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所見所聞,改變一生,不知不覺,斷送一生
100
(3 分12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綜合能力#11866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 下列「」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排「闥」而去/同聲「撻」伐
(B)「篙」工撐棹/「蒿」目時艱
(C)桂「棹」蘭槳/「踔」厲奮發
(D)切勿「逡」巡/為惡不「悛」


2(A).

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德國隊蟬聯冠軍,呼聲最高,卻止步四強
(B)昨夜賓客蒞臨,主人倒屜相迎,賓主盡歡
(C)這棟大樓落實綠建築理念,設計不落巢臼
(D)離鄉背井的學子負趿北上,在外租屋不易


3(C).

3. 依據下文,對孔子來說,困難的是:
       孔子為這個弟子與眾不同的難馴感到驚訝。單是好勇厭柔,不少人也是如此,但像子路一樣輕蔑事物形式的人卻很罕見。「禮」雖然最終歸結於精神,卻必須從形式進入。 「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當孔子這麼講時,他非常樂意傾聽,但一說明禮樂細則,他立刻顯得一臉無趣。一邊要與這種逃避形式主義的本能搏鬥, 一邊又要傳授他禮樂,即使對孔子來說,也是困難重重。(改寫自中島敦〈弟子〉)
(A)調整傳統講授方式,引導缺乏耐性的子路接觸禮樂
(B)自己雖也不喜歡禮樂形式,卻得想辦法讓子路接受
(C)讓子路理解禮樂的精神固然重要,形式也不可或缺
(D)以禮樂形式中所隱含的精神,改變子路的浮躁好勇


4(D).

4. 下文__________處應填入可總括文中所舉四項事例的文句,最適合填入的是:
__________。是以雞知將旦,不能究陰陽之曆數;鵠識夜半,不能極晷景之道度;山鳩知晴雨於將來,不能明天文;蛇螘知潛泉之所居,不能達地理。 (《抱朴子》)
(A)英逸之才,非淺短所識
(B)官達者,才未必當其位
(C)小疵不足以損大器,短疢不足以累長才
(D)偏才不足以經周用,隻長不足以濟眾短


5(D).

5.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昔周公之相也 ,
甲、皆諸侯卿相之人也
乙、是以俊義滿朝,賢智充門
丙、謙卑而不鄰,以勞天下之士
丁、孔子無爵位,以布衣從才士七十有餘人
況處三公之尊以養天下之士哉?(《鹽鐵論》)
(A)甲乙丁丙
(B)甲丙乙丁
(C)丙甲丁乙
(D)丙乙丁甲


6(D).

6-8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6-8題。
       中國湖南省江永地區,一種神祕的菱形文字—女書—悄悄流傳超過百年。它是一種使用當地方言,須以「唱誦」方式表達與理解的表音文字。女人 用它來自傳訴情、互通心跡、結交姊妹、祝禱祈願、傳說紀聞……。
       江永是典型的農業社會,女孩從小「不得亂步出娘房」,因此未嫁的女兒稱作「樓中女」。未嫁的女兒在娘樓做女紅時,邊唱歌、邊學認女書、寫女書、 織女書字,進入正統教育體系之外的知識系統,且因熱愛女書而結為姊妹。當 有姊妹出嫁,每個姑娘從婚前幾天便開始哭嫁,餽贈女書留念,感懷女性身不由己的共同命運,娘樓是她們建立封閉又親密的女性空間,但事實上又是「無常」的象徵。
      在以哭嫁為主題的女書作品中,常常描述父系社會婚姻將女人從原生土壤連根剜起的滋味,顯示哭嫁不僅是少女面對未知命運的恐懼,更是女人剪斷血緣、地緣與人緣臍帶時的哀號。但也由於有女書,因而婚後她們並不像其他文盲婦女喪失向外通訊、結盟的能力。姊妹們的通信中苦多樂少,但總是盡心相勸、彼此扶持。 她們透過女書,在社會現實與磨難中掙扎、拉鋸、妥協,尋找生存之道。甚至在書寫過程中,執筆者也不止於代書,悲憐勸解的同時, 常將自己的身世寫了進去,形成風格特殊的「參與寫作」。 
      關於女書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江永女性發明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書,但因以土話為音,加上地方阻隔,僅局限於江永一帶流傳。也由於女性死後女書多作為殉葬而被焚毀,以及隨著教育的普及、傳統習俗、社會情境的改變等因素,女書逐漸式微。然而, 女書的研究與應用方興未艾,尤其是在消費時代裡,女書反成為一種時尚符號,常出現在文創設計中。(改寫自鄭至慧、劉斐玟等相關研究報告)
65b1b4b912e73.jpg

