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暫停服務時間】10/02(三)~10/03(四),影響:阿摩粉絲團、系統回報、信箱、鑽石兌換商城出貨事宜。
阿摩: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就沒有人生
100
(3 分3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警察特種考試_三等_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12048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下列有關犯罪恐懼感之論述,何者錯誤?
(A)物理環境的失序如環境髒亂、廢棄的建築等是影響犯罪被害恐懼感的因素之一
(B)「替代效應」如婦女或老人是犯罪被害恐懼感重要預測變項
(C) Ferraro 及 LaGrange 提出「犯罪感知分類圖」來考量受訪者被害感知及解決個人與他人問題的 程度
(D)完全消除恐懼心理是不明智的,因為消除恐懼會導致人們忽視風險的情境


2(B).

2 下列何者屬於完全的修復(fully restorative)司法?①和平圈 ②家族會議 ③被害人-加害人 調解 ④社區會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3(D).

3 下列何者屬於初級犯罪預防的途徑?①學校早期發現與預防 ②犯罪區域分析 ③加重刑罰 ④鄰里守望相助巡守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4(C).

4 情境犯罪預防的技術中,那些屬於「增加犯罪風險」?①財產標註 ②設置管理人員 ③要求學 生穿著校服到校上課 ④在學校中分散麻煩人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5(B).

5 標籤理論對於政策面的影響,在美國即提出「4D 政策」,下列何者屬於此「4D 政策」?①延遲化 (Delay) ②非機構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 ③轉向處分(Diversion) ④適正程序(Due Process)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6(C).

6 桑普森和勞伯(Robert Sampson and John Laub)發現中止或持續犯罪,有共同的機制或過程,下 列那些屬於其主要途徑?①婚姻/配偶 ②軍隊服役 ③自己改變 ④矯正學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D).

7 下列何者屬於美國學者貝利(Bayley)所稱警察績效間接指標的硬性指標?
(A)警察處理失序總數
(B)民眾對警察的信心
(C)警察士氣
(D)警察多元取才


8(D).

8 有關美國堪薩斯市「預防巡邏實驗」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增加巡邏對於犯罪並非完全沒有影響,警車出現會產生魅影效應或殘餘威嚇
(B)增加傳統巡邏不能有效增加逮捕率與降低民眾犯罪恐懼感
(C)增加巡邏不能有效控制犯罪,原因在於「威嚇理論」之失效
(D)傳統巡邏仍採用問題導向之勤務模式,未聚焦於犯罪問題使相同犯罪不斷發生


9(A).

9 下列有關打詐政策與法制之論述,何者錯誤?
(A)面對電信等詐欺案件犯罪型態與技術不斷演化,立法院已陸續修訂中華民國刑法、組織犯罪防 制條例、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及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打詐 5 法」
(B)政府目前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 1.5 版」,精進「識詐、堵詐、阻詐、懲詐」4 大 面向,運用公私協力推動各項防詐作為,達到「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3 減目標, 以全面降低詐騙受害事件
(C)推動數位信任科技,如建置「111 政府專屬短碼簡訊平臺」,避免民眾被偽冒政府的簡訊詐騙; 推動電商業者導入物流隱碼技術、加強資安,確保個資保護與可信任的購物環境,屬於「堵詐」 之精進作法
(D)洗錢防制法第 15 條之 2 告誡新制及無正當理由交付、提供帳戶(號)罪施行後,對過去無法 以幫助詐欺罪、幫助洗錢罪定罪之無正當理由交付、提供金融帳戶、向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 務之事業或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申請之帳號者,一律由警察機關裁處告誡,另就賣帳戶(號)或 一行為交付 3 個以上帳戶(號)或告誡後 5 年以內再犯者,科以刑責


10(A).

