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只有把握現在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76
(1 分6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全類科:國語文能力測驗#120529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閱讀下文後,回答 1-4 題。 

回憶小時候在書法課上,充滿好奇與期待,但每當我努力揣摩,卻總在寫出東倒西 歪的字後,很快就興趣索然。讀大學時,再度鼓起勇氣選修書法課,字雖然一樣醜,但 開始有機會接觸各類作品,觀念開始轉變。比起臨摹,我更喜歡欣賞字體風格,其中又 以帖讓我最感興趣。 

帖是在紙或帛上的書信、詩、文等手書墨蹟,如書聖王羲之的〈姨母帖〉、〈快雪時 晴帖〉。歐陽脩曾謂法帖者:「其事率皆弔哀、候病、敘睽離、通訊問。施於家人朋友之 間,不過數行而已。」從帖當中可以窺見生活的各種面貌,以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為 例,全文簡約而含蓄:「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根據《本草綱目》 的記載,鴨頭丸可治療水腫、煩躁等症狀。綜觀這幅作品,題材貼近生活,內容直白卻 不失優雅。在技法上筆意連貫,一氣呵成,字體流暢妍美,被董其昌評價為「極草縱之 致」,可見這幅作品既具備了溝通功能,又蘊含卓越的藝術價值。 

我們以為傳世名作都是藝術家在案牘前精心編排的成果,但有時僅是人們日常書寫 的自然表現。藝術與美感就在生活的體驗之中,儘管我們習慣了鍵盤和手機的打字方式, 手寫仍然散發著某種不可取代的魅力。無論他人覺得好不好看,創作都是一種展現自我 的方式。當拿起筆,沉浸於一種純粹、愉悅、寧靜的體驗時,這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美。

【題組】1.本文中提到的「鴨頭丸」是指以下何者?
(A)毛筆
(B)硯台
(C)中藥
(D)菜餚


2(B).

【題組】2.根據本文描述,帖的內容與用途多為下列何者?

3(C).

【題組】

3.根據本文的描述,請判斷下列何者的書寫風格與〈鴨頭丸帖〉最符合?



4(D).

【題組】4.下列哪一種關於書法的評述,最接近作者在文中最後一段所欲表達的觀點?
(A)羲之書字勢雄逸,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B)獻之善隸書,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
(C)皇頡作文,因物構思;觀彼鳥跡,遂成文字
(D)逸筆餘興,淋漓揮灑,或妍或醜,百態橫生


5(D).

閱讀下文後,回答 5-10 題。 

阿明對明代歷史相當有興趣,有朝一日,他甚至想穿越時空一嚐當明代人的滋味。 某日,他蒐集了一段明代的史料,並透過 AI 技術模擬了英宗的獨白,如下所示: 
66710d2c58797.jpg
66710d3645bcc.jpg
註 1:「帝北狩」字面上指皇帝到北方巡狩,此處指皇帝被俘虜。 

66710d59672dd.jpg
66710d670da6b.jpg

【題組】5 5.根據文章敘述,瓦剌來襲,明代朝廷內發生了什麼事?
(A)吏部尚書力排眾議,鼓勵皇帝親征
(B)眾將領擁皇帝親征,官員倉促逃亡
(C)皇帝貼身太監被殺,憤而決定親征
(D)皇帝匆促決定親征,大臣反對無效


6(B).

【題組】

6.文中 所說的「先生」指的是誰?
(A)將軍樊忠
(B)太監王振
(C)尚書王直
(D)皇帝英宗



7(B).

【題組】7.史書用「帝北狩」一詞描述英宗此次事件,這種寫作筆法與下列哪個選項「」中語詞 最接近?
(A)由於戰事「告急」,許多年輕學子也被徵召入伍
(B)逆賊攻勢猛烈,我軍倉皇應變,向後方「轉進」
(C)我軍因糧草不濟,堅守十餘天後仍然「敗北」
(D)歷經兩日的「折衝」,雙方同時宣布交換戰俘


8(B).
X


【題組】8.比較各選項的前後句,哪一組中皇帝與臣子對「先生」的看法是相反的?
(A)金銀十餘庫,馬萬餘匹,皆沒官/索金幣,約賂至即歸上
(B)太監王振勸上親征/吏部尚書王直及大小群臣,伏闕懇留
(C)祀智化寺,賜額曰旌忠/遙尊上為太上皇,詔赦天下
(D)思振,諱為忠所殺,詔復振官/吾為天下誅此賊


9(B).
X


【題組】9.文章最後,皇帝獨白說要為先生平反,是為了什麼原因?
(A)為先生成為戰敗的代罪羔羊感到委屈
(B)不捨先生戰敗後歸國卻慘遭抄家命運
(C)想以皇帝身分擔保先生沒有通敵賣國
(D)感念有先生的幫助才能再度登上皇位


10(B).