【題組】

6. 關於上文「娘樓」與江永女性的關係,說明最適當的是:
(A)
(B)
(C)
(D)



7(C).

【題組】7. 依據上文,關於女書的說明,不適當的是:
(A)女書是婦女可掌握自我話語權的發聲筒,也是姊妹相濡以沫情誼的表現
(B)以女書書寫他人故事,常在他人生命中照見自己,而融入個人身世感懷
(C)女書是江永婦女的生命刻痕,而今江永女性為復甦女書多投身文創設計
(D)藉由女書音聲與表意的交織,女性藉以面對現實困境、悲訴社會的不公


8(B).

【題組】8. 下列女書作品,不是表現「女性婚後的失落」的是:
(A)將說嫁奩兩半分,又氣淚流難一字。吃盡千般鹽香味,做盡媳婦一字難
(B)粗字粗針到貴府,只望姑娘請諒寬。不比貴家禮義全,你在高堂好過日
(C)十八歲女三歲郎,夜間洗腳抱上床。睡到五更索奶吃,我是寒妻不是娘
(D)他娘心中用計策,暗中叫子到別州。瞞起台身不知得,不知丈夫到哪方 哭嫁:哭唱儀式,新 娘出嫁時會在娘家 唱哭嫁歌,訴說離 愁別緒。 女書


9(B).

9-1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大多數機場的指標都使用黑體字,因為它給人乾淨簡潔的現代感。若使用新細明體, 由於筆畫很細,一段距離外就不易閱讀,甚至連發現它都有困難。新細明體的橫筆設計 得偏細,不適合使用在距離讀者較遠的指標上。而黑體橫筆夠粗,就有良好的「易視性」。新細明體在80年代曾是新潮設計,但時過境遷,難免審美疲乏,是想改變中文字型 設計現狀者要革新的對象。高解析度螢幕時代,它更難以勝任螢幕上的閱讀。但只要它 是系統內建的首要字型,就會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如此一來,文字風景的基本面一時難有什麼變化。
     新細明體是專門用在「紙本」上的,離讀者眼前不遠,可能是放在桌上、捧在手上 讀。這種字體我們稱為「內文」。通常,內文字體會設計得讓人感覺變化不大,沒有張狂的造型,像喝水那樣素然無味。但這樣「無聊」的體驗,反而有助於專心吸收資訊。 新細明體是很普遍的內文字體,因而有學院指定報告使用新細明體,以減輕教授閱讀的負擔。(改寫自柯志杰、蘇煒翔《字型散步》)

【題組】9. 上文認為「文字風景的基本面一時難有什麼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細明體的識讀性高
(B)新細明體取得較方便
(C)人們習慣近距離閱讀
(D)人們不在意字型美醜


10(A).

【題組】10. 關於中文字型,最符合上文觀點的是:
(A)新細明體宜運用在近距離閱讀的紙本,而不適用於指標
(B)以黑體字製作機場指標,主要因其變化不大而利於辨識
(C)用高解析度螢幕閱讀而想專心吸收資訊,宜選用新細明體
(D)撰寫學術報告為彰顯專業且予人簡淨的感受,宜選用黑體


11(C).