10 下列有關少年事件處理政策與法制之論述,何者錯誤?
(A)警察為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保障,防制少年犯罪應以預防少年偏差行為與偵處相牽連犯罪並重
(B)少年事件處理之政策需考量保護主義優先、需保護性及行為科學配合
(C)少年施用 K 他命成癮屬曝險少年,由少年輔導委員會採取輔導行政先行為之
(D) 11 歲小朋友,不論觸犯任何刑罰法律之行為,不得依少年事件處理法之規定處罰之


11(D).

11 關於我國現行毒品防治政策與法制之論述,何者錯誤?
(A)目前政府所推行的施用毒品者再犯防止推進計畫,其適用對象包含施用各級毒品之成人及兒少
(B)少年單純持有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未滿 5 公克者,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未有明確規定應依少年 事件處理法處理,故現況係由查獲警察機關裁處行政罰鍰
(C)毒品審議委員會得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虞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影響精神 物質與其製品及與該等藥品、物質或製品具有類似化學結構之物質進行審議
(D)現行毒品根據它的成癮性、濫用性、社會危害性分成四級,如 PMMA 毒性作用較慢,施用者 常因施用之初無感而使用過量,故現將 PMMA 列管屬於第三級毒品


12(A).

12 下列有關警察在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之權責與角色之論述,何者錯誤?
(A)違背犯罪被害人保護命令應逕行拘提
(B)應告知其得依該法申請保護服務及犯罪被害補償金之權益
(C)應告知犯罪被害人保護命令規定並將其意見記明筆錄
(D)應將保護機構及分會納入服務網絡


13(C).

13 下列有關我國防制組織犯罪政策與法制之論述,何者錯誤?
(A)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稱犯罪組織,指三人以上,以實施強暴、脅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 本刑逾五年有期徒刑之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
(B)「組織犯罪」則為與犯罪組織自身直接相關之犯罪行為,如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 以及犯罪組織及其成員所實施刑法所規定之其他犯罪行為
(C)對於以言語、舉動、文字或其他方法,明示或暗示其為犯罪組織之成員,或與犯罪組織或其成 員有關聯,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聚集三人以上,已受警察機關主管長官解散命令三 次以上而不解散之行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有規定科予刑罰
(D)目前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均成立掃黑專責隊,統一事權、發揮偵查最大能量,並統 合蒐證情資,藉由各種掃黑強化作為,展現「幫派犯罪零容忍」的執法決心


14(D).

14 學者 Braga 與 Weisburd 針對犯罪熱點提出的警察預防策略(Hot Spot Policing),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區分為「執法式的問題導向警政」 (Enforcement POP)與「案件導向式的警政」 (Case-Oriented Policing)
(B)在執法式的問題導向警政中,警察機關採取預防性巡邏、偵查及逮捕,與快速反應來預防犯罪
(C)在案件導向式的策略中,警察作為是以犯罪熱點為目標來進行規劃
(D)美國 Minneapolis 市熱點巡邏實驗(Minneapolis Hot Spot Patrol Experiment)屬於執法式的問題導 向警政


15(A).

15 某個國家目前在推動加強警察巡邏強度與加重對犯罪人的刑罰,希望能夠預防犯罪的發生。請問 此種犯罪預防策略,屬於「目標導向之公共衛生三級犯罪預防模式」的那一種?
(A)第一層次犯罪預防(初級預防)
(B)第二層次犯罪預防(次級預防)
(C)第三層次犯罪預防(三級預防)
(D)情境犯罪預防


16(C).

16 社區導向警政(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COP)包含四個核心要素,又稱為「CAMPS」策略。 其中,使 CAMPS 模式與問題導向模式(Problem-Oriented Policing)有所區別的是那一個核心要素?
(A) C(Consultation):諮詢
(B) A(Adaptation):調適
(C) M(Mobilization):動員
(D) PS(Problem Solving):解決問題


17(C).

