的姓名,最好是連姓氏都不要輕易洩露
(B)寫信回家,稱呼自己的家人應加一「家」字,如「家嚴」、「家慈」、「家兄」、「家姊」等
(C)為求信件順利傳遞,信封上收信人的郵遞區號務必正確填寫;發信人的郵遞區號與信件傳遞的速度無關,自可略而不寫
(D)自謙而尊人是禮儀的基本精神。老師對學生有所教導,在書信中往往用「商量」、「討論」等語,以示謙遜;但學生仍當恪守分際,而用「請教」、「請益」等語,保持敬意


3(B).
X


「關城樹色催寒近」、「亂花漸欲迷人眼」、「滄海客歸珠迸淚」、「翠華想像空山 裡」分別為四首詩中對仗句的上句, 選出其下句依序對應正確的選項:
(A)玉殿虛無野寺中╱ 章臺人去骨遺香╱ 御苑砧聲向晚多╱ 淺草纔能沒馬蹄
(B)章臺人去骨遺香╱ 玉殿虛無野寺中╱ 淺草纔能沒馬蹄╱ 御苑砧聲向晚多
(C)淺草纔能沒馬蹄╱ 御苑砧聲向晚多╱ 玉殿虛無野寺中╱ 章臺人去骨遺香
(D)御苑砧聲向晚多╱ 淺草纔能沒馬蹄╱ 章臺人去骨遺香╱ 玉殿虛無野寺中


4(B).
X


4.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夫盜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性耳。(羅隱〈英雄之言〉)
(A)一般人比盜匪更注重衣服、鞋帽的端正整齊
(B)一般人和盜匪一樣,都很容易見利忘義、見財思得
(C)盜匪和一般人的區別,在於他們無法保有謙讓、廉潔的善性
(D)盜匪總是利用人性貪圖物質享受的弱點,引誘一般人迷失善性


5(B).
X


8. 作者敘事寫人時,常藉由動作的描繪,讓讀者體會言外之意。關於下列文句畫底線處動作描繪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桃花源記〉:(桃花源居民)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藉嘆惋表達桃花源居民對漁人見多識廣的欣羨


(B)〈左忠毅公逸事〉:廡下一生(史可法)伏案臥,文方成草。公(左光斗)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以左光斗毫不猶豫地解下貂裘相贈,暗示左光斗家境優渥,出手大方



(C)〈明湖居聽書〉: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她(王小玉)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藉聽眾在弦音和說書聲之間難以選擇,既凸顯彈弦子者的技藝高超,更以之烘托王小玉說書的精妙



(D)〈劉姥姥〉:便伸箸子要夾(鴿子蛋),哪裡夾得起來,滿碗裡鬧了一陣,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撿,早有地下的人撿了出去了。──以下人搶先一步撿蛋,點出賈府平日待下人苛刻吝嗇,故下人遇美饌則爭食




6(C).
X


2.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對於如樂生院這般極具保存價值的歷史遺產,首先,內政部身為主管機關,當然□□□□,應主動進行古蹟審查與指定作業;再者,過去許多年「文資法」的修訂,□□不是為了限制內政部指定古蹟的權力,而是將原先只屬於中央政府的權力釋放出來,讓地方政府有更多□□,共同為保存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與集體記憶,擔起重要的任務。(改寫自夏鑄九〈正視歷史教育,莫做古蹟殺手〉)
(A)責無旁貸/從來/權責
(B)責無旁貸/反而/自由
(C)依法行政/從來/自由
(D)依法行政/反而/權責


7(A).
X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 山門圮於河, 二石獸沉焉。閱十餘歲, 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 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 曳鐵鈀, 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聞之, 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乃石性堅重, 沙性鬆浮, 湮於沙上, 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顛乎? 」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 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 沙性鬆浮, 水不能沖石, 其反激之力, 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 石又再轉。轉轉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顛; 求之地中, 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數里外。( 紀昀〈河中石獸〉)
【題組】
17. 上述故事的主要寓意為何?

(A)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B)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C)研究學問不可草率從事, 須有充分的準備

(D)研判事理宜盱衡諸種因素, 勿以一二常情臆斷


8(A).