11-1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1-12題。
       《盲目》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最廣為人知的小說。在一個不知名的城市裡,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種「白盲症」,患者會突然失明,眼前一片渾白。只有一 人奇蹟般倖免,但也為此承受更多的責任與壓力。
      此書除想像奇幻,敘事也別具特色。書中人物完全無名無姓,只以特徵或職業稱呼 ─如第一個盲人和妻子、眼科醫生、戴墨鏡的女孩、斜眼的男孩等。全書對話不用引 號,也未特別分段,迫使讀者放慢速度,乃至再三重讀,以確定說話者。如同盲人在缺 乏指引下,須費力摸索,才能確認當前的位置。 白盲症為全書最重要的象徵。薩拉馬戈設計了多條線索以供解讀。如白盲症使人彼此疑懼,生活脫軌,但患者間也能相互合作,尋求一己和團體的利益。唯一未染疫者固 然有諸多方便與更大能力助人,但也因「眾人皆盲我獨明」,而看清人心險惡,甚至為 了護衛夥伴安全,不得不手刃施暴者。從而感慨:「如果你看得到我被迫看到的景象, 你會情願失明。」
      白盲症突然消失後,盲而復明者的一番體悟也引人深思:「我覺得我 們並沒有失明,我認為我們本來就是『盲目』的。」(改寫自單德興〈瘟疫的文學再現 與生命反思〉)

【題組】 11. 依據上文,關於《盲目》的書寫特色,說明最適當的是:
(A)將故事場景設定在不知名的城市,顯現疫病蔓延的嚴重
(B)用特徵或職業稱呼角色,呈現人際關係因疫情而徹底崩壞
(C)以缺乏指引方式敘寫對話,形成類近盲者摸索前行的閱讀感受
(D)藉陳述感染者與未感染者的體悟,隱含盲與不盲無須分辨的論述


12(A).

【題組】12. 關於①、②是否符合上文內容,最適當的研判是:
 ① 盲者、不盲者的處境,帶出「眼不見為患」與「眼不見為淨」的辯證。
② 眼盲隱喻心盲,既揭示人本身的盲目,又呈現人性的沉淪。
(A)①、②皆符合
(B)①符合,②不符合
(C)①不符合,②無法判斷
(D)①無法判斷,②符合


13(C).

13-15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3-15題。
       周處生時或死後沒有多久,便有關於他的軼聞流傳。 __甲__如孔約《志怪》云:「義興有邪足虎,溪渚長橋有蒼蛟,並大啖人,並郭西周,時謂郡中三害。周即處也。」又如祖台之《志怪》所述:「義興郡溪渚長橋下有蒼蛟吞啖人,周處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創,流血滿溪,自郡渚至太湖句浦乃死。」__乙__ 兩書均 成於東晉時期,時間相近。同一件事,何以在記述上各有其偏重之處?__丙__《世說新語》 則結合「三害」與「斬蛟」,並增加「殺虎」情節,使傳說更為完整:
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 改意……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__丁__ 固定了「義興三害→周處射虎斬蛟→周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情節單元,成為後世「周處除三害」傳說的「基型」。(改寫自羅景文〈周處傳說探究〉)

【題組】13. 上文有四處標記。依據文意,「蓋由民間口傳,各記見聞,彼此歧異, 故是尋常事。」句應填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4(C).

【題組】14. 關於文中引述的三則周處傳說,說明不適當的是:
(A)孔約提及義興時有三害,周處為其一,而未述及周處的改過自新
(B)祖台之未提到義興三害,聚焦於周處斬蛟,敘述較孔約《志怪》生動
(C)《世說新語》渲染周處殺虎以見其兇彊,呈現與志怪相異的志人特質
(D)《世說新語》增加里人相慶、周處聞知情節,以突出周處悔悟自新的轉折


15(D).