【題組】10.阿明將史書記載與皇帝的獨白並列編排,呈現出什麼效果?
(A)以時空交錯凸顯戰後的物是人非
(B)歷史事件可以用不同的視角解讀
(C)新科技可以澄清史書記載的錯誤
(D)讓英明君主援引史實替忠臣翻案


11(C).

6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現今交友這件事於毫秒之間便可完成,人們只要在社群網站上隨手點擊交友邀請, 無論你想或不想,大量資訊都會直接塞進你腦海中。你能夠參與對方的人生,也可以隨 意地公開自我。 

隨之而來,部分的人們開始在意起流量、按讚數,想透過貼文的方式,展現自我生 活樣貌,甚至每上傳一則訊息後,便焦慮等待著眾人的關注與迴響,也可能因沒有跟到 貼文中的聚會而感到悵然若失,進而形成「錯失恐懼症」。 

這或許如《論語》中所說「不患人之不己知」,許多人透過網路充分的展現自我,想 要努力尋求關注。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有的人卻苦心在社群中營造出與自我截然不同的 面目,以此享受著以往未曾感受過的關注度,也期待著將流量轉化為真實的情誼,殊不 知這樣的情誼,只要輕輕按下一個鈕便消失殆盡。「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 孔子不是當代網紅,但他的說法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解方。 

社群網站的崛起,呼應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所預言的:「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十 五分鐘的成名機會。」但過度要求他人的關愛與注目,卻也讓現代人陷入眾聲喧嘩的社 交孤獨之中。

【題組】11.下列何者較符合文中所描述的「錯失恐懼症」?
(A)意欲尋覓知音的迫切感
(B)無法管理時間的挫敗感
(C)害怕被他人遺忘的焦慮感
(D)產生與他人接觸的恐懼感


12(D).

【題組】12.作者在引用《論語》一段揭示了社群網站的什麼負面現象?
(A)跟風的網路現象,缺乏自我思考
(B)快速交友的流程,致使友誼淡薄
(C)強迫公開生活,因此無法有個人隱私
(D)營造虛假自我,卻又期待被他人理解


13(D).

【題組】13.下列哪項情境,最符合作者想批判的網路人際關係現象?
(A)因演算法只看到同溫層言論
(B)追隨名人價值觀與消費行為
(C)網路留言容易偏離貼文原意
(D)想要透過修圖相片尋找真愛


14(D).
X


【題組】14.作者認為孔子「人不知而不慍」一語,可為現代人提供什麼解方?
(A)擴大舒適圈,適應生活變動
(B)離開同溫層,接受他人想法
(C)強化自我價值,無須憂慮不被他人理解
(D)優化自身能力,以此成功獲得別人尊重 7


15(A).

【題組】15.文章最後一段,主要在描述網路世界的什麼現象?
(A)虛擬世界交友容易,知己難求
(B)交友軟體平臺眾多,不易抉擇
(C)動態訊息限時閱覽,稍縱即逝
(D)意見眾多紛亂龐雜,獨自退群


16(C).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電視裡的人封神了,這件事令我思索,是因為他的品行、事蹟值得讚揚,抑或是有 其他的原因?我最早知道封神,是從《封神演義》開始,後來讀了一些書,才了解到「封 神」不只存在小說中,現實中也經常都在封神。如臺灣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沈葆楨奏請 清廷為鄭成功追諡建立官祠,成為抵禦入侵者的忠烈表率。其後,日本人因其母親血脈 的關係,把鄭氏立為開臺先鋒,將延平郡王祠改成「開山神社」;國民政府為宣揚反共理 念,把鄭氏變成民族英雄,將延平郡王祠改建成中國北方式建築,還為其舉行中樞祭典。 鄭氏之旗,在歷史中飄揚,隨著權力擺動。 

再往前千年,在那戰火紛飛的晚唐五代,當時官民會感念立下戰功的將領,在其死 後建廟祀拜,就連反賊權臣,也有機會被追封成神,例如:閩國的王延稟起兵叛變被殺, 但君王為了撫慰地方吏民,維持安定,仍為其建廟祭祀。除了官員,平民也能成神,在 閩地生活的莘七娘,生前精通醫術,死後本來沒人祀拜,直到一名遊客聽見有女子夜吟 詩歌,然後將詩作寫在驛館牆上後離去。鄉人據詩以為是七娘之魂所作,於是在她墓前 築室祭拜,甚至建起宮廟,在遇到旱澇疾疫,就向莘七娘祈求保佑,最後成為當地的信 仰。 

現代社會,人間封神似乎已不是新鮮事。傳統與非傳統的封神,也只是換個模樣, 目的依舊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現代的封神,不用儀式,也不用敕封建祀,隨人呼個口 號,就在人間成神。然而,神壇之所以稱為神壇,那便表示不是人可以居住的地方,以 人作神,跌落神壇也只是必然的事。

【題組】16.文章中,閩國的王延稟被追封為神,最有可能的原因為何?
(A)感念與傳承忠義的精神
(B)為平撫君王心中的不安
(C)鞏固地方勢力和穩定局勢
(D)延續地方傳統與文化象徵


17(B).
X


【題組】17.作者藉由鄭成功的例子,主要想說明哪種現象?
(A)歷史人物評價的變化
(B)政教合一的早期現象
(C)增強統治合理性的手段
(D)社會信仰體系自然形成 8


18(A).