14. 下列詩文中,作者面對「青山」時,有濃厚歲月之感的選項是: (甲)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 (乙)青山不減年年恨,白髮無端日日生 (丙)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丁)眼看青山休未得,鬢垂華髮摘空頻 (戊)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A)甲乙丁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乙丁戊


9(B).
X


1. 請為下列連環漫畫,選出最適合概括其要旨的成語:  
(A)相輔相成
(B)自相矛盾
(C)唇亡齒寒
(D)敝帚自珍 ,


10(A).
X


12-15為題組   
下列短文有四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現代社會講求高EQ,然而和諧的人際關係,必須以「無怨」為基礎。針對如何減低人我之間的怨,《論語》中有許多精闢的見解。例如埋怨、生氣往往來自他人輕忽我們的才能、誤解我們的理想,所以孔子便以  12  勸勉我們在此情況下要處之泰然。而當別人對我們產生怨尤,我們便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13  就是提醒我們:凡事貪好處、佔便宜,必定惹人討厭。相反的,如果凡事設身處地為人著想,自然到哪裡都不會得罪人,正是孔子說的
   14  。至於若遭別人欺負,該以什麼態度回應呢?孔子認為應該  15  ,才能維持人與人之間公平、合理的相處之道。
(1)「以直報怨」 (2)「以德報怨」 (3)「貧而無怨」
(4)「放於利而行,多怨」 (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0)「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題組】14.
(A)7
(B)8
(C)9
(D)10


11(C).
X


12. 「人在青、少年時期免不了對自己的前途有很多幻想或疑惑  ①  我將來到底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②  我如果確實知道將來會幸福  ③  現在我甘願吃苦  ④  如果將來確實能富有  ⑤  我現在願意節省  ⑥  」 上列文句內若依序加上標點符號,最適當的選項是:

(A)
(B)
(C)
(D)


12(A).
X


11. 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文意的選項: 在新寫實主義的噪音裡,我們聽到一個寂寞的歌人,倚著綠色的藤樹放歌。每 一個節響,每一個音符,都會使我們想起閃爍而又熄滅了的夢之火焰,她歌唱,她 嘆息,只是為了能在幽暗中回應的人。(張秀亞〈琴韻心聲——我讀《琴心》〉)
(A)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B)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C)升降榮枯何足道,人間難覓是知音
(D)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3(C).
X


4.甲、總統直選,全民做「頭家」 乙、向歷史負責,為將來「打拼」 丙、選戰花招讓大家看得「霧煞煞」 丁、商品一律七折,特賣會場「強強滾」 戊、天王巨星登場,魅力果然「紅不讓」 己、黃小姐受到驚嚇,「歇斯底里」地衝出屋外 上列文句「 」內的詞彙,皆屬目前常見,其中來自閩南方言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戊
(C)甲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己


14(D).
X


6. 下列詩句和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句法結構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B)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
(C)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D)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15( ).
X


7.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意謂:
(A)天下為公
(B)大材小用
(C)有容乃大
(D)自強不息


16(D).

8.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日光初照的晨曦,樹林裡殘餘的夜霧加速稀釋,□□□□,宛如是大地的調 息。(黃錦樹《烏暗暝》) 乙、走到沙丘高處,遠眺月牙泉。遊客遠了,言語笑聲遠了,可以聽到□□□□, 很細微的叮嚀,像一種頌讚,也像心事獨白。(蔣勳《此生──肉身覺醒》) 丙、我們買了三株幼苗,沿著籬笆,種了一排。剛種下去,才三、四呎高,國祥 預測:「這三棵柏樹長大,一定會超過你園中其他的樹!」果真,三棵義大 利柏樹日 後 抽 發 得 □ □ □ □ , 成 為 我 花 園 中 的 地 標 。(白先勇〈樹猶如此〉)
(A)蒼 茫 游 移 / 風 中 鳴 沙 / 層 巒 疊 嶂
(B)蒼 茫 游 移 / 孤 雁 哀 啼 / 傲 視 群 倫
(C)氤 氳 吞 吐 / 孤 雁 哀 啼 / 層 巒 疊 嶂
(D)氤 氳 吞 吐 / 風 中 鳴 沙 / 傲 視 群 倫