【題組】

15.迷因(meme)是文化傳遞的微型單位,經由模仿、複製、改作,承載片段資訊或觀點, 透過語文、圖片或影音等型態流傳,帶來影響。「周 處除三害」即屬迷因,依據右列電影《周處除三害》 簡介,關於其模仿、改作傳說,說明最適當的是:

(A)行為動機模仿傳說,陳桂林因欲「為民除害」, 而向兩大通緝要犯下手
(B)故事結局模仿傳說,陳桂林悔悟後奮發向上,改造自己,最終盡除三害
(C)人物設計模仿傳說,均安排一關鍵角色,勸說主角在離世前為人間除惡
(D)三害概念模仿傳說,將猛虎惡蛟轉為兩大通緝要犯,並創發貪嗔痴的新義



16(B).

16-1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6-17題。
       賈政這面鏡子,映照的性質和寶玉正相反。寶玉有來自上天的靈竅稟賦,賈政的鏡性卻來自人間現實環境。眾人都在做夢時,只有賈政是醒著的。小說家給予賈政重任, 讓他興建家園、重整家園,在各種緊要關頭,起動警惕、總結、前瞻等作用。 賈政恨寶玉不務正,專在「濃詞豔賦上作工夫」。賈政打寶玉,是邊怒打邊流淚。 賈政一路提醒寶玉什麼是現實生活,隨時鞭策寶玉,催促寶玉醒來,必須接受歷練而成 長成熟,否則不能做好自己承繼賈府的準備。賈政是成人的標徵。作者肯定賈政,善待成年,成年在小說中不是罪過,反被認知成生命的必要階段。賈政其實是瞭解寶玉的, 寶玉的詩文才情,大多要借和賈政對話的場合才更顯精神。在痛恨兒子是無用之人的同 時,作父親的卻也一眼看得見他奇異天生。
      我們終於明白了批評家脂硯齋所言─賈政之為人物,「有深意存焉」。是賈政, 扶養寶釵母子;是賈政,攜賈母和黛玉等靈柩歸葬南鄉;是他,送別寶玉。只有賈政可以撫慰生者,安息逝者,讓離者心安地去了。如果寶玉是承盡了愛和哀,賈政則是擔盡了事和責。
     即使是生命中不可能達致的,賈政依舊呵護成長尚未到來前的浪漫存在,嘗試建立人間樂園烏托之邦。寶玉是補天之石,支撐著現實人間的則是賈政。(改寫自李渝 〈賈政不做夢〉)

【題組】16. 依據上文,關於賈政與賈寶玉的父子關係,敘述最適當的是:
(A)寶玉的哀在於雖發揮文學之才,而未準備好承擔賈政的責任
(B)寶玉被關愛,成長於賈政護守的人間樂園,享受青春的美好
(C)賈政擔負賈府事務,注重現實,故無法理解寶玉的浪漫性格
(D)賈政認為寶玉應該為家人興建與世無爭、遠離廟堂的烏托邦


17(B).

【題組】17. 依據上文,脂硯齋認為賈政此人物「有深意存焉」,此深意應是:
(A)對比寶玉的靈竅天賦,並諷刺禮教使讀書人思維僵固
(B)體現人在歷練後,學會承擔才是成熟面對生活的態度
(C)凸顯賈政的守舊思維,隱喻家族未來必然會走向衰敗
(D)指出在現實人生中,可以選擇浪漫地或理性地過生活


18(C).

