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觀察一個人的潛力,不妨端詳一下他有沒有「見識」。「見識」可以說是人的智慧核心中的結晶。這種氣質也是一個人能力的最上層品位。一個真正有見識的人必然「大」、「深」,也「遠」。
「見識」當然也有上下高低之別。大人物要有闊大的見識;小人物倘能在微時即氣宇不凡,將來也會變
大。我時常遺憾到現在還沒讀過一本專門研究見識的專書,可能由於「見識」的形成與介分說來似乎十分簡
單--祇要「見多識廣」就行了,所以成書似不太容易。不過一個人如果多讀史書、傳記、上佳的文學作品
一定會增長見聞。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親炙過有見識的高明,聆聽其言,研察其行,受益會更直接。
再者,有機會「用心」周遊列國也很重要。如果你在英國沙利土伯瑞平原看過那史前巨石(Stonehenge),
你會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多一分敬意;如果你細心瀏覽過羅浮宮的瓷器,你會謙虛地承認原來瓷器並不是咱
們所獨擅,西方也有西方的精緻技藝。我認識一位在耶路撒冷西伯萊大學參與研究「死海經卷」的學人也驚
嘆於在相當中國漢文帝時代,中東便已經有了那麼完美寫在羊皮上的文字和書寫技巧了。彼時的我們大概剛剛發明紙,主要的書寫媒體可能祇是竹簡和帛。有人說西餐一定不好吃,那也是「所見甚小」之言。如果他
在瑞士或米蘭吃過「上好」的法國菜或義大利菜,他當會憬然於原來「色香味」並非中國菜所獨有。套一句托爾斯泰式的句子;「天下好吃的菜都是一樣的,只有不好吃的菜才個個不同。」(張繼高〈見識〉)
【題組】6.所謂:「天下好吃的菜都是一樣的,只有不好吃的菜才個個不同。」其意思最相近的是:
(A)世界各地都有好吃的菜,不局限於單一地區
(B)地域的差異性造成每個人對於食物口味的不同
(C)每個人覺得不好吃的菜,都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D)真正美味的食物並不會因時、地、人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評價