17(C).
X


21-24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1-24題。 陶醉於田園的陶潛,是否曾為他決定隱居後悔過?是否有時候也想過另外一種生 活?清代以降的批評家已開始質疑陶潛作為一個隱士的「單純性」—詩人龔自珍就把 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陶潛酷似臥龍豪,萬 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很顯然,龔自珍並沒有把陶潛當作 一個平淡的人。對龔氏及其同時代的人而言,陶潛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出仕 的凌雲之志卻扼腕而棄之—因為生不逢時。 其實早在唐代,詩人杜甫便已經對陶潛作為一個恬然自樂的隱士形象提出質疑。杜 甫在其〈遣興〉一詩中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 學者李華認為杜甫所要傳遞的訊息是:「陶淵明雖然避俗,卻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 因為從陶潛詩集來看,其中很有恨自己一生枯槁之意。」李華將杜甫詩中的「枯槁」解 作「窮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為陶潛〈飲酒〉第十一首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孔子得 意門生顏回的窘迫:「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雖留後世 名,一生亦枯槁……」。我們自然可以聯想到當杜甫試圖揭開清貧隱士陶潛的面具時, 實際上也是自我示現。浦起龍在評解杜甫〈遣興〉時,便指出:「嘲淵明,自嘲也。假 一淵明為本身象贊」。由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而實際上, 杜甫正是第一個將陶潛提升到文學經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杜甫解讀陶潛的誤 讀。由於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遣興〉 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以為「子美之不 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後來朱光潛也沿襲了胡應麟的說法。這一有趣的誤讀實例 證實了:經典化的作者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流程中,是讀者反饋的產物。(改寫自孫康 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題組】22. 作者認為歷來批評家對杜甫〈遣興〉一詩,所產生的誤讀是:
(A) 以為杜甫嘲諷陶潛猶未能達道
(B) 以為杜甫批評陶潛的詩風枯槁
(C) 認為杜甫質疑陶潛的隱士形象
(D) 認為杜甫藉陶潛自嘲窮困潦倒


18( ).
X


4.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愈是靈心善感的詩人,愈是技巧高妙的詩人,   
甲、悉聽自然    乙、不必勉強押韻   丙、形式上有韻與否   
丁、也愈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戊、他的作品節奏愈自然   但也不必故意避免用韻。(琦君〈不薄今人愛古人—我讀新詩〉)  
(A)甲丙乙戊丁  
(B)乙戊丙甲丁  
(C)丁乙丙甲戊  
(D)戊丁丙甲乙


19(C).
X


7. 依據下文,關於犯罪小說與偵探小說,敘述最適當的是:   近十年來專注於犯罪小說的評論研究大幅增加,僅有少數提及犯罪小說的源起。有人認為閱讀犯罪小說的基本動機是宗教性的,透過儀式與象徵性的犧牲來除去個人或群體的罪惡。這種企盼並不會永遠奏效,真正的犯罪小說迷就像摩尼教徒,認為光明與黑暗會永無止境地相互抗衡,猶如偵探與罪犯的對峙。部落獻祭的人或許被視為是神聖的,因此通常在死亡前都必須經過偽裝,將人類外觀打扮成需驅趕的惡魔模樣。偵探小說的操作方式則相反,罪犯剛登場時是受認可的人物,而且往往受人敬重。這個面具要到故事最後才會被扯下來,露出違法者的真面目。偵探就像巫醫一樣神聖,能嗅出破壞社會的惡魔氣味,展開追捕,看破各式偽裝,直探事件根源。在故事中將偵探安排為凶手,通常會成為敗筆,除了這種作法顛覆法律外,信仰也是重要因素,因為這樣的安排混淆了光明與黑暗的力量。(改寫自朱利安‧西蒙斯《血腥謀殺》)  
(A)偵探小說尾聲,罪犯往往顛覆讀者心中既有的形象  
(B)偵探與罪犯在小說中就如同光明與黑暗,無法同時存在  
(C)犯罪小說起源於原始部落的獻祭活動,罪犯是神聖的犧牲者  
(D)為維持懸疑與符合邏輯,偵探小說結局不可安排偵探為兇手


20(C).
X


17-19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7-19題。   漢代出現的原始瓷,以草木灰為釉水,燒出來灰灰綠綠,並不好看。彼時銅器昂貴,因此燒出類似銅器的東西作為陪葬的明器。魏晉茶道興起,杯盞以越窯為上,越窯是翠綠色,還帶點灰色調,要到南宋龍泉才燒出漂亮的綠色。追求瓷器色澤之美的過程,艱困而漫長,至少花了五六百年。宋代以玄素為美,瓷器的靜定與素淨頗為相應。所謂道,就講「相應」,人與茶相應,可以行氣,以利打坐;道與器相應,可以參悟;人與茶碗相應,可以引發美感。文人喝茶成為風氣,但有一只素玄之名物,便可在茶會中領得風騷。那是文人茶的時代,也是瓷的第一高峰。     明代以前,點茶是用茶碗將茶末泡為茶湯打出泡泡,過程繁瑣,加以團茶昂貴,非一般人喝得起。朱元璋改團茶、點茶為茶湯,改茶湯後,小壺小杯喝茶,這是功夫茶的起始,所以瓷器小杯變多了。明初宮中還是以素白為美,甜白瓷是此時的代表,如糖霜的白,不像定瓷白中帶黃,影青瓷白中泛藍,這時真正的白瓷才產生。它並不單調,通常刻有暗花為飾,其他素色瓷如祭紅、霽藍、豆青都燒得很好。至於明青花大器為多,受中東影響,貿易瓷愈花愈好,也有可能元蒙古人愛大器,明代猶有前朝風,這是瓷的第二高峰。(改寫自周芬伶〈說瓷〉)
【題組】18.依據上文,下列文字的鑑賞觀點,最可能屬於:   茶盞惟宣窯壇盞為最,質厚白瑩,樣式古雅,有等宣窯印花白甌,式樣得中,而瑩然如玉。次則嘉窯心內茶字小盞為美,欲試茶色貴白,豈容青花亂之?   
(A)漢代     
(B)魏晉     
(C)宋代     
(D)明代  