18-20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20題。
       情緒訊號系統有個特色,就是它總是「開啟」的。情緒開始時,幾乎會立刻出現訊號。例如傷心時,眉毛內緣會向上拉,聲音會變得較輕柔低沉。最立即的情緒訊號是臉部表情。人們常把生氣、害怕、嫌惡、哀傷和輕蔑視為負面情緒,驚訝和愉快是正面情緒。這簡單的二分法有兩個問題,一是忽略所謂負面情緒並不總是令人不舒服,如許多人看了一場哀傷的電影後,喜歡大哭一場。二是被視為正向情緒的快樂,也可能很殘忍, 如嘲笑別人。唯有檢視各種情緒事件的特性,才能分辨使人愉快還是不愉快。
       聲音是另一種情緒訊號系統,與臉部表情有許多有趣的差別。臉部是可以觀察的,聲音則是時斷時續的,可以憑意志完全關閉。想隱藏表情,可能是人常以電話取代面對 面溝通的原因。電子郵件甚至不需要說和聽,所以不會從聲音流露情緒。
       身體動作也是情緒訊號:輕鬆時會出現放鬆身體的姿勢,輕蔑的動作是從上往下看 對方,驚訝則是把注意力固定在產生情緒的對象。身體動作雖然像臉部和聲音的情緒訊號一樣是不由自主的,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控制身體的動作,比完全不露出臉部和聲音 的情緒訊號更為容易。(改寫自保羅・艾克曼《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題組】18. 依據上文,關於情緒訊號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正向情緒會使人露出笑容,總能帶給他人愉快
(B)臉部表情比身體動作情緒訊號,更易憑意志控制
(C)人們常以電話溝通,可能是因為聲音比表情容易隱藏情緒
(D)情緒訊號系統總是開啟的,通常從身體動作最先出現訊號


19(A).

【題組】19. 依據上文,下列文句畫線處所暗示的情緒訊號,解讀最適當的是:
(A)其(嫦娥)聲清越,烈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几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 ─眾人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而把目光集中在嫦娥身上
(B)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與客藉著疏狂的身體姿態表達對人生苦短的感傷
(C)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靖與張氏且驚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無畏!」促鞭而行─李靖二人快馬加鞭的身體動作,表現二人驚懼之下急於離開
(D)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劉備低聲嘆息,凸顯其極力壓抑面部表情與聲調


20(D).

【題組】20. 某些心理學家認為:情緒調整模式可藉學習而來。下列最接近此一觀點的是:
(A)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B)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C)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
(D)聖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21(B).

21-2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1-22題。
       父子,人倫之大。父老而子不能事,則其罪在子;子幼而父不能養,則其責在父。 劉珵為衡州知郡孫,有男元老,幼不撫養,而賣與鄉民鄭七。棄衣冠而服田畝,情亦可憐,此猶可諉也,曰劉珵一時為貧之故。已而,元老不安於鄭七家,逃歸本父,劉珵固 宜復回天理,自子其子矣,乃復以元老賣與程十乙,則其意安在哉?可謂敗人倫、滅天 理之已甚者!今鄭七入詞,欲取回元老於已去三年後,此決無復合之理。……劉珵兩將元老賣弄,為父不父,本合勘杖,且與從蔭,決小杖二十。元老牒押往族長劉萬二宣教 宅,聽從收養。觀此子情貌奸狡,兼所習已乖,請萬二宣教嚴與鈐束,庶免墮落下流, 為衣冠之玷,亦一美事。(《名公書判清明集》)

【題組】

21. 若依右框當代判決書要項,觀察上列古代判決書,最符合文中所述的是:

(A)當事人:程十乙為原告,劉珵、鄭七為被告
(B)事實:鄭七有償獲得元老,自認有理由繼續保有養子
(C)主文:劉珵須賠償鄭七,並不得與元老恢復父子關係
(D)理由:鄭七已撫養元老三年;元老已對生父心懷不滿



22(D).

【題組】22. 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寫作方式的是:
(A)全文大致先提出法律規定,再說明案件違背該法條,最後敘述判決結果
(B)說明案件時,先列被告自陳的事實,再敘原告的反駁,再舉證人的佐證
(C)以「其罪在子、其責在父」為綱領,依序指陳「子不子、父不父」之過
(D)時見教化口吻,除對悖倫者嚴辭訓斥,並期勉受託者負起維護禮教之責


23(D).