【題組】18.根據文意,作者舉莘七娘事件為例,其意圖為何?
(A)強調封神現象的多元
(B)凸顯官民封神的尊榮
(C)說明唐五代信仰的自由
(D)暗諷閩地民眾太過迷信


19(A).

【題組】19.根據文中示例,作者認為「封神」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A)人們的需求和寄託
(B)社會對英雄的崇拜
(C)對神祕主義的渴求
(D)人類對天地的敬畏


20(B).

【題組】20.文章中,對於「封神」這一概念的討論,主要想揭示什麼?
(A)揭示歷史人物的神化過程
(B)諷刺當代社會的造神運動
(C)討論人神分際的模糊化現象
(D)說明信仰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21(A).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史家陳寅恪在其撰寫的《柳如是別傳》序言中提到,他旅居昆明時,偶然購得常熟 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從而箋釋錢、柳二人詩作,隨之便有起草此書的念頭。這 錢氏故園為明末文士錢謙益的故居,柳則是名列秦淮八艷的名妓柳如是。我們無法得知 陳寅恪是否真因紅豆而著手寫作,但在錢、柳二人所居住的宅院中,的確種有一株紅豆 樹,此宅也因而得名紅豆山莊。紅豆自古喻有相思之情,據傳是待夫歸鄉的女子,因朝 盼暮望最終泣血而亡,血淚化作了艷麗的赤豆。而回顧錢柳二人的生平,似乎沒什麼關 於相思的事,更多人關注的,反而是二人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 

那時錢謙益已五十多歲,但其文壇泰斗的身分,引得柳如是做男裝喬扮,主動尋訪 這位名士,進而展開一段忘年之戀。其後錢謙益在六十歲時迎娶二十四歲的柳如是,紅 顏白髮的組合,實屬驚世駭俗,卻也羨煞旁人。對柳如是來說,她為愛情傾出所有,在 出嫁後一首:「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訊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重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闌。」便顯露出她 的心情。不過兩人與紅豆確實有件事可說。 

錢謙益八十歲大壽那年,紅豆山莊二十年未曾開花的紅豆樹,恰巧在秋日結出一顆 子,柳如是便贈紅豆祝壽,錢氏因物感興而寫下詠物詩:「院落秋風正颯然,一枝紅豆報 鮮妍。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薦壽筵。」可見,錢謙益因疼愛柳如是,儘管只是一枚 紅豆子,但他仍然將此物視作慶壽的瑞兆,紅豆有如錢、柳二人情緣象徵之物。 

不過話說回來,王維一首〈相思〉,本身也不是談男女之愛,而是對摯友李龜年傳達 眷念之情。如要從紅豆談相思,或許林夕所填詞的〈紅豆〉中:「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 9 綿的傷口。」一句更能引起共鳴。當時林夕看了木村拓哉所演的日劇,其中一幕女主角 不小心燒糊了一鍋紅豆湯,他便隨手寫入詞中,如同「此物最相思」之語句傳誦至今, 一如研磨烹煮成柔軟似泥的紅豆餡,那團甜膩的香氣更能引人遐思。也許只有當人們陷 入戀人絮語的情境時,才能在「紅豆」兩字間讀出所謂的一往情深。

【題組】21.下列選項中,何者與「箋釋」的「箋」讀音相同?
(A)肩
(B)簽
(C)盞
(D)貞


22(B).

【題組】22.根據本文,首段講述陳寅恪所購得的紅豆的故事,對於讀者閱讀文章有什麼效果?
(A)理解全文主旨
(B)引發閱讀動機
(C)掌握全篇結構
(D)知曉人物關係


23(B).
X


【題組】23.本文中柳如是於出嫁後所作的詩主要傳達什麼心情?
(A)表現出留戀不捨的夫妻之情
(B)透過歌詠紅豆表達相思之情
(C)藉應和之詩歌傳遞祝壽之意
(D)以閨怨之情傳達對夫君之盼


24(C).
X


【題組】24.「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一句的寫作手法,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把回憶風乾,晚年下酒
(B)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絢麗的色彩
(C)他的笑聲,響亮到足以讓沉睡的山峰甦醒
(D)慢慢的拼湊,拼湊成一個完全不屬於真正的我


25(C).

【題組】25.作者透過紅豆一物主要是想要表達什麼看法?
(A)藉紅豆詠嘆文士與名妓間愛情故事
(B)對故友或戀人的相思之情古今皆同
(C)物品象徵意涵會隨觀者詮釋而不同
(D)歌詠之物於各時代皆會有不同樣貌 1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_全類科:國語文能力測驗#120529-阿摩線上測驗

Hsuan W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7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