17 犯罪分析人員經常以地理分布來檢視犯罪熱點。下列有關犯罪熱點的敘述,何者正確?
(A)犯罪創造地(crime generators):指一個地方,提供許多犯罪者熟悉的犯罪機會,具有犯罪動 機的人會到這些場所
(B)犯罪吸引地(crime attractors):指一個地方,吸引許多人不是為了犯罪而到此地,但因提供犯 罪者許多機會和犯罪標的物在同一時間及地點聚集,而產生犯罪,例如嘉年華會
(C)犯罪促進地(crime enablers):指只有極少行為規範、缺乏防衛或監督的地方,因為管理規則 的缺乏或沒有被執行,或是缺乏監督與防衛,而造成犯罪或失序之發生
(D)有些區域是「犯罪中立區」,亦即此地區既不會吸引犯罪人也不會吸引目標,並且有適當的行 為控制,因此這些地區傾向有較少的犯罪、也沒特定的犯罪型態。因此,這些區域不需要進行 犯罪分析


18(D).

18 學者 Wilson 及 Kelling 提出的「破窗理論」,之後應用在警察實務上,發展出「破窗警政」。下 列有關「破窗警政」的描述,那一項正確?
(A)破窗警政處理的焦點在「惡化的組織結構」
(B)依據「執法途徑多元化」的評估指標,破窗警政具有執法個別化的特色
(C)依據「執法聚焦程度」的評估指標,破窗警政在執法層面較為聚焦,主要針對重大犯罪、犯罪 人,進行密集執法
(D)破窗警政認為治安的第一扇破窗是違序行為,在違序行為萌生之初,便要及時去除,以預防重 大犯罪之發生


19(B).

19 加拿大犯罪學家 Pat Brantingham 及 Paul Brantingham 提出的「犯罪型態理論」(Crime Pattern Theory),是犯罪預防的重要理論之一。下列有關犯罪型態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理論係結合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與生活方式暴露理論(Lifestyle Exposure Theory),對於犯罪發生的地點具有預測及解釋力
(B)本理論主要探究犯罪者與其所處的物理、社會環境之間,影響犯罪者選擇標的互動關係
(C)這兩位學者建構出一個由犯罪者居住地點、工作地點、遊蕩地點所組成的三角圖,說明犯罪者會在這三個點的周遭及三條路徑旁,尋找或是發現犯罪機會
(D)本理論認為,標的物是否被潛在犯罪者發現或注意,主要是受到潛在犯罪者的個人特質與理性選擇所影響


20(A).

20 自 1970 年代後,學者開始著重政策執行的研究。學者 Elmore(1978)將政策執行的組織研究分 為四種模式,下列針對這四種模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A)系統管理模式(systems management model)強調組織的任務導向,並追求任務分配的均衡性與 合理性
(B)官僚過程模式(bureaucratic process model)認為,由於行政人員對承辦例行業務的熟悉,因而 瞭解其中可以使用裁量權限的空間,結果架空來自長官控制的力量
(C)組織發展模式(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model)則是提出建立決策者和執行者之間共識的重 要,因此社區警政要求警察管理幹部視基層為內在顧客,擴大決策參與、尊重基層意見
(D)衝突妥協模式(conflict and bargaining model)則認為,組織成員為了爭取有限的資源,衝突成 為組織的常態。政策執行的過程則是反應參與者偏好與資源相互妥協的決定過程


21(D).

21 隨著對於被害者學研究之興起,刑事司法機構的執法人員都盡其職責以保護犯罪被害人及可能的 潛在被害人。警察為達到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實施公平正義的目的,也需要被害人的協助與配合。 下列有關犯罪被害人對於警察犯罪預防工作重要性之描述,何者錯誤?
(A)藉由被害人及家屬提供的報案資料,有助於警察的破案率及社會秩序之維護
(B)警察對於被害人及家屬的協助,會改變他們對於警察的觀感,進而影響警民關係
(C)前次的被害經驗是預測未來被害的良好指標,因此警察針對被害人加強預防被害,可減少重複 被害的發生
(D)被害人希望警察在職責範圍內,依法行政,專注在案件的偵察與嫌犯的逮捕,對於被害人的情 緒反應,則不需要花費時間處理


22(A).