23-2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3-24題。
唐代稱主掌考試為知貢舉。因知貢舉者有取捨大權,舉子便在考試前向其投詩獻文,以博得青睞,一旦登第,感恩終生,於是產生特有的「座主」與「門生」關係。柳宗元〈與顧十郎書〉中說:「凡號門生而不知恩之所自出者,非人也。」崔群的例子也反映了當時這種社會意識。崔群在中唐時被譽為賢士,韓愈盛讚他「考之言行而無瑕尤」,但他對座主與門生關係,卻表露出相當世俗的看法。《獨異志》云:
崔群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書舍人知貢舉,既罷,夫人李氏嘗勸其樹莊田以為子孫之計。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莊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憂?」夫人曰:「不聞君有此業。」群曰:「吾前歲放春榜三十人,豈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陸相門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約其子(簡禮),不令就春闈之試。如君以為良田,則陸氏一莊荒矣。」群慚而退,累日不食。
以莊園比喻門生,極易為唐代人所接受。及第的舉子若違世俗,就是柳宗元指斥的「非人也」。(改寫自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

【題組】 23. 下列敘述,可藉由上文判斷確知的是:
(A)韓愈、陸贄皆曾於唐代知貢舉
(B)柳宗元於顧十郎知貢舉時登榜及第
(C)韓愈肯定崔群言行,但不認同其拘守座主門生關係
(D)柳宗元、崔群對座主門生關係的認知,不脫時人之見


24(B).

【題組】24. 上文《獨異志》中的崔群之妻說「陸氏一莊荒矣」,最可能的原因是:
(A)譏嘲陸贄未曾知貢舉,缺乏門生
(B)暗諷崔群受陸贄提拔,卻不報恩
(C)感嘆陸贄子孫不上進,門庭漸衰
(D)提醒崔群以陸贄為戒,買田躬耕 


25(A,B,C).

25. 下列文句畫底線的詞語,運用適當的是:
(A)就算勉強通過安全檢查,但心存僥倖的防災態度,仍不足為訓
(B)世事變化如白雲蒼狗,刻骨銘心的情感與誓約,已成過眼雲煙
(C)這篇文章見解獨特,不同流俗,有如空谷足音,是難得的佳作
(D)萊特兄弟是發明飛機的始作俑者,拜其所賜,才使天涯若比鄰
(E)小陳做事胸無城府欠缺規劃,同事常須為其善後,而心生抱怨


26(A,C,E).

26. 中文文句中的「以」,可用於某項作為之後,表示該作為的目的,例如「保持距離(作為), 以策安全(目的)」。下列畫底線文句中的「以」,屬於此種用法的是:
(A)垣牆周庭,以當南日
(B)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C)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E)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27(B,E).

27. 下列各組「」內的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三五年內,即「當」太平/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B)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向」時估帆所出入者,時已淤為沙灘
(C)爾其自戕「爾」手/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
(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
(E)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


28(A,D,E).

28. 依據下文,關於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敘述適當的是:
       臺灣位處廣闊海洋中,島上不同族群,都有海洋活動的歷史經驗。部分史前族群和平埔族人駕駛側翼板的船隻配合洋流、季風遠航,卑南族有海祭祭典,達悟人更是典型的海洋民族。清帝國治臺期間,福建、廣東人民冒險渡過黑水溝來臺灣,其冒險打拚、 追求「出頭天」的精神,成為臺灣強韌生命力的根源。1949年,大量移入的新住民,增加了臺灣社群構成的多樣性。兩波移民雖原籍地與背景不同,「過鹹水」則是共同的歷史記憶。
       明、清時期的閩南移民,帶來冒險謀利的商業性格。臺灣從南到北港口林立,顯示蓬勃發展的生命力。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日漸重要,而臺灣因地處此一海域的交通要衝,遂成為各國進行商業交易的集散地。西班牙、荷蘭先後占領臺灣,將臺灣推向西方近代化的進程,也帶來商業文明的思維。回望歷史,中國、日本、南亞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在此地交流,並融合原民的南島文化,形成特殊的臺灣文化。(改寫自戴寶村《臺灣的海洋歷史文化》)
(A)「過鹹水」的經驗,是不同時代漢人移民相同的歷史記憶
(B)商業文明思維與近代化進程,奠基於兩波漢人移民的拓墾
(C)被近代西方列強占據後,海上貿易才蓬勃發展,因而港口林立
(D)因地理條件、南島民族、渡海移民及經貿活動,形成文化特色
(E)除融合原民、漢人文化,亦受到日本、南亞與西方文化的影響