21(B).
X


30-31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故車之堅可以任重也,而人斯載之;故弓之良可以射遠也,而人斯彀之。苟汝治車而堅矣,為弓而良矣,焉往而不為人所求。不此之務,而急急焉以求人知為事,則非予之所望于汝也。(陳高〈送族弟祥遊金陵序〉)
【題組】 30.陳高在上文中提及「車之堅」、「弓之良」,用意是:
(A)自許為堅車良弓的能工巧匠
(B)勉勵族弟以製作堅車良弓為務
(C)勸告族弟充實自身,如治堅車為良弓
(D)強調自身如堅車可任重,如良弓可射遠


22(D).

10. 依 據 下 文 , 最 符 合 主 旨 的 是 :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 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
(A)王 道 無 偏
(B)無 欲 則 治
(C)爭 起 於 分 界
(D)禮 源 於 治 亂


23(B).
X


3.閱讀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甲、中國菜在世界各地異質的環境裡,通過不斷的自我修正、調適,□□了異國 的風味、習俗與社會節律,終於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生存之道。(鄭寶娟〈法 國的川菜館〉)
乙、在許多年以前的詩作裡,我把北非的意象帶進某個荒涼的段落,為了營造某 種遙遠到幾乎等於□□、等於永不相干的孤獨情懷。(羅智成〈沙中之沙〉)
丙、架上硬梆梆的思想哲學類書籍一臉□□,彷彿在守候一位皓首窮經的學者。 一位,我相信,只要一位,就可以滿足它們的苦苦等待了。(鍾怡雯〈藏魂〉)
(A)影響/隔絕/茫然
(B)影響/空洞/孤寂
(C)順應/空洞/茫然
(D)順應/隔絕/孤寂


24(D).

20-2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0-23題。
     (黛玉從揚州來賈府,到了榮國府大門)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 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後面的婆子們已都下 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眾 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 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 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 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
      (黛玉見過外祖母賈母後,將隨大舅母邢夫人往見大舅父賈赦)大家送至穿 堂前,出了垂花門,早有眾小廝們拉過一輛翠幄青綢車,邢夫人攜了黛玉,坐在 上面,眾婆子們放下車簾,方命小廝們抬起,拉至寬處,方駕上 馴 騾,亦 出 了 西 角 門,往 東 過 榮 府 正 門,便 入 一 黑 油 大 門 中,至 儀 門 前 方 下 來 。眾 小 廝 退 出,方 打起車 簾,邢 夫 人 攙 著 黛 玉 的 手,進 入 院 中,黛 玉 度 其 房 屋 院 宇,必 是 榮 府 中 花 園 隔 斷 過 來 的。進 入 三 層 儀 門,果 見 正 房 廂 廡 遊 廊,悉 皆 小 巧 別 致,不 似 方 才 那 邊 軒 峻 壯 麗 。 … …
      ( 邢 夫 人 遣 人 送 黛 玉 往 見 二 舅 父 賈 政 )於 是 黛 玉 告 辭,邢 夫 人 送 至 儀 門 前, 又 囑 咐 了 眾 人 幾 句,眼 看 著 車 去 了 方 回 來。一 時 黛 玉 進 了 榮 府,下 了 車,眾 嬤 嬤 引 著,便 往 東 轉 彎,穿 過 一 個 東 西 的 穿 堂,向 南 大 廳 之 後,儀 門 內 大 院 落,上 面 五 間 大 正 房,兩 邊 廂 房,鹿 頂 耳 房 鑽 山,四 通 八 達,軒 昂 壯 麗,比 賈 母 處 不 同, 黛 玉 便 知 這 方 是 正 經 正 內 室,一 條 大 甬 路,直 接 出 大 門 的。進 入 堂 屋 中,抬 頭 迎 面 先 看 見 一 個 赤 金 九 龍 青 地 大 匾,匾 上 寫 著 斗 大 的 三 個 大 字,是「 榮 禧 堂 」。(《 紅 樓夢》第 3回 )
5f040d8b5c2a7.jpg


【題組】22.上文提到:「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影響黛玉如此判斷的因素是:
(A)正門前坐著華冠麗服之人
(B)若乘坐騾車可直入南大廳
(C)進堂屋前須通過三層儀門
(D)屋宇宏闊且直通榮府正門


25(B).