22 進行風險分析時,包括犯罪風險分析,要考量三個重要的因素。下列何者錯誤?
(A)外部環境因素(external factors):考慮外部環境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等, 對風險產生的影響
(B)弱點(vulnerability):確認威脅的來源,例如那裡可能發生危險?如何發生?可能會有那些類 型的威脅產生
(C)可能性(probability):分析可能導致危險發生的因素
(D)臨界點(criticality):當發生危險時,決定結果嚴重性的程度。例如一般的竊盜案件與內賊所 為的竊盜案件,代表的意義則大不相同,嚴重性也不一樣


23(B).

23 「警察勤務區訪查作業規定」第三點,說明警勤區的訪查工作項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查訪治安顧慮人口及記事人口,有效掌握其動態」屬於初級預防措施
(B)「輔導民眾加強安全防護能力,提供安全評估、安全設備建議、推展巡守組織及提倡守望相助 精神」屬於初級預防措施
(C)「發掘影響治安、婦幼、交通、安寧秩序之問題及事項,並與民眾合力解決及防範」屬於三級 預防措施
(D)「傳遞治安訊息,提高民眾自主防衛意識」屬於次級預防措施


24(B).

24 綜觀現代警察建立後,警察於犯罪預防工作中角色的轉變,主要分成傳統警察時期,及 1960 年 代末之後的社區警政時期。下列關於社區警政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
(A)警察的角色從「秩序維護者」轉變為「社區服務者」
(B)警政重點由原先的「預防式」(proactive)警政轉變為「反應式」(reactive)處理案件的方式
(C)警察的工作範圍更為擴大,不再只是以犯罪為中心,也強調為民服務
(D)警察機關必須在結構上改進,同時必須鼓勵創新,提倡參與式管理,才能有效因應社區警政的要求


25(D).

25 在 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所發展出來之「情報導向警政」(Intelligence-Led Policing)已成為重要的警政策略。下列有關情報導向警政的敘述,何者錯誤?
(A)情報導向警政可視為社區警政與問題導向警政哲學之延伸,讓執法機關或人員在抗制、預防犯 罪上更具周延性
(B)社區警政蒐集資訊的目的是界定社區問題,而情報導向警政蒐集資訊是為了情報分析
(C)社區警政蒐集犯罪者資訊,幫助民眾預防犯罪、降低恐懼;情報導向警政在經由特定資訊篩選出可能的威脅,通知民眾,以防止恐怖攻擊,也可降低恐懼
(D)電腦統計警政(COMPSTAT)關注環境的威脅(threat driven)、著重策略分析,而情報導向警 政則是犯罪事件導向(incident driven)


【非選題】
一、學者 R. Denhardt 與 J. Denhardt 於 2003 年出版《新公共服務:服務而非領航(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後,Lorraine Mazerolle & Janet Ransley 提出《第三方警政(Third Party Policing)》。

【題組】(一)試論第三方警政興起之原因與內容(包含警察角色) ,並分析其與社區警政及問題導向警政的不同。(15 分)


【非選題】
【題組】(二)依據內政部警政署頒布警察機關運用「第三方警政」策略強化維護治安專案計畫,請列舉各直轄市、縣(市)警察局針對幫派涉有其他行 政機關權責之行政不法事項之任二種相關作為。(10 分)

【非選題】
二、依據犯罪的特性,許多的犯罪是發生於有機可趁時。請以「日常活動理 論」之要素說明警察如何協助民眾預防犯罪。又內政部警政署十分重視 犯罪被害者的保護工作,依據內政部警政署頒布的「加強犯罪預防與偵 查犯罪執行計畫」內有關犯罪被害處置及關懷協助事項,請說明警察機 關各相關人員的分工及工作內容。(25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警察特種考試_三等_行政警察人員:警察政策與犯罪預防#120484-阿摩線上測驗

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