29(B,C,E).

29.關於硃砂(主成分為硫化汞),符合下列資料所述的是:

(A)水飛法是將硃砂先以清水反覆淘洗,再曬乾研成粉末
(B)今日若以機器研磨取代水飛法,將因高溫使硃砂含有劇毒
(C)升煉法主要用於煉製水銀,水銀加入硫黃之後可再產生銀朱
(D)銀朱藉升煉獲得,不僅速度快,毒性也比水飛法獲得的頭朱低
(E)藥用硃砂若以安全方式炮製,非全不可用,但臺灣目前完全禁用 



30(A,E).

30-3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0-31題。
       鄭成功起兵荼毒濱海,民間患之。有問善知識云:「此何孽肆毒若是?」答曰:「乃東海大鯨也。」問何時而滅?曰:「歸東即逝。」凡成功所犯之處,如南京、溫、台並及臺灣,舟至海水為之暴漲。順治辛丑攻臺灣,紅毛先望見一人冠帶騎鯨,從鹿耳而入,隨後成功將舟由是港進。癸卯成功未疾時,轄下夢見前導稱成功至,視之,乃鯨首冠帶乘馬,由鯤身東入於外海。未幾,成功病卒,正符「歸東即逝」之語。(《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叢談》)
       鄭成功,倭產也。誕降之前一日,天晴霽無片雲。薄暮,忽有雷破土窟而出,煙霾漲天,人對面不可辨。少頃,狂風疾雨,拔古木且盡,屋瓦皆飛,平地水深數尺。正錯愕間,空中有聲,如天崩地裂,繞郭顛簸不止。眾相驚以地震,曰:「弗去懼壓。」則皆走,亟覓山村避之。天明,諜者言島中有鯨鯢長數十丈,夭矯起波間。金光閃爍,噓 氣如雷鳴,風濤暴漲,隱隱有金戈鐵馬之聲不絕。舟航糜碎,溺入海盡死,竟夜哭聲震天。雞鳴,風始定,魚亦不見。相譁以為妖怪云。是夕,成功生,人奇之。
      自成功生後,倭視翁氏禮加謹。及長,據金廈,兵敗勢蹙,將以海外為逋逃藪,乃 決計東行。時臺地屬荷蘭左賢王,忽夜夢一偉人盛服騎鯨魚入鹿耳門,侍衛甲兵甚眾, 道無阻者。及寤,異之。未幾,報鄭兵至矣。(《臺灣紀事‧鄭事紀略》)

【題組】 30. 關於甲、乙二文中鄭成功的事蹟,敘述適當的是:
(A)出生之日傳說大鯨現身,引發巨浪破壞船隻
(B)出生後因降伏害人的大鯨,其母受倭人禮敬
(C)擁有騎鯨的天賦,因而率軍船征戰無往不利
(D)率兵剿滅海賊,解救了久被荼毒的濱海人民
(E)病死於臺灣,符應高僧大鯨歸東即逝的預言


31(C,E).