18-20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18-20題 。
 甲 「 文 」( 甲 骨 文 寫 作 , ) , 即 紋 身 , 指 人 們 在 出 生 、 成 人 、 死 喪 之 時 舉 行 的 儀 式。要 聖 化 即 將 進 入 靈 界 之 人,方 法 是 在 胸 部 加 上 紅 色 符 號,其 形 狀 就 稱 作 「 文 」 。 此 一 符 號 描 畫 的 是 生 命 象 徵 ── 心 臟 的 形 狀 , 心 臟 之 形 又 常 省 略 為 像 「 V」、「 X」等 。 為 求 聖 化 而 加 上 的 紋 身 之 美 , 也 可 以 理 解 為 人 們 內 在 德 行 的 象 徵。因而,在稱呼 神 聖的祖靈 時,用 文祖、文 考,頌 美祖靈 之 德則稱作 文德。殷 朝的王名中,有冠上文字的,如文丁。(改寫自白川靜《漢字百話》)
  排 灣 族 圖 紋 內 涵 分 成 兩 個 部 分,其 一 是 圖 紋 本 身 的 圖 案 元 素,其 二 是 這 些 元 素 的 排 列 方 式。前 者 在 早 期 的 研 究 文 獻 和 目 前 的 排 灣 族 耆 老 身 上 都 還 能 訪 得,散 佚 的 主 要 是 後 者。圖 紋 有 男 女、社 會 階 級 之 別,女 孩 子 的 手 部 圖 紋 會 依 年 齡、是 否 生 過 小 孩,而 有 不 同 的 圖 紋 排 列 方 式,因 此 圖 紋 意 義 比 男 生 的 複 雜。目 前 許 多 年 輕 女 孩 紋 在 手 背 的 圖 案 僅 靠 互 相 模 仿,或 只 知 有 哪 些 基 本 圖 案,而 不 知 正 確 的 排 列 順 序。男 生 多 半 是 以 百 步 蛇 象 徵 祖 靈,用 來 保 佑 自 己,並 表 徵 自 己 的 社 會 地 位。對 於 圖 紋 本 身 的 圖 案 元 素 , 可 以 請 部 落 耆 老 回 憶,畫 出 圖 紋 來; 對 於 圖 紋 已 經 散 失 的 部 落,頭 目 或 可 召 開 會 議,決 定 屬 於 該 部 落 的 社 會 階 級 圖 紋。這 可 能 是 頭 目 在 復 興 傳 統 圖 紋 上 應 扮 演 的 角 色。若 要 恢 復 紋 身 的 傳 統 精 神,年 輕 人 得 回 去 將 家 族 歷 史 弄 清 楚,以 確 認 他 的 身 分 和 階 級,如 貴 族 還 是 平 民,確 認 好 圖 紋,才 執 行 紋 身。紋 身 前,家 族 的 人 會 拿 出 祖 先 骨 灰 的 陶 甕, 跟 祖 靈 報 告,並 邀 請 祖 靈 來觀看。
        臺 灣 做 為 南 島 語 系 族 群 的 起 源,語 言 和 太 平 洋 諸 島 嶼 有 相 符 之 處, 而 紋 身 也 是。臺 灣 和 其 他 國 家 的 南 島 語 族 一 樣,有 深 厚 豐 富 的 紋 身 文 化,只 可 惜 尚 未 被 世 界看見。(改寫自阿桂〈將族群歷史寫在身上〉)

【題組】18.依據甲、乙二文,對於紋身的相關敘述,最適當 的 是 :
(A)甲 文 指 出 紋 身 目 的 是 為 和 祖 靈 有 所 區 別
(B)乙 文 認 為 兼 具 儀 式 意 義 與 族 群 認 同 功 能
(C)甲 文 側 重 具 體 意 義 , 乙 文 陳 述 抽 象 價 值
(D)二 文 皆 從 審 美 功 能 論 述 紋 身 的 時 代 意 義


快捷工具

【精選】 - 高中(學測,指考)◆國文難度:(101~125)-阿摩線上測驗

1000060384493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