【題組】31. 關於甲、乙二文的寫作方式,敘述適當的是:
(A)分從神異事蹟、中日混血角度,解釋鄭氏軍事才能卓越之因
(B)均藉描述海水暴漲,以凸顯鄭氏船隊之軍威浩大、軍容壯盛
(C)均記載鄭成功與鯨魚密切關聯的夢境,以凸顯鄭氏乃非常人
(D)皆敘寫鄭成功攻臺時獲神靈天助,登陸鹿耳門後,勢如破竹
(E)皆以清廷統治的觀點,看待鄭氏攻打荷人、占領臺灣的事蹟


32(B).

32-36為題組。閱讀甲、乙、丙、丁文,回答32-36題。
       回憶一直是文學重要的題材和主題。在書寫回憶的文學作品裡,一般關注的是追憶 的內容、方式以及其中的自我。沒有記憶,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曾是什麼,未來又將有什麼樣的發展。我們是自我記憶的總和,記憶提供持續的自我意識,若改變記憶,就改變了那稱之為「我」的人。
       引起回憶的事物,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不復存在的過往情景。這些事物就像是過去 時光斷裂後餘存的碎片,出現在當下的現實,具有路標作用,引發我們向恢復整體的方 向前進。一如《追憶似水年華》主角馬塞爾,因為椴花茶與瑪德蓮糕混融的氣味,喚醒 童年和過去的記憶。
       文學作品常見的回憶方式有二:一種是自主的回憶,一種是不由自主的回憶。前者是主動地重建過去,而後者則是在無預期的狀況下,透過某種感覺和提醒物(例如瑪德蓮糕),將早已遺忘了的往日時光,一下子召喚到眼前,從而湧現出失而復得的喜悅與 幸福;同時,記憶中的往事,只是碎裂的斷片,其實無法完整恢復,從而讓人意識到時 光的失落和自我的變化,於是懷舊、惆悵、感傷。
       長期記憶分布在腦內各處,不像短期記憶一樣分布在某個專屬區域。因此,人不會突如其來地完全忘記某件事,而是在時光流逝中,對那件事的記憶逐漸喪失精準,逐漸失去細節。這個過程和照片褪色沒有太大不 同:我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遺忘。
       重啟感情記憶的開關,就在於各種感官體驗,尤其是難以關閉、無法拒絕的嗅覺。 一般來說,人體接收感官訊息時,會經過大腦的視丘,再由視丘將訊息傳遞給大腦其 他部位。而產生嗅覺的氣味因子則會繞過視丘直達杏仁核(負責處理情緒)與海馬迴(負責處理記憶),因此嗅覺與情感、記憶的連結,比其他感官更直接。所見所聽的可能旋即消失在短期記憶中,但嗅覺幾乎沒有短期記憶。大腦把這些氣味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在遙遠的未來,藉由氣味喚起深藏的記憶,掀起濃重的懷舊思緒。 (改寫自戴安・艾克曼《氣味、記憶與愛欲》)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 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 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絃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破陣子〉)

【題組】34. 關於丙、丁二詞中的夢與現實,解讀最適當的是:(占2分,單選題)
(A)夢中皆突破局限,穿梭過去、現在與未來,虛實相生
(B)皆自歡快的夢境中醒來,從而生發想望落空的幻滅感
(C)李煜夢醒覺知「身是客」,辛棄疾夢中自憐「白髮生」
(D)夢醒後,對照夢境與當前的境遇,皆萌生壯志未酬之嘆


33(D).

【題組】35. 若綜合甲、乙、丙、丁文提出下列理解,對①、②是否適當的研判應是:(占2分,單選題)
①丙詞以「一晌」形容「貪歡」,此歡樂既是片刻的,應屬於短期記憶。
②丁詞寫吹角、塞外聲、點兵,融入年少抗金記憶的斷片,並潛藏夢想。
(A)①、②皆適當
(B)①、②皆不適當
(C)①適當,②不適當
(D)①不適當,②適當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3 年 - 113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_學科能力測驗:國語文綜合能力#118663-阿摩線上測驗

ts103912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